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国家文化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其亡人国也,必先灭其语言,灭其文字,以次灭其种性,务使其种如坠九渊,永永沉沦。”[29]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更要独立。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一)文化安全是民族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
“文化之盛衰,民族之兴亡系之。”[30]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它积淀和传承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情感,塑造着民族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规范,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源泉。“一个民族正向的身份感, 能产生强大的心理力量,给个体带来安全感、自豪感、独立意识和自我尊重。”[31]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认同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民族文化及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维系民族、国家的重要纽带,也是民族国家的合法性来源和国民凝聚力之所在。在共同信仰、共同价值观念支配下,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维系下,国家的统一性才得以实现和延续。
民族文化也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与符号,是其拥有独立身份的主要标志。在国际交往中,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纽带,是民族间相互区别的身份标志。如德国学者雅克布·格林所说,“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32]每一种文化必须要保持自己的传统和特色,才不至于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迷失方向。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维护国家生存和独立的必要条件。
美国战略学家约翰·柯林斯认为:“最重要的国家安全的利益是生存,即国家的生存,要保证一定程度的独立、领土完整、传统的生活方式、基本制度、社会准则和荣誉等不受损害。”“只有国家的生存才是永久的利益。”[33]而国家的生存包含着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等各种因素,其中文化是具有终极意义的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只要支柱不倒,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不会灭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什么都可以失去,唯独文化不能失去,文化血脉不能中断。因为只要文化存在,失去的一切都能重新找回来,而一旦失去了文化,就会造成民族主体性、自主性的完全迷失,这种后果将是灾难性的。”[34]犹太民族曾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饱经磨难,但是最后使它能够实现复国理想的就是存在于犹太民族精神之中的希伯来文化。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而始终绵延不绝,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和保证民族的繁荣昌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35]在当今时代,文化更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竞争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工作。
(二)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将其内涵概括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36]。这种安全观“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37] “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涵盖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是大安全时代的国家安全大思路,对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建设意义重大。
总体来讲,在国家安全的各组成部分中,经济安全是基础,政治安全是根本,军事安全是保障,文化安全是灵魂,各安全要素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政治稳定和政治独立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如果一个国家国内政治动荡,国际上受到政治干涉,其文化发展必然面临危机,甚至文化系统遭受根本性冲击,失去政治保障的国家文化利益总量逐渐消解,危及国家文化安全。当然,政治安全的维护离不开文化安全的支持,通过文化手段谋求政治利益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文化的价值取向决定经济政策、经济结构,从而决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实力,亦即经济安全;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又进一步决定社会和军事发展水平,亦即社会、军事安全。反过来,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水平又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保障基础,提高了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的层次。”[38]
与此同时,文化安全具有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具有最深层的意义。由于文化影响和塑造着人的精神与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所以文化安全是深层次的国家安全,是维持国家统一和民族传承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就像钢筋对于建筑,尽管我们在表面上看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对于一座建筑的安全却至关重要”[39]。文化安全如果丧失,一个国家就将失去文化主导力,就会导致核心价值模糊、精神支柱崩溃、思想道德规范混乱、社会凝聚力涣散,从根本上损害国家安全。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对于以文化精华作为凝结手段的国家来说,确保本国文化的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一个文化上不安全的国家不可能真正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安全环境,而文化上处于依附地位的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比较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左右或控制”。[40]
欲灭掉一个国家,先毁灭其思想文化;欲征服一个民族,先斩断其文化脉络。这是统治者们惯用的思维。但在以军事实力为主要竞争手段的时代,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还未能充分凸显,对他国的征服主要是军事征服和领土占领,因而摆在各国面前的主要的还是军事安全。
20世纪后期以来,伴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和平和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以军事安全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的传统国家安全观遭到挑战,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凸显出来。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发端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进程,不仅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人类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深刻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41]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趋势。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背后必然夹杂着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所以经济全球化又成为西方实施文化殖民主义的一种途径。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卖的不仅仅是商品和货物,它还卖标识、声音、图像、软件和联系。这不仅仅将房间塞满,而且还统治着想象领域,占据着交流空间。”[42]相对于经济领域来说,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冲击对一个民族的触动更深刻,也更持久。西方国家利用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地位,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采取各种手段竭力推销以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不遗余力地进行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在世界文化流通体系中形成了垄断地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由此呈现出鲜明的不平等性。西方发达国家把持着文化交流中的主动权,控制着文化交流中的流量、流速、流向乃至所传递的文化信息的性质。这不仅影响到多元民族文化的生存发展,而且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如同萨义德所说:“文化成为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43]而“改变自己的文化往往是最痛苦的经历,相互对立的文化在争夺着人们的灵魂,就像相互对立的政治权威努力收买人心、占领土地一样”。[44]因此,面对着西方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侵蚀和渗透,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成了民族国家亟待回应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各个国家,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安全,才能为自己国家的综合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文化安全对综合国力竞争意义重大
对安全的威胁来源于内外两方面,维系国家的文化安全,绝不仅仅只是对于外来文化威胁的抵御机制的构建(尽管这也十分关键),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在当前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5]
马克思主义历来在承认物质力量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充分承认精神力量的巨大能动作用。1890年8月5日,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指出:“物质存在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46]。1894年1月25日,他在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又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47]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一个国家是否代表和拥有先进文化,是否具有健全而独立的民族品格,能否展示出一种强大的内聚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坦言,“实力不仅仅是军事力,经济力量举足轻重,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精神力量,还有我们国内人民的团结以及我们同国外盟友的团结。”[48]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更是明确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并把“软实力”定义为“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自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49]德国《时代》周报主编约瑟夫·约菲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强于它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美国文化,无论通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向外散射着只有罗马帝国时代才得以一见的炽热,而且方式新颖迂回。罗马和苏联的文化影响力都无法超越它们武力直接控制的范围,美国的软实力才真正造就了一个日不落帝国。”[50]
在当前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占据经济、科技和军事的优势,而且到处试图用自己的思想文化控制和占领别国的文化阵地,消解别国的民族文化。面对严重失衡的国际力量对比,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捍卫国家文化安全,这就成为我们积极应对挑战,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