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籍补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食 治

《食珍录》一卷 存 499

南齐余姚虞悰(景豫)撰。

《南齐书·虞悰传》略曰: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也。升明中,世祖为中军,引悰为谘议参军。建元初,转太子中庶子。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豫章王嶷盛馔享宾,谓悰曰:今日肴羞,宁有所遗不?悰曰:恨无黄颔臛,何曾 《食疏》所载也。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明帝立,悰称疾不陪位。永元元年卒,时年六十五。

时觉按:前后无序跋,录饮食掌故十三则,大抵从 《酉阳杂俎》、《清异录》诸书中摘抄,当非南朝书。收于 《说郛》、《古今图书集成》,1987年中国商业出版社附于 《吴氏中馈录》排印出版。

《崔禹锡食经》不分卷 辑佚 587?

南朝崔禹锡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据 《隋志》著录,“四卷,佚”,有按语。

时觉按:《隋书·经籍志》著录 《崔氏食经》四卷,《中国医籍考》据 《日本国见在书目》订补禹锡名,又谓:医官田泽温叔仲舒录出禹锡之说散见于古书中者,裒为二卷。则是书国内虽佚,日本尚有辑佚本。严世芸等人据 《医心方》录得一百六十余处,重辑成帙,不分卷。收于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总集》,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救荒仙方》不分卷 存 652?

唐刘景先传。

唐永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黄门侍郎刘景先上表云:臣遇太白山隐士传此法,闻京师米粮大贵,饥死人民,吾将此法令人服食,即得不饥,颜色充悦,气力加倍,可以济人之命。臣闻之惊愕,谓是狂言。又云:吾服此药,五年不食矣。但依吾法,贵贱皆服,不问少长,永可不饥。臣遂依法修制,令家中儿女大小服之,五个月不食,耳目聪明,身轻体健,气力强壮。臣家中七十余口,更不食别物,唯饮水一色,若不如斯,臣一家甘受诛杀。具方于后。

时觉按:唐无永宁年号,有永隆、永淳、永泰、永贞,俱仅一年,唯高宗永徽有六年,或为永徽三年之误?西晋惠帝有永宁年号,亦仅一年。此方收于 《救荒活民类要》之末。《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松字帙载 《神仙养生秘术》一卷,末 “辟谷方”与此同。

《食疗本草》三卷 阙 713?

唐汝州孟诜原撰,唐张鼎(梧玄子)补订,日本中尾万三辑校,民国范凤源订。《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佚”,录 《旧唐书·本传》、掌禹锡之言。

范凤源序略曰:扁鹊倡食疗之诜,而我国因有食疗之专著行世矣。扁鹊所谓 “为医者当须洞视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性刚烈,犹如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发用乖仪,损伤更众”,洵至言也。《素问》、《食经》等,于食疗之法粗具,而药性之研求犹未精也。及夫唐世,上有二千余年治疗之经验,中有名医若扁鹊、华佗等辈之谠言明论可为法,是以鉴定多精当之诣境,尤以孟诜之《食疗本草》为最著。以孟氏不仅继往古之遗迹,且复师事名医孙思邈,身侍宫闱,故经验学识冠于当时,其所著 《食疗本草》,复经数十人之注订,其价值之卓著可知。乃以年久世乱,原本散佚无存,此殊为吾国医学之一劫,兼亦使我国文化少一光明,而坐视外人傲语其医术之高深也。不意清末敦煌石室遗书发现,此书亦留其残迹,又复辗转于英法博物院,我国人士反莫得一睹,良足耻憾!近日本药学博士中尾万三不惮重洋之游,远赴彼邦,躬亲浏览,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校核,归而著 《食疗本草之考察》,其已由近世科学证明者,则旁加黑点以显之,弥足增辉。今展残卷而阅之,觉其所言生杀之理,益信中医所云非无据者。吾鉴其价值之高,而耻以吾国原著反不流传于本国,用特采译申尾万三之所校核本而略有出入之。盖以吾国文字代有衍变,故于其奇形异字而不易解者,易以今文,以便阅读也。至于中尾万三博士校核增注之处,本书仍以黑点书之,以示博士之劳,且以显此残卷之可珍。书成之时,欲揭示此残卷本之价值,爰名之为 《敦煌石室古本草》。并愿国人继起发挥,以证明孟氏所言之科学化也。是为序。民国二十年九月范凤源序于上海市市立理科实验室。

赵燏黄序曰:吾国历代诸家本草,据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所载品目,计四十一种,虽皆有撰人姓氏、爵里年月及卷帙数目等简明考略,然至今徒有其书籍之名称,而不能得见其原书之片纸只字者甚多。即能在去古未远之 《本草》中得见所引原书之本文,然又往往与其本文之字句不甚符合,以致讹以传讹者亦复不少。即如唐同州刺史孟诜撰著、张鼎增补之 《食疗本草》,固为 《纲目·序例》中所引古本草之一。然其原书早已散佚,仅见其文字引用于宋唐慎微之 《证类本草》中,余则零星散见于李氏 《纲目》集解及修治条下,虽搜尽 《四库全书》名山秘籍,恐亦难得孟、张原著之旧观也。有清之季,甘肃敦煌县启发石窟,探得吾国千百年前一万数千卷文献,其中有古本草残卷所谓 《食疗本草》者,古色古香,俨然尚存唐代卷轴之旧。虽不能获原书之完璧,然仅就其断编残简而论,当已见孟、张原著之一部分。考此种发见,不仅能引起中外考古学家无限之兴味,即在吾国医药过去史上及食物卫生上,可供科学研究者关系尤为切要。此固无烦鄙人之啧啧也。尝考甘肃敦煌县,为汉代与西域交通之要道,其地有千佛洞莫高窟者,富于古代文物之宝藏。据一时学者在历史上之推察,当宋初西夏勃兴之时,其地恰当用兵之重镇,因欲保全当时一切文化遗物不至散失起见,悉数藏入千佛洞石室中,而以泥土固封洞口,代远年湮,无人过问。至西纪一九○○年,因修缮寺观,为王道士破封口之一端,发掘古卷轴累累,存于寺中。一九○七年,英人史太因博士在第二期西域探险途次闻此消息,追踪而至,搜罗汉文、西藏文之古物,满载三百余件而归,此即今日英国博物馆中收藏之一部分也。一九○八年,法人普理亚博士在中央亚细亚探险途次至乌鲁木齐,闻史太因氏在千佛洞得宝,遂亦接踵而至,费时三周,阅一万数千卷之遗文,并选择其全数大约三分之一,即购得古文献五千余卷,其中包含汉、蒙、西楚、西夏等各种文字。此即今日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之一部分也。上海 《自然科学研究所汇报》第一卷第三号题为 《食疗本草之考察》,盖其原文即本于英国博物馆所藏敦煌文物中古本草残卷。经日本中尾万三博士详细之考据,复校补其遗文(原本称 《校合食疗本草遗文》)而发表之,其在法国图书馆之一部分有关于药方及医书等之文献者,中尾博士亦拟继续考察,次第发表云云。夫 《食疗本草》一书,当时本 《周礼》食医之义而作,乃张鼎根据孟诜 《补养方》原著,增补品物而改称之名也。孟诜虽为孙思邈弟子,然其 《补养方》并不拾孙氏 《千金·食治》之牙慧,而有独出之心裁。此种著述,大可证明古人讲究保命养身之道,注重食物卫生,置之今日饮食物卫生化学中,大有参证研究之价值。范君凤源采取其原文而付梓以广其传,希望海内留心斯道者以本国人之眼光及见解而考察之,与中尾博士之说互相此较,其议论当为何如耶?中华民国二十年六月十一日赵燏黄序于中央研究院国药研究室。

王国维 《唐写本食疗本草残卷跋》曰:唐写本本草存药名二十四,惟木瓜、有注,余未录。其木瓜、胡桃二注以 《政和本草》所引 《食疗本草》校之皆合,惟语有长略耳。案:《唐书·艺文志》有孟诜 《食疗本草》三卷。《嘉祐补注本草》所引书传有 《食疗本草》,云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张鼎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旧为二百七十七条,凡三卷云云。今存二十四条,则仅得十之一矣。(《观堂集林》卷二十一)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曰:孟诜,汝州梁人也。举进士,垂拱初累迁凤阁舍人。诜少好方术,尝于凤阁侍郎刘祎之家见其敕赐金,谓祎之曰:此药金也,若烧火其上,当有五色气。试之果然。则天闻而不悦,因事出为台州司马,后累迁春官侍郎。睿宗在藩,召充侍读。长安中为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神龙初致仕,归伊阳之山,第以药饵为事。诜年虽晚暮,志力如壮,尝谓所亲曰: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睿宗即位,召赴京师,将加任用,固辞衰老。景云二年,优诏赐物一百段,又令每岁春秋二时特给羊酒糜粥。开元初,河南尹毕构以诜有古人之风,改其所居为子平里。寻卒,年九十三。诜所居官,好勾剥,为政虽繁而理。撰 《家》、《祭礼》各一卷,《丧服要》二卷,《补养方》、《必效方》各三卷。

嘉庆 《德平县志》曰:孟诜,汝州梁人,寄籍平昌。开元初卒,年九十三。所著有 《食疗本草》。

时觉按:是书敦煌石室残卷存药二十六种,附方六十四,今存英国伦敦博物馆,编号S·76,收于1994年中医古籍出版社 《敦煌中医药全书》。民国刊本又名 《敦煌石室古本草》。此外,《敦煌中医药全书》所收录敦煌食治医籍文卷,而古医籍簿录未载、撰述者亡名、原书卷帙不详者,尚有 《服食养生方书》S·6052、《服气休粮及妙香丸子方》P·3043、《道家养生方》P·4038、《绝谷仙方》S·2438、《残辟谷方》S·5795、《道家合和金丹法》P·3093、《佛家辟谷方》P·2637、《佛家辟谷方》P·2703。

《茶经》三卷 存 760

唐竟陵陆羽(鸿渐,桑苎翁)撰。

《茶之源》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苦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如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新唐书·陆羽传卷一百九十六》曰: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 《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于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 《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薙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羽嗜茶,著 《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 《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四库全书提要》曰:《茶经》三卷,唐陆羽撰。《唐书》、《羽本传》称,羽著 《茶经》三篇,不言卷,《艺文志》载之小说家,作三卷,与今本同,盖以一卷为一篇也。陈师道 《后山集》有 《茶经序》曰:陆羽 《茶经》,家传一卷,毕氏、王氏书三卷,张氏书四卷,内外书十有一卷,其文繁简不同。王毕氏书繁杂,意其旧本,张氏书简明,与家书合,而多脱误,家书近古,可考正。曰七之事以下,其文乃合三书以成之,录为二篇,藏于家。此本三卷,其王氏、毕氏之书欤?抑 《后山集》传写多讹,误三篇为二篇也?其书分十类,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其曰具者,皆采制之用,其曰器者,皆煎饮之用,故二者异部。其曰图者,乃谓统上九类,写以绢素张之,非别有图。其类十,其文实九也。言茶者莫精于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七之事所引多古书,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一条三十八字,为他书所无,亦旁资考辨之一端也。

时觉按: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凡十篇。收于 《百川学海》、《说郛》、《四库全书》及道光元年 《天门县志》。

《膳夫经手录》一卷 存 856

唐杨晔撰。

跋曰:右钞唐巢县令杨晔所撰 《膳夫经手录》,大中十年六月成书。迨今二百余年矣。其间如茶目、食饮、茗粥之类,别钞皆与今不同,以此知古今之事异宜者多矣。必曰井田、肉刑、笾豆而饮食者,非近论也。腊月八日,西楼记。

时觉按:原本四卷,今存一卷,收于 《宛委别藏》、《芋园丛书》、《碧琳琅馆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有毛氏汲古阁抄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据此影印收于 《续修四库全书》。

《食医心鉴》一卷 辑佚 859?

唐昝殷撰,日本丹波元坚辑佚。《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佚”,录郑樵之言,有按语。

罗振玉曰:此书唐昝殷撰,《宋史·艺文志》著录作二卷。是此书至宋尚存,今久佚矣。此乃日本人从高丽 《医方类聚》中采辑而成。虽不能复原本之旧,然当已得其太半。晁氏 《读书志》谓:殷,蜀人,大中初著 《产宝》以献郡守白敏中,今殷所撰 《产宝》,日本尚有影宋刊足本,此书乃不得完帙,可惜也。光绪辛丑游日本,得之东京,卷端有青山求精堂藏书画之记及森氏二印,后有丹波元坚及森约之手识二则。戊申正月,上虞罗振玉记。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曰:唐昝殷撰。殷有 《产宝》,已著录。是书见 《通志·艺文略》,作三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卷,宋后久佚。日本医家从高丽 《医方类聚》中采辑,编为一卷,凡存十四类,曰论中风疾状食治诸方,浸酒茶药诸方,治诸气食治诸方,论心腹冷痛食治诸方,论脚气食治诸方,论十水肿食治诸方,论七种淋病食治诸方,小便数食治诸方,论五痢赤白肠滑食治诸方,论五种痔病下血食治诸方,论妇人妊娠诸病及产后食治诸方,小儿诸病食治诸方,虽不能复原本之旧,约计已可得全书之半。上虞罗振玉游日本,得此本于东京,卷末有丹波元坚、森约之二人识语,因于东方学会印行。案:《周官》“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是食饮之和调皆隶医师之职,而治病于五味、五谷与五药并重。 《汉书·艺文志》有 《神农黄帝食禁》七卷,贾公彦《周礼·医师疏》引其文, “禁”作 “药”,孙星衍谓即 《本草经》,未有确证。要之,食与药并有关于疾病,则自古兼重之无疑也。孙思邈 《千金方》有云,凡欲治病,且以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故古人广集方书,每兼载服食之方。郑樵 《通志·艺文略》医家类中,且专列食经子目,其分析病证,每证汇列诸方,则以是书最为详明。唐人旧籍搜辑于残佚之余,存其概略,固可珍贵也。

时觉按:日本抄本卷末有丹波元坚校读记,云:辛丑六月朔,校读于掖庭医局,是书讹字殊多,不敢臆改,一依其旧云。有森约之记云:嘉永甲寅仲秋晦夜,灯下校正一过。有民国甲子东方学会印本藏上海中医药大学,1994年影印出版,收于 《历代本草精华丛书》。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一卷 存 906?

唐亡名氏撰。

跋曰:神仙云:《菖蒲传》十二卷,秘在上宫,此是上清经中具载,聊录要节以示学道之人。其术固非诡妄,如能一志采取,依法服之,必可以延年。如是不好道小人强生诽谤,妄说是非,即致短折。此方虽是好,诸君子即可传之道人,不可轻泄也。秘之!

时觉按:收于 《道藏》,在洞神部方法类临字帙中。

《太清经断谷法》一卷 存 959?

亡名氏撰。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曰:不著撰人姓氏,亦不著时代。考宋郑樵 《通志·艺文略》道家辟谷类著录《太清经断谷诸要法》一卷,疑即是编之异名;按郑樵生当南北宋之间,则是编之成当已在北宋之前矣。其书不分卷,惟 《通志·艺文略》作一卷。按:断谷一曰辟谷,其说盖本于庄子藐姑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之说,谓辟除谷食以求仙道也。后世道家修仙,虽以辟谷为下,然却粒则无滓浊,无滓浊则不漏,亦可以由此入道,是以辟谷之术久为道家之所重。《史记》称张良导引不食谷,李少君以辟谷却老方见汉武帝,历代道经以及医药方术之书,其言服草木之实以辟谷者多矣。是编采掇太清诸经辟谷之法,分类排比,汇辑成书,核其所载辟谷之法都凡一十有三,凡服食松根法一,服食茯苓法六,服食术法七,服食黄精法三,服食萎蕤法一,服食天门冬法三,服食巨胜法四,服食杂米麦法七,守中□易法五,欲还食谷解药法一,服食葵子汤法三。书中于药物斤两、调制方法、服食多少,皆一一备载,采掇议论,详尽曲当。考道家辟谷之术约有二端,或服食草木之实而却粒,或火炼铅丹以代谷,今考是编所载诸方,类皆借草木药物以代谷食。凡其所录,大抵据历代方书之说为多,虽考较未必详明,处方不尽精密,然宋代以前道书之言断谷今多不得,则此本亦仅存之秘籍矣。

时觉按:言服食松根、茯苓、术、黄精、萎蕤、巨胜诸法,并服食杂米麦及欲还食谷解药。收于 《道藏》,在洞神部方法类临字帙中。

《笋谱》二卷 存 997?

吴越德清释赞宁撰。

引言曰:笋者竹之箬也,竹根曰鞭,鞭节之间乳赘而生者。竹属兼草而木,偕少阳之气欤?故初种根食土而下,求乎母也。母,水也,而润下得水而生也。及擢笋冒土而上,爱乎子也。子,火也,而炎上,钻竹而生火也。皆自然之性也。竹盛高平之地,黄白息壤,即是所宜也。得山阜良,下田伤水则死矣。

《四库全书提要》曰:不著撰人名氏,晁公武 《读书志》作僧惠崇撰;陈振孙 《书录解题》作僧赞宁撰。案:惠崇为宋初九僧之一,工于吟咏,有句图一卷,又工于画,有 《黄庭集》,题其所作芦雁图诗,然不闻曾作是书。考 《宋史·艺文志》亦作赞宁,则振孙说是也。赞宁,德清高氏子,出家杭州龙兴寺。吴越王钱镠署为两浙僧统,宋太宗尝召对于滋福殿,诏修 《高僧传》,咸平中加右街僧录,至道二年卒,谥曰圆明大师。所著 《物类相感志》,岁久散佚,世所传者皆赝本。惟此书犹其原本,书分五类,曰:一之名、二之出、三之食、四之事、五之说,其标题盖仿陆羽 《茶经》。援据奥博,所引古书多今世所不传,深有资于考证。三之食以前皆有注,似所自作,然笋汁煮羹一条,注乃驳正其说,以为羹不如蒸,又似后人之所附益,不可考矣。王得臣 《麈史》曰:僧赞宁为 《笋谱》甚详,掎摭古人诗咏自梁元帝至唐杨师道,皆诗中言及笋者。惟孟蜀时学士徐光溥等二人绝句(案:此数句似有脱文,今姑仍其旧)亦可称勤笃,然未尽也。如退之和侠协律咏诗二十六韵,不收何耶?岂宁忿其排释氏而私怀去取耶?抑文公集当时未出乎?不可知也云云。今检谱中,果佚是作,然以一人之耳而采摭历代之诗歌,一二未周,势所必有,不足为是书病也。

《四库全书总目辨误》曰:《总目》所述赞宁身世,袭 《宋诗纪事》卷九一赞宁小传,几乎一字不易。然所述多误:一,至道三年之次年为咸平元年,至道二年已卒,不应在咸平中加右街僧录。二,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七○赞宁传云:真宗召对,赐坐,以为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宋官制,左尊于右,赞宁终于左街僧录,不应只称右街。三,据王禹偁 《小畜集》卷二○ 《右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赞宁生于唐天祐十六年己卯,即梁贞明五年,至钱缪卒时,赞宁才十四岁,虽已为僧,但声誉未隆,焉能任两浙僧统?据王 《序》,任僧统乃在钱元瓘、钱佐、钱俶之世。四,谥圆明大师,依文意,即在卒年。然据《咸淳临安志》,乃在徽宗崇宁三年。五,王禹偁甚敬仰赞宁,《序》称赞宁于咸平元年诏充右街僧录。又云年八十二,视听不衰,未言其圆寂。而据僧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称赞宁寿八十四,可知赞宁卒于咸平五年。《宋诗纪事》与 《总目》所述卒年亦误。

时觉按:分五篇:一之名、二之出、三之食、四之事、五之杂说,收于 《说郛》、《四库全书》。著书年代未详,故以其卒年定。

《蟹谱》二卷 存 1059

宋会稽傅肱(子翼)撰。

自序曰:蟹之为物,虽非登俎之贵,然见于经,引于传,著于子史,志于隐逸,歌咏于诗人,杂出于小说,皆有意谓焉。故因益以今之所见闻,次而谱之,自总论而列为上下二篇,又叙其后,聊亦以补博览者所阙也。神宋嘉祐四年序。

《四库全书提要》曰:《蟹谱》,宋傅肱撰。肱字子翼,其自署曰怪山。陈振孙谓,怪山乃越州之飞来山,则会稽人也。其书分上下两篇,前有嘉祐四年自序,而下篇贪化一条,又引神宗时大臣赵姓者出镇近辅事而讳其名。考之 《宋史》,惟神宗熙宁初,枢密使参知政事赵概尝出知徐州,似即其事,则嘉祐当为元祐之讹。然 《书录解题》载是序,亦作嘉祐四年,而赵概为北宋名臣,不宏著贪墨声,或刊本神字误也。书中所录皆蟹之故事,上篇多采旧文,下篇则其所自记,诠次颇见雅驯,所引唐韵十七条,尤足具考证。盖其时孙愐原本尚存,故肱犹及见之云。

时觉按:收于 《百川学海》、《说郛》、《四库全书》。

《蟹略》四卷 存 1059

宋鄞县高似孙(续古,疏寮)撰。

《郭索传》曰:郭索字介夫,系生于吴,今吴越江淮间孳种尤盛,而在松陵苕霅间者隽秀特杰有声名。盖孕气储精,上应辰次,而羲翁之画,义取诸离,至汉扬雄氏草 《太玄经》独推称之。性耿介,不受扰触,外甚刚果,若奋矛甲,内实柔美,殊无他肠,人皆爱之,称其为无肠公子。岁至西风高,霜深月峭,佳谷登实之秋,更甚得志。至采双穗执以朝其宗,是为智且义者。至若风味开爽如老于骚者,而世欲乐而食之,不亦愚且昧乎?惟毕茂世与之狎,最为相知者。陆龟蒙、黄太史更能知其可嘉,相与击节于酒杯笔砚中,其他骚人墨客固多推尚,未有如二三公之心相知者。他支不一,曰蛑曰蟳,往往过美,如乐于甘佚而略不通骚者,又有蜞螖辈,皆碌碌么陋几,草茅窭人不足道矣。惟介夫有棱韵,有风尚,庶几于直而温,宽而栗,亦一代之雄,天下之奇乎?赞曰:毕茂世有云,右手持蟹螯,左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岂不了一生乎?郭子曰: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可了一生哉!

《四库全书提要》曰:《蟹略》四卷,宋高似孙撰。似孙有 《剡录》,已著录。是编以傅肱 《蟹谱》征事大略,因别加裒集。卷一曰蟹原、蟹象,卷二曰蟹乡、蟹具、蟹品、蟹占,卷三曰蟹贡、蟹馔、蟹牒,卷四曰蟹雅、蟹志、蟹赋、蟹咏。每门之下,分条记载,多取蟹字为目,而系以前人诗句。俞文豹 《吹剑录》尝讥其以林逋 “草泥行郭索,云木呌钓辀”一联为杜甫诗,今检卷首 《郭索传》内信然,殊为失于详核。又,《本草图经》蟹生伊洛池泽中一语,泽蟹、洛蟹条下两引之,亦为复出。又,白居易诗 “亥日饶虾蟹”句,为傅肱 《谱》中所原引,而此书虾蟹条下乃反遗之。其于编次亦小有疏漏,特其采摭繁富,究为博雅,遗篇佚句所载尤多,视傅 《谱》终为胜之云。

时觉按:收于 《说郛》、《四库全书》。高似孙事迹见 《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为淳熙十一年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庆元六年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为著作佐郎,宝庆元年知处州。晚家于越,作 《剡录》,另有 《疏寮小集》、《子略》、《骚略》、《纬略》等。

《续蟹谱》一卷 存 1695?

清长洲褚人获(稼轩,学稼,石农)撰。

引言曰:予性嗜蟹,读傅肱 《蟹谱》,未免朶颐,既作蟹卦,复隶蟹事,以备傅谱之所未备,名曰《续蟹谱》。毛子序始见之,曰:如此下酒物,盍公之同好乎?因付剞劂氏。

时觉按:收于 《昭代丛书》。褚人获生于崇祯八年乙亥,终身不仕,文名甚高,交游皆吴中名士。本书著于康熙三十四年前后,还著有 《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鼎甲考》、《圣贤群辅录》、《隋唐演义》等。

《晴川蟹录》四卷,《晴川后蟹录》四卷 存 1716

清仁和孙子騄(子晋,晴川)辑。

沈绎祖 《蟹录》序曰:余与子晋孙君谊戚交,尤以文字相好,时已有名诸生间,校艺先登者数矣,然非君好也,君所好者,我自读书耳。杜门却扫,坐拥群籍,研精纂要,网罗古今。曩缉 《二申野录》,天人之故洞如也;三秋偶暇,复成 《蟹录》四卷,竭兹物情,畅厥理趣,名虽述古,意由独造,调元养生,不为无助,岂徒嗜奇,姑一试其雕虫哉?君以博士征,韬光不出,复能绩学著书,令后世知有孙子,余则嘿嘿,渔樵农圃之俦,独叙是录,从其好也,君其以余为知言否耶?丙申长至,姻弟沈绎祖拜题。

《后蟹录》自序曰:太元一六为水,类为介为穴为膏,蟹水虫而穴处者与?披甲而介者与?腹腴而膏者与?坎水中有离火,蟹火质而刚者与?刚故不屈,有时而折,蟹壳坚而脆者与?火性炎上而就燥,蟹又火燥者与?其智不如龟之骨可钻也,其廉不如蚓之心自一也,文以介士之容不足卫身也,借讬蛇蟺之穴弗能久居也,实以膏腴之腹还供人饱也。第其首必东向,执穗朝魁似明乎君臣之义、贵贱之等,故君子时有取焉。

《四库总目提要》曰:《晴川蟹录》四卷、《后录》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所辑 《尚书大传》已著录。是编搜采蟹之诗文故实,分谱录、事录、文录、诗录四门, 《后录》又分事典、赋咏、食宪、拾遗四门。饾饤掇拾,冗杂无绪,在 《晴川八识》之中最为下乘,远不逮傅肱、高似孙二家书也。

时觉按:收于 《续修四库全书》。作者康、雍间人,则丙申当为康熙五十五年。

《荔枝谱》一卷 存 1059

宋仙游蔡襄(君谟)撰。

其一曰: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司马相如赋上林云:“答沓离支,盖夸言之无有”是也。东京、交址七郡贡生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临武长唐羌上书言状,和帝诏太官省之。魏文帝有 “西域蒲桃”之比,世讥其缪论。岂当时南北断隔,所拟出于传闻耶?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歳命驿致。时之词人多所称咏。张九龄赋之,以托意白居易刺忠州。既形于诗,又图而序之,虽髣髴颜色,而甘滋之胜莫能著也。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虽曰鲜献,而传置之速,腐烂之余,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是生荔枝中国未始见之也。九龄、居易虽见新实,验今之广南州郡与蘷梓之间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闽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军最为竒特。泉、漳时亦知名,列品虽高而寂寥无纪。将尤异之物昔所未有乎?盖亦有之而未始遇乎人也。予家莆阳,再临泉、福二郡,十年徃还,道由乡国,每得其尤者,命工写生。稡集既多,因而题目,以为倡始。夫以一木之实,生于海濒岩险之远,而能名彻上京,外被重译,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髙寒,不堪移殖,而又道里辽绝,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少发光采,此所以为之叹惜而不可不述也。

《四库全书提要》曰:《荔枝谱》一卷,宋蔡襄撰。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天圣八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事迹具 《宋史》本传。是编为闽中荔枝而作,凡七篇。其一原本始;其二标尤异;其三志贾鬻;其四明服食;其五慎护养;其六时法制;其七别种类。尝手写刻之,今尚有墨板传于世。亦载所著 《端明集》中,末有 “嘉祐四年岁次己亥秋八月二十日,莆阳蔡某述”十九字,而此本无之。按其年月葢自福州移知泉州时也。荔枝之有谱自襄始,其叙述特详洁有笔力,而王世贞 《四部稿》乃谓 “白乐天、苏子瞻为荔枝传神,君谟不及”,殊非笃论。又案,襄诗篇中屡咏及荔枝,多可与谱相参考者。如《四月池上》一首:“荔枝纔似小青梅”句,刘克庄谓:“即谱中之火山”。又 《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一首:“绛衣仙子过中元”句,即谱中之中元红。又 《谢宋评事》一首:“兵锋却后知神物”句,即谱中之宋公荔枝。又有 《与昭文相公手帖》所谓 “陈家紫号第一,辄献左右”者,则集中不载,别见于洪迈 《容斋随笔》。亦可以备此谱故实云。

时觉按:内容:本原始、标尤异、志贾鬻、明服食、慎护养、时法制、别种类,记闽产荔枝三十二种。收于 《端明集》、《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艺圃搜奇》、《丛书集成初编》。

《荔枝谱》二卷 存 1614?

