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近现代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洋务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史上第一位派出的驻外公使是(  )。

A.蒲安臣

B.郭嵩焘

C.曾纪泽

D.容闳

【答案】A

【解析】1867年11月27日,担任驻华公使已达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将离任回国,当时,清朝政府正在准备第一次派团出使外国,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外交人才,并对礼节问题感到十分为难。恭亲王奕䜣上了一道奏折,建议委任蒲安臣这个友好人士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进行中国首次近代外交活动,这个意见随即被采纳。

2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设北洋大臣专管北方三口通商事务,三口是指(  )。

A.天津、牛庄、登州

B.牛庄、登州、烟台

C.天津、登州、烟台

D.天津、烟台、牛庄

【答案】A

【解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订立后,清朝为适应北方沿海通商口岸开放的形势,办理通商和外交事务,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下,于天津新设三口通商事务大臣,管理北方所有洋务、海防各事宜,三口分别是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

3最早设立翻译局的洋务企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京师同文馆

C.江南制造总局

D.马尾船厂

【答案】C

【解析】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设立的最大的军工企业,以造军火为主,同时造船,并设有翻译馆,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这也是最早设立翻译局的洋务企业。

4李鸿章:“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李鸿章的这种想法在下列哪项中得到了实践?(  )

A.创办发昌机械厂

B.创办北洋海军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创办开平矿务局

【答案】D

【解析】李鸿章的话主要反映了在洋务运动的后期“求富”思想,而“求富”的主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民用企业。开平矿务局就是李鸿章在这种情况下在天津设立的,同样的民用企业还包括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轮船招商局和张之洞在汉阳设立的汉阳铁厂。

5中国政府第一次选派留学生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海战之后

D.清末新政时期

【答案】B

【解析】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这是清朝政府首次派遣留学生出洋,是洋务运动深化的标志之一。首批30名留学生由陈兰彬任监督,容闳任副监督。此后,清政府每年派遣30人,至1875年,120名留学生派完。但是,那些在出洋局任职的委员却是思想陈腐的官员,他们深恐幼童偏重西学,蜕变为“洋鬼子”,不断地上奏清廷,诋毁幼童留学的种种流弊,最终导致1881年9月6日清廷下令,全体幼童即日回国,容闳苦心经营的派遣幼童留学计划终告破产,幼童中只有两名完成了大学学业,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人,其余均未完成预定的15年学成回国的计划。

6清政府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是(  )。

A.李鸿章

B.丁汝昌

C.奕䜣

D.奕譞

【答案】D

【解析】中法战争后,1885年(光绪十一年)10月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大臣,庆郡王奕劻﹑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会办,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为帮办。

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是(  )。

A.天津机器局

B.湖北枪炮厂

C.金陵机器局

D.江南制造总局

【答案】D

【解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局,于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成立。起初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对于清朝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都有提升作用。其附属设施广方言馆等对于晚清的知识分子吸收西方知识产生很大的影响。

8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方式是(  )。

A.官办

B.官督商办

C.官商合办

D.商办

【答案】A

【解析】军事工业都是洋务派封建官僚主持创办的,属于官办。而自20世纪70至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除少数采取官办方式,个别的(如湖北织布局)一度采取官商合办方式外,其余企业都采取了官督商办的方式。

9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业。”对这种“奇局”应理解为(  )。

A.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入侵

C.外国资本主义的枪炮利器是前所未有的

D.面临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不可抗拒的潮流

【答案】D

【解析】李鸿章这句话是在西方列强入侵的背景下提出的,这里的“奇局”指的是资本主义政府世界的潮流,面对这种“奇局”,李鸿章作为清朝洋务派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建千年未有的“奇业”。

10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洋务运动起了诱导作用

C.自然经济的解体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

D.小农经济破产为其产生提供了劳动力

【答案】A

【解析】明朝中后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进程被列强的入侵所阻断,并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产生的。而小农经济的破产,使得破产后的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流向民族工业领域,这就为其提供了劳动力。

11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旧的社会生产关系

C.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

D.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破坏

【答案】B

【解析】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旧的社会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从而导致了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

12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  )。

A.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B.中法战争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C.“经远”“定远”“致远”号被摧毁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A

【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没有使中国达到“制夷”的目的,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13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

【答案】C

【解析】洋务派官员并未设想改变国家政治制度,也没有在政治领域内做过尝试。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

14中国教育打破科举制的束缚,以服务社会为主要目的始于(  )。

A.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

B.维新派开设经济特科

C.清政府废止科举制

D.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

【答案】A

【解析】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包括专习“西文”和专习“西艺”两类,并不致力于科举考试,而是直接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15下面的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中,不是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创办的有(  )。

