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书籍之歌
“手捧一本书,躲到阴凉处,
无论房间内,还是在外头。
无论绿树掩映之下,
还是街头嘈杂声中。
无论身居何处,不分新旧内容,
读书使我放松。
觅得一本好书,
胜似黄金满屋。”
——一首古老的英文歌曲
19世纪我们所能够享受到的所有特殊礼遇之中,我们最应该感到庆幸的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读到各种书籍。
书籍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在达勒姆主教理查德·德伯利的《书之爱》中有精辟的阐述。该书写于1344年,出版于1437年,是有关文学的快乐方面最早的英语论文。书中写道:“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教导我们,从不棍棒相加、冷言冷语。他无须穿着打扮,更用不上金钱。你随时请教,他时刻在你身边,有问必答,知无不言。你误会了他,他也从不抱怨。即使你问这问那,他也从不嫌烦。书是智慧的宝藏,比所有的财富都更加珍贵,我们希望得到的一切与书籍相比都无足轻重。无论是谁,只要承认你是真理、幸福、智慧、科学甚或信仰的虔诚信徒,那你必定也是书的狂热追求者。”那时,书就给人带来如此多的财富,现在,书的价值岂不更大。
书籍如同挚友,这一点所有的爱书之人都有体会。佩脱拉克[49]曾说:“我有很多朋友,我们志趣相投。他们年龄各异,国籍有别。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在不同的学科声誉卓著。他们平易近人,只要你需要,他们随叫随到,召之即来,呼之即去。他们从不麻烦别人,但如果你有问题,他们有请必应,毫不犹豫。他们有些人通晓逝去的往事,而另一些人则深谙自然的奥密。有些人教会我如何生活,另一些人则启导我如何面对死亡。有些人性格开朗,跟他们在一起,你会忘掉烦忧,乐观向上;另一些人性格坚毅,给你力量,他们教会你克制欲望,自立自强。概言之,他们为我打开了通往艺术和科学殿堂的大门,给我提供了任何紧急情况下所需要的可靠信息。为我做这一切,作为回报,他们只要求在我的寒舍的一角给他们提供一个简陋的房间,在此平静度日。这些朋友乐于置身安静的一隅,远离尘世的喧嚣。”
伊萨克·贝诺[50]曾说:“有书相伴,你将不再需要忠心耿耿的朋友、足智多谋的顾问、激情快乐的同伴,也无须得到别人的安慰。在读书、写作、思考的过程之中,你自得其乐,生活得纯真而多姿多彩,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贫贱富贵。”
骚塞[51]对于书,更有着感伤的眷恋:
“孤寂的日子已成过去,
在我身边,
随意看去,
到处是古老而深邃的思想。
它们是我忠贞不渝的朋友,
我们终日交谈。”
爱金[52]说,“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可以随时去召唤哪些逝去的伟人和智者的灵魂,让他们跟我们谈论哪些最有趣的话题,这该是我们多大的特权啊!这超越一切享乐的特权!在一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我们确实拥有这样的权利。我们可以询问色诺芬和凯撒关于他们所讲述或经历的战争,让狄摩西尼[53]和西塞罗在我们面前辩论。我们也可以去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演讲,让欧几里得和牛顿给我们演示实验过程。在书中,我们倾听历史上哪些最伟大的人物以最体面的服饰讲述他们最深邃的思想。”
柯里尔[54]曾说:“书是青年的向导,长者的娱乐。孤独时,它们给我们以支持;劳累时,它们给我们卸下负担。他们帮助我们忘掉那些令人烦恼的人和事;使我们从忧虑和愤怒的情绪中平静下来,把不快和失望抛在脑后。如果我们厌倦了世人,那我们就去寻找逝者,与他们交谈,他们绝不会烦躁、自傲、和造作。”
约翰·赫塞尔爵士[55]曾讲述一件轶事,关于读书的乐趣,当然,这不一定是故事的主旨。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铁匠,他经常在夏日长长的夜晚坐在他的铁砧上,给一大群聚精会神的听众高声朗读理查森[56]的小说《帕梅拉》(Pamela,or Virtue Rewarded)。这绝不是一个短短的故事,但听众基本听完了全部。故事的结尾是:幸福时刻终于来临,男、女主人公走到了一起,并众望所归地永久、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听罢,人们欢呼雀跃、群情激昂,甚至抓起教堂的钥匙,涌进牧区的教堂,敲响钟声。
L.亨特说:“爱书之人能够感受到贝特伦爵士(Sir Bertram)的《鬼屋》的恐怖;品味巴鲍尔德夫人(Mrs.Barbauld)的散文字字入理;跟格雷(Gray)一起感受孤独;同罗杰·德卡佛莱爵士(Sir Roger de Coverley)握手;拥抱帕森·亚当斯(Parson Adams);让庞斯(Pounce)永远消失;跟马可·波罗(Marco Polo)和帕克[57]一起旅行;跟汤姆森(Thomson)呆在家里;跟考利[58]一起深居简出;向赫顿[59]那样勤奋;跟盖伊(Gay)和印彻鲍德夫人(Mrs.Inchbald)一起悲天悯人;嘲笑班克尔(Buncle);向笛福[60]那样忧郁、孤独、充满个人奋斗精神。”
卡莱尔[61]曾说,一批丰富的藏书就是一所真正的大学。
在世界上很多意想不到的角落,人们同样理解到书的重要性。在古斯堪的纳维亚人看来,那些刻于木石上的古日耳曼字母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讲到:“智者的一天抵得上蠢人的一生。”另有“科学的墨迹比殉道者的鲜血更珍贵”。当然,这只是哈里发[62]而非苏丹[63]的意志体现。