明晋安徐(惟起,兴公,三山老叟,天竿山人)撰。

自序曰:荔枝自宋蔡忠惠公谱录而其名益著,世代既遐,种类日伙,骚人韵士题品渐广,然散逸不收则子墨之失职而山林之旷典也。惟时朱夏侧生斯出名题于西川,贡珍于南海。吾闽所产实冠彼都,可谓卢橘惭香,杨梅避色者矣。爰仿蔡书别抅。兹谱状四郡品目之殊,陈生植制用之法,旁罗事迹,杂采咏题,品则专取吾闽,事乃兼收广蜀,物匪旧存,品惟今疏,深愧闻见未殚,笔札荒谬,博雅君子将厪挂漏之讥,予小子其何敢辞焉。

时觉按:卷上记闽中四郡荔枝一百种,包括福州四十一种、兴化二十五种、泉州二十一种、漳州十三种,卷下述一之种、二之焙(焙火驱寒)、三之啖、四之晒、五之焙(果实焙制)、六之煎、七之浆,凡七篇。收于 《说郛续》、《山居杂志》、《艺圃搜奇》、《丛书集成初编》。徐,祖籍侯官,嘉靖四十二年生于福州,博学多才,三修 《福州府志》,撰 《雪峰志》、《鼓山志》、《武夷志》、《榕城三山志》,及 《闽画记》、《闽中海错疏》、《红雨楼集》、《闽南唐雅》、《榕阴新检》、《鳌峰集》、《笔精》,约五十种。卒于崇祯十二年十月十三日。

《食时五观》一卷 存 1076

宋分宁黄庭坚(鲁直,山谷)撰。

引言曰:古者君子有饮食之教在 《乡党》、《曲礼》,而士大夫临尊俎则忘之矣。故约释氏法作士君子《食时五观》云。

时觉按:五观为: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苦;为成道业,故受此食。收于 《说郛》、《古今图书集成》,1987年中国商业出版社附于 《吴氏中馈录》排印出版。

《糖霜谱》一卷 存 1154

宋遂宁王灼(晦叔,颐堂)撰。

原委第一曰:糖霜一名糖冰,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之,独遂宁为冠。四郡所产甚微而碎,色浅味薄,才比遂宁最下者。凡物以希有难致见珍,故查、梨、橙、柑、荔枝、杨梅,四方不尽出,乃贵重于世。若甘蔗所在皆植,所植皆善,非异物也,至结蔗为霜,则中国之大止此五郡,又遂宁专美焉。外之夷狄戎蛮,皆有佳蔗,而糖霜无闻,此物理之不可诘也。先是,唐大历间有僧号邹和尚,不知所从来,跨白驴登伞山,结茅以居,须盐米薪菜之属即书付纸系钱,遣驴负至市区,人知为邹也,取平直挂物于鞍,纵驴归。一日,驴犯山下黄氏者蔗苗,黄请偿于邹,邹曰:汝未知窨蔗糖为霜,利当十倍,吾语女,塞责可乎?试之果信。自是流传其法。糖霜户近山或望伞山者皆如意,不然,万方终无成。邹末年弃而北走通泉县灵鹫山龛中,其徒追蹑及之,但见一文殊石像,众始知大士化身,而白驴者,狮子也。邹结茅处今为楞严院,糖霜户犹画邹像事之拟文殊云。敷文阁待制苏公仲虎尝守遂宁,谓蜀士指眉阳水秀,普慈石秀,乃不知此邦平衍清丽之为土秀也。土爰稼穑,稼穑在甘,糖霜之甘擅天下,非土之特秀也欤?

跋曰:范蔚宗作 《香谱》,蔡君谟作 《荔枝》、《茶》两谱,皆极尽物理,举世皆以为当。晦叔作 《糖霜谱》,余闻之且久,偶获七簏,尽读于大慈之方丈院,将见与范、蔡之文并驰而争先矣。绍兴二十四年甲戌季春初六,卧云庵守元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糖霜谱》一卷,宋王灼撰。灼字晦叔,号颐堂,遂宁人。绍兴中尝为幕官。是编凡分七篇,惟首篇题 《原委第一》,叙唐大历中邹和尚始创糖霜之事;自第二篇以下则皆无标题,今以其文考之,第二篇言以蔗为糖始末,言蔗浆始见楚词而蔗饧始见 《三国志》;第三篇言种蔗;第四篇言造糖之器;第五篇言结霜之法;第六篇言糖霜或结或不结似有运命,因及于宣和中供御诸事;第七篇则糖霜之性味及制食诸法也。葢宋时产糖霜者,凡福唐、四明、畨禺、广汉、遂宁五地,而遂宁为最。灼生于遂宁,故为此谱。所考古人题咏,始于苏黄。案:古人谓糟为糖,《晋书·何曽传》所云 “蟹之将糖,躁扰弥甚”是也。《说文》有饴字无糖字,徐铉新附字中乃有之,然亦训为饴不言蔗造,铉五代宋初人也,尚不知蔗糖事,则灼所征故实始于元祐非疎漏矣。惟灼称糖霜以紫色为上、白色为下,而今日所尚乃贵白而贱紫,灼称糖霜须一年有半乃结,其结也以自然,今则制之甚易,其法亦不相同,是亦今古异宜,未可执后来追议前人也。

时觉按:分七篇,述原委、故事、种蔗、制糖、结霜、成果、性味功用,收于 《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

《膳夫录》一卷 存 1140?

宋彭城郑望之(顾道)辑。

时觉按:前后无序跋,载饮食资料十四则。郑望之,崇宁进士,任开封府工仪户曹,钦宗时任工部侍郎,高宗时任吏部侍郎,绍兴七年致仕。《说郛》误为唐人,《古今图书集成》作郑望。收于 《说郛》、《古今图书集成》,1987年中国商业出版社附于 《吴氏中馈录》排印出版。

《玉食批》一卷 存 1162?

宋司膳内人辑。

引言曰:偶败箧中得上每日赐太子玉食批数纸,司膳内人所书也。呜呼!受天下之奉必先天下之忧,不然,素餐有愧,不特是贵家之暴殄。略举一二如:羊头签止取两翼,土步鱼止取两腮,以蝤蛑为签为馄饨为枨瓮,止取两螯,余悉弃之地,谓非贵人食。有取之,则曰:若辈真狗子也。噫!其可一日不知菜味哉?又记高宗幸清河王张俊第,供进御筵。

时觉按:司膳内人,宫中掌管膳食女官。收于 《说郛》、《古今图书集成》,1987年中国商业出版社附于 《吴氏中馈录》排印出版。

《饮食书》六卷 未见 1169

宋豫章宋公玉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存”。

《宋公玉、王寿卿等十人还珠洞题名》曰:宋公玉归豫章,王寿卿、姚周卿、田子謇、张子真、子裴、程善道、黄德制、王仪之、滕彦真饮饯于此。乾道己丑六月十七日。注:右磨崖在伏波山还珠洞,高一尺二寸,宽一尺三寸,行书,径一寸。乾道五年己丑,公元一一六九年。(《桂林石刻》上册)

《聿修堂藏书目录》曰:饮食书六卷。二册,抄本。清宋公玉编。(《中国古医籍书目提要》下卷)

时觉按:《联目》不载,《大辞典》“佚”。查日本全国汉籍データベース,有明刊本藏公文书馆,有1990年据内阁文库藏刊本影印本。宋公玉,年代、里籍俱不明,或以为明人,或以为清人,据桂林还珠洞题名石刻,乾道五年归豫章,当为南宋豫章人。

《山家清供》二卷 存 1176?

宋晋江林洪(龙发,可山人)撰。

时觉按:录出家人食谱百余种,释名、制法、作用,卷端署为:宋可山人林洪龙发著。并收于 《夷门广牍》、《丛书集成初编》,《说郛》作一卷。林洪,晋江人,绍兴间进士,善诗文书画,著有 《西湖衣钵集》、《文房图赞》。《联目》作成书于宋末,似延后百年。

《山家清事》一卷 存 1176?

宋晋江林洪(龙发,可山人)撰。

时觉按:收于 《说郛》卷七十四。亦见 《阳顾氏文房小说》,收于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刊行。

《茹草纪事》不分卷 存 1176?

宋晋江林洪(龙发,可山人)撰。

时觉按:收于 《说郛》。

《橘录》三卷 存 1178

宋延安韩彦直(子温)撰。

自序曰:橘出温郡,最多种,柑乃其别种,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而乳柑推第一,故温人谓乳柑为真柑,意谓他种皆若假设者,而独真柑为柑耳。然橘亦出苏州、台州,西出荆州而南出闽广,数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与温橘齿,矧敢与真柑争高下耶?且温四邑俱种柑,而出泥山者又杰然推第一。泥山盖平阳一孤屿,大都块土不过覆釜,其旁地广袤只三二里许,无连岗阴壑,非有佳风气之所淫渍郁烝,出三二里外,其香味辄益远益不逮。夫物理何可考耶?或曰:温并海地,斥卤宜橘与柑,而泥山特斥卤佳处,物生其中,故独与他异。予颇不然其说,夫姑苏丹丘与七闽两广之地,往往多并海,斥卤何独温?而又岂无三二里得斥卤佳处如泥山者?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辈,皆尝言吴楚间出者,而未尝及温,温最晚出,晚出而群橘尽废,物之变化出没,其浩不可考如此。以予意之,温之学者由晋唐间未闻有杰然出而与天下敌者,至国朝始盛,至于今日尤号为文物极盛处,岂亦天地光华秀杰不没之气来钟此土,其余英遗液犹被草衣而泥山偶独得其至美者耶?予北人,平生恨不得见橘著花,然尝从橘舟市橘,亦未见佳者,又安得所谓泥山者啖之?去年秋,把麾此来,得一亲见花而再食其实,以为幸。独故事太守不得出城从远游,无因领客入泥山香林中,泛酒其下,而客乃有遗予泥山者,且曰:橘之美当不减荔子,荔子今有谱,得与牡丹、芍药花谱并行,而独未有谱橘者,子爱橘甚,橘若有待于子,不可以辞。予因为之谱,且妄欲自附于欧阳公、蔡公之后,亦有以表见温之学者足以夸天下,而不独在夫橘尔。淳熙五年十月,延安韩彦直序。

《橘录·入药》曰:橘皮最有益于药,去尽脉则为橘红,青橘则为青皮,皆药之所须者。大抵橘皮性温平下气,止蕴热,攻痎疟,服久轻身。至橘子尤理腰膝。近时难得枳实,人多植枸橘于篱落间,收其实,剖干之,以之和药,味与商州之枳几逼真矣。枸橘又未易多得,取朱栾之小者半破之,日暴以为枳,异方医者不能辨,用以治疾亦愈。药贵于愈疾而巳,孰辨其为真伪耶?

陶宗仪引语曰:按开宝中陈藏器补 《神农本草》,书柑类则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产实具数品且增多其目,但名少异耳。凡圃之所植柑比之橘才十之一二,大抵柑之植立甚难,灌溉锄治稍失时,或岁寒霜雪频作,柑之枝头殆无生意,橘则犹故也。得非琼杯玉斚,自昔易阙邪?永嘉宰勾君燽有诗声,其诗曰:只须霜一颗,压尽橘千奴。则黄柑位在陆橘上,不待辨而知。

《四库全书提要》曰:宋韩彦直撰。彦直字子温,延安人,蕲忠武王世忠之长子。登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以光禄大夫致仕,封蕲春郡公。事迹附见 《宋史·世忠传》。此谱乃淳熙中知温州时所作。《宋史·艺文志》、焦竑 《国史经籍志》俱作 《永嘉橘录》,卷数与此本相合。《文献通考》作一卷,盖字之误也。彦直有才略而文学亦优,尝辑宋朝故事名 《水心镜》凡一百六十余卷,为尤袤所称,今不传。是录亦颇见条理,上卷载柑品八,橙品一;中卷载橘品十八,以泥山乳柑为第一;下卷则言种植之法,皆详赡可观。陈景沂作 《全芳备祖》,引彦直此录,谓其但知乳柑出于泥山而不知出于天台之黄岩,出于泥山者固奇,出于黄岩者尤天下之奇云云。盖景沂家本天台,故自夸饰土产,不知彦直是录专记永嘉,不当借材于异地也。其亦昧于著作之体矣。

时觉按:淳熙四年,韩彦直任温州知府,次年著成是书,又名 《永嘉橘录》,收于 《百川学海》、《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说郛》。其卷下分述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入药篇录如上。

《救荒活民书》三卷 存 1209

宋鄱阳董煟(季兴,南隐)撰。

自序曰:臣闻水旱霜蝗之变,何世无之,然救荒无术则民有流离饿莩、转死沟壑之患。臣不才,幼尝窃慕先朝富弼活河朔饥民五十余万,私心以为贤于中书二十四考远矣。困处闾阎,熟视民间利病,与夫州县施行之善否,心口相誓,异时获预从政,愿少摅活民之志。于是编次历代荒政,厘为三卷,上卷考古以证今,中卷条陈今日救荒之策,下卷则备述本朝名臣贤士之所言论施行,可鉴可戒、可为矜式者以备缓急观览,名曰 《救荒活民书》。然半生奇塞,晚叨一第,而忧患熏心,齿发疏落,深恐蒲柳之姿不任风雪,则臣之素志无由获伸,谨缮写进呈。伏望圣慈万机余间,俯赐乙夜之览,倘或可备采择,乞赐睿旨颁行州县,庶几上助九重,惠泽黎元之万一云。臣董煟谨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救荒活民书》三卷,宋董煟撰。煟字季兴,鄱阳人,绍熙五年进士,尝知瑞安县。是书前有自序,谓上卷考古以证今,中卷条陈救荒之策,下卷备述本朝名臣贤士之所议论,施行可为法戒者。书中所序如以常平为始自隋,义仓为始自唐太宗,皆不能远考本原。然其载常平粟米之数固《隋书》所未及志也。其宋代蠲免优恤之典载在 《宋史纪志》及 《文献通考》、《续通鉴长编》者,此撮其大要,不过得十之二三,而当时利弊言之颇悉,实足补 《宋志》之阙。劝分亦宋之政令,史失载而此有焉。他若减租贷种,淳熙恤灾令格,皆可为史氏拾遗,而宋代名臣善政,亦多堪与本传相参证,犹古书中之有裨实用者也。

时觉按:后有 《拾遗》一卷,收于 《四库全书》、 《墨海金壶》、 《珠丛别录》、 《半亩园丛书》。收于《半亩园丛书》者,未见有自序。董煟进书宁宗,宁宗嘉奖其 “忠惟报国,诚在爱民”,赏赐绢帛,升为通议郎,故定是书成于宁宗庆元、嘉定之间。董煟尚著有 《春秋资讲》、《寿国脉书》、《南隐文集》。

《农桑衣食撮要》二卷 存 1314

元畏吾儿鲁明善(铁柱)撰。

自序曰:农桑,衣食之本,务农桑则衣食足,衣食足则民可教以礼义,民可教以礼义则国家天下可久安长治也。虞夏殷周之兴,罔不由此,秦汉而降,知恤鲜哉!我世祖皇帝中统建元之初,首诏有司岁时劝课以厚民生,立大司农司以专其任,列圣相承,式尊祖训,凡我臣子,孰敢不虔?乃者叨蒙宪纪之任,因思衣食之本,取所藏 《农桑撮要》,刊之学宫,所以钦承上意而教民务本也。凡天时地利之宜,种植敛藏之法,纤悉无遗,具在是书。苟为民者人习其业,则生财足食之道、仰事俯育之资,将随取而随足,似乎教可行而民安乎下矣。固久安长治之策也,其可以农圃细事而忽之哉?虽然,游末是趋,舍是书而不务,以自取贫困,固吾民之罪,而夺其时以落其事,使是书为徒设,则有司之咎也。于戏!时和岁丰,家给人足,与吾民相忘于谣衢击壤之域,顾不美欤?谨题其篇端以告来者,庶牧民者知所劝也。至顺元年六月甲申谨序。

序曰:皇宋混一四海,以耕桑为生民之本,劝以守令,督以风宪,统以大农,非不重也。然务农之书,或繁或简,田畴之人往往多不能悉,有司点视虽频,劳而寡效。延祐甲寅,明善鲁公出监寿郡,职思其忧,莫此为急,乃谋诸同列,访诸耆艾,考种艺敛藏之节,集岁时伏腊之需,以事系月,类编成帙,名为 《撮要》,且锓诸梓,用广其□。□□□幅之楮,而备□□之计,黄童白叟,日用不知,一览了然也。□□□用天时,因地利,使斯民不饥不寒,以固邦本,视彼施鞭扑,频点集者,其用心之诚否为何如?继如今家有此书,于民既便,方当为诸郡式,岂寿阳之所能独有乎?公名铁柱,畏吾儿人,以父字 “鲁”为氏,明善其字也。导江张曾忝郡幕,喜公之志,故为之序。

钱保塘序曰:《农桑衣食撮要》二卷,简要浅显,皆四民日用切近之事。虽不及 《齐民要术》之备,然时代不远,语多可晓,行之亦易。向惟刻于 《墨海金壶》、《珠丛别录》、《长恩室丛书》中,印行无多,别无单刻通行之本,因取 《珠丛别录》本重录付梓。原有校语,悉仍其旧,间有参以鄙见者,以名别之。《四库总目》所称导江张序,此本佚去,无从校补。世有好事者广为刊布,亦民间衣食之一助也。光绪十五年九月,海宁钱保塘序于大足官廨。

《四库全书提要》曰:《农桑衣食撮要》二卷,元鲁明善撰。明善 《元史》无传,其始末未详,别本有其幕僚导江张序一篇,称明善威乌尔人(旧作畏吾儿,今依 《元国语解》改正)。以父字 “鲁”为氏,名铁柱,以字行。于延祐甲寅出监寿郡,始撰是书,且锓诸梓。而明善自序则称 “叨宪纪之任,取所藏《农桑撮要》刊之学宫”,末署至顺元年六月。盖自寿阳刊板之后,阅十有七年而重付剞劂者也。考 《豳风》所纪,皆陈物候;《夏小正》所纪,亦多切田功。古来 《四民月令》、《四时纂要》诸书,盖其遗意而今多不传。至元颁行 《农桑辑要》,于耕种树畜之法言之颇详,而岁用杂事仅列为卷末一篇,未为赅备。明善此书分十二月令,件系条别,简明易晓,使种艺敛藏之节,开卷了然,盖以阴补 《农桑辑要》所未备,亦可谓能以民事讲求实用者矣。

时觉按:农书,又名 《农桑撮要》、《养民月宜》,分十二月令述农事,亦及食物制作加工。一九六二年农业出版社有王毓瑚校注排印本。畏吾儿,《四库全书提要》称当为威乌尔,即维吾尔,则鲁明善为维吾尔人。

《救荒活民类要》三卷 存 1330

元桂阳张光大(致可)编辑,高丽完者秃校正。

高丽完者秃序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者民之所恃以为命,一日不可缺者。天生民而立之君以司牧之,守土之臣又所以代天子牧养小民者也。舜咨十二牧,以食为首,养民之政莫大于是,受王嘉师为之牧之,凶年饥岁立视其沟壑而莫之省忧,岂为民父母之道哉?天灾流行,国家代有,尧汤圣人犹所不免。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是以水旱凶荒,民无菜色,井田既废,富者益富,贫者益贫,其来久矣。农家终岁勤动,虽乐岁狼戾曾不得饱,况望其有蓄积之备乎?岁或不登,嗷嗷待哺,固其所也。仆至顺庚午,蒙恩出守桂阳,适值大歉之岁,悉心赈活,仅得无害。昔富郑公守青州,活饥民二十余万,心切慕之。因命郡文学张君致可编集,粹为一书,凡三卷,其目有二十,名之曰 《救荒活民类要》。救荒之术备于此书,复于每条之左各系之辞,以寄惩劝之意。于是命工锓梓,与众共之。有民社者不幸遇灾,讲求成法,推而行之,吾民其有瘳乎?虽然,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者专之可也。太史公谓,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 《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郑子皮以家粟饩国人,汉汲黯矫制开仓以赈河南,唐萧复以刺史而发京畿储粟,宋张弦不候取旨而悉发义仓,是皆公尔忘私,国尔忘家,遭变事而知权,明于 《春秋》之义者。若乃拘畏文法,谓仓禀府库非距心之所得为,则力请于上斯可矣。此书转而上闻,或可以裨圣政之万一,是则微臣忧国之愚忠也。书既成,序以识之。元大中大夫桂阳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高丽完者秃书于乐善堂。

叙论曰: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文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故八政以食为先,五性以仁为首,民以食为命,而国以民为命也。古之养民若保赤子,救灾恤患,休戚相关,此三代之仁君所以奄有天下。夫天灾流行,何世不有?虽尧汤之圣,九年之水,七年之旱,不能相无,而民不知有流离之苦者,由其恤之养之有道也。先王良法美意,著之简策,历代循行,皆有成效,心诚求之,不中不远矣。若或隔樊墙而分比邻,隔形骸而分尔汝,坐视嗸嗸而不知发,使斯民饥饿失所,委体沟壑,有亏天地生生之大德。本已不固,尚何政治之足言哉?然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者,不行先王之道故也。监于成宪,其永无愆,谨摭唐虞三代下至汉宋救荒活民成式良法可鉴可戒者列于左,有民社之寄宜尽心焉。

时觉按:《联目》、《大辞典》俱不载,有刻本藏故宫博物院,2000年收于 《故宫珍本丛刊》,海南出版社影印出版。卷端署:桂阳路儒学教授张光大编缉,大中大夫桂阳路总管高丽完者秃校正。

《救荒本草》二卷 存 1406

明周定王朱橚撰。

卞同序曰:植物之生于天地间,莫不各有所用,苟不见诸载籍,虽老农老圃亦不能尽识,而可亨可芼者皆躏藉于牛羊鹿豕而已。自神农氏品尝草木,辨其寒温甘苦之性,作为医药以济人之夭札,后世赖以延生。而本草书中,所载多伐病之物,而于可茹以充腹者,则未之及也。敬惟周王殿下体仁遵义,孳孳为善,凡可以济人利物之事,无不留意。尝读孟子书至于 “五谷不熟,不如荑稗”,因念林林总总之民,不幸罹于旱涝,五谷不熟,则可以疗饥者恐不止荑稗而已也。苟能知悉而载诸方册,俾不得已而求食者不惑甘苦于荼荠,取昌阳,弃乌喙,因得以裨五谷之缺,则岂不为救荒之一助哉?于是购田夫野老得甲坼、勾萌者四百余种,植于一圃,躬自阅视,俟其滋长成熟,乃召画工绘之为图,仍疏其花、实、根、干、皮、叶之可食者,汇次为书一帙,名曰 《救荒本草》,命臣同为之序。臣惟人情于饱食暖衣之际,多不以冻馁为虞,一旦遇患难则莫知所措,惟付之于无可奈何,故治己治人,鲜不失所。今殿下处富贵之尊,保有邦域,于无可虞度之时,乃能念生民万一或有之患,深得古圣贤安不忘危之旨,不亦善乎?神农品尝草木以疗斯民之疾,殿下区别草木欲济斯民之饥,同一仁心之用也。虽然,今天下方乐雍熙泰和之治,禾麦产瑞,家给人足,不必论及于荒政,而殿下亦岂忍睹斯民仰食于草木哉?是编之作,盖欲辨载嘉植,不设其用,期与 《图经本草》并传于后世,庶几萍实有征,而凡可以亨芼者得不躏藉于牛羊鹿豕,苟或见用于荒岁,其及人之功利又非药石所可拟也。尚虑四方所产之多不能尽录,补其未备,则有俟于后日云。永乐四年岁次丙戌秋八月,奉议大夫周府左长史臣卞同拜手谨序。

李濂序曰:《淮南子》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本草兴焉。陶隐居、徐之才、陈藏器、日华子、唐慎微之徒代有演述,皆为疗病也。嗣后孟诜有 《食疗本草》,陈士良有 《食性本草》,皆有饮撰以调摄人,非为救荒也。《救荒本草》二卷,乃永乐间周藩集录而刻之者,今亡其板。濂家食时,访求善本,自汴携来晋台,按察使石冈蔡公见而嘉之,以告于巡抚都御史蒙斋毕公,公曰:是有裨荒政者。乃下令刊布,命濂序之。按 《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二聚万民,五曰舍禁。夫舍禁者,谓舍其虞泽之厉禁,纵民采取以济饥也。若沿江濒湖诸郡邑,皆有鱼虾螺蚬、菱芡茭藻之饶,饥者犹有赖焉。齐梁秦晋之墟,平原坦野,弥望千里,一遇大侵,而鹄形鸟面之殍枕藉于道路。吁!可悲已!后汉永兴二年,诏令郡国种芜菁以助食,然五方之风气异宜,而物产之形质异状,名汇既繁,真赝难别,使不图列而详说之,鲜有不以虺床当蘼芜、荠苨乱人参者,其弊至于杀人,此 《救荒本草》之所以作也。是书有图有说,图以肖其形,说以著其用,首言产生之壤、同异之名,次言寒热之性、甘苦之味,终言淘浸烹煮、蒸晒调和之法。草本野菜凡四百一十四种,见旧本草者一百三十八种,新增者二百七十六种。云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功于生民大矣。昔李文靖为相,每奏对,常以四方水早为言,范文正为江淮宣抚使,见民以野草煮食,即奏而献之,毕、蔡二公刊布之盛心,其类是夫?嘉靖四年岁次乙酉春二月之吉,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山西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屯政大梁李濂撰。

徐春甫序曰:春甫自读医书,深味医药诚为资生之具,不容以不究心详悉而尽通变化裁之妙用也。及读 《救荒本草》,乃知周王殿下位富贵之尊,尚留心于医药而推及穷民,不幸而罹凶岁,则药草森然,茂丛郊野,人莫之敢尝,其中可以充胃气而权救生之策者,则有某药可以为蔬,调而食之,可以免毙。其济利之功,不亦大哉!人惟知药草之为药,殊不知药草正所以济急疗生救权之妙用也。周王殿下其用权之仁人乎?其启迪医师之活法乎?昔睿宗宪皇帝在藩邸,为生民念念拳拳于医药,裒集 《医方选要》刊布行世。正是居庙堂之上则思其民,安不忘危之意耳。况司其术,何独不然乎?甫故采辑,例之本草,庶为资生之一助云。嘉靖甲子孟春望日,太医院臣徐春甫拜手谨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明周定王橚撰。橚,太祖第五子,洪武十一年封,十四年就藩开封。建文中废徙云南,永乐初复爵。洪熙元年薨,谥曰定。《明史》本传称 “橚好学,能词赋,以国土夷旷,庶草蕃庑,考核其可佐饥馑者四百余种,绘图上之”,即此书也。李时珍 《本草纲目》以此书及 《普济方》俱云洪武初周宪王著。考宪王有炖于仁宗初始嗣封,其说殊误。是编为嘉靖乙卯陆东所重刊,每卷又分为前后,共成四卷。其见诸旧本草者一百三十八种,新增者二百七十六种,皆详核可据。前有东序,亦称周宪王著。盖当时以亲藩贵重,刊书皆不题名,故辗转传讹,有所不免。今特为纠正焉。

《明史》本传略曰:周定王橚,以国土夷旷,庶草蕃芜,考核其可佐饥馑者四百余种,绘图疏之,名《救荒本草》,辟东书堂以教世子,长史刘淳为之师。

时觉按:载可食草木四百余种并附图,有二卷本和四卷本。嘉靖中,徐春甫收载于 《古今医统大全》,为卷九十六;崇祯十二年徐光启收于 《农政全书》,作十四卷,即卷四十六至五十九。

《钦定康济录》四卷 存 1739

清钱塘陆曾禹撰集,仁和倪国琏(子珍,西昆,穗畴)辑录。

倪国琏奏章曰:吏科给事中臣倪国琏谨奏,为进呈书籍事:仰惟我皇上轸念民瘼,仁恩周浃,遇各省偶有歉收,随即多方补救,蠲赈备施,不惜宵旰之勤劳,以谋斯民之安饱。然犹圣不自圣,安益求安,旱涝未形,畴咨早切,视民如伤之怀,有加无已,建极锡福之道,曲成不遗。凡属内外大小臣工,孰不思罄竭愚忱,以仰佐圣治于万一者?臣忝居言职,轮该进书,因见同乡已故钱塘县监生臣陆曾禹所集 《救饥谱》一书,未经刊刻。其书每条前列经史,后加论说,与今所进经史之体无异。是以不揣愚昧,录其大要,共为四卷,恭呈睿览。虽书中所列条目总不出圣政之范围,然其编辑详明,似尚有可取者。伏惟圣慈垂鉴,俯采刍荛之一得,宥其草野之蠢愚,臣曷胜惶悚待命之至。谨奏。乾隆四年十月二十日。奉上谕:吏科给事中倪国琏奏进 《救饥谱》四卷,犹有郑侠绘图入告之遗意,甚属可嘉。着南书房翰林详加校对,略为删润,命名曰 《康济录》,交与武英殿刊刻颁发,倪国琏着赏赐表里各二疋,以示奖予。钦此。

