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语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陈祖楠先生是我所景仰的语文教育家。现在,他的《语文是语言》出版了,我在祝贺的同时,既为他高兴,也为广大语文教师高兴。

先说说为什么说他是我所景仰的语文教育家。

我虽未有幸直接受业于陈祖楠先生,但年轻时早就耳闻他的语文课一直为许多他昔日的学生、后来的语文教师们所津津乐道。他们赞叹陈老师对语文有着独到的见解,说他的语文课很正宗,不但充溢着浓浓的语文味,而且蕴含着深深的感染力。我好奇地找来他发表过的文章,读后果不其然,大有恍悟之感,因而钦佩折服,并暗下决心:做一名像他那样的语文教师。正是在他身上,我推导出语文教育家的基本要求,并发表在《语文学习》杂志上,那就是本着正确的理论和理念,以研究精神从事教学,在按语文教育规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科学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语文教育认识和启示。所以我曾说,一个教师,如果边教学,边学理论,边搞研究,就有可能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教育家。陈祖楠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令人景仰的语文教育家。他曾源源不断地培育出优质师资,不但是绍兴地区最早获评高级职称的语文名师,而且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浙江省功勋教师”等称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与顾琅川、陈越等老师编著了《语文教学漫谈》,成为当地语文教育界首开先河的创举,影响广泛。在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担任全国高校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期间,他就是这个全国性学术委员会的副主任,同时还是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并被聘任为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研究会顾问。显然,这都是对他作为语文教育家的客观肯定。许多人还知道,他早年担任校长的绍兴师专是全国九所优秀师专之一,在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牵头、九所优秀师专参加制订的我国中学师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案的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中,他被推举为课题成果集的主编,这是一项只有教育家才有资格胜任的工作。退休以后,他还被学校聘任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卓越教师养成班“祖楠班”的顾问和导师,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毕业生中竟有一半被浙江省会杭州市的学校抢先录用。他就是这样一位实至名归的教育家。这本书中的许多文章,包括多年前的论说,就处处渗透着他作为一个教育家,尤其是语文教育家对于语文教育的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

再说说为什么要为他高兴。

虽然陈祖楠先生已经出版过不少著述,包括语文教学论的编著和教材,而且获得过不少殊荣,但正式出版语文教育论集却拖得晚了点。一个语文教师,此前因为社会的需要,担当公务要职,自然就不能有充裕的时间来整理自己的语文教育论著。然而,尽管众望所归地承担了一系列行政工作,包括绍兴市副市长、绍兴市政协副主席、绍兴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绍兴师专校长、绍兴大学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绍兴文理学院首任校长……使命所致,职责所属,而且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但这些都并非他孜孜以求的志趣和归宿,毕竟,他的本职是语文教师。自从青年时代考上南京大学,他这辈子的志向就是当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优秀语文工作者,矢志不渝,至今年逾八秩未改初心。如果说执着的人往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么他一辈子做的正是语文教育这件事,那就是教学生学好语文,包括培养语文教师共同去教学生学好语文,其他则都是附带的“副业”,尽管这些“副业”也同样出色。他的心里,始终牵挂着母语教育;在他心目中,语文教育一直是最值得关注的重要事业。哪怕在副市长或校长的办公室案头上,语文教育书刊始终与各类行政文件有着同等的位置。他现在退休了,虽然仍有应接不暇的公务和公益活动,但总算有点时间整理历年来对语文教育的感受,汇集成册,从而回应不少同行研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期盼,同时对自己由衷热爱、长期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有一个交代,这自然是应当为他高兴的。

