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全九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象

公元前356年夏季的一天,马其顿王腓力正驻兵波提戴亚,他连续收到了三条消息:他的将军帕曼纽在与伊利里亚人的交战中赢得了胜利;他的马在奥林匹亚赛会上赢得了战车比赛的胜利;他的妻子奥林匹亚斯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最后这个消息最令他高兴:二十七岁的他现在后继有人了。这位王子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大帝。

由于王子的诞生与另外两条好消息同时到来,国王相信王子的未来肯定不同凡响,战无不胜。古代一个传说称,当腓力连续收到三条好消息时,曾祈求命运女神给他点小伤害,以免他运气太好,遭神灵妒忌。后来的历史证明,腓力多虑了,神灵似仍异乎寻常地偏爱他。在此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他成功完成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凭借强大的实力和灵活的战略击败了马其顿周边的蛮族部落,建立了希腊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国家,而且在公元前338年击败了以雅典和底比斯为核心的希腊联军。马其顿得以凌驾于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灿烂文明的希腊城邦之上,成为巴尔干地区希腊的霸主。

然而,腓力尚未来得及充分享用他辛苦赢得的胜利果实,便在公元前336年突然遇刺身亡。他的儿子,那个他认为会战无不胜的亚历山大在安提帕特等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年仅二十岁。亚历山大随即平定了马其顿王国内部和周边部落的骚动,压服了希腊城邦的反抗。两年后,他发动了对波斯的入侵。历经十年征战,灭波斯,征服印度河流域,于公元前324年回师巴比伦。希腊人两百多年中恨之入骨的波斯帝国,在马其顿强大的攻击力面前不堪一击,轰然倒台。亚历山大完成了希腊人梦寐以求却不曾实现的梦想。

不过,至少在一个方面,亚历山大未能超过他的父亲。腓力不仅留给自己的儿子一个组织相对严密的强国,还有一支当时几乎战无不胜的军队,以及统率军队、管理帝国的一批杰出人才。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成年的亚历山大执掌王权,成功延续了马其顿帝国。但亚历山大去世之时虽然已经三十三岁,唯一的后代却还在妻子罗克珊娜的肚子里,未能为帝国留下现成的合法继承人。显然,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据说咽气之前,当将领们问他谁可为继承人时,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传给最强者”。而且补上一句,“我预见到了自己盛大的葬礼赛会”。他的预言应验了:大帝的尸体尚未入葬,将领们之间的争斗便已经开始,不久,马其顿人之间的内战公开爆发。大约二十年的残酷战争后,亚历山大的兄弟、母亲、妻子和遗腹子先后死于非命,延续数百年的马其顿王统,到这里终于根断苗绝。甚至他本人的尸身,也历经波折,最终安葬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他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也随之分裂为马其顿、塞琉古和托勒密等几个主要国家。

自古代以来,如何评价这位在位不过十三年、征服了从巴尔干到印度广大地区的君王,是历来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激烈争论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史上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和普鲁塔克等把他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拉丁历史学家鲁弗斯和庞培·特罗古斯等则对他颇有微词。雅典政治家德摩斯提尼视他为蛮族,罗马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把他与后来的托勒密等明确区分开来,认为亚历山大才是真正的国王。及至近代,当西方在亚非拉世界大肆殖民扩张时,亚历山大被当作传播文明的使者,其征服意在融合世界文明,创造大同世界;20世纪后期,当殖民体系崩溃、后殖民时代来临之时,亚历山大又变成了一个残暴的征服者和拥有无限权力的独夫。但不管人们是赞扬他还是抨击他,都不能否认他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帝王之一。他在西方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也只有恺撒和奥古斯都差可比拟。因此时至今日,如同恺撒和奥古斯都,亚历山大也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西方世界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研究著作和大量论文问世。中文世界最初对他所知不多,不过近年也留意到这位君王的存在,先后翻译出版了卡特利奇的《亚历山大大帝》、斯通曼的《亚历山大大帝》、德罗伊曾《希腊化史》的第1卷《亚历山大大帝》和格林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这些著述各有特点,或强调亚历山大的世界大同理想,或把希腊化时代作为基督教的先声;或把亚历山大视为一个有多面性格的历史人物。它们的出版,恰当地反映了中国读者对西方古典文明兴趣的增长。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则出自日本学者森谷公俊之手。

中国学界对日本的古典文明研究所知不多,一方面因为自身语言的限制:研究希腊罗马史的中国学者兼通日语者稀少,另一方面或许出于想当然:日本在该领域的成就远不如西方。就总体基础和研究水平论,这个总体印象包含一定程度的真理,森谷公俊此书提供的参考文献,的确也以英语著述为主。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日本的西方古典学研究水平并不弱。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学者已开始对希腊罗马史的研究,到20世纪前期已经小有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新一代学者,大多有留学西方的背景。今天我们关注的希腊罗马史上的一些问题,20世纪中前期的日本学者大多都讨论过。就当今古史研究的资源而论,不管是古典文献,还是现代西方学者专题著作的日语译本,至少从本书提供的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资源来看,都远较中文的丰富。关于亚历山大的主要古代文献中,中译本仅有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和普鲁塔克的《亚历山大传》,日文中不仅阿里安的著作有两个译本,庞培·特罗古斯和查士丁的亚历山大传记,也都有日语译本。现代西方学者的著述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日文译本,如弗克斯的《亚历山大大帝》。日本的古典研究,相应地也达到了较高水平。从笔者有限的了解看,在某些领域,日本学者的成果已直逼英美顶尖学者,并且在埃及等地开始了考古发掘,与西方学者的直接对话与合作也早已开始。近年在中国非常流行的多卷本《罗马人的故事》,就出自日本学者盐野七生之手;关于亚历山大的著述,出自日本学者之手的也有数种,而出自中国学者之手的亚历山大传记,目前似仍是空白。在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者发起了日、韩西方古代史研究论坛(2007年以来,中国学者正式加入,论坛也随之更名为日、韩、中西方古代史论坛),且举行过多次学术研讨会。日本学者与西方学术界的合作和交流,也非常频繁且富有成果。