王恕跋曰:臣闻民邦本也,食民天也,是故圣人治天下,以务农重谷为先,而讲求积贮为要。当是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周礼》大司徒胙土以封诸侯,画井以授万民,而以荒政十二聚之,以保息六养之,于以见圣人之心,急恤民也。是故圣人在上,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周书》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盖圣人之心,与天地准,其所以为民计长久、防未然者,补亭毒所不足,致生民于有余,是故天地有待于圣人也。我皇上至圣至诚,子育万方,自御极以来,劝农桑,讲积贮,诏书无岁不下,间遇直省岁俭艰食,遣使振贷,一夫罔或失所,恩蠲逋赋至数十百万。唐虞三代圣人之用心,蔑以加矣。乾隆四年,嘉纳谏臣倪国琏所进《救饥谱》一书,命名曰 《康济录》,五年冬颁发到闽,臣适奉命巡抚是邦,跪受敬读。伏见录中所载古先哲王良法美意与夫名臣循吏之建白措施,何一非我皇上圣政之范围,而特旨刊布,欲使封疆之臣,鉴古宜今,图绸缪而咨云汉,所以爱民之深、虑民之切而责望于臣工者,圣意厚矣。臣伏自念闽所辖十府二州之地,督抚身驻会城,与民势远而分,日孳孳以宣德意、求民瘼为念,而外郡旁县乡曲之民,何能户户而拊,人人而煦也?古者欲使民无太息愁恨之声,倚良令长州县为亲民之官,而守牧有董率之责。臣用是仰体圣主惠怀元元之意,恭为校刊,分发郡县。夫富弼之于青州,赵抃之于越州,苏轼之于杭州,朱子之于越东,此三四臣者,亦惟以君上爱民之心为心,故当时蒙其福,而后世伟其行。臣愿七闽之守尹,日奉是书而读之,亦惟以我皇上爱民之心为心,则蒸为和气,岁以屡丰,弟力讲于先事之政,而临事以下诸条,可百年不用也。此臣恭刊是书,与郡县交儆之志也,爰拜手稽首而敬序于后云。乾隆七年春二月,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纪录十一次臣王恕谨序。

左宗棠序曰:恭录钦定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二,史部 “政书”类卷二,《钦定康济录》六卷,乾隆四年御定。初,仁和监生陆曾禹作 《救饥谱》,吏科给事中倪国琏为检择精要,厘为四卷。会诏翰林科道隆奏经史讲义,国琏因恭录进呈。皇上嘉其有裨于实用,命内直诸臣删润其词,剞劂颁布,因赐今名。其书凡分四门,一曰前代救援之典,所录故实,上起唐虞,下迄元明,案朝代先后编次;二曰先事之政,分子目六;三曰临事之政,分子目二十;四曰事后之政,分子目五;又附录者四事,皆先引古事,后系论断。案,金穰木饥,天道恒然,尧水汤旱,圣朝不免,其挽回气数,则在于人事之修举。《周礼》荒政十有二,多主于省事以节财,盖预备之道,已散见于各职故也。我皇上宵衣旰食,轸念民依,或岁星偶沴,禾麦不登,赐蠲贷者动辄数十百万,赐赈恤者亦动辄数十百万。即遇贪墨败度,借赈灾以蚀帑者,尚恐封疆大吏因噎废食,杜侵冒之风,或靳抚绥之费,纶音宣谕至再至三,含识之伦,罔弗共喻,仁宏博济,实迈唐虞。是以国琏是编,特邀睿赏,臣等校录之下,仰见勤求民瘼之心,与俯察迩言之意,均迥轶千古也。

山本惟恭序略曰:清钱塘县监生陆曾禹所集 《救荒谱》一书,汇辑历代济民之嘉言善政,附以己见,详明的实,使人展卷犁然指诸掌,可举而行焉,厚于天下后世可谓至矣。吏科给事中倪国琏录其大要,以为四卷而奏进之。清帝勅为加删润,命名曰 《康济录》,刊而布之。浪华木世肃得一本日州,小田景福与世肃善,览而好之,誊写藏于家。景福雄豪好学,慷慨有大志,文武之才也,向委质于吾藩,见为名草郡司,其治郡之略得于 《康济录》者多。知之斯好之矣,好之斯乐之矣,独乐之不若与人,与少乐之不若与众,乃不秘之帐中而欲公之海内,与有志于济民者共之。因自点校而命剞劂氏,如字有漫灭者无别本可雠校,姑阙之以竢后日。夫陆氏著之日入之邦,而景福用之日出之邦,小用之而小有效,安知天下无继景福大用之而大有效者乎?则犹景福大用之也,景福之志然后可偿矣。梓成,俾余一言以弁其首。余素好程朱之学而耻为二山氏之流,窃喜景福此举切于济民,忘其谫陋,叨执简以承役云。宽政六年甲寅春三月,纪阳山本惟恭子谦甫撰。

时觉按:《联目》、《大辞典》俱不载,有同治三年重刊本,卷端署: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副都御史、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臣左宗棠恭录重刊;卷末署:同治三年岁在甲子孟夏月,内阁中书、前武英殿辽金元三史分校官臣夏炘恭校。其序收于 《左宗棠全集》。又有日本宽政六年(乾隆五十九)纪藩含章堂重刻本,前有山本惟恭序。倪国琏,字子珍,又字西昆,号称畴,一作穗畴,仁和人。雍正八年进士,官给事中,书画家。

《救荒备览》四卷 存 1794

清南海劳潼(润芝,莪野)辑。

自序曰:乾隆戊戌岁,吾粤大饥,潼居佛山镇,曾随诸乡先生后,禀宪捐签赈乡人。襄事之下,因考古事,得蒋、魏、王三家之书有俾于荒政者,钞集成编,时以见闻寡陋,阅书不多,恐法有未备,未敢刊布。既而丙午岁复饥,仍禀宪佥捐赈济。至丁未,复大饥,佥赈之举难以复行,潼与乡缙绅数辈联恳大宪,准于佛山阖镇铺店租银每两科收五分,共得数千余两,募人带往楚南粤西,买谷回乡平粜。因恨乡中先事无预备之策,至临时周章补救,所裨无几,遂欲刊布是编,献其一得之愚,以备当世采择。既而从旧书铺购得 《钦定康济录》,庄诵数次,仰见圣天子覆冒万方,轸念民瘼至意,先事绸缪,临事补救,既事善后,无所不用其极。潼所葺是编,不及此书百分之一,且其要处如林次崖、魏冰叔诸策,此书已具,不觉爽然自失,用是不敢付梓。今年春大旱,夏大水,田禾未熟,识者忧之。友人冯子世则过予书斋,偶见是编,谓可以触发人善心设法,虽不及 《康济录》之尽善,然 《康济录》乃为朝廷及有位者言之,是编乃兼及士庶之微,使有心者得以人人自尽于世,未为无补。劝予亟付之梓。予亦念生平久处困约,徒有济人之心而无济人之力,居乡数次救饥,不过因人成事,究无大补于时,深以自愧。而偶值灾祲,乡里之中,鸠形鹄面所在多有,又未免为之恻然。且 《康济录》粤中书贾少有,人罕得见,用是思刻是编藉以补救于万一。倘有力之家得寓目焉,未必无触于厥心,邻里乡党或有赖也,不亦万一之幸乎?若大人君子俯恤灾黎,欲起沟中之瘠而袵席之,则固有 《钦定康济录》在。法良意美,自可为苍生造无疆之福,亦奚取乎此?乾隆五十九年岁在甲寅立秋前三日,南海劳潼谨书于羊城书舍。

伍崇曜跋曰:右 《救荒备览》四卷,国朝南海劳潼渔润之撰。按先生孝舆子,乾隆乙酉举人,受知于武进刘星炜、大兴翁方纲、余姚卢文弨。著有 《四书择粹》、《孝经考异选注》、《四礼翼》、《荷经堂稿》等书。现阖邑公举,从祀乡贤。《鱼山文集》称其得名最早,事母孝,至不肯再应礼闱。以引奖后进为己任,倡率乡党备赈,皆有成绩。丙午、丁未荐饥,赖以存活者无算。《雁山文集》称先生憾先事无预备之策,临时补救,所益无几,倡立义仓,只请存案,不经官理,司事者公举轮值,无得擅借升斗,有侵渔者罚之。所以矫社仓之失也。请于上官,皆曰善,悉如所议。又称先生尝言,三代井田之法不可复行,所恃以活民者惟在谋积贮。故生平致力在此。此著书之微旨也。嗟乎!古称救荒无善策,魏叔子亦称救荒之策,先事为上,当事次之,事后为下。又称有治人,无治法,膺民社之寄者,尚慎旃哉!是书虽卷帙无多,而援据已详,特重梓之,使广为流布焉。道光己酉谷雨令节,后学伍崇曜谨跋。

时觉按:收于 《丛书集成初编》、《岭南遗书》,有道光三十年南海伍氏刻本。卷一录王汝南 《赈恤纂要》,卷二卷三摘录蒋伊臣 《鉴录在官事实六十条》、《鉴录士庶事实二十八条》、《鉴录格言二十五条》,卷四录魏禧 《救荒策》,先事之策八、当事之策二十有八、事后之策三。附录:汤潜庵先生 《岁饥赈济邻朋论》、《救荒本草》。

《菌谱》一卷 存 1245

宋仙居陈仁玉撰。

自序曰:芝菌皆气茁也,灵华三秀,称瑞尚矣。朝菌晦朔,庄生讪之,至若俦其食品,古则未闻,自商山茹芝,而五台天花赤甲群汇仙居界,台栝丛山峻拔,仙灵所宫,爰产异菌,林居岩栖者左右芼之,固藜苋之至腴、蒪葵之上瑞比。或以羞王公,登玉食,自有此山即有此菌,未有此遇也。遇不遇无预菌事,繄欲尽菌性而究其用,第其品,作 《菌谱》。淳祐乙巳秋九月,山人陈仁玉序。

《四库全书提要》曰:《菌谱》,宋陈仁玉撰。仁玉履贯不见于他书。是编前有淳祐乙巳序,自称山人,而序有 “仙居介台栝丛山入天,仙灵所宫爰产异菌”语,则仁玉即仙居人矣。考 《说文》曰:菌,地蕈也;蕈,桑也;,木耳也。一曰:萮茈是,在地者谓之菌,在木者谓之蕈,,其名有殊而种类则一也,皆可以供食品。南宋建都临安,故台州所产尤见珍于时。书中所录凡十有一种,末附以解毒之法,在区区口腹之微物,本不足纪述,而 《太平御览·蔬部》无菌类,全芳备祖所载亦止二条,向来典故甚少,故附志于录,以备咏物家隶事之助焉。

时觉按:收于 《说郛》、《四库全书·谱录类》。

《广菌谱》一卷 存 1572?

明歙县潘之恒(景升,鸾啸生,冰华生)撰。

时觉按:续宋陈仁玉 《菌谱》,录木菌、五木耳、桑耳等菌类二十种,收于 《说郛续》卷四十一。潘之恒,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明代戏曲家,侨寓金陵,著 《亘史》、《鸾啸小品》。晚年居黄山汤泉之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 《黄海》。

《吴蕈谱》一卷 存 1693?

清长洲吴林(息园)撰。

引言略曰:王鏊 《姑苏志》云:蕈即菌,多生西山松林下,二月生者名雷惊蕈,其色赤名猪血蕈,味皆鲜美。又岳岱 《阳山旧志》曰:蕈者,惟山中有之,盖草木之脂入土,兼得膏泽则生。惊蛰时生者,山人名曰雷惊,茎高白而斑者曰溪鹅,紫而青者曰青紫,小而实者曰麸筋,青赤色损之,有汁者曰朱血,色黄而味甘者曰糖蕈,诸种并佳。又牛若麟 《吴县志》曰:蕈各处皆生,山中独多,鹅子蕈最佳,其他梅蕈、松蕈、茶蕈、桑蕈、菜花蕈,皆可食。吾苏郡城之西诸山秀异,产蕈实繁,尤尚黄山者为绝胜。何则?以其地迩而易于上市,为最新鲜也。他山者可就其地而食之,宜岩栖之士享厥美焉。当春气初萌,雪融泥软,雷欲发声,蛰犹未动,其时产蕈,所为雷惊者也。斯时天气未热,无蛇虺之毒洎虫蚀之患,杂以姜芽,和笋为美。陈仁玉所谓羞王公,登玉食者也。谨按:诸蕈而食之足矣,其杂而莫识者,可舍之而已。《琐碎录》云:凡果异常,必根有毒蛇,忌食。窃谓:凡菌异常,亦必其下有蛇虺居焉。《阳山旧志》又曰:凡白折面红者,纯白与无折者,采宜弃之。生枫树者曰笑蕈,食之令人笑不止,饮以土浆而愈。又法,烹时以灯草数茎投釜中,灯草黑有毒,不可食。故山中人劚蕈,必识蕈荡,如某山出何等蕈,某地出何等蕈,皆有旧荡,不乱生者。凡菌,一处略出数茎者佳,如论簇而生,倾筐而得者,必蛇蕈也。蛇涎亦能成蕈。凡蕈有名色可认者采之,无名者弃之。此虽言一乡之物,而四方贤达之士宦游流寓于吴山者,当知此谱,而采之勿轻食也。然林以醯鸡之见,尚多阙漏,俟诸好事者广识而续之,亦悯世之一功,此作谱之大意也。今将诸蕈可茹者,谨陈如左。

时觉按:卷末注:康熙癸亥岁,一春风雨菜麦尽烂,种子无粒,是年产蕈极多,若松花飘坠,着处成菌。则知是书著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之后,收于 《昭代丛书》丙集,丙集刊于康熙四十二年,则当成书于此间。

《吴氏中馈录》一卷 存 1276?

宋浦江吴氏撰。

时觉按:前后无序跋,分脯鲊、制蔬、甜食三部,述江南民间家居菜肴面点制作。收于 《说郛》、《古今图书集成》,1987年中国商业出版社排印出版。

《蔬食谱》一卷 存 1276?

宋本心翁原撰,宋清漳陈达叟编。

自序曰:本心翁斋居宴坐,玩先天易,对博山炉,纸帐梅花,石鼎茶叶,自奉泊如也。客从方外来,竟日清言,各有饥色,呼山童供蔬馔。客尝之,谓无人间烟火气。问食谱,余口授二十品,每品赞十六字,与味道腴者共之。

跋曰:以上二十品,不必求备,得四之一斯足矣。前五品出经典,列之前筵,尊经也;后十五品有则具,无则止,或樽酒酬酢,畅叙幽情,但勿醺酣,恐俗。此会诗咏采萍,礼严祭菜,涧溪沼沚之毛可羞王公,可荐鬼神,以之待宾,谁曰不然?第未免贻笑于公膳侯鲭之家,然不笑不足为道,彼笑吾,吾笑彼,客辞出门大笑,吾归隐几亦一笑。手录毕,又自笑,目阅过辄一笑,万一此谱散在人间世,其传笑将无穷也。

《四库全书提要》曰:《疏食谱》一卷,明汪士贤 《山居杂志》载此书,题曰:清漳陈达叟撰,不著时代。《千顷堂书目》亦作达叟,题曰宋人。考左圭 《百川学海》载有此书,则宋人无疑。然 《百川学海》所刻,其序自称 “本心翁”,而书前标题乃作 “门人清漳友善书堂陈达叟编”,则达叟乃编其师之书,非所自撰也。所载食品二十种,各系以赞,皆粗粝草具,故曰 “疏食”。《千顷堂书目》加 “草”作 “蔬”,失其旨矣。

时觉按:择录山家待客菜蔬以歌诀体成书,共二十则,后附 《山家清供》。收于 《百川学海》、 《说郛》、《丛书集成初编》、《借月山房汇抄》。

《日用本草》八卷 存 1329

元海宁吴瑞(元瑞,瑞卿)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存”,录李迅序及李时珍言。

自序曰:瑞世家医学。医之于人,仅供方匕,谓之辅养,固不敢不审。为人之所以自养,莫切于饮食,或不审焉,如斛茶吐瘕,釂醯伤血,生啖孳蝌蚪,劝学误蟛蜞,类此者多。因阅 《神农经》,汲诸方书,摭凡药物寻常可登觞俎者,水谷、禽兽、虫鱼、蔬茹、果蓏,分为六部,物之性寒温、良毒、主治,编为书,部各一卷,著之梓墨,以奉士大夫其览存之。淄渑之饮,期于昌才,日食万钱,谨于下箸,则饮食而寿康,将自得其医。惟曰天一生水,水生物,物之谷为养,肉为益,蔬为充,果为助。是编仿此也。亦闻儒者云:宣圣不饮沽酒,馁败、色恶臭恶、失饪不时,皆不食,饮食之所慎,岂但医云乎哉?天历己巳中秋海宁医学吴瑞谨书。

《家传日用本草序》曰:世之人养生也,莫先乎饮食,苟一物弗当,亦致使不寿。是故达者去浮华而从实理,却珍羞而甘淡薄,不为奢侈移志,与乐诸天然。昧者反是,斯又非养生之论。达可良相良医者,不外乎此也。伟哉!海宁瑞卿吴君者,世医名家,著 《日用本草》,明其养害避忌,见其惰性善恶,使人知之,从而锓梓广之,夫岂不为良心也哉?才因稚茗赠之,次兼于临轩朱先生家,获观其书,征余言记之。夫志养生也,去其饮食有不善于人,谨其节而审其性,从而推之,此又非外乎修身治国之事也。时至正三年岁癸未仲夏七日化庭阿思兰海涯子素识。

陈鳌跋曰:饮食所以养生,乃日用之不可缺者也。世之人但知饮食为能养生,而不知饮食亦能伤生,故往往因饮食致疾而伤生者多矣。姑举一事之切见者言之:予近游宦沁水学,邻有王姓者,其子七岁,无疾遽亡,人皆惊之。后究其所以,曰:曾食杏仁未制者一二枚,以致于此。戏!一食之不谨而人之死生关焉。此吴氏本草之有益于世也大矣。瑞卿公之心,仁矣哉!瑞卿公以世医鸣家,尝著 《日用本草》传世,年久字讹,不便观览。六世传至宗卫公,医道大行,活人莫计,郡邑之请药者接迹其门。篁墩程先生尝服其药,屡疾屡瘳,乃书 “景素堂”三字以颜其轩。公甚欲重刊是书,未就而卒。厥子世显,能继父志,命工锓梓,亦可谓能子矣!非绳祖武者,而能如是乎?昔人云:“莫为于前,虽美弗彰。莫为于后,虽盛弗传。”此予所以深嘉瑞卿之能作,而世显之能述也。于是乎书。时嘉靖四年乙酉春三月吉旦山西泽州沁水学教谕致仕企庵陈鳌书。

吴镇题识曰:右家传 《日用本草》六部,凡八卷,乃七世祖瑞卿公编辑,梓行于世历二百余年,版蠹,字多亥豕。先君景素公尝欲以校正重刊,未果而卒。镇不肖,恐先善弗传,无所逭罪,因正讹补逸,命工锓梓,以继先君之志,使养生修身,老□□□□览之,不能无小助云。嘉靖四年龙集乙酉夏四月之吉日七世孙镇谨识。

何柬曰:元天历己巳,海宁医学吴君瑞卿知人生多以饮食致疾,而每珍其味而不顾其毒者,遂集是书,谓 《日用本草》,盖摘其切于饮食者耳。夫饮食养生而一日不可无,然物性悖戾伤生而不知者,一刻不可忽焉,往往误中,致戕于箸顷。相反相畏之说,集成一家,养生者便览,俾药食不相竞忤。瑞卿类次食物凡五百四十余品,分为八卷,上考神农及历代名贤,《道藏》方论,意谓虽四方之味不止于此,而因是可推。卷末取 《内经》切近类语,又谓四时调神,其用心仁矣。是书年久传没,世本纰缪零落,至明嘉靖四年,吴君七世孙吴镇,能绳祖武,取遗传原稿,重钉梓行。古谓仁者必衍厥后,瑞卿仁矣,二百年后而镇孙继之,不莫福仁之验乎!医能效瑞卿之心为心,子孙天必福以螽斯爪迭。

道光 《海昌备志·艺文》曰:《日用本草》八卷,见 《本草纲目》,《州志》作十卷。《余闻》云:家藏本缺前七卷,题曰 “元海宁吴瑞编辑,明吴郡钱允治校注”,后跋云:元天历间,海宁医学吴瑞编集 《日用本草》,六世孙景素欲刊未果,其子镇始遂其志。《州志》以吴为胡,系误。吴瑞,字符瑞,又字瑞卿,文宗时官本县医学教授。

时觉按:是书卷一诸水,卷二五谷,卷三五畜,卷四诸禽,卷五虫鱼,卷六五果,卷七五菜,卷八五味,末附察脏腑气候宜忌服食诀十篇。

《饮膳正要》三卷 存 1330

元忽思慧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存”,录天历三年饮膳太医忽思慧自序。

虞集序曰:臣闻古之君子善修其身者,动息节宣以养生,饮食衣服以养体,威仪行义以养德,是故周公之制礼也,天子之起居、衣服、饮食各有其官,皆统于冢宰,盖慎之至也。今上皇帝,天纵圣明,文思深远,御延阁,阅图书,旦暮有恒,则尊养德性以酬酢万几,得内圣外王之道焉。于是赵国公臣常普兰奚,以所领膳医臣忽思慧所撰 《饮膳正要》以进,其言曰:昔世祖皇帝,食饮必稽于本草,动静必准乎法度,是以身跻上寿,贻子孙无疆之福焉。是书也,当时尚医之论著者云。噫!进书者可谓能执其艺事以致其忠爱者矣。是书进上,中宫览焉。念祖宗卫生之戒,知臣下陈义之勤,思有以助圣上之诚身,而推其仁民之至意,命中政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兹举也,盖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推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恩泽之厚,岂有加于此者哉?书之既成,大都留守臣金界奴传敕命臣集序其端云。臣集再拜稽首而言曰:臣闻 《易》之传有之: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天地之大德,不过生生而已耳。今圣皇正统于上,乾道也,圣后顺承于中,坤道也。乾坤道备,于斯为盛,斯民斯物之生于斯时也,何其幸欤?愿扬言之,使天下后世有以知夫高明博厚之可见如此。于戏!休哉!天历三年五月朔日谨序。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直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虞集撰。

明代宗朱祁钰序曰:朕惟人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者也,然物又天地之所以养乎人者,苟用之失其所以养,则至于戕害者有矣。如布帛、菽粟、鸡豚之类,日用所不能无,其为养甚大也,然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其为戕害一也。其为养甚大者尚然,而况不为养而为害之物,焉可以不致其慎哉?此特其养口体者耳。若夫君子动息威仪,起居出入,皆当有其养焉,又所以养德也。尝观前元 《饮膳正要》一书,其所以养口体养德之要无所不载,盖当时尚医所论著,其执艺事以致忠爱,虽深于圣贤之道者不外是也。夫善莫大于取诸人,取诸人以为善,大舜所先肆。朕嘉是书而用之以资摄养之助,而锓诸梓以广惠利于人,亦庶几乎好生之仁。虽然,生禀于天,非人之所能为,若或戕之,与立岩墙之下者同,有不由于人乎?故此非但摄养之助,而抑顺受其正之大助也。景泰七年四月初一日。

张元济跋曰:《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撰。前有天历三年常普兰奚进书表,虞集奉敕序,盖元代饮膳太医官书也。明景泰间重刻于内府。此本 《皕宋楼藏书志》作元刊元印,余向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同出一刻而楮印较逊,有景泰年序,知此为明本而非元本,特佚去景泰一序耳。其书详于育婴妊娠、饮膳卫生、食性宜忌诸端,虽未合于医学真理,然可考见元人之俗尚。旧时民间传本极稀,近世藏目以钞本为多,究不若此刊本之可信。余求之有年,十七年冬始觏之于东京静嘉文库,因得借印流传,偿余夙昔之愿焉。民国纪元十有九年十月海盐张元济。

《四库全书提要》曰:元和斯辉撰。和斯辉,原作忽思慧,今改正。和斯辉官饮膳太医,其始末未详。是编前有天历三年进书奏,称世祖设掌饮膳太医四人,于 《本草》内选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药味,与饮食相宜,调和五味,及以每日所造珍品御膳,所职何人,所用何物,标注于历,以验后效。和斯辉自延祐间选充是职,因以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虞集奉敕为之序。所言皆当时之制,其中如邹店井水之类,颇足以资考证。惟 “神仙服食”一门,词多荒诞耳。

时觉按:是书自序后署名者尚有:中奉大夫太医院使臣耿允谦校正,奎章阁都主管上事资政大夫大都留守内宰隆样总管提调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臣张金界奴校正……收于 《四部丛刊》。

《饮食须知》八卷 存 1367?

