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失眠概述
一、失眠的定義
失眠是睡眠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的一種反應。失眠症可以表現出多種多樣的情況,如難以入睡、睡眠中易醒、醒後難以再度入睡、睡眠質量下降(表現為多夢)、早醒、睡眠時間明顯減少等。
1985年美國精神病學會提出的定義是:「失眠症指的是自訴難於入眠或維持睡眠困難,每週至少4晚,至少連續3星期,多導睡眠圖檢查發現,入眠潛伏期超過30分鐘或睡眠效率低於85%(對老年人需作適當調整)。」依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的規定,每週至少發生3次以上並持續1個月或更多的時間,又並非腦器質性病變、軀體疾病或精神疾病症狀的一部分時,即可診斷為失眠症。
失眠症最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入睡困難(是指入睡潛伏期,即從上床開始到進入睡眠狀態的時間超過30分鐘),睡眠質量下降(是指覺醒的次數過多或時間過長,如整晚超過5分鐘的覺醒達到2次以上,或整晚覺醒時間超過40分鐘,或覺醒時間佔睡眠時間的10%以上),睡眠時間不足(一般指成人一天的睡眠總時間不足6.5小時)。還常可伴隨許多不適症狀及精神表現,如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體倦乏力、不思飲食、自汗盜汗、耳鳴耳聾、膽怯恐懼、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噁心口苦、腰酸腿軟,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乃至失去工作和學習的能力。嚴重失眠症還會誘發一些心身性疾病,如出現消瘦、心動過速、腹瀉、便秘、血壓升高、消化性潰瘍、抑鬱症、焦慮症、陽痿、性慾減退,甚至有引起自殺者。
在判斷是否失眠時,不宜機械地把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就認為失眠,要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睡眠所需要的時間如同飯量一樣,彼此之間存在差別。有的人每天要睡8~9小時,也有人習慣每晚只睡4~5小時,對於睡得少或者早醒的人,只要本人感覺自己睡夠了,白天沒有不舒適的感覺,便屬正常睡眠。因此,衡量正常睡眠時間,要以本人平時的睡眠習慣作為衡量標準,絕不能因為少於大眾平均睡眠時間便認定為失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因工作緊張、思慮過度、心情不佳、環境變化、睡前太興奮,或睡前喝了濃茶、咖啡等興奮中樞神經的飲料,都有可能引起失眠,這是人體的正常反應,多數人的大腦會自動調節,在一段時間後即可恢復正常,不能稱為失眠。
失眠在人群中的發生率非常高,涉及面非常廣,如美國的失眠症發生率高達32%~35%,英國為10%~15%,日本為20%。中國大陸雖無確切的可靠統計,據臨床工作者認為應在10%左右,特別是中老年人出現失眠者高達70%。
二、失眠的病因
失眠是一種最常見的睡眠紊亂,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失眠的經歷。臨床上失眠的原因很複雜,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生理因素
人在工作一天後,夜晚來臨時會漸漸進入夢鄉,經過6~9個小時的睡眠,天亮時又蘇醒過來,這樣日復一日,就是人類的睡眠。有些人白天睡得過多,晝夜規律紊亂,到了夜間就會出現入睡困難或睡眠時間過短,呈現失眠狀態。對此,要進行自我調整,克服白天貪睡的不良習慣,逐漸恢復睡眠的正常節律。也有些人是因為生活節奏過快、熬夜、上夜班等,破壞了正常下丘腦的生物鐘節律,使人體一時不能適應所致。
許多老年人的失眠,則是身體機能全面老化的一種反映,是腦功能衰退的一種表現。由於總睡眠時間特別是深睡眠時間減少,老年人松果體素和生長激素的分泌也明顯減少。此外,由於夜間睡眠差,白天睡眠增多,掌管生物鐘的視上核功能也在減退,這就會進一步引起正常的覺醒—睡眠節律發生變化,繼而導致覺醒—睡眠節律失調。
2、心理因素
中醫學認為,情志過度是許多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黃帝內經》中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且有「悲傷肺」、「怒傷肝」、「思傷脾」、「喜傷心」、「恐傷腎」之言。而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七情劇變,可由他臟傷及於心,心傷則心神不寧而不眠。
現代心理學把人類的基本情緒概括為喜悅、憤怒、恐懼、悲哀四種。當這四種情緒反應過度時,可造成心慌、激動和過度緊張的狀態,這種狀態可導致大腦皮質的功能紊亂,繼而引起失眠及其伴隨的疾病。心理因素對睡眠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 生活中負面生活事件的衝擊
如親人亡故、夫妻離異、失業、公司倒閉、股票暴跌等,或長期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之中,導致神經系統的功能異常,造成大腦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失眠。
② 睡前強烈希望有一次良好的睡眠
由此而過分焦慮不安,反而容易造成入睡困難。
③ 過分擔心失眠對健康的危害
在經過幾晚失眠後,這種擔心更加強烈,而將注意力都集中在失眠問題上,使精神進一步緊張和焦慮。「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這種情況本身就會使腦細胞興奮,結果就會導致失眠越來越嚴重。
3、環境因素
有的人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有的人則非常敏感、適應性差,環境一變就睡不好覺。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養成了某種與入睡相伴隨的行為習慣,如長期看電視入睡,形成了對電視的依賴,一旦沒有電視可看就會發生失眠,這種失眠又稱入睡條件性失眠;二是不良環境因素對睡眠造成了直接影響,即真正的環境性失眠。外在因素如嚴寒、酷暑、房屋拆遷、遷入新居、馬路邊居住等,臥室內噪音、強光、過冷或過熱、臥具不適(如過硬或者被褥過厚或過薄等)都可使人失眠。而一旦環境變化或環境因素消失,此類失眠常可自行消失。
