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穀梁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年

【经】十年,春,王正月,庚申[142],曹伯终生卒[143]

【传】桓无王,其曰王,何也?正终生之卒也[144]

【注释】

[142]庚申:为当年正月的六日。

[143]曹伯终生:曹国国君,名终生,谥桓,即曹桓公。

[144]正终生之卒也:见桓公二年春,传文“正与夷之卒也”。ft

【译文】

【经】桓公十年,春天,周王的正月,庚申(初六)日,曹桓公终生去世。

【传】在鲁桓公的记载中不用“王”字,这里经文说“王”,为什么呢?是为了按照合礼制的方式来记载曹桓公的去世。

【经】夏,五月,葬曹桓公。

【译文】

【经】夏天,五月,安葬了曹桓公。

【经】秋,公会卫侯于桃丘[145],弗遇。

【传】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内辞也[146]

【注释】

[145]卫侯:卫宣公。桃丘:卫国地名,在今山东阳谷东陶城铺。

[146]内辞:为本国国君讳饰之辞。鲁桓公本与卫宣公相约在桃丘会晤,但是卫侯背约不往,因而没有相见。《春秋穀梁传注疏》认为“倡会者卫,鲁至桃丘而卫不来,故书‘弗遇’以杀耻”。ft

【译文】

【经】秋天,鲁桓公要在桃丘会见卫宣公,没有见到。

【传】“弗遇”,是双方心意不合的意思。“弗”,是为鲁桓公讳饰之辞。

【经】冬,十有二月,丙午[147],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148]

【传】来战者,前定之战也。内不言战,言战则败也[149]。不言其人,以吾败也,不言及者[150],为内讳也。

【注释】

[147]丙午:为当年十二月的二十七日。

[148]齐侯:指齐僖公姜禄父。卫侯:指卫宣公姬晋。郑伯:指郑庄公姬寤生。郎:鲁国有两个郎,一为隐公元年“费伯帅师城郎”之郎,距曲阜约二百里。一为隐公九年“夏,城郎”之郎,即此处的郎。在鲁近郊,可见三国之师已至曲阜近郊。

[149]内不言战,言战则败也:《春秋》记载鲁国与别国作战,一般不用“战”字,如果用了“战”字,就表明鲁国战败了。《春秋》尊鲁,不忍言鲁败,故以“战”讳饰“败”。

[150]“不言其人”三句:不言其人,不说鲁国率兵的人。不言及者,不用“及”字。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不言何人与敌军作战,即没有写作“公及某某战”而写作“某某来战”。ft

【译文】

【经】冬天,十二月,丙午(二十七)日,齐僖公、卫宣公、郑庄公与鲁在郎地交战。

【传】“来战”的意思,是先前已商定了会战。记载鲁国不说“战”,说“战”就表明鲁国战败了。不说领兵之人,因为鲁国打了败仗。不用“及”字,是为鲁国避讳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