A.金陵机器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天津电报局

【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电报局均由李鸿章创办;C项的汉阳铁厂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

161895~1913年,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其中民族工业最集中和资本实力最雄厚的行业是(  )。

A.食品业

B.交通运输业

C.矿冶业

D.纺织业

【答案】D

【解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纺织业就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最集中、实力最雄厚的行业。

1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

A.最初是由买办管理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C

【解析】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发展的特点: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

18关于民资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下列哪些与历史不符?(  )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方式是官商合办

明清时期民资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江南地区,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于是上海发昌机器厂

中国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早期民族资本工业中最大的行业是机器面粉业

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

1895年,华侨商人张振勋创办了张裕酿酒厂

20世纪初,民族资本工业分布最集中的是两湖地区,民族资本中最大的企业是1908年商民在集资赎回英国福公司的基础上兴办起来的山西保晋公司

A.

B.

C.

D.

【答案】A

【解析】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采取的都是官办的方式;早期民族资本工业中最大的行业是纺织业;张裕酿酒厂是1892年由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20世纪初,民族资本工业分布最集中的是江浙地区。

1919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些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我国香港地区地理条件优越

C.本国势力的剥削压迫

D.有利于和国际社会接轨

【答案】C

【解析】A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B项是一些民族企业到香港注册的客观原因;D项说明的只是这样做带来的影响,并不是造成此情况的原因。而造成题干所述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洋务运动兴起后,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但是民用企业的形式多为官督商办、官商合办,民族企业受本国官僚势力的剥削压迫,举步维艰。

二、名词解释题

1《校邠庐抗议》

答:《校邠庐抗议》是冯桂芬于1861年为宣传洋务思想而作,这是一部政论集,其中“校邠庐”是作者居住处,“抗议”二字语出《后汉书·赵壹传》,即位卑言高之意。作者针对清咸丰朝以后的社会大变动,以及当时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状况,向当权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该书明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把“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作为洋务指导思想。该指导思想,不仅成为兴办洋务的纲领,也成为后来流行一时的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的滥觞。此书共收政论47篇,大部分作于亡命上海期间,少数为旧作。

2海军衙门

答:海军衙门,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是指1885年清政府设立的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总理是醇亲王奕譞,会办是北洋大臣李鸿章。开始是清政府为收回海军统一指挥权而开设,但南北洋仍为湘淮系集团所盘踞。在海军衙门中,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3练军

答:练军是清末编练的军队。清政府为制约防军势力,咸丰年间开始改编绿营兵。1866年,总理衙门大臣奕䜣首先在直隶辖内的绿营兵中挑选部分士兵,其军制饷额仿照湘、淮军制,以简器械、勤训练为原则,故称为“练军”。后各省相继仿行。练军多使用新式武器,镇驻战略要地和交通要区,清政府重视练军胜于防军。至1898年,各省防军、练军总计36万余人。

4官督商办

答:官督商办是指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始于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早期经营的民用企业。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这类企业享有减税、免税、贷款、专利等特权。内部实权掌握在官府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提调手中。后来多数企业改为官商合办或商办。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业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5京师同文馆

答: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䜣和文祥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并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美国传授士丁韪良总管校务近三十年。该馆附设印书处、翻译处,曾先后编译、出版自然科学及国际法、经济学书籍二十余种。此外还设有化学实验室、博物馆、天文台等。1902年1月(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并于次年开学,仍为外国语言文字专门学校。

6盛宣怀

答:盛宣怀是中国晚清官僚、企业家、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1870成为李鸿章的入幕之宾。1872年,参加创办轮船招商局,1885年升任该局督办。中日甲午战争后,许多近代化大企业受盛宣怀控制。1896年,接办张之洞创办的官办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并改之为官督商办。同年,受清政府委任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在督办铁路总公司任期内,与英、美等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致使几项铁路权落入外国列强之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盛宣怀于1900年与各国驻沪领事商订《东南互保章程》。1911年初授邮传部尚书,旋改称邮传部大臣。1900年5月,清政府宣布由他策划“铁路国有”命令。他即以此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把原来已允许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权交与外国资本作抵,激起全国性人民保路运动。辛亥武昌起义后,被革职,在政治上已无地位,但仍有经济实力。1915年策划筹组中日合办钢铁公司,未果,遗有《愚斋存稿》。

