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4.3 堆肥产品腐熟度分析

堆肥物理学指标中的堆体温度与环境温度趋于一致时堆肥可被认为已达稳定,表现为堆肥原料产生的恶臭气体在堆肥后消失、腐熟堆肥产品呈黑褐色或黑色,随堆肥腐熟程度的增加,化学指标中的Cs/Ns逐渐降低、T值下降、WSC/WSN逐渐降低、水溶性碳/总有机氮下降、的比值下降,种子发芽实验是堆肥对植物毒性的一种直接而又快速的检测方法,以表观指数、Cs/Ns、T值、WSC/WSN、水溶性碳/总有机氮、氨态氮/硝态氮和种子发芽指数作为堆肥腐熟度模糊评价的指标。

3.4.3.1 堆肥产品物理学指标分析

通过表3-8直观描述,以堆肥产品温度、气温和颜色为评价因子,再利用3.4.1部分中分级数据的确定方法,得出物理学指标分级数据如表3-9所列。

表3-9 表观指数赋值  

当以堆肥产品的物理学参数中的温度、气味和颜色为腐熟度评价指标时,根据实测结果,经过专家评分后,获得初步筛选出的6种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工艺的堆肥产品腐熟度等级,为不同工艺堆肥产品的腐熟度比较提供了量化指标分析依据。不同工艺堆肥产品表观指数如表3-10所列。由表3-10可知,堆肥产品的等级依次为工艺6=工艺7>工艺3=工艺5=工艺8>工艺2,其中工艺6和工艺7的堆肥产品达到完全腐熟,工艺3、    

表3-10 不同工艺堆肥产品表观指数  

工艺5和工艺8的堆肥产品基本达到腐熟,堆肥工艺2的堆肥产品未达到腐熟的要求。

3.4.3.2 堆肥产品化学指标分析

(1)Cs/Ns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

Cs/Ns是常用的堆肥腐熟度评价方法之一。堆肥起始Cs/Ns值在(25∶1)~(30∶1)之间为堆肥最佳条件,有利用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和有机物的快速降解。因为微生物体的C/N在16左右,在堆肥过程中多余的碳素将转变成CO2,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腐熟的堆肥理论上应趋向于微生物菌体C/N在16左右[38]

不同工艺堆肥过程中Cs/Ns的动态变化如图3-21所示。

图3-21 不同工艺堆肥过程中Cs/Ns的动态变化

由图3-21可知,工艺8堆肥过程中Cs/Ns的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工艺的起始物料含水率较高,影响到堆体内氧气的传递,使堆体内厌氧程度较高,氮流失严重,超过了有机物的降解率,从而使得堆肥初期的Cs/Ns增大;但是随着堆肥的进行,尾气携带出堆体内的部分水分,物料含水率降低,透气性得以改善,从而使得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对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的降解率增加,从而表现为Cs/Ns下降。工艺2在堆肥初始的12d内,Cs/Ns出现小幅下降,然后又出现上升,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堆肥初始阶段,通风量能够满足堆体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起始物料中有机质降解速率大于Ns的流失速率,但随着好氧发酵反应的进行,微生物量的增加,导致氧气供应量相对不足,有机质降解速率小于Ns的降解速率。工艺3、工艺6和工艺7在堆肥过程中Cs/Ns一直呈下降的趋势,说明这3个工艺相对较好,能够达到通过堆肥使堆肥产品稳定化的目的。工艺5在堆肥的前12d内Cs/Ns不断下降,此后变化很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物料在堆肥的12d后含水率降为41.16%,水分成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限制因素,从而使得堆体内微生物活性较低,Cs和Ns的变化较小。

