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0小时高清视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2 重难点解读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一、货币的概念和职能

1概念

货币是一种高流动性(容易地用于交换)的资产存量。

2货币的职能

(1)价值储藏手段

(2)计价单位

(3)交换媒介(流动性)

3货币的类型

货币可以分为法定货币和商品货币。

法定货币是指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它是由政府规定或者法令确定为货币;商品货币是指即使不作为货币本来也有用从而有价值的货币。由于采用法定货币的便利性以及政府的介入,从而货币由商品货币演变到法定货币。

4货币层次的划分

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各国政府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重点已逐渐由M1转向M2或更高层次的范围。

(1)M0=流通中的现金

(2)M1=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3)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3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03.6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31.3万亿元,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5.5万亿元。

5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中央银行是法定货币的供给者,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以及再贴现率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给。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中央银行一般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供给,即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当中央银行想增加货币供给时,它向公众购买政府债券;当中央银行想减少货币供给时,则向公众出售政府债券。

二、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是指一种为公众普遍接受用来作为商品、服务和其他有价值的资产的支付手段和债务的清偿手段的东西。这里定义的货币即狭义的货币M1,包括现金(含硬币)和银行活期存款。

1数量方程式

数量方程式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1911年在其《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来的,为: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量

即:

M×V=P×T

其中,M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或货币供给量;V是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在一定时期单位货币周转的次数;P是价格总水平或交易的平均价格;T是一定时期(如一年)的交易量或用货币进行物品或服务交易的次数(交易次数)。式中,PT表示一定时期的交易的总价值,MV表示一定时期用于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量。

由于交易次数T难以衡量,所以倾向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或实际的国民收入)Y来替代交易次数T,数量方程变为:

MV=PY

式中,V被称作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衡量在一定时期单位货币进入个人收入的次数。从分析方法上看,交易与数量方程式试图在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建立一种数量关系。

2货币需求函数

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在这里要用到实际货币余额,即M/P,是根据货币可以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来表示的货币量,实际货币余额衡量了货币存量的购买力。

货币需求函数:(M/P)d=kY。

注:参数k是不变的,它说明在收入每一美元时,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是多少。

货币供给:M/P。

货币市场均衡时有供给=需求:M/P=kY,变换得M×1/k=P×Y,令V=1/k得数量方程式:

M×V=P×Y

3货币数量论

(1)货币数量论重要假定

在古典经济学体系中,货币数量论的功能之一是用货币数量的变化来解释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要假定是: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小由一个社会的支付习惯、制度、结构等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单位收入和支出的频率,收入和支出的规律性,既有货币交换或物物交换的收入和支出的比重。

(2)货币、价格和通货膨胀

由数量方程式:M×V=P×Y

这个方程式说明:

V变化的百分数+M变化的百分数=Y变化的百分数+P变化的百分数

由于在古典体系中,V和Y被认为是既定的或不变的,所以V变化的百分数和Y变化的百分数均为零,于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决定了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

弗里德曼说道:“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4铸币税

政府收入的三个来源:

(1)通过税收

(2)通过出售政府债券

(3)发行货币

金银币铸造税是指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到的收入,又称“通货膨胀税”。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货币持有者的货币将不断的贬值,从而使其不值钱,就像是征收了一种税一样。

上述三种方法的本质是一样的,最终都由国民来承担。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三、通货膨胀与利率

1名义利率i与实际利率r

(1)名义利率i是中央银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2)实际利率r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2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1+r=(1+i)/(1+π)

当r和π相对较小时,上述公式可简化得:

i=r+π

此即为费雪方程。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名义利率水平与通货膨胀率同向变化)称为费雪效应。

3两种实际利率:事前的与事后的

事前实际利率:当进行贷款时预期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预期的通货膨胀。

事后实际利率:实际实现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实际通货膨胀。

名义利率不能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率调整,因为当确定名义利率时实际通货膨胀是未知的,名义利率只能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调整,因此,费雪效应可以写为:

i=r+Eπ

即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1加入名义利率的货币需求函数

前面提到的货币需求函数认为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与收入同比例,现在把名义利率看作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因此,货币需求函数可以改为:

(M/P)d=L(i,Y)

货币需求函数既取决于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名义利率。

注:在货币需求函数中,收入水平Y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越大。名义利率i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越低。

2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图4-1 货币、价格和利率之间的联系

如图4-1所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共同决定均衡的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的变动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又通过费雪效应影响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又反过来影响货币需求,再影响物价水平。因此物价水平受货币供给与需求影响,又受通过通货膨胀率影响的名义利率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物价水平。

例:媒体常说食品(或任何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原因。试用货币供给与需求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来评论前述结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1研)

答:(1)对名义货币的总需求由如下式子表示:

Md=P·L(Y,i)

其中,P为物价水平,L(Y,i)为实际货币需求,它和国民收入Y同向变动,和利率水平i反向变动。

名义货币供给量Ms是一个给定的数量M,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名义货币供给量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量,即:

Ms=Md=P·L(Y,i)

上式说明两点:当给定了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需求量时,物价水平需要调整到一个水平,使得名义货币供给量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量;当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实际货币需求量不变时,物价水平必然上升。

因此,根据货币供给与需求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不难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所致。这就是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2)显然媒体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它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食品(或任何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一个表现形式而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真正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3未来货币与现期价格

由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函数可以得到:

(M/P)d=L(r+Eπ,Y)

由此方程式可以看出:物价水平不仅取决于现在的货币供给,而且还取决于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较高的预期未来货币增长会引起现在较高的物价水平。

五、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关于通货膨胀成本的两种认识

普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是很少的,至少对许多国家近年来所经历的温和通货膨胀率而言是这样。这些经济学家的依据是根据索洛模型中的劳动购买力的增加来自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实际工资并不取决于政府发行多少货币。

2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

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主要有:

(1)皮鞋成本:通货膨胀率高,使得名义利率提高,人们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量减少,需要更经常去银行,不方便程度提高,也即皮鞋成本。

(2)菜单成本:是指价格调整的成本,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经常的更换自己的报价,从而产生了成本。

(3)高的通货膨胀改变了相对价格,从而引起资源配置中的微观经济无效率。

(4)许多税规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个人所得税负担(如资本收益的税收处理)。

(5)物价水平经常变动会引起生活不便。

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比稳定的、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任何一种成本都更有害:它在人们中间任意再分配财富。具体如下:

(1)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影响。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结果高于预期的,债务人获益而债权人受损失。另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率结果低于预期的,债权人受益而债务人受损失。

(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损害了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当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时,工人受到伤害,当通货膨胀低于预期时,企业受到伤害。

(3)高通货膨胀易引起多变的通货膨胀。

(4)增强了不确定性,从而阻止了很多交易的发生。

4通货膨胀的益处

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良好运转。

5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一般被定义为:每月超过50%,每天超过1%的通货膨胀。

(1)恶性通货膨胀的成本

在恶性通货膨胀之下,菜单成本变得更大。

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相对价格不能正常反映资源真实的稀缺程度,不再是资源配置的信号。

恶性通货膨胀极大地扭曲了税制。由于征税的时间间隔,在超速通货膨胀之下政府的实际税收收入将大幅度减少。

在恶性通货膨胀之下生活明显不方便。

出现替代性货币。

使经济陷入低效率,甚至带来经济崩溃。

(2)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

大多数恶性通货膨胀是从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为其支出进行支付时开始的,一旦恶性通货膨胀已经发生,财政问题会更加严重。由于税收体制的扭曲,政府得到的实际税收收入会大幅度减少,从而政府对金银币铸造税的依赖加强,从而引起更高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束总是与财政改革一致的。

六、古典二分法

古典经济学把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实际部门(real sector)和货币部门,这种研究思路后来被凯恩斯称作“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

实际变量: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包括数量变量,如实际GDP、资本存量,还包括相对价格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率等,这些变量都是衡量一种实物的(而不是货币的)数量。

名义变量:用货币表示的变量。如名义GDP、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等。

在古典经济学宏观体系中,货币部门和实际部门之间没有内在联系,货币部门的行为(如货币供应量变化)不会影响实际部门的活动水平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