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肾与膀胱病分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ZYYXH/T36-2008 水  肿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类病证,严重者可伴有胸水、腹水等。多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膀胱气化不利而造成。常见于西医的多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源性水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肾源性水肿,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症、严重贫血引起的营养不良性水肿,甲状腺机能减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内分泌性水肿,以及特发性水肿等病症。

释义

●水肿证因水泛滥肌肤而浮肿,《黄帝内经》称为“水”“水胀”。《灵枢·水胀》对水肿症状进行了描述,云:“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素问·水热穴论》曰:“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此证以水湿泛滥,渗于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浮肿为特征。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发的机体水肿,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当心力衰竭时即出现水肿。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沉重,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伴有右心衰竭和静脉压升高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大,甚至胸水、腹水等特点。相关检查如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运动耐量和运动峰耗氧量测定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肾源性水肿:是全身性水肿的一种,是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常见症状,是由于肾脏疾病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引起组织疏松部分不同程度的水肿。肾源性水肿可分两类,即以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为主的肾病性水肿和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为主的肾炎性水肿。其水肿的特点是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部,以晨起为明显,严重时可以涉及下肢及全身。其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临床上呈现凹陷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营养不良性水肿:又称低蛋白血症,是一种营养缺乏的特殊表现,由于长时间的负氮平衡,以致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全身性水肿。特点是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加重了水液的潴留。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

●内分泌性水肿:可以表现为全身性水肿或局部性水肿,可以表现为凹陷性水肿或非凹陷性水肿。引起内分泌性水肿的疾病多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相关专科检查有助于诊断。

●特发性水肿:是水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无明确原因可查,确切的发病原因也不十分清楚,故冠以“特发性”一词。虽然它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但从病理生理的角度上说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细胞外液在皮下间隙有异常增多。特发性水肿大多无严重后果,病情常呈周而复始,一般不会有明显的进展。该病在临床表现上也颇具特点,有许多蛛丝马迹可查,患病者可据此自我诊断。此病多见于女性,发病女性多处于育龄期,年龄20~50岁。水肿多为轻中度,往往呈周期性,这说明机体对水肿有一定的自限作用,待水肿发展至一定程度后,机体可将较多的水盐排出体外,从而使水肿恢复。经休息、平卧后水肿可减轻。患者常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有程度不同的神经过敏、情绪不安、多汗、潮热等表现,常于精神创伤、环境变更后起病。一日内体重变化较大,清晨空腹和夜间睡前体重差(日体重差)较正常人相差较多,正常人日体重差多在1kg之内,而患病者常在1.5kg以上,重者可达3.0~5.0kg。约有半数患者有肥胖倾向,有人称之为水盐滞留性肥胖。部分患者可伴有直立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