(2)堆肥产品的Cs/Ns分析

由图3-22可知,不同工艺堆肥产品的Cs/Ns分别为工艺3(15.1)<工艺7(15.8)<工艺6(16.2)<工艺5(22.1)<工艺2(27.3)<工艺8(27.9)。说明工艺3、工艺6和工艺7在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降解速率大于氮的流失率,原因在于随着堆肥过程的进行,碳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约有2/3被消耗掉变成CO2而散失,其余很少一部分逐渐转化为更加稳定的腐殖质类物质,而氮主要用于细胞质的合成,堆体内的氮素的下降比例小于碳素的下降比例,表现为堆肥过程中堆肥物料的Cs/Ns比越来越小,堆肥物料的稳定性增高,堆肥的腐熟度增加。工艺2和工艺8堆肥起始与结束时的Cs/Ns变化不大,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由于工艺2和工艺8两种工艺参数不能很好地满足堆体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微生物活性较低,导致堆肥过程中物料特性发生明显的变化;另一可能是由于堆肥过程中碳素和氮素的变化比例相仿,虽然物料特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堆肥结束时堆肥Cs/Ns的变化不大,然而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工艺2和工艺8明显没有达到腐熟的要求。工艺5堆肥结束时的Cs/Ns仍然高于20,所以也说明工艺5的堆肥未能达到腐熟的要求,当其产品施入土壤后将会使土壤微生物大量生长与繁殖,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图3-22 不同处理堆肥产品中Cs/Ns分析

(3)T值[(起始Cs/Ns)/终点(Cs/Ns)]

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T值的动态变化如图3-23所示。

图3-23 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T值的动态变化

由图3-23可知,随着堆肥的进行,工艺3、工艺7、工艺5和工艺6的T值是逐渐减小的,与前人的研究一致,符合随着堆肥的进行腐熟度增加、T值随之减少的研究结论。但图3-23也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工艺1的T值不断上升,工艺8的T值随着堆肥的进行,在开始的12d是逐渐上升的,随后又出现下降的趋势。说明一个完整的堆肥过程,总体趋势是T值逐渐减小,并最终下降到合理的T值水平,但是由于原料来源、物料含水率以及堆肥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堆体内有机质和氮素在堆肥的不同阶段降低速率的不同,表现为Cs/Ns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从而使得整个堆肥过程中T值并不是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的。

由图3-24可知,堆肥结束时,初筛出6种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工艺堆制出的产品T值排列顺序依次是:工艺2>工艺8>工艺5>工艺7>工艺6>工艺3,说明初筛出6种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工艺的堆肥产品腐熟程度依次为工艺2<工艺8<工艺5<工艺7<工艺6<工艺3,但如果以Morel等的研究结果认为T值小于0.6时堆肥即达到腐熟要求,则6个工艺中达到腐熟的只有工艺3、工艺6和工艺7,工艺5的堆肥产品接近腐熟,而工艺2和工艺8堆肥产品则与腐熟堆肥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图3-24 不同处理堆肥产品T

(4)WSC/WSN(水溶性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氮之比)

Chanyasak等[36]指出,堆肥反应是微生物对堆肥原料中有机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其代谢作用发生在水溶相,通过检测堆肥浸提液中水溶性成分的变化可找出合适的堆肥腐熟度评价参数。由图3-25可知,已达到无害化要求的6种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工艺的WSC/SWN的大小依次为工艺7>工艺8>工艺6>工艺3>工艺5>工艺2,如果以Chanyasak等[36]的研究结论WSC/SWN为5~6时堆肥达到腐熟为参照标准,则达到腐熟的堆肥为工艺3、工艺5、工艺7和工艺8,工艺5的堆肥产品接近腐熟,工艺2堆肥产品与腐熟堆肥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这与T值分析结果相一致。

图3-25 不同处理堆肥产品WSC/WSN分析

(5)氮组分分析

堆肥过程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原料内的有机质不断地发生生化降解,同时也伴随着明显的消化反应过程,含氮成分发生降解产生氨气,释放的氨气或被微生物同化吸收,或由固氮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或散失入大气,部分氨气通过消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所以随着堆肥腐熟程度的增加,有机氮含量不断增加,氨态氮不断减少。

