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科学论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全面梳理、深入研究和批评分析当代协商民主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文献和基本资料,集中关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深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基本指向,积极开展“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相关研究工作,最终形成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专著、对策分析报告等,从而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推动和开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课题将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国内和国外相比较的基本原则,采取多种方法开展研究。

一 文献分析法

课题组将以协商民主兴起与发展的背景、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协商民主实践、协商民主与民主政治发展等论题为分析核心,分别从国内外学术界、政策实务界等视角出发,对协商民主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梳理和研究。着重对我们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与传统、基本概念与理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等重要制度规定、政策法规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文献分析有助于了解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了解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和逻辑结构,了解关于制度变革方向和具体方案方面的讨论和争论。文献分析法是本课题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

二 制度理论分析法

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建构,从根本上讲是要解决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完善和发展的问题。因此,运用制度理论开展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本课题将从制度理论出发,深入研究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过程中,既有的组织、结构、文化、规范和习俗是怎样塑造新的制度的,以及新的制度演进过程是如何影响人、社会以及文化的。在考察具体制度建设时,本课题将着力关注制度结构中的利益相关者的行动、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博弈、观念文化等因素与制度之间的互动。这将有助于我们观察到中国现实政治运作的实质,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切实可靠的政策性建议。

三 案例分析法

课题组在分析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进展和成就时,一方面从宏观视角关注制度建设的总体状况,另一方面将重点分析我国各级党政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创造性的努力,以及最好的实践创新。本课题将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在对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差异、历史文化与传统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若干最佳实践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从实践领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的制度建构提供坚实的经验基础和支撑。

四 比较分析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因其特殊性而又成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部分。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有益成果。本课题的研究,将充分利用比较分析法,对中外协商民主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理论基础、制度结构、文化形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比较出真知、比较知优势、比较促发展。本课题将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在制度建设方面,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路径。

本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以下研究手段。一是实地考察或者田野调查。科学选择调查点,组织研究团队深入实际,注重系统地收集第一手翔实资料,尤其是参与观察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在充分掌握基础材料、真实感受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切实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办法,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提供经验资源。二是案例研究。选择那些已经在实践中实施多年,并已经取得相当成效的实践案例,例如立法听证、政治协商、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会等,通过具体分析和解剖,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形成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建构路径。三是座谈或访谈。采用不同形式的座谈和访谈,掌握我国不同层级协商民主建设的基本文献、数据,以及协商民主建设成就与挑战。座谈或访谈将采用开放式和焦点式两种方式进行。四是问卷调查。通过设计更为结构化的问题,选取不同的人群发放问卷,发掘出我国协商民主建设的发展实际、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于协商民主未来发展走向的判断等基本资料。问卷调查可以将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包含在内,以实现对协商民主实际状态进行科学研究的目标。

总之,结合研究的需要,本课题将运用逻辑与历史、实证与抽象、综合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视角开展多层面、全方位、宽领域的整体研究。课题组将立足于文献与理论,着眼于实际和应用,从理论来源于客观事实的基本点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收集材料,在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对策建议,以指导制度建设实践。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以及国内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年轻学者参与了研究、研讨、问卷调查等学术活动。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96页。

[3] 徐行、崔翔:《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历程与发展路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4] 刘旭东:《从“运动式民主”到“参与式民主”: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轨迹》,《长江论坛》2013年第4期。

[5] 李俊:《基层民主的持续性、深度性发展难题及其现实基础》,《求实》2009年第6期。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摘要)》(2006年2月8日),载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文史出版社,2009,第793页。

[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07年11月15日。

[8] 《谢觉哉文集》,人民出版社,1989,第355页。

[9] 俞可平:《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学习时报》2013年12月23日。

[10] Joseph Bessette,“Deliberative Democracy:The Majority Principle in Republican Government,” in Robert Goldwin and William Shambra(eds.),How Democratic is the Constitutio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1981,pp.102-116.

[11] Maeve Cooke,“Five Arguments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olitical Studies,2000,Vol. 48,pp.947-969.

[12] David Miller,“I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Unfair to Disadvantaged Groups?” Democracy as Public Deliberation:New Perspectives,Edited by Maurizio Passerin D’entrèves,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2,p.201

[13] Jorge M. Valadez,Deliberative Democracy,Political Legitimacy,and Self-Democracy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USA Westview Press,2001,p.30.

[14] 陈家刚选编《协商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4,第41页。

[15] 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有学者指出:“中国社科界八十年代晚期,其实已经开始了从学术意义上介绍西方协商民主思想”(黄国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若干基本问题辨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4年第1期)。上述观点的依据是:“199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文扬主编的《国内外民主理论要览》一书,用了全书5.4%的篇幅介绍美国学界有关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不应是偶然的。”实际上,该书介绍的是阿伦·利普哈特的《民主:21国的多数政府与共识政府模式》,黄文扬主编的书将后者中的consensus democracy翻译成了“协商民主”,实则是“共识民主”。

[16] 俞可平:《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学习时报》2002年12月23日。

[17] 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

[18] 刘晔:《公共参与、社区自治与协商民主——对一个城市社区公共交往行为的分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9] 中央编译局2004~2005年社科基金课题:“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课题批准号:04B0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课题批准号:05CZZ006)。

[20] 上述数据是笔者根据中国知网、国家图书馆的数据进行统计所得。

[21] 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

[22] 陈家刚:《协商民主研究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7期。

[23] 俞可平:《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学习时报》2013年12月23日。

[24] 俞可平:《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学习时报》2013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