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史地考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香山的自然条件与曹雪芹生活时代的历史人文概貌

香山地区位于明清京师的西北郊外。在传统时代看来,此地“当都门乾亥之地,夫乾为天表,亥为天门,盖上帝端拱其间,主宰山河下土”“天启元年春二月”袁志学书《新建玉皇阁碑记》。

此外,香山一带,山势连绵,植被茂盛。春间,山桃花、山杏花烂漫,绵延数十里,满山皆是,远望宛若云;秋来,红叶如霞。

香山一带各山间多有流泉,然而,出山即隐,至玉泉山、麦庄桥一带方大量喷涌而出,玉泉山有包括著名的“裂帛泉”在内的十数泉流喷涌而出,潴而成湖,并最终汇成瓮山泊。

泉水、湖泊、溪流造就了香山一带与北京其他地域不同的风貌,是处,渔樵问答,河溪纵横,杨柳依依,稻田百顷,诸多村落、庙宇点缀在山间田中,宛若画里江南。

加之,距离京师西直门方四十里上下,自西直门至香山一带,尤其是瓮山泊至香山一带就成为距离京师最近、自然风光最好、人文气息最为浓厚的风景游赏地。

因此,自唐代起(潭柘寺号称建于晋代,是为孤例),尤其是辽金时代起,香山一带寺观、皇家园林陆续兴建,成为北京重要的人文荟萃之地。元明清三代,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帝王、文人的园林与行踪,大量寺庙的发展,更给香山的人文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内涵。

曹雪芹生活的时代(乾隆二十八年前),是清代国力最为强大的时期,也是香山历史大发展的时代,具体表现为园林与旗营的大发展上:

 

乾隆九年,成《圆明园四十景图》;

乾隆十年,建香山静宜园;

乾隆十三年,扩建香山碧云寺;

乾隆十四年,建香山健锐营、实胜寺;

乾隆十五年,建清漪园;

乾隆十五至十八年,扩建玉泉山静明园,成十六景;

乾隆十六年,建香山宝谛寺;

乾隆二十年,修建碧云寺、樱桃沟至玉泉山引水工程,进行沿线广润庙、妙云寺及玉泉山西部的扩建工程;

乾隆二十七年,建香山宝相寺……

 

除皇家寺庙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地方各种小规模寺庙的繁荣,一般来说,旗营中家供祖宗,营中建关帝庙供关帝,村落则有关帝庙、观音庙、龙王庙、土地庙等,视村落规模不同。

于是,过万泉庄,丹棱沜(畅春园南门西南处)、畅春园、瓮山清漪园、玉河、玉泉山静明园,以及点缀其间的稻田、村落、寺庙、旗营,共同构成了京西独有的山林、寺观、田湖、旗营、园林风光风貌,将其与京师那种宏大气势的建筑空间分割开来,两者互为对比、互为借景,造就了京师、宣南以外又一个人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