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庶堪集(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拋雏别妻赴国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迅速侵占东三省的沈阳、安东、营口、长春等地。国民党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杨沧白已退出政坛,在北京闲居了近七个年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经各方催促,他只身南下,赴南京参加会议,共商国是。在这次会议上,杨沧白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随即将家眷安顿在上海。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分数路由租界向闸北进攻,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推动下,奋起反击,“一·二八事变”爆发。这时,隐居上海的杨沧白亲历了这次战争,他奋笔疾书,写下了大量的抗日史诗,强烈地揭露日寇的侵华行径,热情地讴歌我抗日健儿的悲壮英烈之举,愤怒地谴责蒋介石的投降路线。他在给费敬仲《淞沪御侮记》写的序言中指出:“十九路军及第五军抗日之战……人权神圣战争也。……我军赫然奋起……数数挫敌,欧美咸相惊。……我有捐躯卫国、御日捍患之贤出于其间,而吾民亦若视为患难亡友休戚共之。……而中枢久无战和大计,而天下自是惑矣。”杨沧白:《〈淞沪御侮记〉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8月13日,淞沪战端又起,杨沧白则“为诗歌以纪悲壮惨烈之情,悼国殇,励死节”。国民政府移住重庆后,他仍继续隐居上海。1939年5月,汪精卫在日寇卵翼下,公开叛国投敌,并四处网罗社会名流,企图在南京组织傀儡政府。由于杨沧白在国民党中有较高声望,又是四川人,而抗战的基础就在四川,汪精卫便一再企图拉他下水,出任其行政院长,遣使云:“公贫,家累重,年力又衰,何苦困处危地而不自惜。”赖肃:《杨沧白先生行状》。为了配合汪精卫劝降,日寇又使出一招,由大角海相出面,用三万美金购买杨沧白收藏的明代五彩大花瓶。杨沧白洞察其奸,斩钉截铁地说:“新瓷谢绝出售!”在重庆,亦有人散布谣言,“杨沧白即将出任汪记政府的行政院长”、“丁默村奉汪命晋谒杨沧白”、“汪杨即将晤面”等等。杨沧白在重庆的亲戚何铮写信询问,杨沧白回信说:“下走作人自有本末,所争乃在千秋,岂黄口小儿所能诬蔑者。”并寄上《新号》诗以表明自己的心迹,他说:“此将以示百世者,不似今日之言行异致也。”诗云:


新号分齐楚,群追绪律踪。风前几垂柳,海上一孤松。书史千秋重,河山半壁空。老夫自迂拙,槁项甘长终。


“齐”、“楚”是金人南下所封汉奸刘豫、张邦昌的王号,“绪”、“律”指汉武帝时投降匈奴的汉奸李绪、卫律,喻讽汪精卫等丧心病狂的叛国投敌之徒。杨沧白自喻为“海上一孤松”,表明自己宁愿“迂拙”、“槁项”以死,决不附敌苟生的坚定信念,并十分感慨地写道:“嗟乎!吾人今日既有兵火之苦,复有生活之压,甚且有名誉之危,其不愤而染红者几稀矣。”

为了摆脱汪逆的纠缠,杨沧白离开上海,虽“护照已备三月”,然“以钱刀之迫,以盲目出游,所费当足沪寓三月之粮,俯顾诸孙,岂忍不备而去”杨沧白:《致何彦异书》。。后得朋友支持,于1939年11月11日,杨沧白依依与家人诀别,只身潜赴香港。16日,乘飞机飞往陪都重庆,共赴国难。《新民晚报》以《最难风雨故人来——在沪严拒汪逆利诱,杨沧白先生昨抵重庆》为题,作了比较详细的报道。

由于杨沧白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在国民党军政界有相当号召力,且四川地方势力又要求“川人治川”,蒋介石曾找杨沧白面晤,说:“杨先生是本党的老同志,当前国难当头,四川的重庆已成为陪都,四川是非常重要的,请你出任四川省主席,才能更好地巩固这个大后方。”潘为涵等:《辛亥革命元老杨沧白先生》,载《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后又邀他出任国史馆馆长或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他均推病不就。

杨沧白二十年川外漂泊,返渝后景物虽在,人事全非,敌机惨炸,难忍目睹。整天感伤国难,思恋千里之遥的亲人,心情极为忧郁、沉重。1941年8月6日,他夫人詹淑则在上海病故,他更是大恸深哀,久久不能自已。一年后,值其爱妻一周年忌日,杨沧白在重庆南岸病逝,伉俪情深,冥冥中似有天意注定,享年六十二岁。子一,名洵,字右铭,媳李立芳;孙四:同玮、同武、同瑾、同渝,均在沪。

杨沧白遗体按国葬礼仪,安葬于重庆东温泉。1943年7月19日,国民政府在杨沧白毕生事业发源之地的重庆府中学堂旧址,建立了“杨沧白先生纪念堂”。1948年,杨森等筹资在这里建立了“沧白图书馆”。重庆人民还辟“沧白路”,纪念这位辛亥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