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四川是一个重要节点。四川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是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四川就天府新区的川法生态科技园、成都浦江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中法成都生态园、中韩产业园、遂宁的东盟国际产业园等项目与相关国家达成了合作协议,一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国家产业合作园区和创新示范城,正成为四川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不仅拉近了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心理距离,也拉紧了双方实现合作的纽带。
(二)四川是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一极
四川是2016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成渝城市群将重点布局优势产业集群,包括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开区、四川双流经开区、德阳经开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等,计划打造的产值千亿园区多达34个。四川将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建设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区。无论是城镇布局、产业发展,还是公共服务一体化,都将充分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带动沿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充分的发展空间。
(三)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改革红利
西部大开发战略施行十多年来,西部各省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得到巨大改善,这也给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条件。在未来的发展环境下,西部各省具有扩大对外开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潜力。四川是连接藏疆地区,南亚、中亚、西亚地区的重要过渡区域,是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在西部开发的财政、税收、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的55条差别化的优惠政策下,四川省在向西开放战略中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改革开放红利。
(四)天府新区建设与发展加快推进
2014年获批的天府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正加快推进,伴随着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建设的完成,其将很快进入发展成熟阶段。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发展新区,在产业布局、发展条件、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均占有较大优势,能带动整个四川地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快速发展,并与周边省(市)的国家级新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既可加强区域间各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也能进一步提升四川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保证四川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地位。
(五)四川经济阶段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动力
国家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而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经济有加速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动力。四川是资源大省,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种类比较齐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是消费大省,2015年常住人口达到8204万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加之2015年四川城镇化率为47.69%,低于全国水平近10个百分点,在城镇化发展上空间大,进而能带动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是旅游大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210.5亿元;是贫困人口大省,贫困人口达380万人,贫困发生率5.8%,高于全国水平,而2020年要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故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的动力。
(六)科技创新基础改善,创新驱动不断增强
四川是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省份,布局建设了九院、核动力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机构。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35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开展改革试验的先行先试,在成都、德阳、绵阳率先实现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带动全省逐步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快,故在财税政策、科技攻关、资金安排、生态环保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攀西地区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将推动四川省战略资源的开发利用。
(七)“四川制造”发展迎来机遇
四川是工业大省,制造业基础较好。依托《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四川将建设成为全国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信息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战略资源精深加工、名优特新消费品研发制造基地;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强省和“中国制造”西部高地,并明确规模结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5大类20余项发展指标。预计到2020年,科技创新对四川省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以上,四川将建成1000家以上智能工厂(车间)。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产业;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商业模式,再造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富有四川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八)县域经济发展、扶贫攻坚政策夯实四川经济发展基础
通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多点多级培育,四川县域经济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有36个县(市、区)的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110个县的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得到大力推进;在进一步实现88个县市脱贫工作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九)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步伐加快,区位优势提升
目前,四川已形成包括7条铁路、15条高速公路和1条水运航道的23条进出川大通道,高速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6000千米、4600千米,支线机场达12个,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在“十三五”期间,四川将通过加快铁路大通道建设、推进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拓展国际国内航线、提升长江等内河航运能力等措施,全面疏通进出川交通大通道,并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推进能源网络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等途径,整合优化省域网络体系。四川将加快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新增7条高速公路通道,形成通往东西南北四方的出川大通道,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发展。在交通建设方面,成都市目前已经开通4条地铁,计划到2020年,地铁建设运营路线将达15条,共计650千米。成都第二机场计划2020年建成,并配套建设“一高两快两轨”,规模仅次于北京新机场,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成都也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国内第三个形成“一市两场”格局的特大型区域航空枢纽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十)区域一体化发展,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
围绕省内各区域的特点以及发展潜力,四川省推出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成都平原经济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导区;川南经济区建设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川东北经济区结合地缘优势,建设成为川渝陕甘区域经济中心;攀西经济区结合资源优势,创新开发为特色的新兴增长极;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具有生态环境优势,可以构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四川在多点多级支撑发展战略下,明确五大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形成支撑市场发展的新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