元海宁贾铭(文鼎,华山老人)撰。

华山老人序曰: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养生者亦未尝不害生也。历观诸家本草疏注,各物皆损益相半,令人莫可适从。兹专选其反忌,汇成一编,俾尊生者日用饮食中便于检点耳。华山老人识。

《四库全书提要》曰:元贾铭撰。铭,海宁人,自号华山老人。元时尝官万户,入明已百岁。太祖召见,问其平日颐养之法,对云 “要在慎饮食”,因以此书进览,赐宴礼部而回。至百有六岁乃卒。书中所载自水火以及蔬果诸物,各疏其反忌,皆从诸家本草中摘叙成书。自序谓:“物性有相反、相忌,本草疏注各物,皆损益相半,令人莫可适从。兹专选其反忌,汇成一编。”然别无出于本草之外者,不足取也。

崇祯 《海昌外志·人物志》曰:贾铭,字文鼎。资雄海上,长万户,好宾客,能振人之急。名士如胡隆成、鲍洵辈为重客。

时觉按:朱本中同名书凡例首条与华山老人序大略相同,可疑。据尚志钧考证,是书无明人著录,且载有 “落花生”一物,不当为元人所见。又,书中并引明正统陶华之言,则非元人明矣。

《馔史》不分卷 存 1367

元亡名氏撰。

《四库全书提要》曰:不著撰人名氏。旧本题曰元人,亦臆度之也。其书杂记饮食故事,所采如 《酉阳杂俎》、《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之类,大抵习见。又以 《馔史》为名而波及食量,已为支蔓;乃并刘邕嗜痂、权长濡嗜爪甲、鲜于叔明嗜臭虫事亦并阑入,皆与馔无涉,益乖体例矣。

时觉按:饮膳杂著,收于 《学海类编》,《四库存目丛书》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本 《学海类编》收录。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二卷 存 1367

元亡名氏撰。

飞来山人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序》曰:人生日用间,大则惇伦莅政之节,训育交际之规,养生送死之礼,小则器什食用之制,阴阳占候之术,农圃技艺之方,无一事之可缺,亦无一事之可苟也。予少时尝欲博采古今,考订得失,集为一书,俾事有成□,人知取裁,然有志而未逮焉。既乃得居家必用观之,其□□载科条甚详,巨细毕□,一展卷而格物修身齐家治国之具罔不悉备,诚先得我心者。第莫知作者之名,□□其引用多宋元间事,为元人所辑殆近□。□人有病,其言多鄙俚,事属琐屑,宜无足取者。殊不知洒扫应对,可达天德,而四世元老亦必克勤小物,则是籍也,固士君子之所不可无也。往年梓于吾杭洪氏,今则废置矣。予深惜之,于是捐赀收集,重加校正,补亥遗阙,使永其传以公于同志云。隆庆二年秋九月,飞来山人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不著撰人名氏。载历代名贤格训及居家日用事宜,以十干分集,体例颇为简洁。辛集中有大德五年吴郡徐元瑞 《吏学指南序》,圣朝字俱跳行,又 《永乐大典》屡引用之,其为元人书无疑。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云,或谓熊宗立撰。恐未必然也。(《杂家类存目》)

时觉按:以十天干分集,其己、庚集为饮食类,分诸品茶、诸品汤、渴水、熟水、浆水等三十余类,载食物四百余种,有回回食品、女直食品二专类。1986年中国商业出版社有邱庞同校注排印本,其全集则收于 《续修四库全书》,为南京图书馆藏明隆庆二年飞来山人刻本之影印本。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一卷 存 1367

元无锡倪瓒(元镇,云林)撰。

姚咨跋曰:礼始诸饮食,饮食,人之大欲存焉,固日中之不可阙者。若何胤朵颐碪几,以刳脔取味,非所为训。东坡晚年戒杀,一茹蔬素,亦非先王养老之意也。是编为 《云林堂集饮食制度》,烹饪和湆,既不失之惨毒,而蔬素尤良。百世之下,想见高风,使好事者闻之,斯敛衽矣。云林讳瓒,字符镇,姓倪氏,邑之祇陀里人。生遭元季,群雄蜂起,韬精晦迹,俟我皇祖定鼎金陵乃散财去家,以清白终其身云。嘉靖甲寅秋七月既望,亢旱之余,忽凉飏西来,甘雨洒席,勾吴茶梦散人姚咨欣然走笔。

时觉按:倪瓒为元末名画家,家有云林堂,故以名书。书载菜点五十余种,收于 《碧琳琅馆丛书》、《宇园丛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毛氏汲古阁抄本,1984年中国商业出版社有邱庞同校注排印本。

《易牙遗意》二卷 存 1399

明平江韩奕(公望)撰。

《四库全书提要》曰:旧本题元韩奕撰。奕字公望,平江人。生于元文宗时,入明遁迹不仕,终于布衣。是编仿古 《食经》之遗,上卷为酝造、脯鲊、蔬菜三类,下卷为笼造、炉造、糕饼、汤饼、斋食、果实、诸汤、诸药八类。周履靖校刊,称为当时豪家所珍。考奕与王宾、王履齐名,明初称吴中三高士,未必营心刀俎若此,或好事者伪撰托名于奕耶?周氏 《夷门广牍》、胡氏 《格致丛书》、曹氏 《学海类编》所载古书,十有九伪,大抵不足据也。

时觉按:收于 《夷门广牍》。

《续易牙遗意》一卷 存 1582

明嘉兴周履靖(逸之,梅颠,梅墟山人)编次。

时觉按:收于 《夷门广牍》第四十八卷,续 《易牙遗意》而为。前后无序跋,有目录,述荔枝汤、乌梅汤等五十四种食品制作法,及水果、蔬菜贮藏法,末附黄庭坚 《食时五观》。

《食物本草》四卷 存 1520

明东阳卢和(廉夫,易庵)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二卷,存”。

自序曰:从来饮食用以养生,而性味之类各殊,盖烹治调和之道,是不可以不识。予于诸书,考集其类,凡属饮食,编录一集,庶无昧于其味与性焉耳。东阳卢氏识。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曰:明卢和撰。和有 《丹溪纂要》,已著录。是书于食物,分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类,共三百七十九则。和之学出于丹溪,书中每引丹溪之说。于芥菜子曰: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能达。于苋曰:苋有六种,下血又入血分,且善走。于茄曰:属土,故甘而善降火。于冬瓜曰:性走而急,久病及阴虚者忌食之。总论菜类曰:司疏泄者菜也,谓之蔬,有疏通之义,食之则肠胃宣畅而无壅滞之患。于枣曰:属土而有火,味甘性缓。《经》云,甘先入脾,又谓补脾未尝用甘,今人食甘多者惟脾受病。于柿曰:属金而有土,乃阴而有收之意,止血治嗽,亦可为助。于杏仁曰:性热,因寒者可用。于石榴曰:榴者留也,味酸性滞,恋膈成痰。于梨曰: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谓也。于胡桃曰:属土而有火,性热,《本草》言甘平是无热。又云,脱眉动风,非热何以伤肺?于橄榄曰:味涩生甘,醉饱宜之,然性热,多食能致上壅。于荔枝曰:此果肉属阳,主散无形质之滞气,故能消瘤赘赤肿。于椰子曰:生海南极热之地,土人赖此解夏月毒渴,食多动气。总论禽类曰:诸肉能助起湿中之火,久而生病。于鲫鱼曰:诸鱼皆属火,惟鲫鱼属土,故能入阳明,有调胃实肠之功。于蠡鱼曰:消癞疾用此鱼,以代蛇之或缺,是亦去风。总论鱼类曰:鱼在水,无一息之停,食之动火。于胡椒曰:性燥,辛辣快膈,人喜食之,大伤肺气。于蜜曰:喜入脾,食多之害,必生于脾。于沙糖曰:甘属土,甘生湿,湿生胃中之火,所以损齿也。于饴糖曰:大发湿中之热。于香油曰:须以芝麻取之,不致病,若又煎炼食之,与火无异。于酒曰: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喜升,大伤肺气,助火生痰,变为诸病。凡二十四条皆具精义,可见渊源所自,其余亦并简要,时有亲验之言。明人以是书与王纶 《本草集要》并称善本,故屡有传刊也。丹溪论解本草专书,今已罕传,是书略见一斑云。

时觉按:李时珍按正德时九江知府江陵汪颖 《食物本草》云:东阳卢和字廉夫,尝取本草之系于食品者次编此书,颖得其稿,厘为二卷,分为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类云。则汪颖 《食物本草》剽窃卢书明矣。又,薛己 《本草约言》卷三、四亦为 《食物本草》,分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类,载食物三百八十五种,与卢氏是书略同,或以为薛氏原著而卢和抄袭。考 《雅溪卢氏宗谱》,卢和生于正统五年,卒于正德十年,而薛己生于弘治元年,后卢氏四十八年,《本草约言》成于正德十五年,时卢和已卒五年。薛氏曾校正丹溪 《平治荟萃》、王纶 《明医杂著》并收于 《薛氏医案》,故 《本草约言》采录卢和 《食物本草》,毫不足奇,故是书原作者当为卢和。据前李时珍言,亦以卢氏为原作者。后胡文焕校正,收于 《格致丛书》。

《食物本草》二卷 存 1619

(原题)明江陵汪颖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未见”,录李时珍言。

钱允治序曰:稷即粟米,稻即粳米,粱即小米,东垣乃依回本草一见、二见以至三见,孰可依据乎?鸟、兽、瓜、果,亦复如之。不佞不习医而颇识亥豕鲁鱼,僭加评注,每条前后,细书驳正,补其缺失,虽得罪先正,弗顾也。嗟乎!人性南北异禀,食物南北异种,一或犯之,立见棘喉溃腹,纵饮食以伤生,可不慎之哉?故 《周礼》有食医,良有以也。太末翁氏好刻奇编,初获此书,讹谬特甚,乃请校不佞,不佞非其人,讵足为役?广为搜括,始克就绪,有戾两家多矣。若夫 《东垣十书》、《丹溪纂要》盛行南北,博雅者当自得参看可也。万历庚申立春日,八十翁钱允治题。

时觉按:据李时珍所云,汪氏抄袭卢氏而为是书,万历四十八年吴郡钱允治校订重刻,厘为七卷,附入吴瑞 《日用本草》三卷,题 《李东垣食物本草》。

《食鉴本草》二卷 存 1522

明京口宁原(山臞)撰,钱塘胡文焕(德甫,全庵,抱琴居士)校。《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存”,录李时珍言。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曰:明宁源撰。源字山臞,丹徒人。是书专就本草中服食之品,别为疏证,凡兽部十三种、禽部二十五种、虫鱼等部三十三种、果部三十一种、米谷等部十六种、瓜菜等部五十九种,共为一百九十七种,于本草原书之外,援引方书及杂说子集,纪载六十余家,附方一百三十有奇。虽著语不繁,颇为赅洽,李时珍撰 《本草纲目》采及是书用增补前人本草所未备者,凡收四种。源成书在嘉靖时,是本为钱塘胡文焕刊入 《格致丛书》中,同刊者有 《养生食忌》一卷,后附 《急救解毒诸方》,乃文焕所纂辑;又有 《养生导引法》一卷,则自巢氏 《诸病源候论》中录出,文焕编校汇刊者也。案:服食、养生,皆医家之所重,古籍散佚,散见于各书中者,后人零星搜辑,藉存古义。文焕于养生家言特为留意,多所搜采,其刊入丛书中者,此外尚有数种,而其丛书卷帙繁重,足本流传甚鲜,往往数种汇合单行,世皆珍之。此三书以类相从,足备医家之研考也。

民国 《续丹徒县志·人物志》曰:宁原,嘉靖时人。尝取可食之物编为 《食鉴本草》一卷,冀有益于养生,亦医家之支流也。

时觉按:是书分兽、禽、虫、果品、米谷、瓜菜六部,载食用二百五十五品,略述性味食治,李时珍谓其 “略作数语,无所发明”,然收加诸家之说颇广,若 《鲁般方》、《姚和众方》、《崔之亮方》、《奇效方》之类,多人所未见者。

《食品集》二卷 存 1537

明吴江吴禄(子学,宾竹)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存”。

许应元序曰:夫君子底宁区夏,宣猷理人,必经之广大以建体弘则,纬之密微以窒隙坊流,然后远抚长驭,功施无匮,成业愈固而耿烈不渝也。是故统凡理顺,犹勤思逮乎米盐,迪哲宪古,而采听兼乎舆诵,岂其务驰骛于博异,覃极乎幽逈,苟以狥物华众为哉?固爱人之诚,忧深虑远,有介其中而弗能以已。此大中丞苏公 《食品集》之所以刻也。公之抚辽也,敦本节用,劝行敏业,图长治,绌旧俗,明孝弟贞顺之教,正丧纪婚姻之节,家警侈佚,人作廉隅,而后饬群吏,明庶功,考圉校,稽军实,殪戎丑,绥附属,勋伐既盛矣。然犹昧旦丕显,日兢兢讲于民之政,而下之诸司劝为之相如弗及焉。此集不知辑者为谁,而公有取之辽地鄙民,固以其牿其闻见瞢于避违也。故欲布之人人,使胥教诲以去其瘥札夭昏而跻之于和平耆老。呜呼!仁矣。此岂非爱人之诚有根其心而不能自已者邪?先是,乙卯秋,胡人拥众伺便塞下,畿辅震动,辽师尽入卫,公亦奉诏抵关候声援。虏窥隙蹈虚,大入锦义,事急甚,公隃度数百里之外,授策群校,群校奉以有勇,驰檄劳军,士无不奋臂争首敌,卒用留余疲兵退数万之虏。当是时,微公,辽几殆。其后数月,复入,复大克获,胡益创矣。夫虏患岁有,而空边实备,内地后所缓奉所重,去年之事,诚不再之计也。辽人岌岌自以忧死不给,岂望有功哉?既卒获而知公之生我也,辽人知公之生之,而不知所以生之,不在摧锋破敌之时,而在无事安养之日也。夫正德厚生,人畀而岁益之,所以维其心而决其气者,固有日矣。闻之他陲,士或不足半菽,而此余粟谷,妇人以尺布盖形秣马,而此乃曳缣帛。夫甘食美衣,无死亡之患,辽人之所以德公也。生于锋镝水火之中,而患在美疹腊毒之内,谨于虎豹螫蠚之御,而忽乎蜂虿葪芥之防,凡民之情,公之所以忧辽人也。忧之诚则虑广,虑广故无遗纤细,食异之戒,提耳之教,独可少乎哉?昔者周公之相也,戡祸乱,成太平,爰道郅隆然,而品节之详,入于眇忽,至乃芹茆蚳蜃之微,醯梅藙之用,鱼乙鳖丑之去,牛庮乌郁之察,罔不示训。世儒或疑非周公书,而不知盖博取诸人,用备王官之一守,诚虑患广而为防微也。公学深于探圣奥,文彧于徽帝猷,治纲宏钜,条理栗密,即一日晋陟朝右于吁谟,弘化润色,洪业有豫矣。然应元尤乐道是刻者,谓公之道大而其心无不在民也。王充有言,七月之诗,小大教之,人性不可恣故尔。呜呼!是公之意也夫,是公之意也夫!书昉授工,参议赵君介夫、佥事桑君蓁、朱君天俸议刻,故不可不志,谓应元登进,尝忝公后,宜执役。于是乎序。嘉靖丙辰孟夏吉旦,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前辽东苑马寺卿安次许应元顿首谨序。

苏志皋序曰:人须饮食以生,但物之性味,身之损益,鲜能知之。予拊抚辽海时,尝得是集,其载寒温甘苦补助禁忌之说,明公自谓可传人人,乃刻于亦春堂中。嘉靖丙辰夏,奉勅巡抚辽东地方兼赞理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固安寒于苏志皋治明书。

沈察序曰:夫摄生凝谷,假尔饔飱,颏液畅元,尚兹水火,凡民有生,谁则离是?然釜铏遵度则荣卫斯谐,咀噬衍常则经髓罔勰。是微如匕箸而二气之亢伏匪轻,不越爼樽而百体之安危修重,职此以往,可不慎欤?粤若稽古周之典,列以食医,属诸冢宰,顺时视齐,掌皇王之馔。惟处立爱敷仁,训君子之食,宜放姬公作令,宁无虑哉?盖颐贞于豫也弥易,蛊乾于困也恒艰。金石攻达于膏肓,孰与菽粟之可久?草木宣淫于脉理,孰与脯羞之孔嘉?殆亦拯溺衣袽,救焚曲突之意云尔。若夫乌鸡入剂,白凤成膏,犊糜倒仓,羊肝撤瞖,鲡腥媾女于漂波,羊膋裹儿于坐草,夫濒于委顿,尚尔克康,矧毓于素闲,利其可量也哉?嗟乎!失饪不时,圣父所惑,殊名异产,哲人所疑,罔似元达之善尝,恐贻庄生之真畏,冀殄灾害,盍鉴明征?况夫海南之椰浆,河北之椒实,稽明之石首,闽广之槟榔,兴寐所需,习移士性,痡瘨掫疗,妙称上工,物土之宜,又方书所未谕者,是故不可不慎也。我邑训科宾竹吴翁手录是编,式弘周宪,阴阳燥湿之方辩,而抑扬融化之道昭,甘辛寒热之性标,而补泄攻守之法备矣。久藏巾箧,未获镂传,嘉惠靡彰,湮没是惧,乃详加究厘,爰付工梓。俾尔流衍区合,布告黔黎,相五运以节膏梁,修六腑以调口腹,则蒙瞽不沦于夭札,鲐永亨夫泰和,是编不为无补于世也。时大明嘉靖丁酉仲冬日,松陵少虚子沈察书。

时觉按:吴禄为吴江县医学候缺训科,是书嘉靖间苏氏刊,有附录二卷,载 《食治通论》。有明抄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1982年有中国书店影印本。分谷、果、菜、兽、禽、虫鱼、水七部,收食物三百四十二种。附录:五味所补、所伤、所克、所禁、所宜、所忌,凡六篇,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充养五脏,凡四篇,及食物相反、服药忌食、妊娠忌食、诸兽毒、诸鸟毒、诸鱼毒、诸果毒、解诸毒等。与薛己 《食物本草》大体相同,次序略异,味类散于谷、菜部。

《食物本草》四卷 存 1570

明亡名氏撰绘。

时觉按:有隆庆四年彩绘本,不著撰绘者,前后无序跋,文字内容大体同卢和 《食物本草》,亦分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类。全书述食物三百八十六味,有工笔彩图四百九十二幅,每一味有图一幅或多幅,极为精美。《联目》、《大辞典》俱不载,1999年收于 《中国本草全书》第二十六卷,华夏出版社影印出版。

《药性全备食物本草》四卷 存 1593

明盱江吴文炳(绍轩,光甫,沛泉)辑。《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吴文炳 《食物本草》四卷,存”。

时觉按:明潭阳书林刘钦恩刻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前后无序跋,卷端署为:《新刻吴氏家传养生必要仙制药性全备食物本草》,盱江儒医吴文炳沛泉汇编,潭阳书林荣吾刘钦恩梓行。

《上医本草》四卷 存 1620

明高邑赵南星(梦白,侪鹤)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三 “未见”。

自序曰:人知大病之不易愈,而不知大病之不易得也。方其邪萌于皮毛之间而不觉也,至乎腠理则觉矣,而以其无痛楚不为意,以至入于脏腑,禀于肠胃,而犹有强忍不以语人者,是必欲大病者也。而病安能违之?当此时而后用药,又欲速效,必不可几矣。以药之不效也,曰是不对病,易之不效,又易之,数易而不效,则其所易必有对者矣,是以不对易对者也,是以不愈。用药多不无损脾胃,脾胃损则饮食不化,安能用药?则有付之无可奈何者矣。余何以知之?余自丙辰冬而病,丁巳大病绵连,至于戊午之秋遂不能用药,而第取李氏时珍所著 《本草纲目》中所载谷蔬肴核之类,择其有益者用之,随宜而加损之,忌其无益者,至庚申春夏之间而大愈,乃知饮食之于养生大矣。治之未病,在乎节饮食,余大病之后犹能不病,而况能早服乎?语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非言医可废也,养之不善,以至于有病而后治之,则不能无得失,不若其仍养之也,清心寡欲而复能节饮食,苟非膏肓之患,皆可浸平。然则治于未病者,其不病可知矣,斯其所得岂惟中医而已?即上医何加焉!乃稍稍比辑其要及方之易简者,名曰 《上医本草》,其所引诸书,亦间采之,以资虞玩,吝于思虑,未暇袚饰厥文也。庚申阳月,侪鹤居士书。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曰:明赵南星撰。南星字梦白,号侪鹤,高邑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明名臣,事具史传。是书成于庚申,为泰昌元年。先以吏部郎鲠直招忌镌职,家居已二十余年,自序谓久病数年,至不能用药,取本草所载谷蔬肴核之有益者,随宜损益服食,病竟愈。乃知饮食之于养生大矣,因辑此编。又谓古语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及 “上医治未病”之义,故以 “上医本草”名其书。书中取材不出于李时珍 《本草纲目》,简而能赅,兼附简易之方,皆切用者。案:治本草,疗病与服食原属并重,其专言服食者,自 《汉志》以下,历代著录甚多。是书更以服食济方药之穷,编次、体例、文句亦雅瞻,异于俗医陋笔。古之名臣如陆贽、苏轼诸人,皆于迁谪失意时,寓意方药,遗著流传,为世所重,南星是书堪与媲美。日本多纪氏 《医籍考》搜罗最博,仅载其名,未见传本。此本尚为明代原刊,尤以罕见珍也。

《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一》略曰: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张居正寝疾,朝士群祷,南星与顾宪成、姜士昌戒弗往。居正殁,调吏部考功,引疾归。起历文选员外郎。疏陈天下四大害,朝论韪之。而中所抨击悉时相所庇,于是给事中李春开起而驳之。其疏先下,南星几获谴。给事中王继光、史孟麟、万自约,部曹姜士昌、吴正志并助南星诋春开,且发时来、仰庇、洪宪谗谄状。春开气沮,然南星卒以病归。再起,历考功郎中。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他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俄因李世达等疏救,斥南星为民。后论救者悉被谴,鑨亦去位,一时善类几空。事具 《鑨传》。南星里居,名益高。与邹元标、顾宪成,海内拟之 “三君”,中外论荐者百十疏,卒不起。光宗立,起太常少卿,俄改右通政,进太常卿,至则擢工部右侍郎,居数月,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天启三年大计京官,以故给事中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先朝结党乱政,议黜之。吏科都给事中魏应嘉力持不可。南星著《四凶论》,卒与考功郎程正己置四人不谨。他所澄汰,一如为考功时。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东林势盛,众正盈朝。南星益搜举遗佚,布之庶位。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秉宪;李腾芳、陈于廷佐铨;魏大中、袁化中长科道;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采辈悉置卿贰。而四司之属,邹维琏、夏嘉遇、张光前、程国祥、刘廷谏亦皆民誉。中外忻忻望治,而小人侧目,滋欲去南星。给事中傅櫆以维琏改吏部己不与闻,首假汪文言发难,劾南星紊旧制,植私人。维琏引去,南星奏留之,小人愈恨。会涟劾忠贤疏上,宫府益水火。南星遂杜门乞休,不许。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并劾维琏、国祥、嘉遇及王允成。得旨,并削籍,令再奏南星私党,讷复列上邦华及孙鼎相等十四人,并贬黜。自是为南星摈弃者无不拔擢,其素所推奖者率遭奇祸。诸干进速化之徒,一击南星,辄遂所欲,而石三畏亦起为御史,疏攻南星及李三才、顾宪成、孙丕扬、王图等十五人。死者皆削夺,缙绅祸益烈。寻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南星,下抚按提问。适郭尚友巡抚保定,而巡按马逢皋亦憾南星,乃相与庭辱之,笞其子清衡及外孙王钟庞,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清衡庄浪,钟庞永昌。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时觉按:泰昌元年庚申赵悦学刻。《明史》所载事迹未见其撰修 《本草》事。

《食物本草》三卷 存 1620?

明杭城夷白堂主人校刊。《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存”。

谷中虚序曰:饮食所以养生,亦有时而伤生,何也?凡食物诸品无不有阴阳五行具焉,漫不察其寒温燥湿之性,顺逆宜忌之方,而性朵颐,拂经是纵,为害不滋大乎?故 《本草》一书,昉于神农,而 《周礼》命之官属,如荷茆蚳蜃、醯梅藙、牛庮乌郁之类,纤细靡遗,其为书甚详,而为防甚密。世儒不察,疑非周公之书,殆未知先王禔福斯民之意也。余观是编,取以供饮食者备矣,滋味质性,种种不同,养生伤生之辨,铨综密而衍择精,视 《证类》、《大观》诸书详训药物,皆为已病而设,此即民生日用所不废者,而慎择调护于未药之先,俾人得是书,因以撙节嗜欲,爱养元气,札瘥夭昏讵不有瘳哉?嗟乎!锋镝水火之患人争避焉,害伏于美沴腊毒之中,知而避焉者盖寡,有济人利物之念者宁慗然不为之所耶?余尝留意调摄,实欲与斯民共之,谓是编不失周公之遗意,可以寄仁心于必穷也。遂命梓之以广其传焉,因言于端以告来者。东郡岱宗谷中虚撰。

时觉按:《联目》、《大辞典》不载,《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现存本草书录》亦不载,《中国医籍通考》则著录 《夷白堂主人食物本草》三卷。日本内阁文库藏江户时代写本,署为 “清夷白堂主人校,江户写”。凡三卷,卷上水类二十九味,谷类三十五味,菜类八十七味,卷中果类五十七味,禽类五十七味,卷下兽类三十四味,鱼类五十九味,味类二十三味,凡四百三十一味。其分类与卢和 《食物本草》同,药味则过之。夷白堂,杭城书肆,其主人杨尔曾,字圣鲁,自号雉衡山人,又号夷白主人,万历间编有小说 《东西晋演义》十二卷五十回、《韩湘子全传》三十回,还有 《海内奇观》、《图绘宗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收于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影印出版。

《食物本草》二十二卷 存 1621

(原题)元真定李杲(明之,东垣)编,明蕲州李时珍(东璧,濒湖)参订。 《中国医籍考》卷十五“存”,有按语。

李时珍序曰:时珍殚心医业垂二十年,而 《本草纲目》始成,自谓综天地生成所有,补圣贤著述所无,济人利物,矞成全书矣。藏诸家笥,未遑廷献,缘念造物生万,人灵而贵,故寓内动植潜蜚,鸿纤巨细,罔非大生广生,而原厥所以生生之意,总以资养民生,俾之津荣掖卫,同登仁寿之域而已,非弗爱物仁民孔棘,此上帝好生之心。盖自茹毛饮血以来,固已因万物之利而保万民之生,由来久矣。粤及物类混淆,饮食失止,饥渴内攻,寒烜外袭,而后挽世之民,夭札疵疠,疾病生焉,始有赖乎医药方书,是则食物本草视诸药性本草尤为先务也。考古炎帝、轩岐创有本草医经,阐明至理,嗣后姬公定食医之礼,淮南王有 《食经》一百二十卷,崔浩 《食经》九卷,竺暄 《食经》十卷,《膳馐养疗》二十卷,孙思邈 《古今食治》三十卷,孟诜 《食疗本草》三卷,陈士良 《食性本草》十卷,昝殷 《食经心鉴》三卷,娄居中 《食经通说》一卷,陈直 《奉亲养老》二卷,吴瑞 《日用本草》八卷,汪颖 《食物八类本草》二卷,宁原 《食鉴本草》四卷,互明奥妙。时珍广搜而穷揽之,于是罗列诸家,参订其详略,是正其舛讹,而又广以见闻,益以心得,为书二十二卷,卷分一十五部,部分六十二类,附以治蛊论方,备以救荒野谱,繁者削之,阙者增之,混者别之,歧者合之,疑者释之,谬者去之,详其本末,稽其出产,明其性味,悉其制度,具其烹调。俾天下生民于居恒日用饮食之际披而览之,无不晓然何物得以养生,何物得以戕生,何物养生而失其道反可戕生,何物戕生而有其方亦可养生,庶令处常处变,居夏居夷,人无朵颐之累,家多鼓腹之游。仲尼有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舆有云: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夫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成形,而不得不资阴阳五行所化生之物以养其生,不至为饥渴所害,以遂其所生之性。故上自王公大人,下迨士夫氓庶,其间鼎烹釜爨,丰约不同,而仰事父母,俯畜妻子,中膳一身,其所以藉为颐养计者,大要以能知饮食之味而不失乎饮食之正为指。此古昔圣贤迭相著述之仁,千载一辙也。时珍不敏,窃幸私淑孔孟之遗言,远绍炎黄往圣暨汉晋以来先贤济人利物一点相承苦心,不靳神虑,无间暑寒,积有年力而并成是集,别其目曰 《食物本草》,一仍前哲之旧,而不敢苟异以自外于古今著述之林。后之君子,获我同心,必有进焉以扩上帝好生之意,则生民幸甚。蕲州李时珍东璧撰。

陈继儒序曰:天地生人亦甚偶巧矣。两目两耳,鼻两孔,其窍皆偶,正如坤卦之象;口与大小便其窍皆奇,正如乾卦之象。乾宜上而反居下,坤宜下而反居上,此泰卦也。坤惟居上,故浊者变而为清,食天之气者惟鼻;乾惟居下,故清者变而为浊,食地之形惟口。口下鼻上,是为人中,故曰天地之生人亦甚偶巧矣。《易·颐卦》曰:慎言语,节饮食。《中庸》又言,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世人病五气七情,五藏六府之症,有脉可按,有情形可摩,若饮食之病,或以骤而不觉,或以杂而不辨,或以日渐日久而不著不察,若孕妇小儿,盖贸贸矣。予曾睹娄江云谷穆君著 《食物纂要》,最为简明,有补人世。兹复得濒湖李君参补东垣 《食物本草》,益加精切鸿钜。其用心苦,其综览富,其考辨严,使贤者可以尊生,达者可以立命,即予老饕亦且扪舌而惧染指而退矣。以视云谷氏之 《纂要》,则又不啻大官鼎烹之与尝鼎一脔也。夫医,司命也,以命听医,孰若以命听我?况日用饮食,我为政者也,若知味则自然知节,知节则自然可以身心俱泰,虽谓本草一书,即颐卦、节卦、泰卦注脚可也,故乐为叙而传之。崇祯戊寅七月既望,云间陈继儒撰。

备考曰:是集乃济世鸿书,厚生急务,实李濒湖先生参补东垣旧辑也。搜罗品物数倍前编,撷览见闻,诠详后喆,录形象以别真膺,著出产以明优劣,精图绘以救凶荒,尽烹调以备制度,立类分门,提纲注目,诚有俾日用,无黍编摩,鉴者宜从饮食之恒知尊性命之正云。吴门书林梓行。

凡例略曰:一、是书为颐生日用之要,别类分门,详诠细考,于凡载籍之所传,见闻之所及,以至庖司客座之所手经口授者,罔不兼收该采,得其目者二千余条,真足以为尊养鸿书。虽或间有阙漏,亦必无裨于饮食之正者也。用供左披右揽,非云管见斑窥。一、凡天生地成,与物汇滋息,人工长养,其间品味,苟有关乎日用者,无不罗载详明,以便稽订,至于酱造炊煎、制酿烹饪之法,悉皆次第详列,使览者知有物必有则,庶不负上天生我蒸民之意。一、首重水部者,以水之为物虽总一源,而其所自出,则种种各别,性味亦种种不同,良毒攸分,利害殊切,故自天泉地水,以迄海内名泉,罔不广搜志记所详,尽载域中诸胜,令览者随夫居处游行之地,而辨其清浊高下之分,并附前贤品列,以俟参求。一、大书正文,悉仍 《大观本草》及诸家方帙体式,俾阅者一展卷而纲目了然,不敢以己见擅易,贻误于世。一、每类各题之下,俱用细书,备载诸家注释,务求人无遗论,物无妄收,宁详勿略,宁刻勿疏,既令览之者广厥探求,复示用之者审所采取。一、细注中兼载名人叙记题咏,使读是集者偶有察乎品味之微,即可达乎性命之正。一、于诸品良毒,有关去取宜忌之处,俱用旁加圈点,庶搜阅者触目警心,诚恐口腹累小,饥渴害大,实保生之要旨。一、品类中或有生植之奇,或有良毒之异,或时月之相反,或地土之相违,变幻无方,他书记载未悉,兹刻详而录之,俾览者不特足以正性命,抑亦可以广见闻,善读者当有得焉。一、应验单方皆古昔圣贤轸念民瘼,苦心所立。兹亦附录于册,既明品物之功,复佐仓卒之用。斯亦济人利物,窃比古昔圣贤之意云尔。一、附 《救荒野谱》,绘形注释,辨草术之根荄,详烹炊之制度,设当水旱凶年,辟谷无术,乐饥不堪之时,既(其下阙)。

