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论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世纪或可看成是管理的时代。在20世纪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这个经济更发达的世界,显然对管理方法越来越倾心。大概可以这样说,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完成了对管理的早期重要思索;而美国,则涌现出无数作家,从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到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和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引发并强化了美国对管理者和管理方法的一往情深。
这就是日本人要挑战美国工业的权威,掀起如此轩然大波的原因。一个来自全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一场属于美国的比赛——管理的比赛——里打败了美国,而且这还不是头一遭。率先打败美国佬的是西欧,虽然情形没这么戏剧化(早在丰田之前,大众已经让底特律汽车三巨头——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丢尽了颜面)。早在1968年,让-雅克·塞尔旺-施赖伯(Jean-Jacques Servan-Schreiber)出版了《美国的挑战》一书,指出美国经济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它的资源或技术,而在于它对管理方法的关注。1这下可好,美国的朋友们把这一课学了个扎扎实实,反过来教训起了美国:《欧洲的挑战》和《日本的挑战》出版了一次又一次——当然,不一定是叫这些名字。
在东欧,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根据我们的观察,哪里出现了经济发展,哪里就关心管理方法。
当然,人们对组织的关注,总是多过对管理的关注。同样,对经济发展的关注,也多过对管理的关注。实际上,传统的管理方法现在是否仍然适用,是否阻碍了(而不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我在第三部分中将谈到这点)。但是,不注意研究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思考也就不能算完善。所以,让我们首先从讨论管理开始,至少,讨论一下管理真正的实践方式,而不是传统文献给管理者们灌输的老一套做法。
就从我认为该开始的地方开始吧:按照管理工作的本质,所谓的“管理者”(或诸如此类的人)整天在办公室里到底做什么事情。你读到的内容或许会让你吃惊——好吧,要是你有过亲身经历,可能不会那么吃惊。但要是你只读过几十年来的管理著作(就是这些书让人们相信管理者应该干什么),你铁定吃惊。第1章着重解释实际情况和理想情况(所谓的理想情况,指的是人们模糊地以为事情应该是怎样的。这种想法往往有误)之间的矛盾。在组织里,这种矛盾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能造成惨重的损失。
第2章延续了相同的风格,但谈的是管理的另一个方面:发展企业战略的方法。与人们对计划过程的传统认识不同,它强调的是“塑造”战略,对管理者和组织来说,此词含义无限。
上述两章都提出,管理另有内情,它并不仅仅是人们长久以来偏爱的那种高度分析性的“理性”过程。第3章试图利用对人类大脑左右半球的研究来阐明这一点:我们只顾着讨论管理的技术分析层面,却有可能忽视了所谓“直觉”这一隐秘而又重要的过程。其后的第4章,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一主题,从若干方面为本书做了补充。它首先评价了分析和直觉之间的基本争论,接着提出了一些方法,让这两者互相配合,管理复杂的组织机构。
“论管理”这一部分的最后一章,专门为本书所写,它谈到的是上述争论的主要结果:商学院偏爱培训MBA,而不是管理者。我在本部分中指出(并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这种做法对我们的组织有着严重的影响,破坏了它们的经济和社会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