1)有机氮含量 由图3-26可知,堆肥结束时,已达到无害化要求的6种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工艺的堆肥产品中有机氮含量大小依次为:工艺6>工艺3>工艺7>工艺8>工艺1>工艺5,如果以赵由才等[38]研究认为腐熟堆肥有机氮含量达到90%为标准,堆肥达到腐熟的为工艺6、工艺3和工艺7,工艺8的有机氮含量达87.6%,接近腐熟,而工艺5和工艺2的有机氮含量与90%的要求差距较大,所以可以认为工艺2和工艺5的堆肥明显没有达到腐熟堆肥的要求。

图3-26 不同处理堆肥产品中有机氮含量分析

2)氨态氮含量 由图3-27可知,堆肥结束时,初筛出6种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工艺的堆肥中有机氮含量大小依次为工艺6<工艺8<工艺3<工艺7<工艺5<工艺2,如果以赵由才等[38]的研究认为腐熟堆肥氨态氮含量低于0.04%为标准,堆肥中氨态氮含量达到要求的为工艺6、工艺8、工艺3和工艺7,分别为0.027%、0.033%、0.037%和0.039%;工艺2和工艺5的氨态氮含量分别为0.093%和0.082%,明显没有达到腐熟要求。

图3-27 不同处理堆肥产品中氨态氮含量分析

3)全氮中氨态氮/硝态氮的比值 由图3-28可知,初筛出6种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工艺中堆肥产品氨态氮/硝态氮大小依次为工艺6<工艺7<工艺3<工艺8<工艺2<工艺5,工艺6堆肥产品的氨态氮/硝态氮比值最小(0.140),满足腐熟堆肥中小于0.16的要求,达到腐熟要求的还有工艺3(0.148)和工艺7(0.145),工艺8(0.175)接近腐熟,而工艺2和工艺5分别为0.25和0.28,远未达到腐熟的要求。

图3-28 不同工艺堆肥产品中氨态氮/硝态氮分析

3.4.3.3 堆肥产品植物毒性指标分析

种子发芽实验是堆肥植物毒性的一种直接而又快速的方法。植物在未腐熟的堆肥中生长受到抑制,在腐熟的堆肥中生长得到促进。未腐熟堆肥的植物毒性主要来自于小分子的有机酸和大量的NH3、多酚类物质,厌氧条件下的堆肥极易生成大量有机酸[62]

不同工艺堆肥样品发芽指数测定如表3-11所列。

由表3-11可知,工艺2、工艺5和工艺8对水芹、小麦、玉米、大豆、水稻和棉花6种植物的发芽指数没有随着堆肥的进行发生变化,且没有达到50%的腐熟要求,说明工艺2、工艺5和工艺8不能使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工艺3、工艺6和工艺7在堆制14d后对6种植物的发芽指数均达到50%以上,且随后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发芽指数呈上升趋势,并由图3-29可知,堆肥结束后工艺3、工艺6和工艺7对6种植物的平均发芽指数分别为83.93%、92.52%和82.65%,如果以发芽指数为腐熟度指标,则说明工艺6的腐熟程度最好,其次为工艺3和工艺7。综上所述,工艺3、工艺6和工艺7堆肥产品的腐熟度较高,能够满足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减量化和稳定化的要求。

表3-11 不同工艺堆肥样品发芽指数测定  

注:0、10、14、18、22、26、30代表时间分别是0d、10d、14d、18d、22d、26d、30d的堆肥样品。

图3-29 不同处理堆肥产品发芽指数

3.4.3.4 堆肥腐熟度的模糊评价

对堆肥产品腐熟度模糊评价选定的指标为表观指数、Cs/Ns、T值、WSC/WSN、有机氮、氨态氮、氨态氮/硝态氮、发芽指数,实测值如表3-12所列。

表3-12 各堆肥腐熟度指标的实测值  

利用3.4.1中的评价因子建立和分级数据的确定方法,确定腐熟度评价中的评价因子为表观指数、Cs/Ns、T值、WSC/WSN、有机氮、氨态氮、氨态氮/硝态氮和发芽指数,分级数据如表3-13所列。