时觉按:丹波氏以为 “是盖明季姚可成者编辑,讬名于时珍耳”。卷首有王氏 《救荒野谱》,有姚可成补辑 《救荒野谱补遗》。

《食物本草会纂》十二卷 存 1691

清西湖沈李龙(云将)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存”。

自序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即育百物以养其生,百物之名不识则误取,性不识则误食,误者在几微之间,而人之死生寿夭系焉。神农有忧之,遂制赭鞭鞭草木而尝之,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爰著 《本草》三卷用以济世。此本草之权舆也。厥后葛洪、陶弘景诸公后先缀缉,增以注释,神圣群仙互相发明,大畅厥旨。明李时珍集诸家之长,撰为 《本草纲目》,复于 《纲目》内择其切于日用者另为一编,曰 《日用本草》,美备精详,有功于世不小。予年来二竖为祟,切知病由口入,故于日用饮食间殊切戒严,但苦 《纲目》太繁,而他本太简,因广辑群书,除近时坊刻十余种外,博求往古,如淮南王崔浩之 《食经》、竺暄之 《膳馐养疗》、孙思邈之 《古今食治》、孟诜之 《食疗》、陈良士之 《食性》、昝殷之 《食经心鉴》、娄居中之 《食经通说》、陈直之 《奉亲养老》、吴瑞之 《日用本草》、汪颖之 《食物八类》、宁原之 《食鉴》、周宪王之 《救荒本草》,一一穷搜,摘其精要,益以见闻,著为是编,末后附以 《日用家抄》、《脉学秘传》。俾世之读是书者,人人可以鉴物穷理,庶不致名不析而误取,性不识而误食,以戕其生矣。尧天舜日之民尽登于仁寿之域。不才放废,终老山林,所恃操三寸不律黼黻太平者,惟此而已。时康熙辛未孟春西湖沈李龙云将氏题于欲静楼。

凡例曰:一、人为万物之灵,原资万物以养其生,凡天壤间食物有关日用者,细分品类,无不备载,使读之者知有物必有则,庶不负天生蒸民之意。其无关于日用及怪诞罕见者,概从简略。一、本草一书自神农首著,至今不下数十百种,广为搜辑,自不待言。独烹饪一事往往庖丁妇竖具有识见,兹集不耻下问,委曲咨询,凡亲试经验者,一一附入,用滋悦口,亦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之意也。一、食物有气味、主治、功用、禁忌诸端,兹先详臭味用□,次详主治用□,次详附方用○,间附禁忌,悉仍原本,以表先王轸念民瘼、利人济物之至意。一、近来坊刻除太繁太简,概不具论。惟施山公所辑得 《纲目》之旨要,但山公所著不载火部,果部不载葡萄,介部不载玳瑁、牡蛎、海蛳、吐铁,殊为缺陷。至如火部之烟草,水族之江瑶柱,诸书多未及载,兹特尽为补入,以佐诸刻之不逮。一、每类名题之下,俱用细书备载诸家注释及生物原始,使食之者饮水知源,悉其典故。至采用诸书有仍其名氏者,有恐篇幅太繁概从删节者,大约广搜博采,务求详尽,取要删繁,言归雅饬耳。一、天地生物之奇,有似是而非、良毒大异者,有时地稍殊美恶迥别者,变幻无方,攸关民命,不惮细为详晰。其一事一物,新奇典雅,堪佐诗文,采用者旁加圈点,以备文人不时之需。一、同一事也,同一物也,有彼治之异常可口,此治之丑恶不堪,物类相感,失其调制故也。兹特将治物秘方另为一帙,附于 《日用家抄》卷内,以备详察。一、是书之作原以备四民日用,非为医林而设,但恐行旌旅次、僻野穷乡,谫陋庸医误人不少,特将药性脉理一附载,亦明哲保身之要务也。一、著书立言往往令读之者欲睡欲卧,非众论繁芜,罔所折衷,即词旨沉晦,无可咀嚼故也。兹集考核精详,言简而畅,不特以正性命,兼可以悦心目,颇费匠心,幸毋忽视。西湖沈李龙云将氏谨识。

《郑堂读书记》曰:云将因抱病年余,深知病从口入,故于日用饮食外,殊切戒严。乃广辑群书,摘其精要,益以见闻,著为是编。凡分水、火、谷、菜、果、鳞、介、禽、兽九部而冠以图,卷末附以 《日用家抄》、《脉学秘传》各一卷,统曰 《食物本草》。大都以李东璧 《本草纲目》为主,而附益以他书而成。俾世之读是书者,人人可以鉴物穷理,庶不致名不析而误取,性不识而误食,以戕其生矣。(《四部总录医药编》)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曰:清沈李龙撰。李龙字云将,西湖人。是编前有康熙辛未李龙自序,云:余年来二竖为祟,切知病由口入,故于日用饮食间殊切戒严,但苦 《纲目》太繁,而他本太简,因广辑群书,除近时坊刻十余种外,博求往古,如淮南王崔浩之 《食经》、竺暄之 《膳馐养疗》、孙思邈之 《古今食治》、孟诜之 《食疗》、陈良士之 《食性》、昝殷之 《食经心鉴》、娄居中之 《食经通说》、陈直之 《奉亲养老》、吴瑞之 《日用本草注》、汪颖之 《食物八类》、宁原之 《食鉴》、周宪王之 《救荒本草》,一一穷搜,摘其精要,益以见闻,著为是编。则是编盖康熙三十年辛未李龙汇集诸家之说而成者。其书都凡十有二卷,厘为十有一类,其目曰水部、火部、谷部、菜部、果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日用家抄、脉诀秘传,而以食物本草图一卷列之编首。按:明李时珍集诸家之长,撰为 《本草纲目》,复于 《纲目》内择其切于日用者为 《食物本草》,后之作者多据其书而为之图。然绚饰虽工,未暇晰其形似。是编于草木鸟兽鳞介诸品类,皆详考互订,拟宵逼真,又其于天壤间食物之有关日用者,皆细分品类,详为备载,其无关日用及怪诞罕见者,则概从简略。又于烹饪一事,多得之目验,且于每类名题之下俱用细书备载诸家注释及生物原始,尤有裨于读者。惟其于采用诸书,或标其名氏,或概从删节,殊嫌有乖著作之雅。又其于新奇典雅,堪佐诗文,采用者皆旁加圈点,以备文人不时之需,不知其书之作,本以备四民日用而设,乃又以为诗文采摘之用,亦未免自乱其例。至其书末所附 《日用家抄》及 《脉学秘传》,则大抵皆因循前人绪论,更不必论其优劣矣。

时觉按:是书并有八卷本,与十二卷本完然相同,其前六卷即十二卷本前十卷,为食物本草;末二卷分别为 《日用家抄》及 《脉学秘传》。据史常永考证:是书系抄录施永图 《神方医旨食物本草》,不仅内容相同,甚至连行款板式、绘图也完全一致。所不同者,仅在各部类之前加注按语。所附 《日用家抄》、《脉学秘传》亦抄录而来。

《食鉴本草》一卷 存 1709

清扬州石成金(天基,惺斋愚人)编。

时觉按:前后无序跋,分谷、菜、瓜、果、味、鸟、兽、鳞、甲、虫十类,载食物九十六种,收于石氏 《传家宝全集》及 《石成金医书六种》。

《增补食物本草备考》二卷 存 1738

清古番何克谏(其言,清萝道人),何景雪(省斋)编辑。

陈恭尹 《何克谏八十》曰:青萝山中有茅屋,土墙蛎径幽人筑。春来屋内屋外花,客坐前山后山竹。盎头良酝开数升,架上素书闲一束。落落乾坤觉汝贤,箨冠萝服望如仙。正逢渭叟投竿日,应见希夷大笑年。(《独漉堂集·江村集》)

陈恭尹 《寄怀何克谏、何景雪》曰:君家隐处海云东,小绕青螺一百峰。初日芙蓉三谢句,西山薇蕨二贤踪。投竿拟傍羊裘老,负土新成马鬣封。犹感故人嘉惠在,相思和梦夜千重。(《独漉堂集·唱和集》)

时觉按:又名 《增注备载食物本草》、《卫生必要食物本草》,有省城德文堂、翰文堂、紫贵堂、一经堂、守经堂等多种版本。前有序,同沈李龙 《食物本草会纂序》,署为 “西湖沈李龙云将氏题于欲静楼,时雍正壬子孟春梓于金陵之抱青阁”,或以此误是书初刻雍正壬子。卷端署:“古番清萝山人何其言克谏、侄省斋甫辑编。”内容则删订 《食物本草会纂》,增补六十种地方常用药物与十三类百零三首食治方而成,富于岭南特色。光绪二十年甲午,华心斋特付石印,更改书名为 《养生食鉴》,仍作二卷,复绘图附后,为 《图考》一卷。石印本前有邹弢翰序,卷端署 “古番何其言克谏甫编,梁溪周承烈敬校”,内容与是书相同,上海中医药大学有藏。陈恭尹二首诗透露的信息有:何克谏与侄景雪隐居青萝山,知编辑是书的“侄省斋”名景雪;年逾八十;陈氏 《唱和集》诸诗约成于康熙三十六年,时何克谏新卒。

《养生食鉴》二卷,《图考》一卷 存 1894

清古番何克谏(其言,清萝道人),何景雪(省斋)原辑,梁溪周承烈(华心斋)重刊并绘图。

邹弢翰序曰:五行之性配以五味,养生之士奉以为宗,惟饕餮之流恣意口腹,不知自检,有因此而丧其生者,饮食之私,累及肌体,此保身之士所咨且长太息者也。清萝隐士以辨物之聪明,体好生之旨趣,成 《养生食鉴》一书,其于动物植物性之所宜与性之所逆,有毒无毒,有功无功,靡不条分缕晰,探究其原,其于格致之理,殷殷然三致意焉。夫人之生也,皆知受天地中正之气,日用嗜好一有不慎,则入于口者害于身,祸伏隐微,忽焉而不能自觉,故古人如孙思邈之 《古今食谱》、汪颖之 《食物八类》,其于卫食之法不惮求详。今得是书而发明之,则异物异性,知所防闲,庶活泼生机,斯世之人可同登仁寿云尔。兹华公心斋特付石印,复绘图于中,俾阅者可按图稽考,以冀广传而有功于世,余乐其成而为之序。光绪二十年金匮邹弢翰拜识。

时觉按:有光绪二十年甲午石印本藏上海中医药大学。番禺何克谏、何省斋编撰 《增补食物本草备考》二卷,华心斋重付石印,并更改书名为 《养生食鉴》,仍作二卷,复绘图附后,为 《图考》一卷。卷端署 “古番何其言克谏甫编,梁溪周承烈敬校”。

《食鉴本草》四卷 存 1740

清苕溪柴裔(竹蹊)撰。

黄彩凤序略曰:柴子竹蹊于甲寅岁抱恙甚笃,既而获痊,静摄之余,深究养生之理,以为药性之辨在救生之于既病之后,而食物之辨乃养生之于未病之先,与其失所养而救之,无宁得所养而资之。爰集日用之物,而校订于寒苦甘温之性,分别于刚柔燥湿之宜,删繁就简,展□□□,以利己之心利人,济物之□□□,□□编之,有裨于养生者,□□□□□□□□顾有云顾君□□□□□节饮食。柴子是编其亦养正则吉之义也夫!是为序。乾隆岁次庚申秋日,天都同学弟黄彩凤拜撰。

凡例曰:一、凡人生天地间,家常起居惟赖五谷百物以资生,第饮食烹庖只顾肥鲜可啖,徒不知五味之内性有相反,物有相殊,若经误食,轻则受毒脏腑,重则立有疏虞,故夫子不得其酱尚不食之可鉴矣。一、先贤曾有 《食鉴》、《食物本草》二书刊刻行世,缘所收太繁,观者反生舛错,不能清彻。兹特细查诸家本草,只以家常目前日用必需之物,详注明晰,不敢妄添一字,仍用其名为 《食鉴本草》。一、是书悉照原注,其物性有温凉寒热、辛平宜忌、损益,著明无讹,俾阅者开卷了然,查阅甚便,庶使人知所趋避,咸令同跻仁寿之乡而已。一、余本浙人,寄居白门者三十余年。岁甲寅,为二竖所虐,几为害,赖有良医江宁巴书年先生指上回春,余生之年皆沐再造,客牕静摄,因汇是编以志深感。一、是书非独有补于医林,即士君子宦游四方,商贾旅次以备观览,即萤窗案头、香闺绣阁、孩提襁褓,均有裨益,非所虚设耳。一、饮食中某物与某物相反,某物与某物宜食,指明禁忌,至一切果菜禽兽鱼介之属,或中其毒者,用何物以解之,一一备载详悉。一、孕妇饮食最为紧要,如食兔肉令子缺唇之类,兹特细为标出,俾闺人知而警戒。一、修道之士,五荤二厌自为首戒,但世人未能稔悉,即牛肉一物久奉旨禁宰而我人当凛遵勿食,即以是条下详注不可食之理,以为好嗜者之戒。余具仿此。一、食物专以谷菜禽兽鱼介果品之属,其草木虫石鳞人原可不载,但今家常饮食中亦有沾濡者,故录以俟查考。一、是书乃先贤旧本中采择之书,非余之新作,倘有讹错,高明祈赐教政是幸。乾隆元年春王上浣之吉,苕溪柴裔竹蹊氏识。

时觉按:卷端署:苕溪柴裔竹蹊编辑,男世锦鉴湖同校,载药四百二十五种,附四十三种,后附食物金镜一篇,论食毒及解毒、饮食宜忌。有乾隆五年庚申翠阴堂刻本藏上海中医药大学。

《野菜谱》一卷 存 1520

明高邮王磐(鸿渐,西楼)撰。

自序曰: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饥馑之年,尧汤所不能免,惟在有以济之耳。正德间江淮迭经水旱,饥民枕藉道路,有司虽有赈发,不能遍济,率皆采摘野菜以充食,赖之活者甚众。但其间形类相似,美恶不同,误食之或至伤生。此 《野菜谱》所不可无也。予虽不为世用,济物之心未尝忘,田居朝夕历览详询,前后仅得六十余种。取其象而图之,俾人人易识,不至误食而伤生,且因其名而为咏,庶乎因是以流传,非特于吾民有所补济,抑亦可以备观风者之采择焉。此野人之本意也,同志者因其未备而广之,则又幸矣。

张綖跋曰:昔陶隐居注本草,谓误注之害甚于注 《周易》之误,其言虽过,要之有补于世也。吾西楼著 《野菜谱》,观其自叙,亦隐居之意欤?较又微矣。虽然,无逸 《豳风》其言稼穑,艰难至矣。自井田废,王政缺,民生之艰尤有不忍言者,斯谱备述闾阎小民艰食之情,仁人君子观之,当怃然而感,恻然而伤,由是而讲孟子之王道,备周官之荒政,思艰图易,使怨咨者获乃宁之愿,不特多识庶草之名而已,故曰可以备观风者之采择,意正在此欤?然则斯谱也,孰谓其微哉?孰谓其微哉!

《四库全书提要》曰:旧本题高邮王磐鸿渐撰。磐,明正德、嘉靖间人,尝诵咏老人灯诗以讥李东阳者,非元之王磐也。前有存白山人序,不著年月姓名,辨其私印,微似 “李宫”二字,不知为何许人。所记野菜凡六十种,题下有注,注后系以诗歌,又各绘图于其下。其诗歌多寓规戒,似谣似谚,颇古质可诵。然所收录不及鲍山书之赅博也。

时觉按:有抄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又收于 《农政全书》。后姚可成续补六十种。

《救荒野谱》二卷 存 1642

明高邮王磐(鸿渐,西楼)原撰,吴县姚可成(蒿莱野人)续补。

姚可成曰:炎农兴耒耜,艺五谷,天纵神圣,生活斯民。孔子虽蔬食菜羹家祭,不忘本也。后世贤明者固多,而愚昧者亦复不少,不特暴殄招愆,即一语忽慢,轻于鸿毛,殊不知获罪重于山岳,故有灾荒饥馑之报。天本好生,造化原非弄人,奈人自弄此造化。太上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睹兹辟谷诸方,是亦昔贤挽回造化拯溺救焚一时权变之术。虽未果于断谷证仙,若能按法服食,当令一班饿夫茫焉懵焉,如醉如梦,苦乐两忘,形同木偶,延此一线,转沟壑以俟丰穰耳。成恐昧是理者反生诞妄之讥,故特拈笔以解。崇祯壬午清明日,蒿莱野人姚可成识。(《食物本草》卷首救荒辟谷诸方引)

时觉按:姚氏改王氏 《野菜谱》为 《救荒野谱》,续补草类四十五种,木类十五种,附刊于 《食物本草》卷首。收于 《借月山房汇钞》。

《茶谱》一卷 存 1530

明常熟钱椿年(宾桂,兰翁)撰,吴郡顾元庆(大有,大石山人)删校。

顾元庆序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于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及阅唐宋 《茶谱》、《茶录》诸书,法用熟碾细罗,为末为饼,谓之小龙团,尤为珍重,故当时有 “金易得,而龙饼不易得”之语。呜呼!岂士人而能为此哉?顷见友兰翁所集 《茶谱》,其法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篇什太繁,甚失谱意,余暇日删校,仍附王友 《石竹炉并分封六事》于后,重梓于大石山房,当与有玉川之癖者共之也。

时觉按:收于 《说郛续》卷三十七。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

《茶录》一卷 存 1595

明华亭冯时可(敏卿,元成)撰。

引言曰:茶一名槚,又名蔎,名茗,名荈。槚,苦茶也,蔎则西蜀语,茗则晚取者。《本草》荈甘槚苦,羽 《经》则称槚甘荈苦。茶尊为经自陆羽始,羽 《经》称茶味至寒,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若采造得宜,便与醍醐、甘露抗衡,故知茶全贵采造。苏州茶饮遍天下,专以采造胜耳。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后于徽之松萝结庵,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实非松萝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松郡畲山亦有茶与天池无异,顾采造不如。近有比丘来以虎丘法制之,味与松萝等。老衲亟逐之,曰:无为此山开膻径而置火坑。盖佛以名为五欲之一,名媒利,利媒祸,物且难容,况人乎?

时觉按:收于 《说郛续》卷三十七。

《茶经》一卷 存 1596

明昆山张谦德(叔益,米庵,蘧觉生)撰。

自序曰:古今论茶事者无虑数十家,要皆大闇小明,近鬯远泥,若鸿渐之经,君谟之录,可谓尽善尽美矣。第其时法用熟碾细罗,为丸为挺,今世不尔。故烹试之法不能尽与时合,乃于暇日折衷诸书,附益新意,勒成三篇,借名 《茶经》,授诸枣而就正博雅之士。万历丙申春孟哉生魄日,蘧觉生张谦德言。

时觉按:是书与 《野服考》、《瓶茶谱》、《朱砂鱼谱》合订为 《山房四友谱》,内容简要切实而有新意,共三篇。上篇鉴茶,分茶产、采茶、造茶、茶色、茶香、茶味、别茶、茶效八则;中篇烹藏之法,分择水、候汤、点茶、用炭、洗茶、熁盏、涤器、藏茶、茶助、茶忌十一则;下篇器备,分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九则。谦德后改名丑,字青父。

《续茶经》三卷 存 1734

清嘉定陆廷灿(秩昭)撰。

凡例曰:一、《茶经》著自唐桑苎翁,迄今千有余载,不独制作各殊而烹饮迥异,即出产之处亦多不同。余性嗜茶,承乏崇安,适系武夷产茶之地,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因思采集为 《续茶经》之举。曩以簿书鞅掌,有志未遑,及蒙量移奉文赴部,以多病家居,翻阅旧稿,不忍委弃,爰为序次第。恐学术久荒,见闻疏漏,为识者所鄙,谨质之高明,幸有以教之,幸甚。一、《茶经》之后有 《茶记》及 《茶谱》、《茶录》、《茶论》、《茶疏》、《茶解》等书,不可枚举,而其书亦多湮没无传。兹特采所见各书,依 《茶经》之例,分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至其图无传,不敢臆补,以茶具、茶器图足之。一、《茶经》所载皆初唐以前之书,今自唐宋元明以至本朝,凡有绪论,皆行采录。有其书在前而 《茶经》未录者,亦行补入。一、《茶经》原本止三卷,恐续者太繁,是以诸书所见止摘要分录。一、各书所引相同者,不取重复,偶有议论各殊者,姑两存之以示论定。至历代诗文暨当代名公巨卿著述甚多,因仿 《茶经》之例,不敢备录,容俟另编以为外集。一、原本 《茶经》另列卷首。一、历代茶法附后。

《四库全书提要》曰:《续茶经》三卷,附录一卷,国朝陆廷灿撰。廷灿字秩昭,嘉定人,官崇安县知县补主事。自唐以来,茶品推武夷,武夷山即在崇安境,故廷灿官是县时习知其说,创为此藁,归田后订缉成编,冠以陆羽 《茶经》原本,而从其原目采摭诸书以续之。上卷续其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其四之器,下卷自分三子卷,下之上续其五之煮、六之饮,下之中续其七之事、八之出,下之下续其九之畧、十之图,而以厯代茶法附为末卷,则原目所无,廷灿补之也。自唐以来阅数百载,凡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即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一订定补葺,颇切实用,其征引亦颇繁富。观所作 《南村笔记》引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五台冻泉一条,自称此书失载,补录于彼,则其捜葺亦可谓勤矣。录而存之,亦足以资考订。至于陆羽旧本,廷灿虽用以弁首而其书久已别行,未可以续补之书掩其原目,故今削去不载,惟录廷灿之书焉。

时觉按:附录后署:雍正十二年七月既望,陆廷灿识。

《水品》二卷 存 1554

明吴兴徐献忠(伯臣,九灵山长)撰。

钱崇蘅序曰:余尝著 《煮泉小品》,其取裁于鸿渐 《茶经》者十有三,每阅一过,则尘吻生津,自谓可以忘渴也。近游吴兴,会伯臣示 《水品》,其旨契余者十有三,缅视又新永叔诸篇更入神矣。盖水之美恶固不待易牙之口而自可辩,若必欲一一第其甲乙,则非尽聚天下之水而品之,亦不能无爽也。况斯地也,茶泉双绝,且桑苎翁作之于前,长谷翁述之于后,岂偶然耶?携归并梓之以完 《泉史》。嘉靖甲寅秋七月七日钱塘钱崇蘅题。

蒋灼跋曰:徐子伯臣往时曾作 《唐诗品》,今又品水,岂水之与诗其泠然之声,冲然之味有同流者邪?予尝语田子曰:吾三人者,何时登昆仑,探河源,听奏钧天之洋洋,还涉三湘,过燕秦诸川,相与饮水赋诗,以尽品咸池韶濩之乐。徐子能复有以许之乎?余杭蒋灼跋。

时觉按:是书收于 《夷门广牍》,卷上论水之源、清、流、甘、寒、品及杂说,凡七则;卷下品评上池水、玉井水及各地泉水三十二则。

《逸游事宜》一卷 存 1566

明钱塘洪楩(方泉)撰。

时觉按:是书前后无序跋,首载 《游山约》,列 “游山客不可多,多则应接不暇”诸注意事宜,分置茶法类、治汤水法类、治汤类、治粥、糕、散、饼、丸、豆豉、酒、酱诸法类,载录食品制作、饮食方法。收于 《洪楩辑刊医药摄生类八种》。

《食治养老方》不分卷 存 1566

明钱塘洪楩(方泉)编。

自序略曰:人所以盗万物为资养之法,其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啻十品,其五色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大体用药之法以冷治热,以热治冷,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此用药之大要也。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况是老人之疾慎于吐痢,尤宜用食以治之。凡老人首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此养老人之大法也。是以善治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今以 《食医心镜》、《食疗本草》、《诠食要法》、《诸家治馔》,洎 《太平圣惠方》食治诸法,类成养生食治方,各开门目,用治诸疾,具列于左,为人子者宜留意焉。

时觉按:是书列食治养老益气方、食治眼目方、食治耳聋耳鸣方等,凡十七类,收于 《洪楩辑刊医药摄生类八种》。

《茹草编》四卷 存 1582

明嘉兴周履靖(逸之,梅颠,梅墟山人)撰。

彭辂序曰:肉食者鄙,藿食者癯,自昔两病之。然味之匪腴而易供,委山泽田野弗之秘,莫藜藿若也。梁庾杲之善治蔬,错列为菹,如韭薤淹生杂菜之属,凡二十有七种,为任昉氏所诙,其高旷之致去之千载使人钦挹。今檇李有周子,殆庾之流亚也。周子居常习草,旁搜广索,得草百有余种,视庾有加,悉为图而咏之成一编。又摭古语之疏草木者附焉,以嗅味前哲。或曰:周子多□□奇也。既奇矣,恐不皆可啖。余意周子负寸猷韬而伏之蚓壤豹雾中,其为是编,姑以标其长往遐遁,濩落萧条之思耳。而辨物多识有足采者,粤若炎帝所尝,主于和药入饵,故高下品之,君臣佐使用之,未暇及口实奉养也。后稷宅邰公刘徙豳以养道,教民所研综精矣。次者瓜壶苴荼,佳者葵菽郁薁,仅仅数物而止,特其概也。周之摭撷之伙,不藉前闻,其食于野而获者欤?野人有举食芹之美语富人者,富人食而蜇于口,恶告者为绐己,京师五侯七贵与四方鼎食豪家穷水陆刍豢之珍,殚滫瀡膳膏之美,嗛焉不餍曰钩致所希有,将安事庶草哉?惟诡世不逄谷处岩,观者得之可以修厥所须而移他嗜好。姬祚衰而贤智隐,其诗曰:岂得食鱼,必河之鲂。言自足而无他求也。顾鱼亦不易办,周子所录不越乎藻荇笋蒲之间,随取辄给,即舍鱼可矣。食之无鱼也,出之无车也,此曳裾弹铗者所汲汲而求也,故役役老死疲精外驰,而鱼与车或未之得。知茹草味者其免夫,故于陵陈仲子辞三公为人灌园,南州徐稚秉耒耕,非其力不食,性讵与人殊哉?诚有所藉以自足也。周子者,名履靖,字逸之,别号梅墟,又号梅癫,盖里闬佳士也。后世不识周子,盍视其书?万历壬午三月三日前进士刑部尚书郎郡人彭辂撰。

陆元厚跋曰:梅墟周逸之谱 《茹草编》凡百余种,发先哲所未究,补本草之遗佚,用心亦勤矣。身居林壑而抱离群之志,才虽足以有为,身飘然长逝,与世相捐遗矣。斯编之撰,爰以追茹薇之高节,为达士之珍赏,岂小补云?不计为食肉者鄙,乃复烦枵腹品题,他日有目为太牢一脔而不得染指者,将弥景之矣。甲申冬十月平皋陆元厚识。

卷三自跋曰:余惟甘澹而嗜古,藿饱之外,手披架插以此淹日。然蒙钝善忘,无能得大义,值林丘濠濮之致则欣然节录之。此数则尤与茹草事相关,盖有味乎言之也。古人经史博硕者用之,以树宏业,而余沾沾如是。正犹富人之稼如云,荣启期乃拾其遗穗,余真启期之徒哉。梅墟山人周履靖识。

自跋曰:余之是编也,实出于余之孩心云。盖圃细人事,世之博硕奇伟者疑垂滋勿顾,而余独耽耽嗜之若有厚味焉者,夫亦各有适也。乘轻策骏,剖鲜割肥,一罗而穷山珍,尽海错,人适其适;短衣矮帽,出肘露骭,春雨初霁,冬雪未消,于是提筐遵径,探萌寻芽,煨煎土釜以饱我腹,我适其适。夫当其在人也,不知其在我也;其在我也,又不知在人也。人我俱适,岂敢相非?藉令以此种种而次之羊炮豹炙之间,诸豪贵人必不顾以羊炮豹炙,而次之种种之间,余亦不敢染指一脔,予盖甘为圃人也夫。丁酉长至日梅颠周履靖识。

又自跋曰:古之崇于味者,坐拥方丈,日费万钱,犹悁悁发叹不已,至于榜吏膳痂,蒸儿作脍,又琐猥残酷,当与食肉兽并杀同驱者也。每读书至此,辄为废卷,孰若予庶草葈蒨与芝菌比洁乎?予方宝此如竹花楝实,即有吓予者,予不顾也,且得古人澹泊明志之旨云。梅墟山人周履靖识。

皇甫汸跋曰:山谷题画菜有云:可使士大夫知此味,不使吾民有此色。而晦庵亦曰:吃菜根百事可作。美哉!草木之滋与禁脔竞腴也。在位君子能知其味,则闾阎之下菜色其鲜矣。世之贪饕污浊,攘民而剥其脂髓,皇皇墦间之乞隳厥名行者,必持粱啮肥击鲜而馔玉者也。其志芳行洁,难进易退,使人景企无穷者,必饭蔬饮水甘澹泊无他嗜羡者也。周君是编厥草凡百种,深山人野,随地有之,然则可以疗饥者,宁独烨烨之芝哉?吾其问诸黄绮。万历壬午冬日吴门百泉皇甫汸。

