第3章 金融生态系统及运行效率的理论与方法
3.1 金融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
3.1.1 金融生态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频发,加速了金融生态观的兴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也引发了诸如政治变动、战乱频发等严重问题,使得经济增长和金融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认识到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在英国生态学家泰斯勒1995年提出生态系统概念后,学者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纳入金融分析框架中,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随后,不断有学者在研究金融问题时发现金融的运行会受诸多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存在、相互影响的,而传统的金融理论研究忽视了许多重要的外部因素,这是相对于传统金融研究的一大突破。
金融生态作为仿生态学的概念,在中国金融改革既艰巨又复杂的情况下,经过了不断完善的过程。1998年,胡章宏(1998)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指出要将金融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99]。“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是由白钦先在2001年提出的,认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金融生态发展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46]。在金融领域中系统地提出生态学金融概念是最先由周小川2004年提出[47]。此后,不断有学者对金融生态的概念进行研究界定和解释扩展,但都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将金融发展看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并对各因素进行研究(韩平,2005[100];李扬,2005[53];徐诺金,2007[101];苏宁,2008[102];王松奇,2014[103])。
3.1.2 金融生态的界定
金融生态的概念可以根据自然生态理论进一步提出。生态系统在生态学中指的是生物群落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关系,是生物主体与周边环境组成的整体复合系统。因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包含物质能量的生产者、使用者和消费者,生物群落也是由这部分生物主体组成,它们是生态系统保持物质能量流动与平衡的必要基础,是生态系统的活力来源,只有生物群落与物理环境之间时刻保持能量流动与循环,并形成稳定的动态流动关系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成长与完善。
因此,金融生态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特点上类似。首先,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史也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如此演变。基于宏观视角,金融生态不断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持续发展的渐变过程,从金融生态内部来看,金融机构组织模式和经营模式也是不断完善的。其次,优胜劣汰的自然生态机制也是金融生态发展的基本机制。金融机构要想发展,必须适应物理环境,并与其他金融组织竞争合作。为了生存发展,金融组织之间竞争、合作,再竞争再合作,形成相互依存的竞合关系,并依存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在竞合过程中产生分工协作,逐渐形成稳态。因此,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仍然适用于金融生态,只有不断淘汰劣质金融机构,保留优质金融机构,才能保证金融生态的可持续高效发展。然而,金融生态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特征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金融生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不同的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不同,金融生态制度结构有所差异。同时,金融群落主体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机制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优质的经济社会环境是金融生态持续高效发展的保证,这将会有助于金融生态与环境良性互动,否则,将破坏金融生态平衡。而金融生态物理环境的影响作用不仅是纵向的,不同区域物理环境也存在着横向相互影响,并进而对金融生态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以上论述可见,金融生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中,金融生态主体为了实现自身发展,通过主体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提高竞争力,形成的具有自身制度形式与调节机制并与环境融合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
3.1.3 金融生态系统内涵
根据上述金融生态概念的界定,并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特征,金融生态主体成为构成金融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即具有相似经营特征的金融组织;金融生态环境,即金融生态主体经营发展依赖的微宏观影响因素;金融生态调节,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各构成要素如图3-1所示。
图3-1 金融生态系统结构框架与调节
金融生态主体是金融生态系统的外在体现和载体,是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是具有金融组织经营特征的群体集合。金融生态主体根据所处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正确处理与其他金融主体的关系,并通过自身发展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因此,第一,金融生态主体首先是一个具有自利属性的有限理性组织或机构。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具有多种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选择,通过与其他金融生态主体的竞争与合作策略选择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第二,金融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环境背景下,金融生态主体不断调整自身运营行为,选择不同的竟合策略,并在不断的竞争与合作中形成稳定的协同分工关系,从而最大化利用金融生态资源实现长远发展;第三,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生态主体之间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而是受到金融环境的制约,通过金融生态主体不断的调整行为,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并最终形成与金融生态环境动态协调发展的局面。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金融生态主体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对金融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区别的,这也是不同地区金融生态系统发展阶段具有区域差异化的原因。金融生态主体又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其中广义的金融生态主体概念中有居民、政府、企业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消费者。对于狭义的金融生态主体,是指银行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生态主体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金融业不断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法制环境中进行的,那么金融生态主体的经营活动也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就是作用于金融生态主体并影响金融生态发展的微宏观因素的总称。具体来说,可以将金融生态环境分为硬性环境和软性环境。硬性环境一般指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是一种正式的规则。软环境指的是社会习俗、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意识形态和思想信仰等潜在的不成文的规范。进一步地,可以将金融生态环境分为广义的金融环境和狭义的金融环境。广义的金融环境指的是所有与金融业态发展有关的自然因素、人口、经济、政治和风俗的综合。对于狭义的金融环境,指的是金融业态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的因素。本文中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不同部门诸如企业、居民、政府等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群体形成的消费环境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法制、制度等环境因素。
金融生态调节是指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协调运行机制,以实现金融系统稳定与生态平衡。在金融生态环境约束下,金融生态的调节作用有利于防止金融生态主体进行恶性的竞争。因此,要使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稳定,调节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综上,通过金融生态的调节作用,金融生态系统与金融生态主体之间实现相互协调发展。因此,金融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可持续金融生态运行循环,主要是使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融合,而融合效果的好坏与否和质量高低则取决于金融生态在其中起的调节作用,即两者之间的利用效率问题。当然,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生态主体的作用是双向的,即对金融生态主体具有约束作用,同样也受到金融生态主体的影响,特别是金融生态主体数量、规模、结构以及横纵向关系等都会对金融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它们通过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调节与环境的关系,而调节机制正是通过影响金融生态主体进而对金融生态系统产生作用,同时金融生态主体通过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调节作用产生反馈。由此可见,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与调节机制相互影响,通过交互作用共同影响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