表3-13 堆肥腐熟度的分级数据  

结合表3-12中的实测数据和表3-13中的分级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代入式(3-1)中,得出不同工艺的各分级指标的权数(表3-14)。

表3-14 不同工艺的腐熟度指标权数确定  

将隶属度矩阵R与权重矩阵W进行模糊复合运算,从而得出不同工艺堆肥产品的腐熟等级,其结果如表3-15所列。

由表3-15可知,通过对腐熟度的多指标进行模糊评价,6个不同堆肥工艺的堆肥产品腐熟程度大小依次是工艺3=工艺6>工艺7>工艺5=工艺8>工艺1。工艺1、工艺5和工艺8虽然能够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但是堆肥产品未腐熟;工艺3、工艺6和工艺7既能够达到无害化水平,产品又能达到腐熟标准。

表3-15 堆肥腐熟度的模糊评价  

3.4.3.5 堆肥产品品质分析

实践表明,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堆肥产品品质,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要,关系到垃圾堆肥工艺市场化的发展,基于堆肥产品中有机质、TN、TP、TK及腐植酸含量来对堆肥产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优选出堆肥产品中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有机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有机肥的需要。

(1)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动态变化及产品中有机质含量研究

由图3-30可知,随着堆肥的进行,工艺3、工艺6和工艺7堆肥中的有机质不断下降,且最终堆肥产品的有机质分别为35.63%、43.93%和21.06%。从图上还可粗略看出,工艺3、工艺6和工艺7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降解速率相差不大,堆肥最终产品中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堆肥原料中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引起的,再通过工艺3、工艺6和工艺7起始原料中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的配比数据可知,将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可以明显提高堆肥产品中有机成分含量,提高堆肥产品品质。

图3-30 不同工艺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动态变化

(2)堆肥产品中TN、TP、TK含量研究

由图3-31可以看出,工艺6堆肥产品中TN、TP、TK含量均比工艺3和工艺7的堆肥产品中的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工艺3、工艺7的堆肥原料中畜禽粪便含量分别为33%和0,低于工艺6中的畜禽粪便67%的比重。而由表3-2可知,畜禽粪便中的TN、TP、TK含量远高于生活垃圾中的TN、TP、TK含量,说明通过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堆肥产品中的TN、TP、TK含量高于单纯的生活垃圾堆肥产品,且远高于有机肥标准NY 525—2002中TN≥0.5、TP≥0.3和TK≥1.0的要求。

图3-31 堆肥产品中N、P、K含量分析

(3)堆肥产品中腐植酸含量研究

由图3-32可知,工艺3、工艺6和工艺7堆肥产品中腐植酸的含量大小依次是工艺6(13.9%)>工艺3(22.1%)>工艺7(15.4),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工艺6堆肥产品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所以腐植酸含量相对增加;二是与不同工艺堆肥产品的腐殖化程度有关。

图3-32 不同工艺堆肥产品中腐植酸含量分析

(4)堆肥产品营养成分的模糊评价

利用3.4.1中的评价因子建立和分级数据的确定方法,得出堆肥产品中营养成分的评价因子为N、P、K及腐植酸含量,相应的分级数据如表3-16所列。

表3-16 堆肥产品营养成分的分级数据  

注:1级(培养基质)指堆肥产品品质较低,能够满足园艺栽培需要,但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2级(普通肥料)指该产品能够满足一般性农业需要,但需与化学粉料配合使用;3级(优级有机肥)指该堆肥产品一般情况下单独使用就可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4级(特优有机肥)指该产品肥效较高,完全可以单独使用。

