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形势
3.2.1 正在酝酿中的新一轮工业革命
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信息技术(如物联网、智慧地球、云计算)、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若干重要领域,正在酝酿新的突破,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初见端倪。新的技术变革将改变已有的资源配置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间的技术、经济力量乃至综合实力对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了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与历史上其他几次工业革命不同,此次工业革命是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差距最小的一次。目前,新兴国家不仅科技研发和整体产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还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在少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极为接近。更重要的是大国拥有吸收新技术的潜在巨大市场,以及为新技术产业化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历史经验表明,先行国家在其工业化阶段,正是抓住几次重大技术革命的机遇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如英国工业化阶段以蒸汽机技术为代表,德国工业化阶段以先进石化技术为代表,而美国则正是抓住了几次技术革命机遇而成为全球经济领头羊。而后发工业化国家,多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跟随为主。如日本和韩国工业化过程的技术跟随战略就非常典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恰逢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这为我国摆脱技术跟随发展模式、抢占产业结构调整先机和引领科技革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轮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抓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就有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在某些工业领域赢得领先地位,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3.2.2 来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日益加剧的竞争
我国虽已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有落入“三明治陷阱”的危险。一方面,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拉动经济复苏、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这既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冲击和不利影响,也制约着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步伐,增加了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难度,对我国产业升级形成迟滞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追赶竞争。如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在中低端产品市场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我国中低端制造业产品的竞争优势被削弱,随着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加大,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