7《筹办夷务始末》

答:《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分为道光朝、咸丰朝和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由清文庆纂辑,八十卷。咸丰朝由嘉贞等纂辑,八十卷。同治朝由清宝鋆编辑,内容是从道光十六年议禁鸦片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为止。凡是上谕、廷寄、以及内外臣僚奏章,中外往来照会书札由涉于外务者,悉编年月,按日详载,多原始资料。对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同治朝洋务运动记载尤详。

8《瀛环志略》

答:《瀛环志略》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作者徐继畲于1844年完成初稿,初名《舆地考略》,1844年改名为《瀛环考略》,最后定名为《瀛环志略》。该书共10卷,分装6册,图总共44幅。除了关于大清国疆土的皇清一统舆地全图以及朝鲜,日本的地图以外,其他地图都是临摹欧洲人的地图所制。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不仅介绍近代地理知识和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该书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对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9同文馆

答:同文馆,全称“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为适应办夷务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外国语学校。1862年经奕等奏准设立,直属总理衙门。除设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等,1867年还增设天文算学馆。最初招收十四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入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增设天文算学馆后,兼收满汉举人和五品以下官员入馆学习。以学外文为主,另设数理化、天文、世界史地、万国公法等课程。毕业生多充任外交官或其他洋务机构官员。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0文祥

答:文祥是晚清洋务派大臣,洋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咸丰年间任军机大臣。1860年,英法联军攻逼北京,命署步军统领,随恭亲王奕䜣留北京与英法议和。次年,被任为总理衙门大臣。任职期间,倡导洋务“新政”,成为中央政府中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咸丰帝病死后,协助奕、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1862年(同治元年),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并任内务府大臣,兼都统。1865年,署户部尚书,率神机营赴东北镇压王达、马傻子起义。1871年,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次年,为体仁阁大学士。光绪帝继位后,晋武英殿大学士,专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曾与奕等奏请办理海防六事,即“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又支持左宗棠进军新疆,加强塞防。1876年病死,谥“文忠”。

11清流派

答:清流派是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逐渐形成的以李鸿藻为首领,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的一个派别。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南北”两派,北派顽固派首领李鸿藻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学士在自己的周围,以壮大声势,这些“台谏词垣”也以依附李鸿藻为晋身之阶,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都是“清流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借用他们的言论牵制洋务派,暗中放任清流派,因此“清流派”的势力煊赫一时。“清流派”对兴办洋务并不都持反对态度,其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后来就成为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

12北洋海军

答:北洋海军,也称北洋水师、北洋舰队,是晚清时期建立的规模最大的新式海军。1888年,该舰队正式编成,基地在旅顺口与威海卫,共有船舰22艘,官兵四千多人。该舰队由李鸿章一手控制,提督是淮系将领丁汝昌。1894年,北洋海军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激战,李鸿章为保存自身实力,强令北洋水师困守威海卫。1895年初,丁汝昌等自杀殉国,威海卫被日军占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海军的全面溃败,标志着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彻底失败以及洋务运动的破产。

13福州船政学堂

答:福州船政学堂是1866年由船政大臣沈葆祯主持在福州设立的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及内容,在招收学生、聘用教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封建教育不同。福州船政学堂在中国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江南制造局

答:江南制造局,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新式军用工业,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简称“上海机器局”或“上海制造局”。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同外国的接触中,洋务派决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军事。1865年9月,江南制造局成立,丁日昌任总办。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经费来自上海海关厘金。江南制造局下设机器厂、铸铁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广方会馆等,其产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所制军火和军用物资,大都以调拨方式供各军械所、军营等使用。其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以及技术基本依赖外国。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后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战爆发前停办。江南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科技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它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开端。

15天津机器局

答:天津机器局是1867年由崇厚创办的官办军用企业,初名“军火机器总局”,是清朝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其开办经费20余万两,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常年经费每年约30余万两。天津机器局分为东、西两局:东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西局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子弹及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所产军火除供应本省外,还按时拨给吉林、奉天、察哈尔、热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陆淮军。东局还附设有水师、电报学堂。二十一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又名“总理北洋机器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时遭到破坏。

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圣人用世,肉刑必当变;匪直此也,春秋讥世卿,恶其以贵族妨贤路,则知选举必当变;春秋合伯、子、男为一等,使国无过大过少,以杜兼并,则知封建必当变;录《费誓》《泰誓》于篇末,示费将代鲁,秦当代周,曰韩、赵、魏以陪臣代诸侯,秦起戎翟,以并天下,则之天下大势所趋,圣人即不变之,封建亦必当自变……惟王变而霸道,德变而功利,此运会所趋,即祖宗亦不能不听其自变。

