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力量,其能否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之路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不仅是参与经济活动、获取经济利益的单元,更需要承担维护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责任的要求。在“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这一背景下,本项目基于三重盈余理论框架,融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宽裕资源理论、良好管理理论、企业价值理论等主要思想,试图构建一套科学的适用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互关系,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以期提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价值的策略,为政府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和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本书利用三重盈余业绩评价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推动性,建立了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的三维业绩评价,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业绩评价中,试图改变传统的追求利润的狭隘业绩观。同时,本书针对我国国情,以实证数据为支撑,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与实证结果的对比,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状况并提出建议,以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期望能提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但对我国来说,我们接触和研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不仅是微观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已经成为宏观层面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的关键机制。就目前而言,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以及三重盈余的问题,国内外文献均有所描述,并且这两个话题成了会计学界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国内外,无论是单独或者是和其他问题一起研究,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虽然理论研究类的文章数量不少,但是整体研究效果不佳。有些文章甚至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问题混为一谈,两者之间的概念还没区分开来。而对于三重盈余研究,国内现存文章主要是对三重盈余评价模型的构建或者是以某个具体企业为例的三重盈余应用型研究。对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的现存文章,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集中于探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而且得出来的结论各有不同。系统的、比较完整的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三重盈余的实证性文章在国内甚至在国外期刊上少之又少。因此,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对丰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三重盈余理论意义重大。
在我国学术界,虽然部分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得不够透彻。因此,需要进一步从三重盈余角度,即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三个方面分别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业绩评价角度研究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一步丰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领域和内容。本书还丰富了现有的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受传统财务观念的影响,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常因注重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以利润最大化为价值取向,评价指标侧重财务指标,而非财务指标较少。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引发企业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本书基于“三重底线”理论建立了三维业绩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全面评价了企业业绩,充实和完善了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本书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上取得了突破和进展,以期推动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研究从理论上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思想支撑,并基于利益相关方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书通过研究基于三重盈余架构的中国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的理论研究,由于结合了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该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指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而且为政府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仍处于起步阶段。本书对基于三重盈余架构的中国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一系列现实意义:①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②有利于推动企业自身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效应;③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为多方利益主体的客观评价提供参考;④有利于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考虑多方利益的需求等。
1.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而我国企业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对推动经济进步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这也决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从“三重盈余”角度构建中国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强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兼顾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三个方面的效益,不能单独看重某一个方面的效益,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效益。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相契合。因此,从“三重盈余”角度构建中国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社会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2.对推动企业自身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效应具有积极作用
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获得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其产品和服务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长期稳定、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发展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然趋势。从长远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是可以与其经济利益紧密结合的,并能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支撑力量。本书从“三重盈余”角度构建了中国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促使企业参考评价标准,切实履行各方面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采用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加强企业自身品牌宣传,提高其品牌影响力,使其立足于长远利益来探索企业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方向。同时,本书通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提出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提高企业价值的策略,促使企业把社会责任整合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以改善企业绩效。
3.为投资者进行的投资决策和多方利益主体的客观评价提供参考
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三重盈余联系起来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更好的投资决策,有助于多方利益主体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为企业如何努力获得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高质量和企业业绩的双丰收提供了参考。
4.对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考虑多方利益的需求有促进作用
对三重盈余的研究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从多层次、多视角来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体现出企业的总体业绩处于怎样的一个水平,有助于企业注重考虑多方利益的需求,在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企业对待员工、顾客、社区等的社会责任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推动可持续发展观在企业层面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