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轿车维修基础知识
第一节 轿车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一、轿车维修工作准备
轿车维修工作准备内容如图1-1所示。

图1-1 轿车维修工作准备内容
1,5—着装;2—车辆保护;3—举升设备;4—测量仪器;6—工具
①着装。进行轿车修理时,务必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必须戴好帽子,穿好安全鞋。
②车辆保护。修理作业开始前,准备好散热器格栅罩、翼子板保护罩、座椅护面、地板垫、方向盘罩及挡位杆罩等物品。
③举升设备的安全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一起工作时,一定要相互检查安全情况。在发动机运转情况下进行工作时,确保工作间通风,以排出废气。维修高温、高压、旋转、移动或振动的零件时,一定要佩戴适当的安全设备,并且格外注意不要碰伤自己或他人。顶起车辆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底座支撑规定部位。举升车辆时,使用适当的安全设备。
④准备工具和测量仪器。开始操作前,准备好工具台、工具、专用工具、仪器仪表、耗材和更换的零件。
⑤拆卸和安装、拆解和组装操作。拆下零件前,检查总成的总体状况以确认是否变形或损坏。对于复杂的总成,要做记录。例如,记录拆下的电气连接、螺栓或软管的总数,并做上装配标记,以确保重装时各零部件装到原位置上。必要时,可对软管及其接头做临时标记。如有必要,则清洗拆下的零件,并且在全面检查后进行组装。
⑥拆下零件的处理。应将拆下的零件放在一个单独的盒子内,以免与新零件混淆或弄脏新零件。对于不可重复使用零件,如衬垫、O形圈、自锁螺母,要按照本手册中的说明用新件进行更换。
二、车辆的举升
1.举升支撑部位
许多维修工序需要将轿车升离地面,在升起车辆前应确保轿车已被正确支撑,并应使用安全锁以免轿车落下。在用千斤顶支起轿车时,应当确保千斤顶支承在轿车底盘大梁部分或较结实的部分。
维修提示
在举升车辆前,应先查找维修手册,找到车辆正确的支撑点,错误的支撑点不仅带来危险,而且会破坏轿车的车身结构。图1-2所示为典型轿车的举升支撑部位。

图1-2 典型轿车的举升支撑部位
2.举升机安全操作规程
①使用前应清除举升机附近妨碍作业的器具及杂物,并检查操作手柄是否正常。
②操作机构灵敏有效,液压系统不允许有爬行现象。
③支车时,四个支脚应在同一平面上,调整支脚胶垫高度使其接触车辆底盘支撑部位。
④支车时,车辆不可支得过高,支起后四个托架要锁紧。
⑤待举升车辆驶入后,应将举升机支撑块调整移动对正该车型规定的举升点。
⑥举升时人员应离开车辆,举升到需要高度时,必须插入保险锁销,并确保安全可靠才可开始车底作业。
⑦除低保及小修项目外,其他烦琐笨重作业,不得在举升机上操作修理。
⑧举升机不得频繁起落。
⑨支车时举升要稳,降落要慢。
⑩有人作业时严禁升降举升机。
发现操作机构不灵、电机不同步、托架不平或液压部分漏油,应及时维修,不得带病操作。
维修作业完毕应清除杂物,打扫举升机周围以保持场地整洁。
定期(半年)排除举升机油缸积水,并检查油量,油量不足应及时加注相同牌号的压力油。同时应检查润滑、举升机传动齿轮及链条。
三、轿车维修安全操作守则
1.机修工安全操作守则
①工作前应检查所使用工具是否完整无损,施工中工具必须整齐,不得随地乱放,工作完后应将工具清点检查并擦干净,按要求放入工具车或工具箱内。
②拆装零部件时,必须使用合适工具或专用工具,不得大力蛮干,不得用锤子直接敲击零件,所有零件拆卸后要按一定顺序整齐安放,不得随地堆放。拆装车辆做到油、水、零件不落地,保持双手、零件、工具、场地的清洁。
③如图1-3所示,废油应倒入指定的废油桶收集,不得随地倒泼或倒入排水沟内,防止废油污染。