……

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夫子删书始自唐虞,以人治不复以天治,虽天地亦不能不听其自变。

——《魏源集》

材料二

顾今之天下,非三代之天下比矣。《周髀算经》有四极四和,与半年为昼,半年为夜等说,后人不得其解。《周礼·职方》疏,神农以上有大九洲,后世德薄,止治神州。神州者,东南一州也。驺衍谈天,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当时疑为荒唐之言。顾氏炎武,不知西海。夫西洋,即西海,彼时已习于人口,《职方外纪》等书已入中国,顾氏或未见,或见而不信,皆未可知。今则地球九万里,莫非舟车所通,人力所到。《周髀》《礼》疏、驺衍所称,一一实其地。据西人舆图所列,不下百围。此百国中,经译之书,惟明末意大里亚及今英吉利两国书,凡数十种,其述耶稣教者,率猬鄙无足道。此外如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等,皆得格物至理。舆地书备列百国山川厄塞、风土物产,多中人所不及。昔郑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子产能举晋国实沈、台骀之故。列国犹有其人,可以中华大一统之邦而无之乎?亦学士之羞也。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三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康有为:《孔子沦制法尧舜文王考》

问题:

(1)概述材料1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魏源又提出了什么观点?

答:材料1的观点是:认为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统治政策也应该随之变化。

在此基础上,魏源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2)概述材料2的观点,这一观点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同吗?

答:材料2的观点是:认为现在的局面已经与三代以来的状况大有改变,世界上有诸多国家和诸多学问值得学习。

这种观点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认同,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但遭到了保守派的猛烈攻击。

(3)概述材料3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康有为又提出了什么观点并有哪些实践?

答:材料3的观点是:认为上古三代时,尧舜集明堂、开议院、为民主,创造了太平盛世。

在此基础上康有为认为当代也应该实行维新变法、民主改革,创办了一系列的报刊和学会宣传变法,并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

(4)结合三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说明三种观点的内在发展。

答:时代背景: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中国的出路,主张学习西方的舰船、利炮和先进的战法,但是这种学习仅仅停留在物的层面上。

内在变化: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以冯桂芬为代表的一些洋务人士认识到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19世纪末,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和民族危机的加重,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自换约以后,该夷退回天津,纷纷南驶……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指太平军)、捻(指北方的捻军)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臣等综计天下大局,是今日之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讨魏。

——奕䜣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

问题:

(1)材料中“换约”的“约”指的是什么条约?

答: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约”指的是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结合材料分析清统治者对待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者是什么态度?

答:材料中“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说明清统治者把歼灭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军视为最首要的任务,将农民军视为其最主要的敌人,对于外国侵略者虽然也要防范,但为了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军可以对外妥协求得联合。

(3)奕䜣等人申明“约共讨魏”的意思是什么?对清政府有什么影响?

答:奕䜣等人申明“约共讨魏”的意思是指清政府要联合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对清政府来说,此番声明直接促成了清政府的“借师助剿”策略。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利器之器,师其法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本。……中国文武制度迥异外獉注:兽名)之俗,所以致治保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三

今之言发者,其荦荦大端,必日练兵也,开矿民,通商也。斯固然矣。……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学,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西人立国,……驯至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

问题:

(1)材料一认为“自强”的途径是什么?

答:材料一认为“自强”的途径就是要购买外国机器,并学习制造外国机器的方法,主张通过培养近代工业技术人才,改革科举等措施来实现自强。

(2)材料二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答: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还有着相当的先进性,还是非同凡响的,可以用来定国安邦,所以要一直保留。

(3)材料三和材料四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材料三和材料四都宣扬改革中国旧的制度,并主张要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教育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富强。

(4)上述材料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共同点:上述材料都认为要想富国强兵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经济。

不同点:只是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只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依旧保留清政府的政治制度;而材料三和材料四则主张更深一步,要改革旧的制度,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四、论述题

1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答: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过程中出现了三个阶段,且各具特征:

(1)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要特点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们是最早开始注意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前期主要是以“自强”为口号,大兴军事工业;后期打出“求富”旗帜,开始注重发展民用企业。

(2)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为主要特点

甲午战争之后,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兴民权,建国会,实行君主立宪。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武昌起义后,革命派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篡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仍是革命派为之奋斗的目标。

(3)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主要目标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接受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在社会上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部分中国人开始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2洋务派创建民用企业的原因是什么?民用企业有何特点和作用?

