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章 开创校史
李袁坝的汛水季节再一次来临。
只是这一年的雨水,似乎比往年要来得更猛烈、更持久一些。
下雨天出门极为不便,袁初冬闲来无事,呆在家里临摹字贴——毛笔字或者钢笔字都可以。
也可以帮着母亲做点家务活,比如做饭。
农村人的午饭和晚饭,如果没有亲戚或是朋友来,那就没什么讲究——只需往铁锅里加上一筒米,再在大炒锅里炒一个青菜,没有青菜可炒就在坛子里抓一把泡菜或者舀半碗豆瓣酱,怎样都能对付。
但今天不行。
今天是去学校拿中考分数的日子。
而淅淅沥沥的雨水,从前几天开始就一直没有停过。
大面积的水流不断聚集,汇向沟渠,汇向田间,汇向原野,最终全部排入溪水河。
这导致溪水河开始泛滥猛涨,河面水位不断攀升——宴神桥上破败的观音像岌岌可危,矮子桥已经被完全淹没,阳新桥的拱洞里汹涌而出的水流发出震天怒吼。
浑黄的河水裹带着泥沙,急湍湍的奔腾而下。
河岸两侧,低处的水田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水稻不见了踪迹,田埂上的树木东倒西歪,树干和树枝上挂缠着河水带来的污秽杂物。
坝原上时不时刮起的一阵大风,让本来应该炎热的天气变得分外清冷。
乡村道路更是泥泞不堪,走在路上稍有不慎就会滑倒。
过量的雨水和极端的天气,注定了今年坝上的棉花等喜光作物会减收减产……
在操场山下的公路上,袁初冬穿着一条浅白色背心和一件深蓝色粗布外套,手持雨伞,正与坝上的袁道军、袁俊文和李正良一起向学校走去。
四人毫无例外都赤着双脚。
为什么赤脚?
一方面是由于穷,家里没有足够的水靴。
另一方面是因为赤着双脚,在走路的时候能够把脚趾头向下扎进泥泞的路面,可以让行走更稳定一些。
这并不是新鲜事,从小就是这样走过泥泞路面的他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袁俊文头戴斗笠走在最后面,心情看上去格外低落。
因为中考结束一回家,父亲袁学军就对袁俊文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考不上中专或中师,就不要再想着读书了,家里供不起。
袁道军和李正良还好,父母对于他们继续上学并没有持明确的反对态度。
袁初冬不一样。
在中考之前他就曾经与父亲有过沟通,父亲袁林海的意见是没必要去考中师和中专,最理想的是能够考上高中,高中过后再考大学。
这个意见也许是出于袁林海内心有着一份大学情结,又也许是因为袁林海看见儿子袁初冬写在墙壁上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几个大字有感而发。
但毫无疑问,父亲袁林海的建议,却是让袁初冬背负的心理压力大为减小……
四个李袁坝儿时的玩伴和同窗好友,在雨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过阳新桥,没有心思观看沿途雨中的“风景”。
也很少说话交流——本来走路就已经足够艰难的了,加之风声混合着雨声,让他们之间的讲话听不真切。
平常去往学校只需一个半小时不到,但因为下雨路滑的缘故,他们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
远远的看见学校中考成绩公告栏,袁初冬的心脏骤然加速跳动了起来。
虽然之前他一直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但真正到了知道结果的这一刻,他还是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万一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那自己岂不是也要提前回家务农?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初冬难以承受的。
袁初冬用力咽了口口水,强自平复心绪,跟着同行的其余三人快速走到公告栏前,凝视公告栏榜单,从上到下依次看去。
他不敢直接在公告栏上去找自己的名字,他怕榜单上没有“袁初冬”三个字……
位于公告栏最顶端的是中专榜。
这一栏,首先公布了中专的录取线。
在录取线下方,写有一个名字:钟华。
名字后面是钟华的中考分数——超出了上方的中专控制线一分。
这预示着娃娃脸钟华,初中毕业后很可能要直接要去上中专……
视线再往下移。
中师榜上则有两个名字:吴冬韵、何小英。
大眼睛的漂亮女生吴冬韵平时在班上的成绩名列前茅,中考时如果有较好的发挥,考上中师也算正常。
而这何小英,却是让袁初冬感觉有些意外。
那是一位性格文静,而又长得面容姣好、白白净净的女同学,平常成绩在班上不显山不露水的,排名只在十名上下,而今能够考上中师绝对是超常发挥了。
“看来真的是考场如战场,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啊……”
袁初冬仔细核实了一下,发现中师榜单上的确是吴冬韵和何小英两人的名字无误。
罢了,先不管那么多了,看完再说。
但接下来的高中榜让袁初冬再一次感到意外。
高中榜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公布了县城一中的录取分数线。
而一中的录取分数线之高,令人昨舌——只比中专录取线低三分,比中师录取线低一分。
可惜的是,在县城一中的录取分数线下方一个人名也没有,意味着全校没有一名同学考上县城一中。
第二部分是普通高中名单。
这一部分与前面的榜单完全不一样——只见录取分数线下方列出了长长一串同学的名字,初看之下大概有二十几人。
第一个名字赫然正是袁初冬。
往下依次是张三清、袁俊文、朱胜勇、袁道军、李正良、胡珍英、伍林强、王海军、张良继、莫海霞……
终于看到自己的名字了!
袁初冬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心情也随之变得轻快了许多——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已然实现。
继续快速看完剩下的榜单,他没有发现曾建文的名字。
这实在是件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
从公告栏上收回视线,袁初冬转头看向同来的袁道军、李正良和袁俊文。
此刻,三人也已经看完了公告栏上的榜单。
袁俊文双唇紧闭,愁眉苦脸,只差没有当场掉下眼泪。
袁道军和李正良则情绪相对正常,毕竟是上榜了么。
袁初冬心里叹了一口气。
这种情况下,他不知道如何跟袁俊文进行交流,也不便安慰,便用征求意见的口吻对三人说道:“要不我们先去看看刘老师,顺便等等张三清、曾建文以及其他同学怎么样?”
“初冬,我就不去了,你们三个去吧,我先回去了……”袁俊文哽咽着说道,说完话也不等袁初冬等人答复,急匆匆的向校外走去。
三人看着袁俊文落寞离去的背影,沉默半晌,心里不由得有些发堵。之后重新撑起雨伞,向着学校木质四合院处班主任刘勇的办公室走去。
可惜班主任刘勇老师的办公室大门紧闭,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糟心的雨有越下越大的征兆。
三人正待离开学校,却发现学校教导主任、初一时的语文老师兼袁初冬的班主任——吴泽民老师迎面走来。
“吴老师好!”
“呵,三位同学好,恭喜你们都考上了高中啊。”吴泽民老师一脸笑呵呵的模样,转头看着袁初冬继续说道:“袁初冬,好样的,语文竟然考了个全校第一!”
随即不等袁初冬回答,又兴高采烈地说道:“今年的中考,学校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仅有三名同学考取了中专中师,还有一大批同学考上了高中,升学率远远超过了周边其它几所中学……”
是的,毫无疑问,阳新初中这一届的中考成绩开创了校史。
这是学校高度重视的结果,是老师们辛勤耕耘的结果,是同学们发奋努力的结果,这一结果来之不易。
而等到九月,等到秋天,这群成功升入更高一级学校的山里孩子,也将进入自己的另一段求学之路,开启人生的又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