图1-3 废机油回收桶
④修理作业时应注意保护轿车漆面光泽装饰,对地毯及座位必要时要使用保护垫布、座位套,以保持修理车辆的整洁。
⑤在车上修理作业及用汽油清洗零件时,不得吸烟;不准在修理轿车的旁边烘烤零件或点燃喷灯等。
⑥用千斤顶进行底盘作业时,必须选择平坦、坚实场地并用三角木将前后轮塞稳,然后用搁车凳将车辆支撑稳固,严禁单纯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在车底作业。放松千斤顶时,要先看车下及周围是否有人,只有确认人员都在安全位置时,才能放松千斤顶。
⑦在修理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原零件或更换件是否合乎技术要求,并严格按修理技术规范精心进行施工和检查调试。
⑧发动机进行启动检验前应先检查各部位的装配工作是否已全部结束,是否按规定加足了润滑油、冷却水,启动时置变速器于空挡位置,拉紧手制动。车底有人时,严禁发动车辆。
⑨发动机在运转中不允许进行检修工作。轿车路试后进行底盘检修时,要防止被排气管烫伤。发动机过热时,不能打开水箱盖,谨防沸水喷出烫伤。
⑩指挥车辆行驶、移位时,不得站在车辆正前与后方,并注意周围障碍物。
2.检验试车员(质量检验员)安全操作守则
①路试起步前,首先检查保修项目完成情况及车轮周围情况,检查油、水,拉紧驻车制动器,挂入空挡并踏下离合器踏板后方可发动,待发动后慢慢松离合器踏板,注意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②起步前必须关好车门。检试制动系时,气压制动系的气压不得低于294~392Pa。
③倒车时必须前后看清楚通道情况,并与指挥倒车人员取得联系,按手势进行。
④试车车辆必须前后挂试车牌,并在指定地点进行路试,参加路试随车人员不得超过3人。
⑤试踏制动踏板时应先与车上人员示意后再进行试验。
⑥试车完好后,应按规定检查有关部位,待全部合格后,由检验人员签名批准出场,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将电源总开关关闭,挂低挡,拉紧驻车制动器,并通知车主前来接车。
四、维修中的作业安全
1.发动机拆卸安全操作规程
①发动机的拆卸必须在完全冷却的状态下进行,以免机件变形。
②发动机拆卸前必须排放冷却液和机油,并且释放燃油压力。
③拆卸燃油管时,因燃油管中有压力,在松开软管接头前,应先将抹布放到分离点处,然后小心地拔下软管以卸压,并用抹布擦净流出的燃油。
④拆卸蓄电池接线柱引线时,应拉动插座本体,以免损坏引线。
⑤在拆开真空软管时,必须在其端头做出安装位置标记,以保证安装的准确性;在脱开真空软管时,只能拉动软管的端头,不允许拉软管的中部。
⑥在拆卸线束连接器时,只能用手握住连接器并拉开,不允许拽动线束。
⑦拆卸和安装散热器时,切勿拉伸、扭曲或弯折制冷剂管路和软管,以免损坏这些管路及冷凝器。
⑧发动机起吊时必须连接牢固,以确保起吊的安全性,如图1-4所示。

