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来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它关乎国家未来的长远可持续发展。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体育”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的战略主题,并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030年达到5.3亿人)列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都对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做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具体要求。国家战略层面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纲领来引导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我国乃至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都面临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压力,其导致的慢病低龄化、肥胖检出率增加等问题已逐渐被各国的研究报道所证实,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仍然需要大家持续的追问与探索。
儿童青少年形成“体育的生活化”或者说“生活化的体育”是体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促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而不应总是因外界施加的压力而产生体育参与行为。学校体育工作可以通过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增加课外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可能无法有效地触达学生校外的体育活动行为。对于校外期间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漠视”,使得孩子和家长对自身角色的认识长期处于缺位状态。那么,面对缺乏体育锻炼导致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问题,客观认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模式的改变或许是一种研究思路。人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生物,始终沉浸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而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和观念更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人的生物属性而言,通过针对性的体育锻炼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但是除了每天一小时的运动锻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环境中的活动行为同样影响甚至决定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孩子而言,社会交往互动可能是促进其参与体育锻炼地更具有吸引力的理由。因此,让一切变得“便捷”的现代科技、让成人都无法抗拒的电子游戏,正侵蚀着儿童青少年的活动时间,而指向身体实践的体育锻炼恰恰是最不能被科技的“便利”所替代的,所以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不仅体现在体育课上,更应体现在日常的非结构化的活动行为之中。
“身体活动”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一种最自然、最基本的生存状态,科技文明的革新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们身体行为模式的根本改变,身体活动不足与久坐行为增加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突破了过去若干年来以身体实践为基本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似乎在人们的生存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以“便捷”和“懒惰”为荣的信息时代,身体机能的演进与发展显然还没有跟上科技文明的脚步,低龄化的慢性疾病、日趋弱化的体质水平等都在呼应着这种精神与肉体的错位。身体活动不足是否会在未来导致更多的超乎想象的“现象”,且未可知,但人体“为动而生”的机体结构设计还没有得到改变,所以身体活动这种最基本的行为模式的动摇,势必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那么,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是什么?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与长时间静坐行为共存的现象如何认识?身体活动行为的研究范式及其预防和干预机制如何?在身体活动流行病学视角下的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何去何从?
本书试图讨论和阐释这些现象与原因:一是怎样认识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影响身体活动行为的因素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并发生作用;三是国际上有怎样可供参考的操作性的行动计划措施;四是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背景、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二章从行为诊断、测量评价、风险识别和预防措施几个方面阐释了身体活动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式。第三章探讨了国际身体活动指南的实施原则与发展趋势,指导实践干预。第四章剖析了新西兰身体活动文化建设的经典案例,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第五章论述了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时空维度关系。第六章解析了身体活动社会生态影响因素涉及的个人、家庭、学校等多重维度关系。第七章实证调研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分布特征。本书从“形成”到“发展”、从“设计”到“实施”,阐释了非结构化的身体活动行为的健康效益,提炼了身体活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基本特征,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动实践提供参考。
笔者自2012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开始投身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研究,我的博士导师也是本书的合著者汪晓赞教授,便是自己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汪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系列研究,并多次赴海外进行国际会议报告,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扎根于该领域的信心和决心。在美国访问学习期间,笔者也得益于Allen Jackson教授的帮助,极大地扩宽了研究视野,Jackson教授每周定期为我推送身体活动领域的经典文献,并进行面对面的讨论,让我逐渐理清了身体活动研究的历史演进和学术脉络。总之,在本书出版之际,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们,一并表示感谢。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作为一种社会问题也是到了不得不给予关注和采取行动的阶段,本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的实践性探索。既然是新生事物,对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的身体活动行为研究,难于给出终结性的研判,而本书的内容和观点自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验。针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基础理论与实证调研,是对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一种实践性观察,笔者愿与广大学者同仁共同致力于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身体力行的支持与贡献。
囿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水平有限,文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郭强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