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考点定位】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认识。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做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B选项正确。
【知识链接】(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认识运动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这是因为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为标志,才算完成。
(2)认识运动的无限性:作为实践和认识的对象的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实践是无限的,因此,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也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2.C
【考点定位】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所以,C选项正确。
【知识链接】(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内涵。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两者之间的区别如上。
3.B
【考点定位】社会资本再生产。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产品积压意味着商品生产者没有实现商品交换,没有得到商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所以导致企业倒闭。所以,B选项正确。
【知识链接】略。
4.C
【考点定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C选项正确。
【知识链接】略。
5.B
【考点定位】市场经济体制。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记忆性题目,属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原话。
【知识链接】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巿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6.A
【考点定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知识链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在我国,人民内部虽然还存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又要追赶发达国家,需要集中和效率。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7.B
【考点定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所以,多种所有制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即按生产要素分配。因此,答案为B。
【知识链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依据:第一,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第四,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可以作出贡献。
8.A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记忆性题目,十八大报告原文。
【知识链接】略。
9.D
【考点定位】新文化运动。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等人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所以,D选项正确。
【知识链接】中国先进分子认为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是亡国的根源,因此,必须改造国民性,他们发起的这次思想文化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10.A
【考点定位】新三民主义。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BCD都只是一个方面的论述,只有A是最综合的原因。
【知识链接】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强调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3)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此外,还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11.C
【考点定位】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1930年1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所以,C选项正确。
【知识链接】略。
12.D
【考点定位】党的建设。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曾对批评作了形象的比喻,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知识链接】毛泽东把党风问题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到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高度来认识,这是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13.A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使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知识链接】略。
14.D
【考点定位】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二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它们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比法律广泛,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因此,答案为D。
【知识链接】略。
15.略。
16.略。
二、多项选择题
17.BD
【考点定位】物质运动与时空。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所以A表述错误;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所以不是观念形式,C也表述错误。答案为BD。
【知识链接】(1)时空的含义。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即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即三维性。
(2)时空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物质运动是客观的,所以时空也是客观的。
(3)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离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每一具体的事物的具体时空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4)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时空的有限性是指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
我们要坚持相对论时空观,反对片面的绝对论时空观。绝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存在及物质的运动状态是没有联系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互不相关的。而相对论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与物质本身的分布也有关,并且时间和空间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
18.AD
【考点定位】个人与社会历史。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所以,AD选项正确。BC属于唯心史观。
【知识链接】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活动构成的。所谓个人,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具体地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大小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以使每一个创造自己历史的个人,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9.ABC
【考点定位】货币的职能。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标价十两银子”体现了价值尺度职能,书生、店主、米店老板等人支付房钱和还清欠款体现了支付手段职能,书生拿十两银子给店主想住店体现了流通手段的职能,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货币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ABC选项正确。
【知识链接】略。
20.BC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所以答案为BC。
【知识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如上。
21.ABD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强调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优先发展轻工业。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ABD。
【知识链接】略。
22.BC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因此A表述错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公有制经济,D也表述错误。
【知识链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3.BCD
【考点定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取代经济建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CD。
【知识链接】略。
24.ABD
【考点定位】统筹区域发展。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进行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国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不对个别地区的国有资本比重有要求,因此答案为ABD。
【知识链接】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5.BCD
【考点定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记忆性题目,考查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原文。
【知识链接】略。
26.ABCD
【考点定位】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我国应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同时,要完善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管理,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所以,四个选项都正确。
【知识链接】略。
27.ABD
【考点定位】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C表述是错误的,孙中山承认清政府与外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是其民族主义的局限性之一。其他几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知识链接】1912年3月,中国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其内容为:首先,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统治权。其次,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再次,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受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28.ABC
【考点定位】抗日战争。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
【知识链接】略。
29.AC
【考点定位】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所做的努力有: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选项BD是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后的事件,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C。
【知识链接】1945年5月,中共召开七大,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8月25日,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赶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38人,最后达成五项协议,限制了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图谋。
30.CD
【考点定位】法律的规范作用。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的规范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所以选项D正确。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所以选项C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D。
【知识链接】略。
31.略。
32.略。
33.略。
三、分析题
34.【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详解】(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本案例中,秸秆养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巧”就巧在人们能够敏锐地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2)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要运用矛盾分析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实践和创新。
35.【考点定位】改革开放理论。
【答案详解】(1)“中国式奇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整个社会的活力。“中国式难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地调整生产,完善上层建筑,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旧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产生不断交替,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36.【考点定位】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答案详解】(1)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对毛泽东同志开创和探索的事业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综上所述,毛泽东同志和他后续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坚定不移地推进。
(2)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并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是党领导人民开启并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前的成果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和经济前提,也提供了改革动力和前车之鉴,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前的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因此,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历史时期互不否定。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两个不能否定”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总结改革开放前的经验教训,并继续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后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37.【考点定位】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
【答案详解】(1)①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个人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个人的生活和追求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是难以实现的。②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③大学生把自身的职业发展同社会需求、国家发展趋势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贡献。
因此,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凸显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和择业选择。
(2)“理想很丰满”显示青年人对个人理想的树立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现实很骨感”凸显了青年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现实困难。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而曲折的过程。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若遇顺境要抓住机遇,迎高潮而快上;若遇逆境要将压力变动力。
因此,理想必须通过时间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没有实际行动也没有意义。要充分认识理想事业实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定信念。
38.【考点定位】经济全球化。
【答案详解】(1)从材料所给的内容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已联为一体,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加强学习。要深刻理解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和促进工作稳步发展,要在平面世界的竞技场上获胜,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巩固现有知识并大胆付诸实践,不断提高与强化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这平坦的世界中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培养自己“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就要不断研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知识和提高管理水平。
(2)从“抢饭”到“抢饭碗”凸显了从竞争资源到竞争就业机会。“抢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抢饭碗”是生存的保障。作为生产力重要因素的人才资源,趋向于全球流动,给人才带来机遇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经济融为一体,资源和就业机会的竞争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给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要求人才不但要精通某一专业,还要博学多才,不断吸收先进知识和文化,不断进步以适应全球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