图1-4 发动机的起吊
⑨使用千斤顶等举升机具时,必须确保支撑点的正确无误,并使支撑稳固可靠,否则不得进入车下进行操作。
⑩吊装发动机等总成时,必须由专人负责指挥,操作过程中不可将手脚伸入易被挤压的部位,以免发生危险。
轿车总成解体时,应使用专用工、机具按照分解顺序进行;对较难拆卸的零件,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不得违反操作规程。
对于螺纹连接件的拆卸,应选用合适的呆扳手、梅花扳手或套筒扳手及专用工具,不可使用活扳手或手钳,以免损伤螺母或螺栓头的棱角。
对重要件的拆卸,首先要熟悉其结构,并按照合理的工艺规程进行。
在任何零件的加工面上锤击时,都必须垫以软金属或垫棒,不可用锤子直接敲打。
所有零件在组装前必须经过彻底清洗并用压缩空气吹干,经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装配。
凡是螺栓、螺母所使用的平垫圈、弹簧垫圈、锁止垫圈、开口销、垫片及其他金属索线等,必须按照规定装配齐全;主要螺栓紧固后螺纹杆部应伸出螺母1~3扣;一般螺栓要求螺纹不低于螺母上平面,在不妨碍使用的情况下,允许高出螺母。
对于螺栓、双头螺柱,如有变形则不可再用;如果螺纹断扣、滑牙不可修复时,都应更换。
使用砂轮机、空气压缩机等机具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发动机装配安全操作规程
①装配前必须认真清洗零件,保持设备、工具、工作场地的清洁,应注意仔细检查和彻底清洗汽缸体、曲轴上各润滑道,并用压缩空气吹净。
②不可互换的机件,如汽缸体与飞轮壳,各活塞连杆组与其对应的汽缸等,应按照其原位安装,不得错乱。
③对于相互位置有记号的零部件,如曲轴与飞轮、配气点火正时等,必须按照标记对准,不得错位。
④各螺栓、螺母所用的锁止件,如开口销、垫圈、锁片等,应按规定装配齐全可靠,不得遗漏和损伤。
⑤关键部位的重要间隙必须合理地给予保证。例如,活塞与汽缸壁的间隙;主轴颈、连杆轴颈的间隙;曲轴、凸轮轴的轴向间隙;气门间隙等。
⑥滑动轴承与轴颈以及有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在装配时应涂以机油。
⑦装配进程中,应随时检查各运动零部件之间有无运动不协调现象。
⑧必须明确零件配合性质和要求,掌握过盈配合及间隙配合的技术标准。对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的零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装配工艺进行装配。
⑨严格按照规定的拧紧力矩和拧紧顺序进行螺纹连接件的紧固。例如,连杆螺栓、主轴承螺栓、缸盖螺栓等重要螺栓应按规定力矩进行紧固;螺栓组必须分次交叉均匀拧紧,如缸盖螺栓应从中央到四周按对角线分次交叉均匀拧紧。
⑩制动零件应牢固可靠。螺栓、螺母、锁片、开口销、锁丝等凡是一次性使用的零件,不能重复使用。锁片的制动爪和倒边应分别插入轴槽和贴近螺母边缘;弹簧垫圈的内径要与螺栓直径相符,张距近似为垫片厚度的2倍;对于成对成组的固定螺栓,可在每个螺栓头上的每一个面钻上通孔,当拧紧后,用钢丝穿过螺栓头上的孔,使其互相联锁。
密封部分应防止“三漏”,即漏油、漏气和漏水。三漏的原因一般是装配工艺不符合要求,或由密封件磨损、变形、老化、腐蚀所致。密封的质量往往与密封材料的选用、预紧程度、装配位置有关。凡是一次性使用的密封件,一经拆卸必须更换。
曲轴的配重不能互换;各缸活塞、活塞连杆组的质量差不能大于允许值,以免造成运行时的剧烈振动。
对于出厂前已涂有密封紧固胶的零件,在重新安装时必须除净残胶、油污,涂上所规定的密封紧固胶加以密封或紧固。
安装发动机时,注意将所有管路(如燃油管、液压管、活性炭罐管、冷却液和制冷剂管、制动液管、真空管)及所有导线必须恢复到位;所有运动部件及发热部件间应留有足够间隙。
在装配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专用工具,以防损坏零件。
注意防火、防漏电等。
3.车辆事故的预防措施
①不管车辆制动性能好坏,一定要在车轮前、后部垫三角木或采取其他防车辆下溜的措施。
②不能在车辆后方作业或站立其他人员。
③不允许维修人员在生产区随便乱动车辆和随便乱试车。必须持相应证照的人方可试车,试车时应按指定路线行驶,路试时不得搭乘客和货物等。
④在把车辆举升到离开地面时,按安全操作规定,应在车身下面加设硬性支撑。
⑤在维修车间内人工移动车辆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随时塞紧车轮,防止溜车伤人。
⑥人工移动车辆的指挥人员,必须首先熟悉车间内被移动车辆周围环境,并选择安全位置操作。
⑦严禁用软连接的方式拖拉、救援有转向、制动操纵机构故障的车辆。
4.防止烫伤的预防措施
(1)引起烫伤的原因
①如图1-5所示,发动机温度过高,冷却系水箱“开锅”,操作人员打开水箱盖时被喷射出的蒸汽烫伤。

图1-5 冷却系水箱“开锅”
②工件局部焊补后,操作人员疏忽而使身体裸露部分烫伤。
③拆卸发生高温故障的零部件(如汽缸盖、制动鼓、排气管等)时灼伤皮肤。
④检查和排除运行性故障时,裸露皮肤接触到温度较高的部件(如汽缸体、排气管等)被烫伤。
⑤身体接触蓄电池电解液等被灼伤。
(2)预防措施 预防此类事故,主要是加强个人防护,注意操作技巧。
①在车辆维修时,对冷却系水温过高的发动机,不得在水泵停转的情况下不加防护地直接开启水箱盖。
②尽量避免对刚熄火、零件温度尚未降低下来的车辆进行维修作业。
③作业时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不得随意抚摸车身表面和将身体依靠在维修车辆的车身上。
④避免身体直接接触蓄电池电解液、防冻液等化学品。
5.用电安全措施
①检修电气设备或更换熔丝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挂上“严禁合闸”的警告牌;在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严禁带电工作。
②使用各种电气设备,应采取相当的安全措施。如使用手提式电钻时,必须戴上橡皮手套或站在绝缘垫上。
③电热设备应远离易燃物,用毕即断开电源。
④判断电线或用电设备是否带电,必须用验电器,如测电笔(一般在250V以下使用)等检查判断,不允许用手去摸试。
⑤电灯开关应接在火线上,用螺旋灯头时不可把火线接在跟螺旋套相连的接线柱上,以免调换灯泡时触电。
⑥电线或电气设备失火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在带电状态下,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器灭火,否则会使人触电。这种情况可用黄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和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⑦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进行现场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