侯一元跋曰:檇李周君逸之撰 《茹草编》,裒十物而列之,乃古方书所未具,周一一图绘其形,而继以诗咏。读其诗,萧然无求于世,而薄珍腴之味为膻秽不足嗜也。世人于所嗜好有溺而徇,则终岁营营靡所税驾,苟洒洒觉悟,则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而止,晋何曾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彼湛溺于富贵者委琐不足道。至子夏硕贤高弟,且入闻夫子之道而乐,出见纷华而悦,孰能茹草饭糗竟其齿不厌哉?贫居隐约之士诚有味于斯编,将含脯带索,拾穗而行歌,不复知朝市间别有五鼎食者矣。则弹铗者奚无鱼之嗟,叩角者奚逢尧之羡哉?周君居圣明之世,而其清标冲抱若脱履而高蹈者。吾良有取于尔。万历甲申仲冬望日,仙岩二谷侯一元识。

仇云凤跋曰:嗟嗟!世之人有不困于肉食者乎?得则欣,失则戚,困也。亦有不困于藿食者乎?得则戚,失则欣,困也。此岂藿与肉之果能为困也乎?要亦人自为欣,人自为戚,则亦人自为困焉耳。所以古之达人拾蕨采薇,思蒪佩菃,逍遥鼎俎之外,厌饫蒿莱之场,上者瑶岛翠微,下者江篱野径,取其适意,妙在赏心,孰戚孰欣,奚得奚失,伊谁我困哉?梅墟周君雅慕斯道,薄视世坌,出则携筐,入则学圃,有闻有见,必简必编,久之裒然帙也,命曰 《茹草》。其说以为草生大块间,不烦种莳,不烦灌溉,而乃滋蔓,时时长活,栖迟不能为辱,把玩不能为荣,王公大人与之交亦可,樵夫牧竖与之交亦可,即莫与之交,而萋萋芋芋于淡漠之乡亦可。盖有幽贞之德焉,有独寤之风焉,周君曰:我茹之,夫亦茹其似乎?余方求解二困,乐为识此。万历辛卯七夕,盐官三谦仇云凤跋。

周绍濂跋曰:服纨袴者不足与谈鹤氅荷衣之风,嗜膏粱者不足与语草根木实之趣。盖清苦淡泊,斯志气高朗,进之而事业宏伟,退之而操持俊洁,甚之长生永年,超越乎庸碌侪辈,奚翅数舍地步?梅墟君雅志书史,游神笔砚,肉食未始弗甘,蔬食乃其独味。《茹草》一编,征诸经典,形诸图类,开人间世清廓虚明之境,君子哉。非古之遗逸,今之高尚耶?属予雠校,因殿数语于末,以觉乎懞懞然肥甘口腹徒血肉躯者。万历丙申就李苍明周绍濂识。

吴惟贞跋曰:梅墟山人栖迟郊坰,食藿而甘,乃绘图列牍,本原种性,又取古人文之隽者膏渥之,为诗餚酒俎。曰:是足以傲鼎食矣。山人固外枯内腴,将茹薇蕨以老。余于世亦泊乎嚼蜡行砺齿从山人,山人食云则食,盖不敢不饱也。长水凤山吴惟贞识。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曰:明周履靖撰。履靖字逸之,号梅颠,又号梅墟山人,嘉兴人。是书集草类可食者列为图咏,又征诸 《经史图经》及杂家文辞,分纪言、纪事,辑以成编。其自跋曰:圃为细人事,世之博硕奇伟者疑垂涕勿顾,而余耽耽嗜之,若有厚味焉者,亦各有所适也。又曰:庶草茜,与芝菌比洁,余方宝此为竹花楝实云云。案:服食、养生,原属医家范图之内。前人于本草,每有专取食物加之考订辨证者,重在研究物之性味,分别宜忌,以为医术之辅。是书命意则不然,盖为鄙弃肉食腥膻,澹泊明志,所谓山居清供,雅人深致,明人小品,往往类此。书中征引颇繁,而于本草仅取一二条,其原未留意可知。虽以 “茹草”名书,与 《食物本草》等书绝不相同,若谓其近于养生家言,犹可展转附会,与医事则无所干涉也。

时觉按:是书收于 《夷门广牍》,卷一载李日华 《茹草解》、张之象 《飧英歌》,草药五十种,有图颇精致;卷二录张服采 《采芝歌》、皇甫汸 《烹葵歌》,草药五十二种,亦有图;卷三 《茹草纪言》,卷四《茹草纪事》,汇纂前人茹草诸说。其书卷首有彭辂序,卷一有陆元厚跋,卷三有自跋,卷末有皇甫汸、侯一元、仇云凤、周绍濂、吴惟贞及自跋二,凡全书有序跋十,卷二目录有跋而正文未见。

《饮馔服食笺》三卷 存 1591

明钱塘高濂(深甫,瑞南道人)撰。

高子曰:饮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脾胃者,五藏之宗,四脏之气皆禀于脾,四时以胃气为本。由饮食以资气,生气以益精,生精以养气,气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须以为用者也。人于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之道矣。余集首茶水,次粥糜蔬菜,薄叙脯馔醇醴、面粉糕饼、果实之类,惟取适用,无事异常。若彼烹炙生灵,椒馨珍味,自有大官之馔,为天人之供,非供我山人所宜,悉并不录。其他 《仙经》服饵,利益世人,历有成验诸方,制而用之有法,神而明之在人,择其可饵,录之以为却病延年之助。惟人量己阴藏阳藏之殊,乃进或寒或热之药,务令气性和平,嗜欲简默,则服食之力,种种奏功。设若六欲方炽,五官失调,虽饵仙方,终落鬼籍,服之果何益哉?识者当自商榷。编成,笺曰 《饮馔服食》。

时觉按:是笺收于 《遵生八笺》,为卷十一至十三。民国十八年上海千顷堂书局有石印本 《饮馔服食谱》,题为钟惺伯撰,前有景陵钟惺伯敬父序,实即是书,并其序窃之。

《野蔌品》一卷 存 1591

明钱塘高濂(深甫,瑞南道人)撰。

自跋曰:右余所选者与王西楼远甚,皆人所知可食者方敢录存,非王所择有所为而然也。高濂跋。

时觉按:收于 《水边林下》。

《养生食忌》一卷 存 1592

明钱塘胡文焕(德甫,全庵,抱琴居士)纂辑。

时觉按:是书载五谷、五味、五果、五菜、六兽、诸禽、虫鱼、孕妇、乳母、小儿、逐月食忌十一篇,诸果、兽、禽、鱼有毒四篇,及饮食害人、饮食相反,附急救良方。录于 《寿养丛书》,亦有为宁原《食鉴本草》附录。

《蒲水斋食治广要》八卷 存 1592

明严陵应麐(石麟)撰。

自序曰:本草非医家言,博物之书也。予弱冠善病,因喜方术,推求药性所疗治,疾病所从来,恒以是书为准的。以□人之幼膺羸疾,非□□□□□□纵恣所致也。口□□□□口疑而难行,于是摘其日用饮食之间关系利害者,手录成帙,冀其触目警心,庶几祛疾延生已耳。潼川张国博尝病脾胃,召予诊视,予首以饮食宜忌,进乃出视兹集,有间病差,喜而谓曰:子言可谓知道者也,欲为子镌传,子其无靳乎?予曰:唯唯。退而诠次授之。公寻移棘寺,渐晋民部,政事日繁,无何出守滇南。予谓是固燕石也宝之,□□□口□会留铨王尹愚先生藻鉴之余,属予辑方书。予□以是求政,更述其缘起,先生喟然曰:此书有裨日用,功利民生。因商之鲍君在齐而卒业焉。在齐方有声六馆,尝著 《野菜博录》……

凡例略曰:一、《千金食治》以米谷果菜鸟兽虫鱼分类,《食物本草》又以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类。是编仿之,而以味易酿,如沙饴、酱、醋、酥、酷、醍醐之属,皆自酿造而成,亦据 《本草纲目》而更定之也。一、是编名 《食治广要》,取其可为饮食者而附以治疗之法,广其说而撮其要,删繁辨疑,开卷了然,似乎详明简便。有不可得而有名者,如方诸碧海水之类,有有之而人不堪用者,如市门溺坑古冡中水之类,皆不收入。

时觉按:食疗本草学著作,有明刊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笔者所见为缩微胶卷。自序破损颇剧,下有缺页;有鲍山序言残存:……较夫羽毛,令淡薄者日有草木之滋,饕餮者渐惜羽毛之命,于忍中寓不忍,此广君 《野菜博录》之方也。予唯唯曰,谨受教。天启甲子菊月之吉,香雪林主人鲍山书于石城草堂。卷端署:严陵应麐石麟父辑,睢阳王三德尹愚父阅,新安鲍山在齐父较。八卷,水、谷、菜、果、禽、兽、鱼、酿部各一卷。《联目》载有明万历刻本藏四川省泸州市图书馆,经查未见。

《闽中海错疏》三卷 存 1596

明四明屠本畯(田叔,憨先生)疏。

自序曰:夫水族之多莫若鱼,而名之异亦莫若鱼,物之大莫若鱼,而味之美亦莫若鱼,多而不可算数穷推,大则难以寻常量度,是惟海客谈之,波臣辨之,习者甘之,否则疑而骇,骇而弃矣。禹奠山川,鱼鳖咸若,周登俎豆,鲂鳢是珍。海境江珧,虎头龟脚,凭虾寄蟹,变蛤化凫,奇形异质,总总林林,闽故神仙奥区,天府之国也。并海而东,与浙通波,遵海而南,与广接壤,其间彼有此无,十而二三耳。记目睹十而四五,不有札记,曷状厥形?故异物异名之志,埤雅翼雅之书,咸载不律于輶轩,逞赫蹏于房奥者也。本畯生长明州,盖波臣之国,而海客与居,海物惟错类能谈之,榷醝余暇,疏为 《海错》三卷。犹以杂物撰德,闻见荒唐,有能搜陆海之珍藏,释龙宫之脍炙,增损丑徒,厘政形似者,予小子凭藉宠灵,庶斯传远矣。万历丙申春正正月,明州屠本畯田叔撰。

引言曰:醝大夫曰:鳞介之品,山海错杂,先王以是任土作贡,贸迁有无,乃立冬官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辨其品物腥臊珍异,以为祭祀燕享,奠其庶醝胾腊燔炙,以为鼎俎馈遗,所由来远矣。畯,醝丞也,何预海错?第汉唐司农府隶于冬官,山泽之禁,亦所当领,作 《海错疏》。

自跋曰:醝丞本畯将入闽,分陕使者曰:状海错来,吾征闽越而通之。丞入闽,疏鳞介二百有奇以复,且酬客问。分陕使者,今太常卿余君君房也。丙申岁,嵩溪三层阁上题。

张海鹏跋曰:昔东坡以江珧柱为蟹类,论者叹博洽之难。闽故海区也,海物惟错,前明屠田叔以醝丞宦是邦,类族辨物,作 《海错疏》三卷,附录二种,若名若味,若品若用,详哉其言之也。《周官》识小,《尔雅》博物,二者兼之矣。往尝见 《海味索引》一编,田叔因张九嵕所著赞颂铭解而订其讹,如淡菜、黄蚶、鳖无雄、蟹郭索之类,俱为改正,其即是编之嚆矢欤?惜集隘不能遍登,以供同嗜,然鳞脯龙醢,尝鼎已足,而谓觖望于一脔,其然也耶?甲子秋日,琴川张海鹏识。

《四库全书提要》曰:《闽中海错疏》三卷,明屠本畯撰。本畯字田叔,鄞县人,以门荫入仕,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是书详志闽海水族,凡鳞部二卷,共一百六十七种,介部一卷,共九十种,又附非闽产而闽所常有者海粉、燕窝二种。后有自跋,称将入闽时太常少卿余公君房曰:状海错来,吾征闽越而通之,因疏以复云云。君房者,余寅之字,与本畯同里为前辈。书中本畯所附案语,多因四明土产以为证,盖即征闽越而通之之意。中间又有注 “补疏”二字者,则徐渤所续也。其书颇与黄衷 《海语》相近而叙述较备,文亦简核,惟其词过略,故征引不能博赡,舛漏亦所未免。如鲨鱼一条,《海语》谓鲨有二种,而此书列至十二种,固可称赅具,然 《海语》所谓海鲨、虎头鲨常以春晦陟于海山旬日化而为虎者,此书反遗之。又海一条,《海语》谓其鱼长百里,牡蛎聚族其背,旷岁之积,崇十许丈,负以游,峍屼水而如山,其形容最为曲尽,而此但以移若山岳一语概之,殊未明晰。然其辨别名类,一览了然,颇有益于多识,要亦考地产者所不废也。

时觉按:专记福建海产,后徐渤有 《补疏》之作。收于 《艺海珠尘》、《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1985年中华书局有校注排印本。

《海味索隐》一卷 存 1596

明应天张九嵕原本,四明屠本畯(田叔,憨先生)索隐。

屠本畯赞曰:张将军九嵕先生者,元戎观甫之尊公也。博物洽闻,尤嗜著述,尝游蛟川、滃洲、小白华诸境而食海味,随笔作赞颂铭解十六品。此品传而睹其品者,足慰名饮,诵其文者,良深隽永,增四明海错一段奇事矣。第鳇鱼、青鲫、淡菜、黄蛤、鳖无雄、蟹郭索之类,或信讹传,或未详考,或评骘稍严,或赏誉差隆,不佞因而索隐于条下,政恐失真,故为订讹也。然苏长公以江瑶柱为蟹类,皆信讹传,则何异张将军之以黄鱼为鳇,青脊为鲫乎?唐诗云:海味惟甘久住人,不但于味,即其名亦久习人方得不讹耳。不佞宦游闽中,著 《海错通谱》,今十六品出,而余瞠乎其后矣。甬东屠本竣赞。

小引曰:海物惟错,久住人甘,赞颂铭解,久住人谙。山海有经,景纯赞成,猗欤九嵕?有赞有铭。文由品隽,品藉文宣,甬海之东,遂成不刊。节彼赞铭,海物惟异,匪世奇人,曷标厥丽?

何伟然序曰:邓道协好蓄珍错为酒储,予僦居一书带而近,故得一一分味;且好藏珍错书,予亦得遍读其中最韵者。《海味索隐》一帙,披之如过屠门而思嚼,大足快意。夫予何德,得口眼俱饱如是?此固张同野游戏语,而憨先生索之隐者。夫张之先为茂先,博物多识,不事燃犀,万类毕照;而平子鼓吹六经,《海赋》一篇,铁网张尽,同野其苗裔耶?当群族靡不通晓,何有一海,何有十六味,何用憨先生尔雅翼也?冯夷鲛客,或见嘲曰:号海之族谓之万,何独于中取十六品焉?不见夫滨海而处,犹有误食螃蜞者乎?如似玄贞子钓不设饵,举听按图者自索矣。昔杨素遗文子 《食经》,不受,曰:羹藜食糗,无所用也。答以 《酒诰》,予饭雕胡而羹锦带,亦安得老饕此中?愿备玻璃杯、葡萄酿,以佐开卷者,以副答《酒经》之意。仙臞何伟然题。

时觉按:张氏海味十六品为:蚶子颂、江瑶柱赞、子蟹解、蛎房赞、淡菜铭、土铁歌、蟹颂、蛤有多种、黄蛤赞、鲎笺、团鱼说、醉蟹赞、鳇鱼鲞鱼铭、青鲫歌、蛏赞、鲻鱼颂,其下附屠氏索隐。收于 《说郛续》及何伟然 《广快书》。

《野菜笺》一卷 存 1596

明四明屠本畯(田叔,憨先生)撰。

引言曰:按周逸之云:草生大块中,不烦灌溉而滋蔓长活,萋萋芊芊于淡泊之乡,栖迟而不能为辱,把玩而不能为荣。吾甚赏其言也。夫菜之为物也,名理谈玄,非此不无以澄其清素;畸人旅寓,非此无以慰其饔飱;病骨癯骸,非此无以养其冲和;击鲜啮肥,非此无以解其腥膻。由是清虚藉以日来,滓秽因之日去,信乎纨袴膏梁遇而不顾,钟鸣鼎食摈而不录也。予四明人也,四明野菜同于王、周两君者不收,收其异者二十二品咏之,非四明所产者曰袭荷,种莳不烦灌溉者曰甘菊,日露芜荽,灌溉种莳而成者曰雪里蕻、香芋、落花生、芋禾、蹲鸱。

时觉按:收于 《说郛续》卷四十一。

《野菜谱》一卷 存 1596

明余姚滑浩撰。

引言曰:士君子一生出处,不在廊庙则在山林,故得意而鸣,其盛则寄咏于膏雨之黍苗,或失音于朝阳之梧实,意之所至,吟颂随之。即或泉石自娱,而 《茶经》、《食谱》以至溪毛涧芷之微,无不可以供尘余而资谈噱。此亦山林韵事,不得志于时者之所为也。余向以忤珰,谪居旧圃,徜徉于蕺山兰渚之间,莼羹藿食,性若安之矣。暇简笥中书,见所谓 《野菜谱》一帙,皆出寻常艺植之外,因各系以诗,啸咏之余,每饶野意,虽不敢比于先贤菜窝诸说,然而托物寓言,聊以借园叟农书之外史云尔。昔贤之咏菜也,有曰:民间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君子不可一日不知此味。夫使民间菜色不形,而吾侪各无忘咬菜根之初念,在庙廊则忧其民,在山林则不敢不忧其君,出处之间各成其适,其敢曰肉食者鄙而诩诩矜藿食以自傲也哉?

时觉按:收于 《说郛续》卷四十一,或以为抄袭王磐 《野菜谱》。

《荔枝谱》一卷 存 1612

明华亭曹蕃(介人)撰。

自序曰:闽中果实推荔枝为第一,即巴蜀所产能挟一骑红尘博妃子笑者,亦未得与之雁行。自蔡君谟学士著谱,声价顿起。时运递迁,种植蕃衍,品格变幻,月盛日新,闽人士争哆口而艳谈之,即永嘉之柑、洞庭之杨梅、宣州之栗、燕地之苹婆果,似俱为荔枝压倒,啥等曾不敢与为伍。余骤闻其说,窃窃致疑其然岂其然乎?遂于今年暮春之初,驰入闽中,谓闽人士不佞此类恶负虚声者,此来将为荔枝定品,乃闽人士之言曰:闽八郡,延建汀邵,地属高寒,时降霜霰,不堪树艺,漳不及泉,泉不及福、兴,君请自试之。余遂栖迟于二郡间,泛蒲觞,渡鹊桥,逾两月矣。饔飱稍歇,无非咀嚼此果,津津乎其有味,不敢妄肆讥弹,而品遂定。一日,闽人士造余邸而问曰:闻君日啖三百颗,曾与荔枝评月旦乎?余笑曰:今乃知闽人之誉言非夸也。绿叶蓬蓬,团圆如盖,扶疏插天,赫曦若避。吾爱其树,累累丹实,槎头挂星,晴光掩映,照耀林薮;吾爱其色,绛囊乍剖,蠙珠初荐,琼浆玉液,绝胜醍醐;吾爱其味,湿带露华,寒凝绛雪,熏风暗度,疑对檀郎;吾爱其香,幸白长庆之叙事传神,张曲江之赋语如画,此果已蒙九锡,产类实非八闽。唯端明蔡学士,兴化军人也,生长于扶荔之乡,闻见既真,殿最不爽,一经品题,遂尔增价。但今据谱牒中所载三十二品而索之,陈紫、江绿渺矣,即彼称中驷十亦不得二三,岂其名号之鼎新,抑或今昔之异态?余如未及大嚼,而漫曰某佳某佳,几于耳食,恐寓内争嘲吴人乃为闽人左袒,致杨家果便觉无色,余滋赧矣。遂仅举曾常试其风味者二十余种列于左,自称荔枝小乘云。万历壬子秋,华亭曹蕃介人撰。

时觉按:收于 《说郛续》卷四十一。

《荔枝谱》六卷 存 1628

明闽县邓庆寀(道协)撰。

自序曰:荔枝一物,种类实繁,君谟摘辞筒古,列品明备,兴公采集群书,争奇扼胜,合此二谱,诚难赘言。不揣末学辄为蛇足者,亦有说焉:一以君谟墨本与印本之颇异也,二以各郡声称之不一也,三以兴公搜采之未尽也,四以诗家锡名之未安也,五以岭南品第之当定也,六以古人比拟之实远也,七以画手写生之失真也。辄抒所闻,聊为博笑。其佐议未敢针徐砭蔡,若集录或可步王踵张云尔。时崇帧改元夏日,邓庆寀道协识。

时觉按:卷一杂论、卷二事实、卷三文类、卷四宋元诗、卷五卷六明诗。收于 《说郛续》卷四十一。

《荔枝谱》一卷 存 1628

明莆田宋珏(比玉,荔支子,浪道人,国子仙)撰。

《福业第一》曰:荔枝之于果,仙也佛也,实无一物得拟者。江瑶柱、河豚腴既非其伦,塞蒲陶、杨家果不堪作奴矣。欧阳永叔比之牡丹,亦观场之见耳。譬于月,以为钩、为镜、为珪皆第二,月非月体也。蔡君谟亦云: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夫不可得而状,乃深于荔枝者矣。荔枝之在天下,以闽四郡为最,四郡以吾兴为最,兴又以枫亭为最,此人所知者。然不尽然,黑叶之入酿,未可以粤产轻之,莆城外若东埔、若霞墩,实有可邹视枫亭者,人不辨耳。余生于莆,既幸与此果遇,且天赋噉量,每噉日能一二千颗,值熟时自初盛至中晚,腹中无虑藏十余万,而喜别品,喜检谱,始以泉浸,继以浆解,磁盆筠笼一物不具则宁不噉。知交中噉量差与予敌者,独有郭圣胎、方次道二人,次道不能拈碧,圣胎客秣陵五六岁,岁不一归,归又不必与熟时值也,岂能消受清福也乎?彼不知者又无论矣。苏子瞻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又曰:我生在世本为口,南来万里真良图。语虽激,亦有味乎言也。况余每岁婆婆树下有十余万在腹中,又何嫌蠖屈海陬也哉?既私喜于荔癖独擅,果然之余,不能自秘,自蔡谱及徐氏谱外,别著 《食谱》三百余条,未皇诠次,适道协以新刻见示,因以清福黑业共六十七事俚之以广同好,亦玉照堂梅品遗意也。

时觉按:收于 《说郛续》卷四十一。

《记荔枝》一卷 存 1628

明温陵吴载鳌(大车)撰。

其一曰:古今植果,其明艳可口无过荔枝者。肉可食,所谓鸟得之高飞,人尝之肉肥也;壳与其核皆可以香。其于五方,惟闽、粤、巴蜀及交趾七郡有之。汉初尉陀以备方物,唐天宝中,杨贵妃笃嗜,岁命涪州驿致。然荔之美当在晨露初晞,引手伸摘即啖,一入邮,未见生荔枝也。广南州郡与夔梓间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予官于澄,四月杪辄遇荔枝,然酸不可食,大异吾闽。闽中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之状元红核小如豆,最称奇特。泉、漳时亦知名,种近百,品目多美。若进贡子、绿罗袍、早红、桂林,皆擅甘滋之胜,略可相敌者,在广仅黑叶耳。若论龙眼,则潮州之深田种厚而大,闽自长乐外不及也。有宋蔡君谟曾命工写生,且恨其隔于远方,不得班于卢梅、江橙之右。噫!荔枝亦何恨之有?

时觉按:收于 《说郛续》卷四十一。温陵为今之泉州。此外,相关著作有林嗣环 《荔枝话》一卷、陈定国 《荔谱》一卷、陈鼎 《荔枝谱》一卷等,不一一具录。

《二如亭群芳谱·谷谱》一卷 存 1617

明济南王象晋(子晋,康侯,荩臣,好生居士)撰。

小序曰:《说文》曰:谷,善也,养也。谷以养人,较蔬果尤为切要,故诸谱以谷为先。 《尔雅翼》云:粱者,黍稷之总名;稻者,溉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蔬果之属,助谷各二十,是为百谷。《孝经·援神契》曰:黄白土宜禾,黑坟宜麦,赤土宜粟,汗泉宜稻,山田宜强苗,泽田宜弱苗,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田晚种必不成实。诚能顺天时,因地宜,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又何匮乏之足虑哉?作 《谷谱》。济南王象晋尽臣甫题。

《二如亭群芳谱·茶谱》一卷 存 1617

明济南王象晋(子晋,康侯,荩臣,好生居士)撰。

小序曰:茶,喜木也,一植不再移,故婚礼用茶,从一之义也。虽兆自 《食经》,饮自隋帝,而好者尚寡,至后兴于唐,盛于宋,始为世重矣。仁宗贤君也,颁赐两府四人,仅得两并,一人分数钱耳,宰相家至不敢碾试,藏以为宝,其贵重如此。近世蜀之蒙山,每岁仅以两计,苏之虎丘,至官府预为封识,公为采制,所得不过数斤,岂天地间尤物生,因不数数然耶?瓯泛翠涛,碾飞绿屑,不藉云腴,孰驱睡魔?作 《茶谱》。济南玉象晋尽臣甫题。

时觉按:王氏 《二如亭群芳谱》二十八卷,分元、亨、利、贞四部,《谷谱》一卷, 《茶谱》与 《竹谱》共一卷,此外尚有 《蔬谱》二卷、《果谱》四卷,不一一载录。

《食物辑要》八卷 存 1619

明娄东穆世锡(予叔,云谷)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未见”。

自序曰:余少业儒,中以病废,始业医,医得之仅谷先君,先君得之东谷唐先生,皆精轩岐之学,吴中所推重者。迨余年二十,体孱弱善病,先君命曰:语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医可以自活活人,此而世家物也,汝其毋坠医业。遂时时习 《素》、《难》诸经,及三代以下有裨卫生者,罔不遍阅,遇名家辄相质难,乃知人之病不外乎三因,有感风寒暑湿燥火所得外因病者,有触喜怒忧思悲恐惊所得内因病者,有从劳役酒色所得不内外因病者,皆脉可详辨。至于饮食之致病,脉能诊其所以,然不能诊其所以然之故。如脉见右关紧盛,或滑疾,或沉伏,但知其伤食,焉能知其伤何物,与同食何物所伤?若近日所伤之物,病者自晓,医者易治,凡伤饭以麦芽为主,伤面以萝卜子为主,伤果以山楂为主,伤禽兽肉以草果为主,伤犬肉加杏仁,伤鸡卵加苏子,投之必效。同食几物所伤,兼用易效,久则不觉,彼此茫然。假如伤食之重者,亦头疼寒热,或用柴胡、黄芩之类,岂知食遇苦寒则愈不消?又如饮食不化而生痰,痰多咳嗽,或用桑皮、杏仁,与食何与?展转反复,因循日久,至于不起者有之。惜哉!余从事有年,深知饮食之系重,故广求古今食物诸书,以其中之切要者采摭之,重杂者删削之,近有实据者增补之,约五百余种,名曰 《食物辑要》,少为却病延年之一助。是书也,易稿数次,始于万历丁未,成于甲寅,复请正于眉公陈先生,而敢付之剞劂,以公四方,俾人人咸登寿域云。娄东穆世锡予叔甫谨识。

陈继儒序曰:天地生人亦甚巧矣,耳目鼻共六窍,皆耦,类坤卦之象,口以降共三窍,皆奇,类乾卦之象,乾宜上而反居下,坤宜下而反居上,此泰卦也。坤惟居上,故浊者变而为清,通天之气者惟鼻,乾惟居下,故清者变而为浊,食地之形者惟口,口上鼻下是为人中,而三才之理备矣。《易·颐卦》曰:慎言语,节饮食。《中庸》又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世人病气、病情、病腑、病脏,有脉可按,有证可揣,若饮食之病,或以骊而不觉,或以杂而不辨,或以日用而不著不察,若孕妇小儿益贸贸矣。娄东名医云谷穆君著 《食物辑要》,最为简明,又与诸名家订正,然后行之人间,其用心苦,其综览博,其考辨精,使贤者可以尊生卫生,即不肖老饕,且将扪舌而愳,染指而退矣。夫医,司命也,以命听医,孰若以命听我?况日用饮食,我为政者也,若知味则自然知节,知节则自然身心俱泰。虽谓 《食物辑要》,即颐卦、节卦、泰卦之注脚可也。读此书而云谷之精于医道并可知矣。是故眉道人序而传之。华亭眉公陈继儒撰。

时觉按:有万历刻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陈眉公序又录于 《陈眉公集》,与二十二卷本 《食物本草》序大体相同。