结合表实测数据和表3-13中的分级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代入式(3-1)中,得出不同工艺的各分级指标的权数(表3-17)。

表3-17 不同工艺的营养成分指标权数确定  

将隶属度矩阵R与权重矩阵W进行模糊复合运算,从而得出不同工艺堆肥产品的腐熟等级,其结果如表3-18所列。

表3-18 堆肥产品营养成分的模糊评价  

从表3-18中可知,堆肥工艺6的堆肥产品品质达到4级(特优有机肥)标准,高于工艺3的3级(优级有机肥)和工艺4的2级(普通肥料),说明堆肥工艺6为最佳堆肥工艺。

3.4.3.6 堆肥参数优化研究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温度指标模糊评价的初筛、腐熟度模糊评价的复筛及对堆肥产品中营养成分模糊评价的终筛,结果表明,工艺6为最佳堆肥工艺:通风量为1.8L/(min·kg)、物料含水率为56%、生活垃圾(干重)为33%、堆肥时间为26d,该工艺堆肥过程中无害化水平较高、腐熟度较好、堆肥品质较优,能够实现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而且市场化推广前景较好。

(1)温度、腐熟度和营养成分的模糊评价

鉴于模糊评价过程中由于分级标准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因素,所以其中综合了初筛过程中的温度指标、复筛中的腐熟度指标和产品中主要营养成分指标,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8种不同的工艺进行多指标模糊评价。

评价因子建立和分级数据的确定利用3.4.1中的方法,分级数据如表3-19所列。

表3-19 全指标的分级数据  

注:1级(完全未达标)指该工艺不能满足堆肥的需要,或产品品质极低;2级(接近)指该工艺堆肥未能满足堆肥需要和品质要求,但通过适当改进可以达标;3级(优级工艺)指该工艺能够满足堆肥无害化、减量化,且堆肥产品一般情况下单独使用就可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4级(特优工艺)指该工艺能够很高地满足堆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且产品肥效较高,完全可以单独使用。

结合表3-19中温度、腐熟度、营养成分的各实测数据和表3-19中的分级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代入式(3-1)中,得出不同工艺的各分级指标的权数(表3-20)。

表3-20 不同工艺的全指标权数确定  

将隶属度矩阵R与权重矩阵W进行模糊复合运算,从而得出不同工艺堆肥产品的腐熟等级,其结果如表3-21所列。

由表3-21可知不同工艺堆肥的产品综合评价优劣依次是工艺6(4级)>工艺3(3级)=工艺7(3级)>工艺1(2级)=工艺2(2级)=工艺5(2级)=工艺8(2级)>工艺1(1级),工艺6为最佳堆肥工艺,其堆肥产品腐熟度及品质均较高,达到4级(特优工艺),能够很高地满足堆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且产品肥效较高,完全可以单独使用。

表3-21 堆肥工艺的模糊评价  

基于以上分析说明,模糊分析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不同工艺在进行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时的实际处理效果,置信度较高。

(2)最优堆肥工艺堆肥产品荧光光谱分析

利用荧光分析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操作简便快捷等诸多优点,以及堆肥过程中DOM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较之固相组分更能灵敏地反映堆肥的腐熟状况的特性,对优选出的最优工艺的堆肥产品DOM进行荧光光谱分析,以期更准确地反映混合物料堆肥的腐熟度,为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的联合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实现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的综合工艺利用,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水平。

1)DOM发射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发射荧光光谱可较好地提供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结构信息,一般在相同条件下,待测有机物不饱和结构(主要是含苯环类物质)的多聚化或联合程度越大,则波峰强度越小[68]