在本书之前,森谷公俊已经出版过关于亚历山大母亲奥林匹亚斯和亚历山大火烧波斯波利斯的专著,显然是一位卓有造诣的古史学者。这似乎是继盐野七生之后,中国引进的第二部日本学者的希腊罗马史著述,给中国学者了解日本的希腊罗马史研究,又打开了一扇窗户。作者非常熟悉有关亚历山大的古典文献,绪论中关于亚历山大大帝史料和学术史的评述,书目所列主要参考文献,显示作者对相关记载和当代学术熟稔于心。不过作者并没有对西方学术亦步亦趋,而是清晰地意识到了它们的局限:都是不同时代的学者们在亚历山大身上看到的自己。在回顾了西方学者的亚历山大研究后,森谷公俊写道:“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亚历山大形象的遐想,仿佛一眼永不枯竭的泉,源源不断,不曾停止。人们依据他伟大的一生,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亚历山大形象。”有些人会把他视为天才的统帅、伟大的哲学家、希腊文化的使徒,如同神一样的英雄。但这只是事物的一面。同样的行为,到了后殖民时代,变成了专制君主贪得无厌、冷酷无情、鲁莽狂躁的证据。然而,这并非历史学家们善变,而是不同的时代,使人们关注到亚历山大不同的侧面,“这样千变万化的形象正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人各自的理想、未来期待,或者说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投影,概而言之,只是人们的镜像自我而已。”(第2页)亚历山大研究的学术史形象地说明,历史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历史上的人物,犹如魔方那样的多面体,本来就具有相当复杂的多样性格。

不过,作者的兴趣显然并不限于写一部亚历山大个人的传记,森谷公俊关心的,更多的是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历史。因此全书的内容虽与大帝个人有关,但大多是从他的活动观察当时的世界。这里有马其顿国家的组织,有波斯帝国和西亚文明的遗产,还有亚历山大之后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相互作用。对于东西文明的融合与影响,作者的看法明显带有晚近学术的影子,比较重视帝国广大的疆域及其多样性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他的侵略和征服活动给东方带来了深刻影响,“亚历山大开创的世界为后世提供了各种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场所。如果没有他的远征,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可能会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第8页)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开创了希腊化时代。不过,强悍如亚历山大,也无法摆脱历史施加于他的限制,尤其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埃及和西亚文明对这位新来者所产生的影响,“在埃及和巴比伦尼亚,他被视为当地的王而受到欢迎,并遵循各地的传统举行了宗教仪式。亚历山大自称‘亚洲之王’,他渐渐将帝国的根基向东方迁移,以东方多民族为基础构建新的统治体制。”(第6页)这个新的统治体制固然带有某些希腊马其顿人成分,但更是西亚和埃及文明的遗产。

然而,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真历史不免都是当代史,森谷公俊的这部著作,大体反映了当代人或曰后殖民时代的趣味,带有新时代鲜明的特色和日本历史学者的某些优点。作者重视基本史料,绪论对有关亚历山大主要古代文献的讨论,证明现代学者笔下亚历山大不同的形象,大多源自古代不同作家的记载。通观全书,作者都是“通过现存史料来研究军队的构成及权力结构、亚历山大的人事等各类政策、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各地区面临的课题等,不断构建相对可靠的侧面,以此来呈现亚历山大帝国的实际状况。”(第30页)略有遗憾的是,作者对铭文、钱币等史料的运用,相对较少。

其次,观点比较新颖,持论公允客观。西方学者的主要进展,包括对亚历山大最近的研究,如埃利斯和博斯沃斯等的观点,都在本书中有所体现。一方面,这位传奇帝王被视为具有相当才能的君主,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业绩,但也逃脱不了美国学者贝狄安所说的权力的孤独;不管是在远征东方期间,还是在希腊本土,他在表现雄才大略一面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大权在握的君主残暴、猜疑、任性胡为等固有的弱点。作者还注意到西亚和埃及文明固有的传统在亚历山大组建帝国以及继业者时代的重要影响,专列一章讨论东方世界背景中的亚历山大,参考文献中也专列古代西亚史一目。

复次,涵盖内容广泛,举凡有关亚历山大的各个方面,如远征的历史、希腊和马其顿传统、帝国的组建、帝国的遗产等,都一一论列。希腊化文化如何走向罗马文化,在东方如何和怎样发挥作用,也没有被遗忘。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本书更侧重于以时间、空间为视点,重点探究其帝国的实际状况。”(第30页)

最后,附录和参考文献值得注意。参考文献详尽列举了日本和西方学者的相关成果,每条书目还有一到两句评论提点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给读者进一步认识亚历山大及其时代提供了有用的指南。其亚历山大时代的人物小传,虽然并非完全是作者个人的创造(贝尔夫、赫克尔和博斯沃斯等已经做过类似工作),但对全面认识亚历山大时代的历史仍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它明确告诉我们,亚历山大取得的所有“成就”,如新近的研究所揭示的,与他的父亲留给他的大量人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安提帕特在马其顿悉心经营和补充兵员,如果没有帕曼纽、菲罗塔斯、克拉特鲁斯等天才将领,亚历山大的远征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至少不能如阿里安所写的那样,势如破竹。这份小传的存在,使得有关亚历山大时代的画面,具有了更厚重的立体感。

基于上述,笔者相信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位对世界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帝王,对我们了解近邻东瀛的古典学术,也将具有积极意义。

晏绍祥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