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企业基本概念
本节将就企业的渊源、含义、特征、作用等相关事宜予以分述。
一、企业的渊源
为什么会有企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科斯、张维迎等学者们认为,企业的产生,是因为它能节省市场交易成本。企业之所以有这一功能,就在于它通过不同的生产要素在所有者及消费者之间缔结了一个契约集合,从而实现了分工和专业化。契约理论是分析企业的关键,是现代企业的理论核心。企业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与交易费用有关。技术创新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相结合,推动了企业制度的演进。企业在规模和范围上是有边界的(受制于边际交易费用等因素的影响)[2]。
企业一词,大致在我国清朝末年变法之际,自日本借鉴而来。而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在引进西方的企业制度过程中,从西文翻译而成的。企业一词,西文中具有“获取盈利的工具”之意思;而日本在引进该词时,将“企业”意译为商事主体企图从事某项事业,且有持续经营的意思。因此,可以认为,企业一词在语源意义上是作为权利客体存在的,它是“主体从事经营活动,借以获取盈利的工具和手段”或者“创制企业和利用企业进行商事营业活动,并非商事主体的终极目标”,其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谋求自我利益的极大化。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合,其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经济法律条件下,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项目及方式、盈利能力等,往往由市场来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企业的含义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现代汉语将“企业”一词解释为,从事生产、运输、贸易、服务等经济活动,在经济上独立核算的组织,如工厂、矿山、铁路等[3]。
本书认为,企业系指依一定程序设立,运用各种经济要素从事经营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可以是具有独立人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型经济组织,也可以是不具有独立人格的非法人型经济组织。公司制企业,是企业中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组织,系依据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的法人型企业,是现代企业中最主要、最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三、企业的特征
概括起来,企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企业应依据一定程序设立。否则,法律将不予认可,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企业设立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并通过盈利来实现自我积累和发展。
(三)企业通过各种经营行为(提供商品、服务等)获得收益。
(四)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是人财物的集合体。
(五)企业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不一定享有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资格。
(六)企业既是一个契约性组织,也是一个社会经济性组织,同时还是一个系统性组织,是各利害相关方的权利客体。
(七)企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边界,但从成本效益的相互制约关系上讲,企业的规模不宜无限扩张,也即企业会受到临界规模界限的制约(尽管该临界点较为模糊)。当企业规模小于临界规模时,企业的管理效率、经济效益会与其经营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否则会呈现负相关关系,此时无效成本会大幅度增加。
四、企业的作用
企业具有以下基本功能与作用:
(一)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二)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主体;
(三)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四)企业直接承担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职能;
(五)企业间的竞争,直接推动着社会进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企业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