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创业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产物。
一、大学生要注重自己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在学习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它体现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上。
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形成自主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知识的获得欲望,要在较高层次的水平上创新是难以实现的。此外,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辨别、判断和选择能力。这些都需要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没有主观因素的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将难以形成。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三、参加创新创业培训
通过培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风险,把握创业机会,掌握商业模式设计策略及技巧。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开展模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掌握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习示范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走出校园自主创业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五、参加创新创业竞赛
创新创业竞赛是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想,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平台。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认知,增强创新创业勇气、信心和能力,为实现创业梦想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内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项目主要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AUTODESK REV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