《野菜博录》四卷 存 1622

明婺源鲍山(元则,在齐,香林主人)撰。

自序曰:闻上古粒食未兴,民藉以生养者唯是草衣木食,自神农氏作,尝及百草以疗诸疾,而民无夭岁,则草木之益于人,从古然矣。予性禀淡泊,家常日用,觉与蔬宜,诸凡甘毳,不喜纵嗜。及阅王西楼《野菜谱》若干种,每访茹植其异者于家圃以供野味,惜其种类局而未广。庚戌岁,肄业黄山七载,每过普门师道场,见诸方游释多采根芽花实茎叶供终日餐,因随叩索备尝之,而识所未识者若干种,然犹限之境内,以外辄遗之。又值社友潘穉春出 《备荒本草》,云得关中王府抄本若干种,阅之予益欣艳。用是按时采取,如法调食,虽性有温平寒热之异,味有甘苦辛酸之殊,皆清利爽口,总之宜人,此尤淡泊者之所怡情,其于腥膻之味,直将唾弃之矣。矧夫疗医以愈疾,备荒以赈饥,种种藉是,益知草木之功足以广仁爱而佐粒食于不穷也已。且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兹采集野蔬以防岁歉,随处便于民取,岂非过于荑稗者乎?今所得若干余种,共四百数十种,皆予亲尝试之,分作草部二卷,木部一卷,次其品汇,别其性味,详其调制,并图其形而胪列之,即野叟山童,一披阅而知采茹焉,其于民用未为无补矣。因付之剞劂氏以广其传,而题之曰 《野菜博录》。亦谓所遗者尚多,如茹芝饵术,餐松实,服黄精,能引长年而辟谷者,虽有其理而未征其事,则犹遗于索取之外,姑俟博雅君子一政之。天启壬戌仲春,香林主人书于天都青莲庵中。

江起鲲序曰:近年以来,大江南北,水旱频仍,灾荒之象,几遍全国,民之苦于饥馑者,欲谋生活而不得,故每至一村落,无不有鸠形鹄面之人愁叹于道。以上海通商巨埠,而乞丐且无处无之,则其他可知矣。值此岁暮,雨雪载途,彼饿夫之提妻挈子相率呼号而莫知所往者,诚何忍见亦何忍闻哉?余用是恻然有动于中,欲谋所以救济之,既苦财力不及,又未能以备荒之策家喻而户晓,因念 《四库全书》中有 《救荒本草》、《野菜谱》及 《野菜博录》三编,为荒政所必要。《博录》之书成于 《本草食谱》后,其抉择精详,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者,爰不惜重资,托人于杭州文澜阁藏书中抄出付诸石印。盖是书向无刻本,即阁中亦第抄存而已,不似 《救荒本草》及 《野菜谱》,犹得于 《农政全书》中求之也。故其书之精贵,益非寻常所能及。余知是书出,而吾全国同胞其已被灾者,固可作为馈贫之粮,即未遇灾者,亦应藉为博施之助,庶几较诸范氏麦舟、苏氏度牒,其愿望殆更有大焉者乎?抑是书成于天启壬戌,明年太岁亦适在于此,而始得印行,逆数此二百四十年中,其遭此灾荒者不知凡几,兹乃得发此秘籍以饷于世,殆天将本生物之仁有以济其穷乎?是亦不可谓非幸也欤?时民国十年辛酉十二月,奉化朴民江起鲲识。

《四库全书提要·农家类》曰:明鲍山撰。山字符则,号在齐,婺源人。尝入黄山,筑室白龙潭上七年,备尝野蔬诸味。因次其品汇,别其性味,详其调制,著为是编,分草部二卷,木部二卷。草部叶可食者,自大蓝至秋角苗一百四十二种;木部叶可食者,自茶树柯至藩篱枝五十九种;花可食者,自腊梅至欛齿五种;实可食者,自青舍子条至野葡萄二十五种;花实可食者,槐树、栾华木、房木三种;叶实可食者,杏树至石榴十九种;花叶实俱可食者,松树至旁其五种;叶皮实俱可食者,榆钱至老儿树四种。并图绘其形,以备荒岁。盖明之末造,饥馑相仍,山作此书,亦仁者之用心乎?自序记所得凡四百数十种,而是编所载仅二百六十二种,盖又有所试验去取欤?所录广于王盘 《野菜谱》,较明周定王 《救荒本草》亦互有出入。木饥、金穰,理可先知,尧水、汤旱,数亦莫遁。有备无患,不厌周详,苟其有益于民命,则王道不废焉。书虽浅近,要亦荒政之一端也。

时觉按:收于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鲍山为曹士珩弟子,《道元一炁》卷端署:俞俞道人曹士珩元白甫著,后学衲隐鲍山在齐甫较。

《野菜赞》一卷 存 1622

明蕲州顾景星(黄公)撰。

引言曰:顾子归里,岁丁壬辰,饥馑无食,藜藿之羹,并日不给。偕妇于野采草根实苗叶,遂不死焉。鼓腹自得,各为赞之四十四种。

杨复吉跋曰:黄公先生为三楚诗坛钜手,文亦朴茂古雅,顾皆不甚传于世,良可叹也。此赞似属游戏笔墨而声情凄楚,急管繁弦,令人不堪卒读,屈颂橘,宋悲蕙,骚客闲情,自当如是矣。乙未春日,震泽杨复吉识。

时觉按:收于 《昭代丛书》。

《养生要括》不分卷 存 1634

明会稽孟笨(伯山,福兆,会稽山人)撰。

朱兆柏序曰:吾乡有孟福兆先生者,以积学称。易坛祭酒则为王郑既而长博士;秉铎赤城则为孙胡,乃擢令藁城,丕振弦歌之响则又为卓鲁也。而又世精岐黄之旨,由嗜味以通性命,列几而进干增备焉,则《养生要括》之书所由刻乎?人之生也,饮食以滋之,使其顺寒燠之序而不溺于饥渴之情,则可以循日用、保天和而无俟药石以伐其后身,饮食之失调而功药石,又药石之失御也,而押掷其饮食之躯,则宥生者不得不反本而求其养之。要且古以之通于治也。以仁义为粱肉,不得已而刑罚加之,此亦湔肠洗胃而胗疗之极思已。倘于饔飧美胾之节,各叩其宜,则油油然而引恬以养而食。扁之三尺可措而不用,故先生于食物本草三致意焉。而以药性及验方备爽口之谳,则所以卫生养生,如周庶鉴而求口实乎?且先生唱明大易,易之理继需于蒙,亟以饮食之道。象云天而昭晏乐,至观顾而灵龟耽虎之喻,益加节焉。乃无妄之药则勿之而有喜,此亦先仁义而后刑罚之至教耶?是可以明先生之治藁矣。且是刻也,阐先训,垂逖施,全民生,穷物理于是乎?备抑古所称名姓之后,其德愽爱,其智然解。能知性命吉凶之数而贯幽达微不失细小者,其先生也。夫余何所为玄晏?时崇祯甲戌岁菊月上浣史氏朱兆柏漫题。

叙曰:余尝谓医为性命之学,本草是博物之书,药性赋一大篇文字,妇人女子皆当令熟读之。今业兹术者,第诵习歌括,一切苟且从事,至举目前品物辩质者,有不能置对,则何遽以人之性命邀幸也哉?孟福兆与余同通籍而两受事于台,每及药饵,凿凿有据,盖其尊之先人以善医名浙中,令弟、先生世其业,家固多方书也。日夕相对,无不指授为寻常饭而本草一书遂为案头册子。福兆之言曰:吾先公之所有事也,其意诸台署清暇乎?自撰录丹铅乙之,大都是日前食品于性命最为关切,而秘密神剂亦分汇备载之,可谓约而尽矣。仍不自秘而谋之梓,俾不知医者且就近事博习焉。匕箸之间了然识性,知避忌,病何从生?尝闻老人有病不须服药,且以食治之,夫亦谓食生气也。食味相犯,即此是病,对时救治,到处是药耳。嗟夫!人生不为宰相,且为名医,医之子多有秘而不传,独吾儒道广大博爱谓仁,目前切近工夫尤要。是书也,孟福兆之仁也,孝思也。仙都山寅年弟李邦梁书。

总论曰:所谓养生者,养吾心生机也。一要戒轻杀。毛羽鳞甲之属,皆吾一体,如牝牡有交,即夫妇之合也,何为轻杀于合婚之日?胎卵有育,即男女之生也,何为轻杀于分娩之时?逢寿而庆,乐其生也,物亦爱生,何为轻杀以贺寿?临丧而哀,痛其死也,物亦恶死,何为轻杀以治丧?诸如此类,忍心害物,先自斩其生机,何用养为?唯取之有道,用之有节,合万物之生以养心,则物我咸得矣。二要善调理。天生万物,搃此五行,以五行分五味,以五味合五脏,精相贯也。然五脏纳味,以四时为乘谢,衰则用补,旺则用泄,察物情而调理适中,则六神和合矣。三要知避忌。家居食物品之避忌,亦无难也,独晏客侈多品,客亦每品尝之,讵知品各有忌,一时并食,战斗冲击,腑脏必受其毒矣。轻则生疾,重则殒身,可不戒哉?三者全而造化在心,可以积德,可以长年,可以绵福于无穷,此之谓要括。

时觉按:有崇祯七年甲戌刻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辑 《纲目》饮食物二百五十种。

《山公医旨食物类》五卷 存 1644

明嘉兴施永图(明台,山公)撰。《中国医籍考》卷十五 《本草医旨食物类》“存”。

自序曰:天有雨露而万物化生,人得饮食而万灵荣畅,况饮食之道通于神明,《诗》歌宴享,《礼》重蒸尝,《易》垂噬嗑,无一无饮食之训乎?天生五谷以开万世粒食之原,即生羽毛鳞介昆虫草木之物,以为五谷之助。但五方之水土既殊,则五方之生产各异,其中相生相克之道,相宜相反之情,如同水火,命在须臾。世人往往习而不察,以致养命之原,反为戕生之斧,岂上天好生之至意乎?余故纂成 《医旨》,而食物一类另列一编,备悉甘苦寒热之性,有毒无毒之分,与夫主治消解之方,简便神效之法,令人开卷间洞若观火,人人咸知养性,物物尽属尊生。以此而寿国寿民,世登熙皞,则此编之垂,倘与天地民物互相发明,则与上天好生之至意未必无小补云。山公施永图题。

沈李龙曰:近来坊刻除太繁太简,概不具论。唯施山公所辑得 《纲目》之旨要。但山公所著不载火部,果部不载葡萄,介部不载玳瑁、牡蛎、海蛳、吐铁,殊为缺陷。(《食物本草会纂·凡例》)

时觉按:上海中医药大学残存卷四、五,录鳞部六十、介部二十四。《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载,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明刊本五卷四册,为原枫山官库旧藏,则为完本。1999年收于 《中国本草全书》第七十四卷,华夏出版社影印出版。沈李龙 《食物本草会纂》多袭是书。施氏另撰有 《医方本草》, 《嘉兴府志》著录。

《鱼品》一卷 存 1644?

明遯园居士撰。

《鱼品》曰:江东,鱼国也,为人所珍。自鲥鱼、刀鰶、河鲀外,有鲤青黑色,有金光隐闪,大者贵。有鯶似鲤而身狭长,鳞小而稍黑。有青鱼类鯶而鳞微细有鳍,巨口细鳞,苏子所谓状如松江之鲈者也。

时觉按:记江南鱼品二十种,收于 《说郛续》。《中国食经》曾有介绍,并谓作者 “一说即明万历进士顾起元”。顾起元,字邻初,江宁人,明万历二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詹事府詹事及吏部左侍郎。辞官后回宁筑遯园,潜心著述。有 《顾氏小史》、《金陵古今图考说略》、《客座赘语》、《遯园漫稿》等。

《类物》二卷 存 1661

清如皋丁其誉(蜚公)编。

小序曰:记云:莫不饮食,鲜能知味。非喻言也,周礼内则膳膏所用,必顺五行衰旺之序,养身莫切于斯。盖其慎哉!近世拂经自饕腐药弗顾,良可悯也。敬奉精细不厌之旨,凡物类之有关于日用饮食者,悉为考订,无验不书,非典非录,既补卫生,兼资格物。为 《类物》。天柱丁其誉识。

时觉按:载食物三百五十八种,分水、谷、菜、果、鳞、介、禽、兽、味九门。收于 《寿世秘典》。

《艺林汇考·饮食篇》七卷 存 1661

清吴江沈自南(留侯)撰。

陈鉴题记曰:此书凡二十四篇,卷帙甚多,当时所刻止此,然切于人事者略备矣。余尝闻遄喜汪先生云:《汇考》所载诸书皆取有辨证者阅之,足以益智祛疑。又所采必载书名,令习其书者可一望而知,欲观原文者亦可按籍以求,其体例皆非近世类书所能及,宜立斋、健庵先后称美也。时匠门秀野诸先生屡购此书而以版坏缺难印行,卒不能致。今复得刊修行世,有深幸焉。谨述所闻以告学者。乾隆辛未八月朔,秀水后学陈鉴。

题记曰: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此为不究心于饮食者言也。不究心于饮食而营营焉以饮食为事,虽终日饮食而谓之不知饮食可也。故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夫盐苦辛酸入口易辨,调和烹饪,拙妇所能,而君子曰鲜能,则夫饮之食之当有在乎饮食之外矣。今饤饾具备而或不能举其名,即粟菽日陈而或不得详其义,适于夕者而或戾于朝,宜于左者而或违于右,则一举匕间而昧昧于名物,格格于义类者多矣,奚必登炼珍之堂以称奇,读膳夫之录而不识哉?为辑 《饮食篇》。

《四库全书提要·艺林汇考》曰:国朝沈自南撰。自南字留侯,吴江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山东蓬莱县知县。是书凡五篇,曰栋宇,曰服饰,曰饮食,曰称号,曰植物。前有秀水陈鉴题记云:此书凡二十四篇,卷帙甚多,当时所刻止此,然切于人事者略备矣。栋宇篇子目凡十,曰宫殿、府署、亭台、门屏、庙室、寺观、宅舍、庑序、梁欐、沟涂;服饰篇子目凡八,曰冠帻、簪髻、装饰、袍衫、佩带、裩袴、履舃、缯帛;饮食篇子目凡六,曰饔膳、羹豉、粉饎、炰脍、酒醴、茶茗;称号篇子目凡十一,曰宫掖、宗党、戚属、尊长、朋从、卒伍、编户、仆妾、巫优、浑名、道释;植物篇一卷,无子目,所载仅琼花一类。栋宇、服饰、饮食、称号四篇皆有自南题辞,而植物一篇独无之,盖尚未完帙也。其所征引率博赡有根柢,故陈鉴题记又述汪份之言曰:《汇考》所载诸书皆取有辨正者阅之,足以益智祛疑,又所采必载书名,令习其书者可一望而知,欲观原文者亦可按籍以求,其体例皆非近世类书所能及。所论颇得其实,故特录之杂考类中,不与他书并列焉。

时觉按:《艺林汇考》凡五篇四十卷,栋宇篇十卷,服饰篇十卷,饮食篇七卷,称号篇十二卷,植物篇一卷,对饮食古义阐述颇详,收于 《四库全书》子部杂家之杂考类。另有顺治间单行刊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仅饔膳、羹豉、粉饎、炰脍四卷。

《饮食须知》不分卷 存 1676

清歙县朱本中(泰来,凝阳子)撰。

凡例曰:一、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饮食亦未尝不害生也。历观诸家本草疏注,各物皆损益相半,令人莫可适从。兹专选其反忌,汇成一编,俾尊生者日用饮食中便于检点。一、性味反忌,选自本草诸书。虽曰未可尽信,每见罗列珍奇,亦仅满腹,常有当场胀闷,或吐泻交横,岂非物性反忌之明著者欤?即平常茶饭,过则伤人,惟于日用饮食间,味无过多,食无过饱,乃得养生之道。一、天道好生,恣杀物命以供口腹,似非仁人所忍为也。彼溺于奉养,昧于物性,食毒侵攻,暗损五脏,命算随之以减。所谓人无夭寿,禄尽则亡,何不检点相宜?一则借福以延纪算,一则少杀以慈物命,一则省费以留余赀,一举而三善备焉,是在尊生者朂勉行之。一、物性与药性反忌,为患更烈。盖服饵愿翼却病长生,而不明禁忌,适足以助虐速死。选其相犯者随注物性本条下,日饵此药,当忌斯物,开卷了然。同登寿域,未必无小补云尔。凝阳子谨识。

时觉按:收于 《贻善堂四种须知》,与元贾铭所著者乃二书同名。

《瓯江食物志》不分卷 存 1694?

清永嘉李朝贤(首愚)著。

陆进曰:永嘉诸生李朝贤,前缀愚,于迁徙后著 《瓯江食物志》以贻后人。虽鳞介之族繁不止此,即此亦足以见泽国之风味矣。

《瓯江食物志》曰:黄鱼,初出水黄如金色,故以为名。脑有石如羊脂,故又名石首。捕自内江,则称户鱼,俗以竹扦江,如列户然;捕自外海,则称豹鱼,子发欲放,水中声如豹吼。四时皆备,尤盛于春。其利不可以万计也。梅鱼,则石首之小者也,终其身为三寸。鲈鱼,巨口细鳞,味不下松江之鲈。粗者曰黄魽,又粗者曰茅。春夏有之。海水之,鲜而少骨,滑而不腻,干曰龙头扣。

时觉按:《瓯江食物志》三十五则,记述温州沿海水产品,形容准确生动,为瓯人常用食物,此录黄鱼、梅鱼、鲈鱼、四则,以见其例。陆进 《东瓯掌录》收于卷下,于 《志》末又曰:“右李 《志》若此,余任瓯日久,邀惠阳侯备悉其味,姑录之以俟续志 《齐谐》者采焉。”陆进字荩思,钱塘人,岁贡生,康熙二十三年任永嘉县学训导。《东瓯掌录》二卷,温州市博物馆藏有稿本,温州市图书馆藏有管廷芳校清抄本。

《食物须知》不分卷 存 1696

清歙县汪启贤(肇开),汪启圣(希贤)撰,汪大年(自培)增补。

时觉按:前后无序跋,无目录,卷端署为:《济世全书二集食物须知》,前内阁吏部殷特布捐俸梓行,古歙汪启贤肇开氏同弟希贤选注,新安项宪景园氏、吴陵俞维植圣臣氏校正,晴川门人江镇有岳氏、男大年自培氏增补。

《病后调理服食法》一卷 存 1708

清吴县尤乘(生洲,无求子)撰。

引言曰:凡一切病后将愈,表里气血耗尽外,脏府精神损于内,形体虚弱,倦怠少力,乃其常也。宜安心静养,调和脾胃为要,防风寒,慎起居,戒恼怒,节饮食,忌房劳,除妄想,是其切要。若或犯之,即良医亦难奏功矣。勿以身命等蜉蝣,如灯蛾之扑焰,自损其躯哉!戒之戒之,例次如左。

时觉按:附刊于 《寿世青编》,收于 《珍本医书集成》。尤氏另有 《食物性鉴赋》,附于李中梓 《本草通玄》后,凡四则:寒凉为一例、温热为一例、平性为一例、诸物有毒解诸物毒合为一例。

《食愈方》一卷 存 1708

清吴县尤乘(生洲,无求子)原撰,扬州石成金(天基,惺斋愚人)修订。

时觉按:尤氏原著 《病后调理服食法》,康熙六年附刊于 《寿世青编》;石氏修订更名,收于石氏 《传家宝全集》及 《石成金医书六种》,亦收于费伯雄 《食鉴本草》。前后无序跋,分风、寒、暑、湿、燥、气、血、痰、虚、实十类录饮食方七十四首。

《古今图书集成·服食部》一卷 存 1725

清常熟蒋廷锡(扬孙,西谷),闽侯陈梦雷(则霞,省斋)奉敕编。

时觉按:《服食部》属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述药物服饵、辟谷、修炼方药及延年却病、健身防老等丰富内容。收录于赵立勋等编纂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续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排印出版。

《饭有十二合》一卷 存 1729

清桐城张英(敦复,乐圃)撰。

张潮序曰:饭之为物也,得之则生,不得则不生矣。贫乏者或寄食于漂母,或致羡于侏儒,或饭后闻钟,不免对阇黎而惭愧。是皆欲求一饱而不可得者,尚何暇计其精粗美恶耶?若夫世禄之家,不惟足以自给,且有食客至数千人者,必欲饭脱粟而供恶草具,皆非中正之道也。吾夫子则不然,《乡党》一篇所云食不厌精,吾可知其所喜。所云食不食,失饪不食,吾可知其所恶。夫子之喜恶如此,宁不可得其所折衷乎?桐城张相国官大宗伯时,作 《饭有十二合说》,余思夫君子之事上也,虽一饭不敢忘君,而况其列高华而居清要者乎?今喜海宇升平,屡丰载咏,田间父老相与含哺鼓腹于光天化日之中,而公也与执政诸公共宏吐哺之谊,和羹调鼎,三命益恭,世之想望丰采者,或赋羔羊之章,或赓缁衣之咏,薄海内外其为人也多矣,夫观其所养,于以知公之以人事君,观其自养,于以知公之为国自爱,宁仅仅口体之奉云尔哉?歙县张潮题。

张潮跋曰:余向苦胃弱,日食不过合许,此腹终岁枵然,未尝一饱。见健饭者辄羡之,非不欲饱也,不能饱也。昔东坡与客有皛饭,又有毳饭,虽日游戏,终属冷淡生活。今读此篇,诚不啻大嚼矣。心斋张潮。

时觉按:食疗著作,分十二部:一之稻、二之炊、三之肴、四之蔬、五之修、六之菹、七之羹、八之茗、九之时、十之器、十一之地、十二之侣,各部由合、颂二部组成, “合”述饮食之理及注意之事,“颂”则以韵语阐发。收于 《昭代丛书》、《志古堂丛书》。

《古今治验食物单方》一卷 存 1729

清慈水叶盛(公于)辑。

时觉按:食疗著作,载日常食品九十三种,收于 《证治合参》为其卷十八。

《食宪鸿秘》二卷 存 1731

清秀水朱彝尊(锡鬯,竹垞)撰。

年希尧序略曰:盖大德者小物必勤,抑养和者摄生必谨,此竹垞朱先生 《食宪谱》之所为作也。先生相门华胄,慧业文人,书读等身,不止备甘泉之三箧,词流倒峡,何啻对青陵之十条。晕碧裁红,有美皆歌序壁,批风抹月,无奇不入奚囊。时当昭代之右,文士应搜才之旷典,邹权接迹,待诏金马之门杨。马连镳,齐上玉堂之署。当吹藜珥笔之日,藉甚声华,及归田解组而还,尤工著述。笑击鲜之陆贾,日溷诸郎,学分甘之右军,味沾儿辈,遂以自珍与膳之所得,出其生平才藻之绪余,用著斯篇,永为成宪。审乎阴阳寒暑之候而血气匀调,酌乎酸咸甘滑之宜而性情俱洽。贵师其意,不须费及朱提,善领其神,自可餐同白玉。奇思巧制,实居金陵七妙之先,取多用宏,疑在内则八珍之上。 《馔经》、 《食品》,逊此宏通,《尔雅》、《说文》,方兹考据。何必银罍翠釜,务欲试乎厨娘,直使野蔌山肴,亦可登之天府。余也,香茗渴饮,秀句时餐,忽披日用之编,愈见规模之远。虽以盐梅,巨手未和,天上之羹,庶几膏泽深情。不暴人间之物,梓公同好,肯如异味之独尝,版任流传。可补齐民之要术,行见悦心悦口,非徒说食之膏肓,养德养身,或亦为功于仁寿云尔。雍正辛亥仲冬长至后五日广宁年希尧书。

《清史稿列传第二百七十一》曰:朱彝尊,字锡鬯,秀水人,明大学士国祚曾孙。生有异秉,书经目不遗。家贫客游,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之罘,经瓯越,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碣之文莫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同异。归里,约李良年、周筼、缪泳辈为诗课,文名益噪。康熙十八年试鸿博,除检讨。时富平李因笃、吴江潘耒、无锡严绳孙及彝尊皆以布衣入选,同修 《明史》,建议访遗书,宽期限,毋效 《元史》之迫时日。辨方孝孺之友宋仲珩、王孟缊、郑叔度、林公辅诸人咸不及于难,则知 《从亡》、《致身录》谓诛九族并戮其弟子朋友为一族不足据,所谓九族者,本宗一族也。又言东林不皆君子,异乎东林者亦不皆小人,作史者未可存门户之见以同异分邪正。二十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典试江南,称得士。入值南书房,赐紫禁城骑马。数与内廷宴,被文绮时果之赉,皆纪以诗。旋坐私挟小胥入内写书被劾,降一级,后复原官。三十一年,假归。圣祖南巡,迎驾无锡,御书 “研经博物”额赐之。当时王士祯工诗,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长。著 《经义考》、 《日下旧闻》、 《曝书亭集》。又尝选《明诗综》,或因人录诗,或因诗存人,铨次为最当。卒年八十一。子昆田,亦工诗文,早卒。孙稻孙,举乾隆丙辰鸿博,能世其家。

时觉按:有雍正九年刊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醒园录》二卷 存 1752

清罗江李化楠(廷节,石亭,让斋)撰。

李调元序曰:先大夫自诸生时疏食菜羹,不求安饱,然事先大父母必备极甘旨。至于宦游所到,多吴羹酸苦之乡,厨人进而甘焉者,随访而志诸册,不假抄胥,手自缮写。盖历数十年如一日矣。夫 《礼》详《内则》,养老有淳熬淳毋之别,奉亲有饴蜜滫瀡之和,极之蜩范蚳蝝之细,芝栭葱之微,枣烝栗掸,削瓜钻梨之事,罔不备举。宁独大者轩,细者脍,冬行鲜,夏行腒,委曲详载尔乎?夫饮食非细故也,《易》警腊毒,《书》重盐梅,烹鱼则 《诗》羡谁能,胹熊则 《传》惩口实。是故箴铭之作,不遗盘盂,知味之喻,更叹能鲜。误食蟛蜞者,由读 《尔雅》不熟,雪桃以黍者,亦未聆 《家语》之训乎?在昔贾思勰之《要术》遍及齐民,近即刘青田之 《多能》,岂真鄙事?茶经酒谱,足解覊愁,鹿尾蟹蝑,恨不同载。夫岂好事,盖亦有意存焉。是录偶然涉笔,犹忆醒园,不啻随先大夫后捧匜进爵,陪色笑于先大父母之侧也。不敢久闭笈笥,乃寿诸梓,书法行款墨妙,点窜涂抹援刻鲁公争座位例,各存其旧,亦谓父之书,手泽存焉,犹之母之杯桊,口泽存焉耳。然而言及此,已不禁泪涔涔如绠縻矣。男调元谨志。

时觉按:饮膳杂著,有李调元影印李化楠手抄本。罗江,今四川德阳。

《粥谱》一卷 存 1773

清嘉善曹廷栋(楷人,六圃,慈山)撰。

引言曰: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前卷屡及之,皆不过略举其概,未获明析其方。考之轩岐家与养生家书,煮粥之方甚伙,惟是方不一例,本有轻清重浊之殊,载于书者未免散见而杂出。窃意粥乃日用常供,借诸方以为调养,专取适口,或偶资治疾,入口违宜,似又未可尽废,不经汇录而分别之,查捡既嫌少便,亦老年调治之阙书也。爰撰为谱,先择米,次择水,次火候,次食候。不论调养治疾功力深浅之不同,第取气味轻清香美适口者为上品,少逊者为中品,重浊者为下品。准以成数,共录百种,削其入口违宜之已甚者而已。方本前人,乃已试之良法,注明出自何书,以为征信,更详兼治,方有定而治无定,治法亦可变通。内有窃据鄙意,参入数方,则惟务有益而兼适于口,聊备老年之凋治。若夫推而广之,凡食品、药品中堪加入粥者,尚多酌宜而用,胡不可自我作古耶?更有待夫后之明此理者。

时觉按:收于 《老老恒言》为第五卷。

《服食须知》一卷 存 1775

清会稽沈懋发(萍如)撰。

自序曰:母舅惕庵王公尝以萱堂体弱而多疾,晨昏定省,举凡饮食汤药刻刻留心,以防不慎而致疚,即因公道路,触物感情,见野蔌山蔬必咨询于村童牧竖,详识其性味良劣;或宾朋高会,遇有肴馔新鲜,必审谛夫庖丁宰夫,讨论其调和烹饪,无非欲求以补助高堂之颐养而臻安健尔。间以所询所闻下问于余,以质然否。癸巳九夏,闲居真源,署庭酷暑熇然,无以解愠,爰检 《本草纲目》“食忌药忌”等篇,考核其至理,损益其烦简,手集数幅,赘以鄙言,取其简明易览,并附辨药数则,思可以仰副舅氏孝思之一助。甲午南旋金陵,携稿就正同学诸子,更加订正,且曰:是当付之剞劂以公同好,岂特为渭阳一己之私乎?乙未复游真源,适母舅移秩葵邱,因请分俸以梓之。乾隆四十年乙未中秋,会稽沈懋发萍如氏识。

