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一、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即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和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发生之时,在西方正统主流经济学家中间立刻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必须实行以快速的私有化、自由化为核心的激进式改革,人们不可能两步跨越一道鸿沟,渐进式改革难以成功。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苏联、东欧国家的停滞衰败形成了鲜明对照,对此,斯蒂格利茨教授曾这样说:成功与失败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我们不试图从中汲取一些教训,那未免也太不负责任了。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概括地讲,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目标,避免了颠覆性错误,同时又采取了正确的改革方法,保证了改革的有效推进。坚定的制度自信和战略定力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相结合,使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丰富多彩,魅力无穷,显示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包括:

(1)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坚持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尊重各方面的利益,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单位在制度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2)循序渐进,分步推进,广泛采取双轨制等中间形式,使新旧体制在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平稳过渡。

(3)总体协调,重点突破,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分部门、分企业、分地区各个突破,由易到难,依次推进。

(4)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5)坚持问题导向、实践标准,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先试验后推广,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改革的目标和方法。

事物总是在发展,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体制的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仅目标和任务与以往相比有了新的特点,改革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一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渐成熟,人们对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这就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二是随着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分歧也会加大,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三是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双轨制的空间越来越小,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协同配合,统一规范。四是随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逐步完成,社会领域和民生领域改革的重要性上升,这就需要更加注意保障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

上述变化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质和前进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在新形势下夺取改革的新胜利,仍然需要中国的智慧,重要的是:

第一,注重不同制度要素的衔接和融合,创造新的制度优势。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继承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推倒重来,因此,在这里,新旧体制之间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对立的,特别是在基本制度方面,前后之间是相互衔接和有机融合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实行全面私有化、自由化的自由主义改革路线和自上而下、一步到位的激进式改革方法,而必须把公有与私有、城市与农村、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自主与开放、自由与秩序、稳定与变革、改革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等不同的甚至看似对立的因素或范畴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辩证法、两点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形成综合优势,汇聚强大合力。

第二,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在发展中推进改革。激进式改革试图主张通过一步到位紧缩货币、放开市场,在竞争中淘汰落后企业,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结果导致了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中国的经验与此不同,我们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实现发展与改革的良性互动。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和群众的福利,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政府、企业和全社会个人等经济主体对改革的承受力;可以为新体制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生长空间,同时可以为旧体制的退出提供必要的物质补偿,减少改革的阻力;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信息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三,摸着石头过河,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是极其复杂深刻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探索试验、比较反复、成熟定型的历史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慎重论证,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获得真知,把握规律。在此过程中,科学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但也要看到,社会制度的变迁,特别是以自发秩序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于修路盖房子,必须遵循固定的图纸施工图样和建筑流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取决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和合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把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探索实践有机统一起来。

第四,包容各方利益,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目的在于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进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方面的利益是极其复杂、多种多样、既相互依存和促进又相互冲突的,包括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群体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当前和长远之间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只有使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为此,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强调统一步调,服从大局,又要包容各方利益及其制度诉求,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避免整齐划一、搞一刀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