更要说说为什么要为广大语文教师高兴。

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多年来我们听到过很多不同的声音。而对于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现在听到最多的,恐怕是一些“土洋结合”的时髦宣言,其中不乏“别出心裁”的浮躁口号,有的甚至是将原来耳熟能详、具有优良传统的经典理念通过改头换面搞得面目全非的“新概念”。对于它们是否能为语文教育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抑或反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干扰,许多语文教师还在观望和疑虑之中。而有一种久违的声音,朴实无华而深中肯綮的见解,有的语文教师反而感觉陌生了。这也许正好说明我们已经脱离原轨道,与所谓的真语文离得太远了。尽管我们也常能听到“返璞归真”的呼唤,但其实又很难真切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语文情怀。而现在,陈祖楠先生“语文是语言”的大实话,似乎为我们提了个醒:教学语文,可不能忘了开设语文课程让广大学子学习祖国语言的初心!是啊,语文是语言,言简意赅,正道出了语文的本意和真谛。多年前他为一些语文教师的题词,就是“语文的本质是语言,语文教学当以语言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学好语文”。仔细阅读这本书中收录的陈祖楠先生不久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以及他多年语文教学的生动实例,读者可以感受到,真正的语文课就应当既简简单单又扎扎实实地像陈祖楠先生这样上。由此可见,我们面前这本揭示语文本意的论著,正可作为青年教师“语文教育理论补课”的上好教材,这不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高兴的事吗?

然而,应当为之高兴的还远不止于此,因为除了理论,书中还有值得广大语文教师领略和借鉴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的课堂教学风采,包括涵蕴,理性,大气……而这正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品格。诚然,作为绍兴人,陈祖楠先生的身上理所当然地积淀着越文化和越语文的深厚底蕴。有人说,“越中多学问,何人不涵蕴?”陈祖楠先生的“涵蕴”体现在引导“体悟”上。他主张学习课文要从语言入手,通过语言分析理解思想内容,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同时体悟到文本运用语言的妙处。他早年引导学生含英咀华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具有浓郁的“体悟味”,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他的精彩教例处处体现出语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令许多语文教师叹为观止,今天仍可作为引导体会感悟,进行文本解读的范例。还有人说,“越中多稳慎,何人不理性?”陈祖楠先生的“理性”源于他的“思想”。他关于“语文是语言”的论述,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和朱绍禹、刘国正、顾黄初“三公”的语文教育思想既一脉相承,又有着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卓异的实施艺术。连他论述时的语言风格也酷似叶圣陶等大家蕴含哲理的“大白话”。他的文本解读艺术则是最符合语文本意的理性思考的形象展示。2016年7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语文是语言》正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有人说,“越中多砥砺,何人不大气?”陈祖楠先生的“大气”则始于“胆魄”。出于培养优秀语文师资的需要,早在1993年,他就通过《浙江教育科学》率先提出了“师范院校中文系的课程改革”设想,并努力加以实施,显现了勇于改革的胆魄。他从我国师范教育顶层设计的视角,通过比较,一针见血地指出,“照搬综合性大学中文系教学计划,师范院校中文系脱离语文教学实际”;同时强调,“不能只考虑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全面研究培养目标的实现”。然后他提出了三项切中时弊的具体举措:“明确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加重教育课程的分量”;“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增加语言课程的教学时间”;“纠正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他甚至还提出将师范院校的中文系改名为语文教育系。事实证明,他20多年前这种具有大气魄的见解和大手笔的举措,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正确和先进的。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制订了《语文教育系课程计划》,在向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和有关师范院校建议的同时,更在绍兴文理学院率先推行,从而使他所主持的高校出现了课程改革步步深入的新气象。今天,我们面对《语文是语言》这本论著,应当感谢陈祖楠先生,感谢他不但提供了关于语文的最本真的理论,而且提供了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母语的范例。不言而喻,在这样一位语文教育家身上,广大语文教师都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而成为一名清醒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上出最纯正的语文课,不断提升学生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核心素养,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民族后代。

陈祖楠先生过谦,邀我写几句话。我不揣浅陋,班门弄斧,写下了以上读后感,愿作者和读者诸君不吝郢正。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王松泉

2016年12月于越城廊桥风和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