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世遗·世史洪流:澳门历史建筑散步〔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葡萄牙

葡萄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十二世紀從西班牙獨立。由於它是單一種族及宗教,人民能和平共處,立國時並沒有經過太多波折或血洗。葡國土地貧瘠,惟西鄰大西洋,人民紛紛向海洋進發。

但葡萄牙不如別國物產豐富,往往只能靠貿易中介、轉口、或運用武力打入亞洲貿易市場。例如當他們在印度進行交易時,印度的當權者曾說:「我們盛產肉桂、生薑、胡椒和寶石,我們要求和你們交換黃金、白銀、珊瑚和鮮紅色的布。」當時的歐洲沒有電冰箱,天氣炎熱使大量食物變壞,當他們學會了用香料來保存食物時,香料的需求隨即大增。因此葡萄牙鼓勵人民發現新航線,以控制海事。為控制香料貿易,他們甚至不惜用武力、行賄或其他方法來奪取制海權。

葡萄牙不但最先發現了大西洋群島及非洲,更開拓了亞洲的新航線。葡國人華士古(Vasco da Gama, 1460-1524)繞過好望角發現了印度洋。國王曼努埃爾一世(Manuel I)遠征印度,進入印度的卡利卡特(Calicut)及果亞(Goa),並立了印度總督,開拓了亞洲的新航線(里斯本——果亞——印度——澳門——日本——中國),將西方與東方連接起來。他們的發現把歐亞連在一起,並將自己的國家推上了世界舞台。後來,財雄勢大的基督騎士團團長「航海家亨利」(Henry the Navigator)他的祖母有英國血統,運用資源及其所長致力海事,把葡國的航海事業推上高峰,澳門有一條馬路也是以他為名。在十六世紀一連串的征服行動中,葡國取得了馬六甲,不久更佔領了摩鹿亞群島與果亞,再慢慢地伸展到日本長崎。

1514年,駐馬六甲防守司令亞豐素(Afonson de Albuquerque)派使佐治·歐維士(Jorge Alves)由馬六甲至香港屯門。此行買賣中帶來巨額財富,因而開發了與中國的貿易。葡人後來在澳門建立了他的石像,以紀念第一位到中國的葡國人,石像至今仍豎立在舊法院對面。

可是,由於明朝政府禁止葡國在廣東通商,中葡貿易最初並不是一帆風順地發展。葡人雖轉去浙江沿海一帶走私及賄賂中國官吏,但因巡按御史朱紈嚴格執行海禁而受阻。直至朱紈忍受不了其他高官施壓自殺,海禁鬆弛,葡人才入住浪白及上川。但他們在浪白水土不服,於是搬到當時叫濠鏡的澳門。澳門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漁村。

至於葡人於何年入住澳門則有兩個說法:中國文獻傾向1553或1554年,以王以寧及郭棐之的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較為可信,因前者為粵吏而後者生活於葡人入住澳門的年代。周廣等輯成的《廣東考古輯要》指葡人藉口觸礁,以賄賂方法獲得海道副使汪柏准許上岸曬貢物而借居澳門,然後得寸進尺的擴展。葡國的說法則是在1557年以賄賂方式得到中國允許在濠鏡築蘆曝曬及存貯貨物。有居澳耶穌會會士的信中揭示早在1557年已有葡人向中國人傳教,且有固定的居所。在《五百年意大利》的書中,更提及1535年已有葡萄牙人居住在澳門這小島。(由於前人對年份不太執著,因此年份的考據不太準確,參考[C] p.10)。

這些年間,葡國一直想獨佔澳門,除了每年賄賂、饋贈、交稅,還協助明清政府消除海盜,因此被明朝視為外國人之首,給他們在海上稅收很多豁免與優待。葡國沒有工業或特色農產,靠轉口貿易得益,印度香料、歐洲自鳴鐘、中國的絲綢及檀木、南美金礦、日本白銀等等都是他們通商的貨物。

1580年西班牙兼併了葡萄牙,而葡萄牙早年的香料貿易已因成本加重而利益下降。1622年,荷蘭曾舉兵攻打澳門,炸毀加思欄花園。當時耶穌會正在修建炮台,羅雅谷神父(Jacques Rho)發炮炸了敵方的彈藥,使荷軍大亂、敗走而回。1636年,葡國被荷蘭告發而被查獲一封「謀反」日本的信,葡國因而失去了與日本的商貿關係。荷蘭組織聯合東印度公司,奪取葡萄牙的海外基地。1640年馬六甲被佔領後,葡萄牙相繼失去了好幾個殖民地,國勢急劇衰落。

面對困境,葡國卻沒有加緊發展工業,很快便被荷蘭及英國的工業和艦隊比下來。同時,高官及貴族貪得無厭,對人民不斷施壓,加上國家征服及管理殖民地的能力又不如西班牙,民怨四起。1642年,葡國爆發獨立革命,若奧四世(Joao IV)被立為王。澳門分裂成兩派:富商及總督施羅保接受菲律賓的條件,忠於西班牙;另一派是議事會成員及澳門居民,他們則效忠葡國。

1801年,葡國被法國打敗,英國借保護之名派艦隊到澳門。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葡國因而拒絕接受幫助。英國在鴉片戰爭中取得香港,便放棄了奪取澳門。然而葡國想藉著列強攻打中國之亂,在澳門得到更大的自主權。1845年葡萄牙女皇瑪利亞二世(Maria II)擅自宣佈澳門為自由港,但清政府不為所動,拒絕承認此事。

▲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及葡萄牙地圖

無疑,葡國在其全盛時期曾對澳門有很大的影響,可惜後繼無力,但亦使澳門由一條寂寂無名的漁村成為了天主聖名之城、東方的蒙地卡羅。葡萄牙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石中,播下了不可泯滅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