图3-33是为工艺6堆肥前后物料DOM在激发波长为220nm下的发射光谱图。从图中看出堆肥前DOM在350nm附近有一个十分强的荧光峰,堆肥结束后350nm附近特征峰的强度下降,同时有较为明显的红移现象,这种红移现象是腐植酸类分子通过能量传递,形成激发态的原子、分子或激态复合物,提高双分子缩合的概率,进而显著增强腐植酸类分子中多个荧光基团聚合度。350nm附近特征峰明显变宽,说明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物料的腐熟堆肥水溶性有机物分子中共轭作用加强,分子结构的缩合度增加。堆肥前,在450nm附近(类富里酸峰)有一个弱峰,堆肥腐熟后,该峰的强度明显增加,与魏自民等[62]生活垃圾堆肥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对发射荧光光谱图的分析表明,利用工艺6对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物料经进行堆肥,腐熟堆肥的DOM中类富里酸类物质明显增加,腐熟程度较高。

图3-33 工艺6堆肥前后荧光发射光谱图

2)DOM同步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图3-34为工艺6进行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物料堆肥工艺前后DOM的同步荧光扫描光谱,堆肥前DOM在335nm处有一个肩峰,在385nm有一个主峰,455nm有一个中等强度峰;堆肥工艺后335nm处的荧光峰红移至354nm处,与发射荧光图谱中荧光峰红移现象说明堆肥后DOM分子中共轭作用加强,分子结构的缩合增加相一致。研究认为[69]波长335nm特征峰相当于2环芳烃化合物、350mn特征峰为3环芳烃化合物、400nm附近的特征峰为3、4环芳烃化合物、450mm则相当于5环芳烃化合物。从图3-34中的红移至354nm的荧光峰明显变宽、385nm处和457nm处荧光峰强度相对堆肥前荧光峰强度均大幅增加,并与魏自民[70]、陈广银等[71]等报道的城市生活垃圾、污泥中富里酸的特征峰基本类似,说明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物料的腐熟堆肥DOM中2环、3环、4环及5环芳烃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利于作物生长的富里酸含量也出现了增加。

图3-34 工艺6堆肥前后同步荧光光谱

3)DOM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三维荧光光谱(3DEEM)法能够获得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同时变化的荧光强度信息,通过对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的混合物料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的分析研究,能够揭示样品中有机物的分类情况[72],探讨堆肥的稳定化程度,为堆肥的腐熟程度分析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同时三维荧光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快速获取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激发波长为纵坐标、荧光强度为Z轴的DOM样品三维荧光光谱成为可能。

书后彩图1为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前后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图,彩图1(a)中荧光峰A和C为类富里酸荧光,被认为与腐殖质结构中的羰基和羧基有关,其中荧光峰A称为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Eex/Eem=(210~220)/(410~430)],荧光峰C为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Eex/Eem=(320~340)/(410~420)]。荧光峰B属于类蛋白荧光[Eex/Eem=(260~290)/(345~375)],与DOM中的芳环氨基酸结构相关,一般认为荧峰B可分为类色氨酸荧光(tryptophan-like)和类酪氨酸荧光(tyrosine-like)。荧光峰D也被认为与微生物降解产生的类蛋白物质有关[73]。堆肥结束后,DOM的荧光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荧光基团从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转变为结构复杂的类腐植酸物质,荧光峰D和类蛋白荧光峰B消失,这与堆肥过程中蛋白脂类、简单糖类被降解转化为更为复杂的结构相一致。已有研究表明,腐熟堆肥中有机物主要为难降解的腐植酸类,腐植酸类物质的多少可衡量堆肥的腐熟程度。从三维图谱的等高线可以明显看出,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的腐熟堆肥中,类富里酸荧光峰强度明显增强,这与发射荧光图谱、同步荧光图谱中的类富里酸荧光峰增强相符合。

4)DOM荧光光谱特性综合分析 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将有利于堆肥的进行和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通过对堆肥前后DOM光谱学特性进行分析表明,优化后的工艺能够使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混合堆肥物料达到腐熟,腐熟后的DOM中类富里酸类物质明显增加,对于活化土壤元素及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的影响较强,同时会对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及刺激植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