答:(1)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兴办民用企业的原因:

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费困难

官办军事工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由于军事工业耗资巨大,清政府财政枯竭,无法筹措足够的款项来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洋务派在实践中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即必须发展民用工业以积累资金,建立必要的经济基础,借以辅助军工企业的发展。而民用企业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赢利多,可及时补充军事工业所需经费。

遇到原料、材料供应不上和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

开办厂矿既可解决原料、材料的困难,又可堵塞漏厄。兴办铁路可以便利于调兵运械,同时,新式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办新式交通运输业。

抵制洋商倾销洋货和进行经济掠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就包括抵制外轮掠夺和加强国防两种意图,而他创办上海织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抵制洋布进口,与外商争利的目的。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进行“自强”活动、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经营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2)民用企业的特点:

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仍带有较明显的封建性。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在市场上销售,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中的工人以出卖劳动力为主,与企业的主人是雇佣关系。所以这种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它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又带有不少的封建性,管理机构实为封建衙门的翻版。

洋务派民用企业,大都具有垄断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后,就获得10年专利权,不许商人另设新厂。

经营管理极端腐败,成为官僚买办营私舞弊的场所,少数人发了横财,而企业亏损十分严重。

(3)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作用:

洋务派兴办的新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些新式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建立了初步的基础。

产品是作为商品而进行生产的,从而扩大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某些产品起到了抵制洋货的作用。

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造就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力量,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经验,使近代科技知识得以传播。

3论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途径、特点和局限性。

答:(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以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商办企业的出现为标志。

(2)产生的主要途径: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和买办,除了投资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之外,有的也独自投资经营近代企业。

少数手工工场或手工作坊,通过采用机器生产,走上了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构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另一条重要途径。这种情况较少,而且他们的资本很有限。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过程与西方国家不同。大部分是在外国资本的入侵后,工场手工生遭到破坏和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的情况下,由官僚、地主、商人、买办直接投资创办的。

工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尤其以上海最多广州、武汉、天津次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投资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主要集中在投资少、利润高、资金周转快的缫丝、火柴、面粉等轻工业部门和小型采矿业,机器制造业微乎其微,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追,发展道路极为艰难。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这些特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一种反映。

(4)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纷纷设立工厂,并继续大量倾销商品,控制了中国的商品市场,民族工业在外来资本的排挤与竞争下,极易亏损乃至破产。

封建制度与封建势力依然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桎梏。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虽然同意民间设厂,但这些企业创办后并未得法律上的保护。许多封建官吏对民族工业百般刁难、勒索,束缚民族工业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尤以厘金危害最甚,从而使民族工业难以与外资进行竞争。尽管如此,民族工业较之甲午战前毕竟有了明显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逐渐成长壮大起来,这就为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评析洋务运动

答:(1)洋务运动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前提下,面对现实,委曲求全,师夷长技以图自强。洋务派在中央以奕祈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为代表。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经济。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这些企业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带有一定的封建性,也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编练新式军队。陆军方面的淮军和湘军堪称清朝军队新式化的典范,海军方面,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于13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是奕裰。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培养新式人才。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求强”“求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派的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

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4)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揭开了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

它强化了国防力量。近代军事工业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抵制外国侵略,保卫边疆、边防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的发生建立了基础。

洋务运动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客观上奠定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础。“西学为用”使传统的“夷夏之防”“义利观”发生了变化,开化了社会风气。

洋务运动促进了开拓性政治派别的出现。与顽固派相比,洋务派是一个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集团,它的某些主张和措施在客观上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5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作用。

答:(1)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在初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即适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事工业上,并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开始的。

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丁日昌的积极倡议下,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的。从1865年到1890同时创办了新式的陆海军。

为了解决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陆海军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其中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邮电等交通运输事业,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官督商办的方式。

在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企业的同时,中国社会还出现了一些商办企业。这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发端,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一个标志。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6简述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些积极参与洋务事业的士大夫,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生产方式、科学技术以及西方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了解日益增加,并对中国的落后感到担忧。他们主张要向西方国家学习,不但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进行某些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希望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这些开明士大夫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即早期的一批维新思想家或维新派,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郑观应、王韬、马建忠、薛福成等,其代表性著作分别为《盛世危言》《搜园文录外编》《适可斋纪言纪行》《筹洋刍议》等。

(2)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

早期维新思想家们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他们强烈谴责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对条约中有损中国主权的规定,并指出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祸害。

早期维新思想家们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他们认为国家政治制度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并将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介绍到中国。

早期维新思想家们批判了封建顽固派的守旧思想,在洋务运动后期,维新思想家们提出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洋务派思想境界的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家们还是带有封建士大夫气息的近代中国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不能摆脱封建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束缚。但由他们掀起的新的社会政治思潮,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为之后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