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共同的经历
我们在2012年相识于携程,而后,从2015年至今共同服务于上汽集团车享网。两段并行的经历,让我们两个有比较多的机会共同讨论行业的现状、职业道路的规划,以及交互设计师的未来。就在前不久,我们甚至感受到了职场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来自于快速发展的行业变化,以及越来越综合的职能要求。除了我们经常说的P岗(Profession,专家)与M岗(Management,管理)两条职业发展路线外,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还有什么技能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呢?我们思来想去,除了一些软性技能,例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之外,另外一项重要的技能便是用户研究的能力。曾经共同的经历让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共识,通过对于用户研究、商业目标、竞品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有助于指导与辅助设计决策。而用户研究技能是体现设计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基础。
过往的工作经历对我们的写作带来了巨大帮助:
在携程的岁月里,我们与用户研究团队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这使我们开始了解用户研究方法,知道如何运用用户研究来帮助设计,知道设计不是凭感觉,而是更要凭依据。携程的经历引领我们进入了用户体验的大门,在交互逻辑思考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场景化设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可用性测试来及时验证设计的结果。但是,当时我们多是做设计后的验证,没有很多设计前的调研经验。
在车享期间,我们有很多机会接触不同的业务,更有一些复杂的线上线下业务链。这些机会促使我们有了更多设计前调研的可能性,并且非常感谢公司对于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在这方面的不断尝试,让我们有机会实践了很多用户研究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提炼出了自己的一套分析理论。不仅如此,我们还学会了怎样利用户研究结论来阐述设计理念,潜移默化地去影响身边的伙伴,引领他们的思维模式,从而让他们更重视设计。同时,我们提升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演说能力,这个过程让我们受益匪浅。
创作的契机
写书的念头一直在我们的计划表里列着,直到2016年年底才真正提上日程。记得那时接到前携程同事,E-Bizcamp共相信息CEO, DTalk.org创办人顾青老师的邀请,为“数据驱动互联网产品优化和增长实战集训营”的学员准备产品设计的教案。这次的合作,使得我们开始了更紧密的沟通与思考,一起讨论课题的主题、大纲、结构、内容,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也正是基于这次合作,让我们回顾过往的工作与经历,重新沉淀下来,整理从业10多年来累积的设计研究案例及设计理念,其间一直获得顾青老师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意见。
此外,我们自己在携程等企业内部工作时也深入了解过A/B测试,以及A/B测试中会产生的产品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顾青老师的介绍,我们还有幸认识了A/B测试领域的专家王晔老师。王晔老师曾在谷歌负责广告产品的技术研发,目前担任AppAdhoc吆喝科技的CEO及DTalk.org联合创办人,他对于本书在A/B测试方面的内容给予了非常专业的意见。
这些支持让我们在编写产品数据分析和A/B测试方面的内容时更为从容,也坚定了我们持续创作的信心。
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就像范玮琪在歌中所唱到的:
“遇见一个人然后生命全改变,
原来不是恋爱才有的情节,
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相信,
朋友比情人还死心塌地。”
我们两个人,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一个大大咧咧、一个细致敏感;一个单线程思维、一个多线程逻辑:总之心性有点互补。
有时候很难想象性格迥异的两个人,是如何在吵闹之中建立起了如此默契的协作方式。也许正是因为性格上的互补,反而促使我们更加珍惜这份友谊,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使我们达成了更全面的认知,不同的处事方式互补了彼此的短板。总之从工作、生活、写书一路走来,剪不断理还乱。
对未来的展望
传统企业的转型势在必行,这个转型确实需要依赖于互联网的支持。而这恰恰就是互联网人发展的趋势,也是交互设计师职业规划路线上的重要转折点。在线上线下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慢慢意识到服务设计的重要性,在复杂的业务环境中,已经无法靠单一的研究方式来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服务设计的理念来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设计。
这本书只是我们写作的开始,将来我们还有更多的研究课题,希望能够与更多读者分享。
陈抒 陈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