4、藥物因素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有力武器,但用藥不當或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均可導致藥物性失眠。常見的能夠導致失眠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① 氨基甙類藥
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服用劑量不當時,可使腎臟清除率降低,肌張力減退,有的還可引起血流動力學的障礙,這些副作用都能引起失眠。
② 利尿藥
尤其是聯合用藥時,可引起夜間多尿,頻繁起夜,因而擾亂睡眠;利尿後,排鉀過多,同樣可以導致心血管系統節律性障礙,引起失眠。
③ 抗心律失常藥
如雙異丙吡胺和普魯卡因醯胺等,均可影響睡眠的質量。
④ 抗高血壓藥
如甲基多巴、可樂寧等,它們不但可以引起失眠,還可以產生抑鬱綜合症;有些抗高血壓藥物用量不妥,常能造成夜間低血壓,這同樣可以引起失眠。
⑤ 抗膽鹼能藥
特別是治療柏金遜病的藥物,以及三環類抗抑鬱劑和阿米替林等,可引起夜間煩躁不安和精神錯亂等而導致失眠。
⑥ 糖皮質激素
如強的松、氟美松、強的松龍等藥物,大劑量服用時,可引起人體的興奮性增高,導致失眠、多汗等症狀。
⑦ 安定類藥
安定類藥用量不當,偶可導致老年人的睡眠倒錯,即白天鎮靜,全身活動減少,攝入液體量減少,進而導致夜間煩躁不安和精神錯亂。
5、生活習慣因素
習慣不良性失眠,是指由於生活習慣不良所致的失眠,如睡前大量吸煙、飲酒、喝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會擾亂正常睡眠;或者在睡前劇烈運動,過於興奮,說話時間過長等,這些可能導致精神興奮,增加入睡難度,而使睡眠質量下降。
6、疾病因素
人吃五穀雜糧,生病在所難免。失眠與很多疾病有關,但多是這些疾病的伴發症狀,若疾病得到控制,失眠一般也能得到改善。了解能引起失眠的疾病,對更好地改善睡眠是大有裨益的。會引發失眠的疾病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如腦外傷、腦腫瘤、松果體瘤、腦血管疾病、柏金遜病、偏頭痛等。
② 呼吸系統疾病
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
③ 泌尿系統疾病
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尿崩症、泌尿系統感染引起的尿頻等。
④ 過敏性疾病
如皮膚瘙癢、鼻塞等,常常會干擾睡眠。
⑤ 消化系統疾病
如潰瘍病、腸炎、痢疾等造成的腹痛、燒心、噁心、嘔吐、腹瀉及發熱等症狀,也會明顯地干擾正常睡眠。
⑥ 循環系統疾病
心絞痛、高血壓、動靜脈炎症等。
⑦ 精神心理疾病
憂鬱症、焦慮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癡呆、強迫症、邊緣性人格障礙等。
由此可見,引起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出現失眠以後,應該仔細查找原因,並注意改變和消除這些原因。同時,要注意學習有關失眠的醫學知識,掌握一些能促進睡眠的方法,如養成按時就寢、按時起床、不戀床的好習慣,學會自我放鬆的心理療法等。對於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應儘量從習慣、行為和心理方面進行調整,少用安眠藥物。
三、失眠的治法
關於失眠的治療,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覺得很棘手,因為失眠往往是一個綜合性因素導致的軀體疾病,所以治療起來具有相當的難度,單一的方法往往是治標不治本。
概括起來,失眠症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大類。藥物治療可區分為中醫中藥治療和鎮靜催眠類的西藥治療,而非藥物治療則包括食療、針灸、按摩、運動療法、音樂療法和心理諮詢等。
西醫治療失眠的原則是首先找出引起失眠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對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老年人腦抑制功能減弱所致的失眠,應與全身強壯療法或給予改善神經細胞代謝的藥物進行治療;因精神刺激等外因所致的疾病,如神經衰弱、癔病、抑鬱症等引起的失眠,應消除精神刺激或勸導患者正確對待,進行恰當的心理治療。經上述處理後,如果患者的失眠症狀改善不明顯,可給予適當的催眠藥物,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睡眠—覺醒節律。
催眠藥物
催眠藥物一般被稱為安眠藥,是治療失眠症用得最多的藥物。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安眠藥,普通人難以正確選擇,所以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建議用藥。小劑量短時間使用安眠藥,是治療失眠的重要手段之一,雖然藥物對於失眠的起效較快,但安眠藥的最大不足之處就是有依賴性與成癮性,可抑制呼吸,使記憶力減退,次日早晨出現頭昏、困倦、精神不振、思睡等延續效應。因此,要嚴格遵從醫囑,不能濫用。
中醫治療失眠強調辨證論治,在四診合參的基礎上,辨病因、辨臟腑、辨虛實。實證宜瀉其有餘,如疏肝解鬱、降火滌痰、消導和中;虛證宜補其不足,如益氣血、健脾腎、補心肝。在瀉實補虛的基礎上安神定志,如養血安神、鎮靜安神、清心安神等。中醫中藥治療失眠,注重其整體調節,需要一段時間的調養,但是只要堅持,就會受益匪淺。
非藥物治療失眠
非藥物治療適用於各種類型的失眠症,包括各種行為干預療法、按摩療法、心理調節療法、運動療法等,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失眠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複雜病症,特別是對有各種易患因素、惡化因素及持續因素的失眠症而言,任何一種單一的治療手段均難以取得好的療效。因此,應在對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和準確診斷的基礎上,制定綜合的治療計劃,以徹底消除失眠,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