时觉按:有乾隆四十年刻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卷端题 “真源消夏集”,署 “萍如子集”。言饮食服药必求其得当,首载服药禁忌论,列十九畏歌释义、十八反歌、六陈说等篇,详述服药忌食、饮食禁忌、药材流弊、诸肉有毒及解法等内容。

《勿药单方》一卷 存 1777

清江宁江涛(亦山)辑。

自序略曰:余深恶庸医之误人而又知病家之不能不药也,乃选择古今单方,不用药饵,只用食物寻常之品者,共得方八百有零。此寻常食物之方看似平淡,却多神奇,用之而效,甚于庸医之药,即或不能奏效,亦与以药尝试者有间也。且荒村客途往往有无处寻医无处觅药者,以寻常之食物疗最急之病症,事半功倍,大有裨益,谁谓单方非奇方妙方也耶?天下病不一而治病之物亦不一,凡有气有味有性者,皆与吾身之气血触处关通,故饮食寻常之物皆妙药也。用庸常之物而功多害少,愈于藉庸医之手而轻于尝试,有心者其共为留意焉。是为引。乾隆四十二年孟秋,江宁汪涛题于汝州官署。

时觉按:选方无药,只含食物及寻常之品,分六十门,后黄钤增辑,为 《验方增辑》二卷,有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余庆堂刻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辞典》、《联目》载宣统三年抄本四卷藏天津中医药大学。

《食物小录》二卷 存 1778

清李文培(友章)撰。

自序曰:《素问》云: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皆养生者不可一日缺也。然五方所产之物各异,性味之良毒不同,养生者则又不可不知。故经云病有三因,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外因者由六气之所感,内因者由不节饮食之所伤,苟能慎寒暑,节饮食,则外不能感而内不能伤,又奚病之有?由此观之,则却病延年之功未尝不自饮食始也。予之录是篇者,初不过欲养生者和饮食,知良毒,别宜忌,慎调摄,以自卫其生耳。然物理之性味各异,而诸书之注释不同,余不揣固陋,采择诸家之长,集为 《食物小录》,而文字多欠通明,难豁观者之心目,冀我同人谅许,并用以就正焉。李文培友章氏谨识。

卷末识语曰:《食物小录》二卷附补遗,上卷分水部、谷部、菽豆部、菜部、果部,下卷分鳞部、鱼部、介部、禽部、兽部、造酿部。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先生每部作了解释,为研究饮食以及医学方面都有很大帮助。依据乾隆四十三年刻本钞。

时觉按:有清刻本藏天津中医药大学,《联目》、《大辞典》作光绪三十二年成书。1999年收于 《中国本草全书》第一百零八卷,华夏出版社影印出版。前有李文培自序,未署年月;卷端无署名,书口作 “食物本草”;各部之前引 《本草纲目》李时珍言整理为小序,述其大意,即识语所谓 “李时珍每部作了解释”。

《随园食单》一卷 存 1792

清钱塘袁枚(子才,简斋,随园老人)撰。

自序曰:诗人美周公而曰 “笾豆有践”,恶凡伯而曰 “彼疏斯粺”,古之于饮食也若是重乎?他若《易》称鼎亨,《书》称盐梅,《乡党》、《内则》琐琐言之。孟子虽贱饮食之人,而又言饥渴未能得饮食之正,可见凡事须求一是处都非易言。《中庸》曰: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古人进鬐离肺皆有法焉,未尝苟且。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圣人于一艺之微,其善取于人也如是。余雅慕此旨,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有学就者,有十分中得六七者,有仅得二三者,亦有竟失传者,余都问其方略,集而存之,虽不甚省记,亦载某家某味以志景行。自觉好学之心理宜如是,虽死法不足以限生厨,名手作书亦多出入,未可专求之于故纸,然能率由旧章,终无大谬,临时治具,亦易指名。或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曰:执柯以伐柯,其则不远。吾虽不能强天下之口与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则食欲虽微,而吾于忠恕之道则已改善矣。吾何憾哉?若夫 《说郛》所载饮食之书三十余种,眉公、笠翁亦有陈言,曾亲试之,皆阏于鼻而蜇于口,大半陋儒附会,吾无取焉。

民国 《重修浙江通志稿·著述》曰:枚字子才,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此书记宜,有 《随园三十六种》印本。

时觉按:有 《须知单》二十则、《戒单》十四则,为食单总论,余则海鲜、江鲜、特牲、杂牲、羽族、水族有鳞、水族无鳞、杂素菜、小菜、点心、饭粥、茶酒,凡十二单,为饮食烹调之法。

《蔬汇》一卷 佚 1792?

清钱塘袁枚(子才,简斋,随园老人)撰。

《清史稿·袁枚传》曰:袁枚,字子才,钱塘人。幼有异禀,年十二,补县学生。弱冠,省叔父广西抚幕,巡抚金鉷见而异之,试以 《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遂疏荐之。时海内举者二百余人,枚年最少,试报罢。乾隆四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改知县江南,历溧水、江浦、沐阳,调剧江宁。时尹继善为总督,知枚才,枚亦遇事尽其能。市人至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枚不以吏能自喜,既而引疾家居。再起发陕西,丁父忧归,遂牒请养母。卜筑江宁小仓山,号随园,崇饰池馆,自是优游其中者五十年。时出游佳山水,终不复仕,尽其才以为文辞诗歌,名流造请无虚日,诙谐詄荡,人人意满,后生少年一言之美,称之不容口。笃于友谊,编修程晋芳死,举借券五千金焚之,且恤其孤焉。天才颖异。论诗主抒写性灵,他人意所欲,出不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著 《随园集》,凡三十余种。上自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其名。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然枚喜声色,其所作亦颇以滑易获世讥云。卒年八十二。

时觉按:《联目》载袁枚 《蔬汇》无卷数,有抄本藏甘肃省图书馆,《大辞典》因之,谓不分卷,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经笔者多次查对,甘肃省图书馆并无其书,可能已佚。

《脉药联珠食物考》一卷 存 1795

清长洲龙柏(佩芳,青霏子)撰。

民国二十二年 《吴县志·列传二》曰:龙柏,字佩芳,自号青霏子,长洲人。诗古文词、医卜星命、百家学术,无不洞晓。著有 《药性考》、《食物考》、《脉药联珠》等书。

时觉按:与 《脉药联珠古方考》、《药性考》合为 《脉药联珠》,并收于 《翠琅玕馆丛书》。

《用作盐梅》二卷 存 1795

清亡名氏撰。

时觉按:烹调专著,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有抄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1999年收于 《中国本草全书》第四百卷,华夏出版社影印出版。

《记海错》一卷 存 1807

清栖霞郝懿行(恂九,兰皋)撰。

王善宝序曰:农部郝君恂九,自幼穷经,老而益笃,日屈身于打头小屋,孜孜不辍。有余闲 《记海错》一册,举乡里之称名,证以古书,而得其贯通,刻画其形亦毕肖也。吾将持此册以语东海波臣,意必有扬鬐鼓鬣,喜其征实不诬者乎?第恐枯鱼过河而泣,曰:宁与若相忘于江湖也。甲戌腊日王善宝题于湖南官署。

引言曰:海错者,《禹贡》图中物也,故书雅记厥类实繁。古人言矣而不必见,今人见矣而不能言。余家近海,习于海久,所见海族亦孔之多,游子思乡,与言记之,所见不具录,录其资考证者,庶补 《禹贡》疏之阙略焉。时嘉庆丁卯戊辰书。

时觉按:是书记胶东海产四十余种,记其名称形状、产地产时、食法储法,或谈掌故,或加考证。光绪五年东路厅署有刊本。

《调鼎集》十卷 存 1811?

清亡名氏撰。

成多禄序曰:是书凡十卷,不著撰者姓名,盖相传旧抄本也。上则水陆珍错,下及酒浆、醯酱、盐醢之属,凡 《周官》庖人烹人之所掌,内饔外饔之所司,无不灿然大备于其中。其取物之多,用物之宏,视《齐民要术》所载物品、饮食之法尤为详备。为此书者,其殆躬逢太平之世,一时年丰物阜,匕鬯不惊,得以其暇著为此编。华而不僭,秩而不乱,《易》曰:君子以酒食宴乐。其斯之谓乎?往者伊尹以割烹要汤,遂开商家六百载之基;高宗之相傅说也曰:若作酒醴,尔为盐梅。遂建中兴之业。《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圣王之宰割天下,比物此志也。然则是书也,虽曰食谱,谓之治谱可也。济宁鉴斋先生与多禄相知余二十年,素工赏鉴,博极群书,今以伊傅之资当割烹盐梅之任,则天下之喁喁属望,歌舞醉饱犹穆然,想见宾筵礼乐之遗,而故人之所期许,要自有远且大者,又岂仅在寻常匕箸间哉?先生颇喜此书,属弁数言以志赠书之雅云。戊辰上元,成多禄序于京师十三古槐馆。

时觉按:烹调专著,有抄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1986年中国商业出版社有邢渤涛校点注释本。作者佚名,或以为乾嘉间扬州盐商童岳荐著,童岳荐,字砚此,会稽人。

《服盐药法》不分卷 存 1811

清阳湖孙星衍(渊如)撰。

自序略曰:《神农本经》有戎盐、大盐、卤盐三种。云戎盐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血出。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大盐,主肠胃结热喘逆,胸中病,生邯郸及河东治泽。卤盐,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下蛊毒,去五脏肠胃留热结气,心下坚,食己呕逆喘满,明目目痛,生河东盐池。《说文》“卤,西方咸地也”,安定有卤县,天生曰卤,人生曰盐。盐在正东方,卤在正西方。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故 《禹贡》兖州海滨广斥,郑康成注:斥谓地咸卤。是 《本经》卤盐即东海之盐,《名医》以生河东盐池注卤盐,与古义违失。陶弘景 《别录》云:东海北海盐,及河东盐池,梁益盐井,交广有南海盐,西羌有山盐,胡中有树盐,而色类不同,以河东者为胜。又云:黑盐主腹胀气满,胡盐主耳聋目痛。又云:黑盐疑卤盐。孙真人所云四井盐。虽皆指凉、益之盐,然考之 《名医》所注卤盐,亦云去五脏肠胃留热结气,心下坚,食己呕逆喘满,明目目痛,则知东海盐主治各病,亦与凉、益井盐同功矣。此 《服盐药法》,总为简易,时俗庸医为人治疾,不按古书,不知脉理,但用俗书所谓 《本草纲目》,不知李时珍妄改 《神农经》药物次序药性,臆为增加,其谬实甚。或遇富贵人先投人参,停食阻气,以致殒命,故古人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讹。谨案汉时知医者有淳于意、张仲景、华佗诸人,犹以不服药为中医,今则妄人为医,当以不服药为上医矣。盐既治诸心腹病痛,远方乡村贫民一时不能卒致医药,可以如法服之,亦必无所损。《千金翼方》世不多见,《四库》书亦未及载,故摘录此条,刊布以广其传云。辛未年三月十五日,五松居士记。

时觉按:是似为一篇文章而非书籍。

《调疾饮食辨》六卷 存 1813

清鄱阳章穆(深远,杏云老人)撰。

章穆述臆曰:粤稽 《周官》,医师为医官长,其下四官,疾医疗疾,疡医疗疡,兽医疗兽,命之曰医,宜也,食医职司调食,不及药石之具,亦以医名,知饮食之关于疾病者大矣。故 《鲁论》载不食之条,《大易》著观颐之训,虽无疾犹当谨之,况其在沉疴困顿间乎?杏云老人阅历病情五十余载,见误于药饵者十五,误于饮食者亦十五。药饵之误,罪在医,饮食之误,罪在病人,而律以食医调食之旨,医者亦不得辞其责也。然食品繁多,讲求不易,自古医书谈此事者代不乏人,鲜有善本,独前明李氏 《纲目》最称淹洽,而诠理多乖。爰不揣弇鄙,举世间食物分为六类,考订以 《纲目》为宗,诠理则折衷于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数百家之说,期于得义理之安而后已。是役也,寒暑三更,稿凡五六易,书成得二十万言,焚膏呵冻,挥翣驱蚊,悉老人亲掭不律,无一人一日之助也。而其以辨名书者何?李氏博学多闻,于医术则未窥堂奥。盖自轩农肇立医经,传至宋时而统中绝,金元明刘、张、朱、李、薛、赵、高、韩诸子,识趣卑陋,学植空疏。《纲目》为其所囿,全部论说物理病情,总不能出此数家之尘雾。此则如金在沙,非淘之汰之使沙尽,而金胡以见?岂好辩哉!实将拥彗中逵,为研搜者清拓古开蒙之道,俾无愧于称师长也云尔。时皇清嘉庆十八年太岁在昭阳作噩皋月上浣,鄱阳杏云老人章穆。

曹建序曰:饮食为生人大欲,拂之则颠,纵之则流,诚不可不辨也。观经传所载,以及本草、职方、诸子百家,言饮食者甚繁。古人谓保寿有三,其一在腹中量所受,即是辨之明耳。吾乡前辈章杏云老先生,儒雅士也,本经术湛深之余,手订 《饮食辨》一书,上穷天文日星、岁序历算,下究草木虫鱼、山海珍错,凡五行百产之精,一饮一食之微,无不源源本本,辨其性之刚柔燥湿与其用之损益斟酌,条分缕析,较钟伯敬 《遵生八笺》异曲同工矣。老先生积籍颇富,自少而壮而老,未尝一日废学,资敏善记,数千言过目一二遍,便能背诵永不忘。更精医理,家虽贫,曾不知阿堵为何物,闻相识有奇险症,蔽裘破盖,辄亲往无难色,指下活人无数,人望之如生佛云。是书之成,盖得自老先生博览群书,识之于心,笔之于简,不惟日追驹影,亦且夜费兰膏,孜孜矻矻,至老不倦。所著各种,皆经试验不爽,既考诸古,复证诸今,并非剿说雷同可比。老先生仁心为质,久欲以是编问世,苦无力不能遂意,又不肯因人成事,在日仅镌半集辄止。老先生寿履耄耋,以无疾而终,夫乃知其得力于手订之功居多,是书不即现身说法者欤?殁后,板存半,稿存半,适有好善者求其后稿,续刻成编,昨问序于余。当夕,予就睡,甫交睫,忽与老先生大令嗣乃已故明经轩凌先生相晤于南柯下,渠似有所托之状。予醒而惊,恍然老先生英光慈范犹在目前。嗟乎!神物断无终埋,明珠自应合浦,老先生数十年攻苦,婆心济世,功当不朽。览斯编者,奉为饮食之经,即共跻夫仁寿之域,此其德泽之垂于无穷,亦岂予后学所能扬其万一哉?亦聊以志感慕不忘之意云尔。时道光三年岁次癸未浴佛节,同邑后学曹建顿首拜撰。

凡例曰:一、病人饮食,借以滋养胃气,宜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乃世俗之弊则有二:饕餮之人,但贪口腹,不遵禁忌,误在放纵;谨慎之人,不知物理,概不敢食,误在拘泥。加之嗜好万有不齐,风土五方各别,误投害固非浅,而当食不食,坐失亦多矣。然毕竟谨慎者误小,放纵者误大。数十年中,常见用药不误而病日深者,皆不遵禁忌之人也。故书中谆恳言之,愿举世病人,各以生命为重,慎勿欺瞒医人,偷食不宜之物,以自丧其生,且令医人蒙不白之冤也。一、食物有极宜病人而俗医反以为大戒者,有极不宜病人而反不戒者,是病人不知物性,医人更不知物性也。书中辩论处必反复申明,其理固已,又必援引古训,或一二家或数家之说以证之,明吾辩之有所依据,非一人臆度之私也。愿举世医人各以病人生命为重,慎毋偏执一知半解,悍然自是,致病人遭杀人不用刃之祸也。一、历代医书本草,考据精详莫过于唐·陈藏器 《拾遗》、甄权 《药性》、宋·苏颂 《图经》、掌禹锡《嘉祐》、寇宗奭 《衍义》,明·李时珍 《纲目》;而论食物稍详者,惟唐·孟诜 《食疗》、南唐·陈士良《食性》、明·宁原 《食鉴》、王颖 《食物》。书中引证处,惟以 《纲目》为主,其余诸家亦不下十之五六。凡整篇整段及语关切要者,必标其名,间有节引一二句,或合数家之论以成一说者,势不能一一标名,恐隔断文气,令读者目迷,非敢掠美也。一、此书之作,虽全以 《纲目》为主,而断制处则不敢随声附和。盖考据之精,《纲目》为景,于理境则不能无欠也。明眼人自知之。一、书中援引各家之说,十九非全录原文,其改窜删补处,取理明辞畅,使读者了然心目而已。盖古人千虑一失,义理或有未安,辞旨不无渗漏,鄙意欲明示后人,乃正以纳忠。古人九原可作,当亦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也。一、书中所录诸方,皆极平稳且应验,阅者随时检用,不须加减。以此乃医家、病家两用之书,家置一册,即得百千救急妙方。其因病制宜不可执泥者,乃医家变动不拘之活法,非人人所能用也,任是佳方,概不敢录。一、书中辩论不厌详明,理也。而语多提撕儆戒,未免嫌于狂憨,盖非立异鸣高,亦力挽颓波,不得不然之势也。试观大司马九伐之法载在 《周官》,子舆氏则曰:善战者服上刑。矫时救弊之言易于抗激,古今血性人往往如斯,惟读者谅其愚直而已。一、书中所引医家论说,动关实用,不敢稍有舛讹。其经史子集四库中典故,及稗官野史、说部丛书,不过借为考据,或偶然涉笔成趣,篇名、地名、人名、朝代,不无间有纰谬。盖此书成于晚岁,学业久荒,又卷帙散亡,无片纸可供獭祭,惟读者谅其昏髦而已。一、医书与儒书并重,故本朝进呈医家论著,亦得与 《四库全书》并尘已览武英殿书目中,皆蒙钦定考语,示其优劣。而 《本草纲目》一书,《康熙字典》亦多采择,诸凡术艺家言不得与焉。乾隆年间,复奉敕纂修 《医宗金鉴》,薄海内外,无不钦遵。故此书所载典故,故藏冰、盐政、茶课、鱼课、历法、河工、牧政、马政等条,略于前代。而于本朝,谨遵乾隆年间钦定条例,详悉缮入,俾草野儒生共知损益百王之盛轨焉。其不能尽载者,《会典》久已颁行,朝野恪遵为成宪,留心有用之学者,可以全考也。

同治十年 《鄱阳县志·人物志》曰:章穆,字深远,晚号杏云老人,东北关人,邑诸生。性刚介,内行修饬,博学强记,读书必书于纸,每夜手抄五百字,寒暑无间。家素封,不善治生,惟富蓄书,初毁于火,再没于水,自言二十年来无片纸可供獭祭。与人语经史子集及百家传说,默然不遗一字。曾晤其姻王定远,王亦博雅强记,相与数典七昼夜,语无复。精算学,从游者学之弗能至,以是不传。善医,多治奇疾。年七十余暴殄。未殁之夕,喃喃自诵句云:使星夜犯斗牛来,猿鸟忘机几见猜。莫悭老僧藏不得,昭陵玉匣有时开。著有 《四诊述古》、《食物辨》、《天文学》、《算学》、《礼乐志》、《伤寒论》等书。

时觉按:道光三年经国堂初刊,1999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收于 《珍本医籍丛刊》有校点排印本。诸序、凡例之后,卷首载列 《内经》饮食宜忌,卷一总类,包括水、火、油、代茶,卷二以下为谷、菜、果、鸟兽、鱼虫五大类,卷各一类,载食物六百余种,训诂名物,考订产地、性味、功用、宜忌,每种并附录极为平稳应验医方以供检用。

《养小录》三卷 存 1818

清嘉兴顾仲(中村,浙西饕士)撰。

杨宫建序曰:饮食以卫生也,粗率无法,或致损人,诚失于讲求矣。专工滋味,不审利害,如吴人丁骘因食河豚死,而好味者必谓其中风,非因食鱼,可笑也。穷极口腹,反觉多累,如穆宁饱啖珍羞,而犹杖责其子,罪其迟供,尤可鄙也。战国四公子相尚好客,而孟尝下客止食菜,苟一往奢侈,何所穷极?苏易简对太宗,谓物无定味,适口者珍,夜饮吻燥,咀齑数根,以为仙味。东坡煮菜羹醒酒,以为味含上膏,气饱霜露,虽粱肉勿过。山谷作食时五观,倪正父极叹其深切。此数公者岂未尝阅历滋味,而宝真示朴以警侈欲,良有以也。且烹饪燔炙,毕聚辛酸,已失本然之味矣。本然者淡也,淡则真,昔人偶断肴羞食淡饭,曰:今日方知其味,向者几为舌本所瞒。然则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者,非不足也,亦非味劣也,汩没于五味而舌本已无主也。齐世祖就侍中虞悰求诸饮食方,虞秘不出,殆亦防人主之侈欲,及上醉,乃献醒酒鲭鲊一方,或亦寓讽谏之旨乎?阅食宪者,首戒宰割,勿多戕物命,次戒奢费,勿暴殄天物,偶遇物品,按谱依法可耳,勿因谱试法以逞欲,以洁为务,以卫生为本,庶不失编是书者之意乎?且口腹之外,尚有事在,何至沉湎于饮食中也。谚云:三世作官,才晓着衣吃饭。岂独以侈富哉?谓其中节合宜也,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厌云尔,何所庸心焉。海宁杨宫建题。

自序曰:尝读 《诗》至民之质矣,日用饮食曰旨哉,饮食之道,所尚在质,无他奇谲也。孟子曰: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是饮食固不当讲求者。乃孔子大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又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夫馁败,色恶臭恶,失饫之不食无论已,至不得其酱不食,何兢兢于味也?而孟子亦尝曰: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刍豢之悦口,至比于理义之悦心,是饮食又非苟然者。其在于 《诗》,一曰曷饮食之,一曰饮之食之,一曰食之饮之,忠爱之心,悉寓于饮食。古人之视食饮綦重矣。至于味,则曰或燔或炙,曰燔之炙之,曰炰之燔之,曰燔之炰之,不曰旨酒则曰嘉肴,不曰维其嘉矣则曰维其旨矣,不曰其肴维何则曰其簌维何,不曰有飶其香则曰有椒其馨,甚而田间馌饷,亦必尝其旨否,古人之于味重致意矣。《周礼·内则》备载食齐、羹齐、酱齐、饮齐,曰和曰调曰膳,各以四时配五味五谷及诸腥膏,酒正以法式授酒材,辨五齐四饮,笾人掌笾实,曰形盐膴鲍、鱼实脯、糗饵粉糍,醢人掌豆实,曰醯醢菹、酏食糁糍,诚详哉其言也。余谓饮食之道关乎性命,治之之要,唯洁唯宜。宜者五味得宜,生熟合节,难以备陈。至于洁,乃大纲矣。诗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鬵。能者具有能事克宜也。能事具矣而器不洁,恶乎宜?故愿为之洁器者,诚重其能事也。器必洁,斯烹之洁可知,正副其能事也。夫禽兽虫鱼,本腥秽也,洁之非独味美且益人,水米蔬果本洁也,卤莽则不堪。由斯以谈,酒非和旨,肴非嘉旨,奚以式燕且喜,式燕且誉为?然则孟子所称饮食之人,即孔子所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故贱之,非为饮食言也。且夫饮食之人大约有三,一曰餔餟之人,秉量甚宏,多多益善,不择精粗;一曰滋味之人,求工烹饪,博极珍奇,又兼好名,不惜多费,损人益人,或不暇计;一曰养生之人,务洁清,务熟食,务调和,不侈费,不尚奇,食品本多,忌品不少,有条有节,有益无损,遵生颐养,以和于身,日用饮食,斯为尚矣。余家世耕读,无鼎烹之奉,然自祖父以来,蔬食菜羹,必洁且熟,又自出就外傅,谨守色恶臭恶之语,遂成痼癖。管子曰:呰食者不肥体。余真其食者,宜其为山泽癯也。尝著 《饮食中庸论》及臆定饮食各条,草稿未竟,浪游十余载,传食于公卿,所遇或丰而不洁,惜其暴殄天物也,洁而不极丰,意念良安耳,极丰且洁,则私计曰:是不当稍稍惜福耶?岁戊寅游中州,客宝丰馆舍,地僻无物产,官庖人朴且拙,余每每呰食,诚恐不洁非熟,非不安淡泊也。适广文杨君子健,河内名族也,有先世所辑 《食宪》一书,余乃因千门杨明府得以借录,其间杂乱者重订,重复者从删,讹者改正,集古旁引,无预食经者置弗录,录其十之五,而增以己所见闻十之三,因易其名曰:养小录,并述夙昔臆见以为序。序成,反复自忖,诚饮食之人也。浙西饕士中村顾仲漫识。

朱昆田跋曰: 《清异录》载段文昌丞相自编 《食经》五十卷,时号 《郇平公食宪章》,是书初名 《食宪》本此。文昌精究馔事,第中庖所榜曰 “炼修堂”,在途号 “行珍馆”。家有老婢掌其法,指授女仆四十年,凡阅百婢,独九婢可嗣法,乃知饮食之务,亦具有才难之叹也。夫调和鼎鼐,原以比大臣燮理,自古有君必有臣,犹有饮食之人必有庖人也。遍阅十七史,精于治庖者复几人哉?秀水朱昆田跋。

时觉按:收于 《丛书集成初编》、《学海类编》。

续考补编

《救荒百策》四卷 存 1883

清遂安余泽春(芍田,寄湘渔父)撰辑。

易上达序略曰:甲子冬,营次武都,晤严州寄湘渔父,过从朝夕,颇洽心谈,暇则出其手辑 《救荒策》一编,嘱为点定。余读之,纲举目张,法良意美,先得我心同然,不禁鼓掌称快,劝登枣梨公世。俾当时之留心民瘼者得是编推而行之,广为流传,遇凶年饥岁不患补救无方,于以使溥海子庶恬熙,野乏鸿嗸,岂不懿欤?越日,客难而请曰:寄湘氏之论救荒,诚为美备,然必责之官与绅,使官非循良,绅非公正,则行之往往滋弊,可奈何?予曰:寄湘氏是编之辑,固将以待仁人君子实力体行,徐观成效,而岂所望于苛吏钱虏者流?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庸知夫览是书者触目自警,有不化其封财专利之心,激而为救敝扶衰之举耶?客默而退,予因摭其颠末赘诸简端,为世之贤有司、乡善士告。时同治乙丑夏五,蜀北易上达拜序。

自序曰:古之言荒策、行荒政者,周秦而下,代有其书。然其法有初行则效,再行而不效者,有此行则效,彼行而不效者,有言之似有效,行之竟无效者,有行之可以拯岁荒,而不可以济兵荒者。惟前明宁都魏氏所著 《救荒策》,各条分门别类,纲举目张,既豫备于未荒之前,复博济于当荒之际,更维持于已荒之后,其法有经有权,匪特以救一时之荒,且足以保富庶而全廉耻,行之久远而皆效者也。惜遐陬僻壤未能佥有其书,奉为救荒之法。岁癸亥,予随湘军驻陇上,戎事余闲,因取魏氏之策并前贤救荒诸书,择其言之宜今而易行者,得六十策,业于己卯秋付梓镌送,但彼时身膺烦剧,靡有暇时,凡编中之次第条目均未能斟酌悉当,知不免贻笑方家。兹按条改削,并增辑四十策,总为百策,分备荒、弭荒、筹荒、赈荒、抚荒五纲,盖即窃比魏氏之意推而广之也。编成,就正友人邱瑟门、易植庭、施均甫、周铁真、唐子迈、张研芬、朱锦江、于子俊、薛子善诸君,谬蒙许可,促予锓版。因不揣固陋,并略改前序而重刊之,亦聊以备有心济世者临事一助云尔。时光绪十年岁次甲申孟冬,寄湘渔父记于甘肃秦州署之尘定轩。

时觉按:《续考》未载,有光绪十年刻本藏甘肃省图书馆,扉页作:光绪甲申春仲新镌,《救荒百策》,甘肃秦州署藏板;卷端署:严江寄湘渔父搜辑。百策之后附:区代田式、赈标式、济难良方包括普济丹、行路不饥方、避谷方、服黄精法、守山干粮、止儿啼方、解烟熏法等。

上食治类共一百一十五种,现存一百一十种,残阙一种,辑佚二种,未见一种,已佚一种,《中国医籍考》载录十七种,其中佚而辑佚者二种,佚而有阙本者一种,未见而仍存者三种,存而未见者一种,新增九十八种。

《续考补编》食治类一种,现存,《中国医籍续考》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