据说,孔子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阿拉伯人和中国人尚且如此,那么什么样的语言能够充分表达我们对所享有的优势的感激之情呢!我想,我们并没有对19世纪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财富充满感恩之心。有时,人们甚至会希望生命的过程不要如此短暂,它们希望一睹百年后书的样子,哪怕是教科书。100年以前,书不但价钱十分昂贵、笨重,而且,很多好书还没有问世,比如司各特、萨克雷、狄更斯、布尔沃—利顿[64]以及特罗洛普[65]等的著作,更不用说当代的作家。只需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伟大的天才达尔文,我们马上就会对科学产生无尽的想象。欧内斯特·勒内[66]概括地说,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纪。我则把它描述成一个充满乐趣的世纪:各种离奇古怪的问题纷至沓来,各种机会接踵而至,我们比先辈拥有更多的乐趣,面对更少的危险。
西塞罗把一个没有书的房间比喻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但爱书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是个哲学家。
事实上,读书也绝不意味着学习。弗莱德里克·哈里森先生[67]在他的一篇精美的文章《书的选择》中说:“我认为文学的诗意和情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
麦考莱[68]拥有财富、声誉、地位、智慧,但他最大的快乐还是来自于书。特里维廉[69]在他的传记中提到:“对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思想所怀有的情感,只有麦考莱自己最有发言权。他告诉我们,书给与了他太多太多,无以计量。书引导他走向真理。书使他的脑海装满了高贵而优雅的形象。在困境中,书总是站在他这一边:痛苦时给他以安慰,生病时给他以呵护,孤独时常伴身边。书是他最忠实的朋友,没有贫富,不分尊卑。麦考莱靠他的笔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财富,但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跟读别人的书所获得快乐相比,他自己的著作给他带来的地位和金钱无足轻重。”
在伦敦,在餐桌旁,麦考莱的朋友很多,但最令他感到愉快的还是有书陪伴,“斯特恩[70]、菲尔丁[71]、霍勒斯·沃波尔[72]或者詹姆斯·博斯韦尔[73]等的书。”吉朋[74]声称,即使用印度所有的财富也换不走对书的热爱。而对于麦考莱,“沉醉于传记作家所讲述的情节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之一。”
富勒[75]曾说:“历史使年轻人变得老成,但脸上不会长出皱纹,头上不会生出白发;历史让他历经岁月,但不会变得老态龙钟。”
读书是快乐的,但不要因此而忘记人生的其他职责;培育思想的同时别忘了强壮身体。
有些人对文学、科学陶醉、痴迷,而把身体锻炼视作苦差。很多人就像“珍·克雷夫人那位美丽的女学生,虽然外面号角齐鸣、鸡鸣狗吠,她却伊然独坐窗前,目不转睛地读着历史上第一位知识自由的殉道者(苏格拉底)是如何恭顺而勇敢地从那位正在哭泣的看守手中接过杯子的”(麦考莱)。
同样,已故的德比爵士(Lord Derby)(1873年在利物浦学院所作的演讲中)讲道:“那些找不到时间锻炼的人将不得不找时间去治病。”
现在,书的价格已经很便宜,几乎每个人都买得起。但历史上并不一直是这样,这只是最近的好事。爱尔兰先生(Alexander Ireland,我想,跟我一样,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会非常喜欢他的《爱书人指南》)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太喜欢怀特(Gilbert White,1720—1793)所写的《赛尔伯尔尼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lborne)了,为了自己拥有一本,他竟然手抄了整本书。
马丽·兰姆(1764—1847)以同情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小男孩徘徊在书架前的故事:
“我看见一个男孩眼中从满了渴望,
翻开书架上的一本书,
如饥似渴地开始读;
店主发现了他,
叫他马上停住,”
‘你绝不会买书,
因此不要读。’
男孩叹息着慢慢离开,
希望自己从没学会读书,
那就不会想要老家伙的书。”
这样的文学作品片断有着特殊而独到的魅力。在我看来,这种魅力部分原因在于它的短小精悍。很多读者发现,长时间连续专注于同一个话题,读书的乐趣会渐渐消退。比如,在一次长途旅行中,很多人只带一本书。结果是,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的读下去,人会感到相当厌烦,除非那是一本故事书。如果你能够带上两本,更好一点三本,关于不同的话题,关于不同的有趣的人物,那么,当你感觉乏味了的时候,你就可以换上另一本。这样,每次重新读起来,你都会有新的、不同的体会,时间也会愉快地度过。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这只是我自己的经历。
因此,我十分赞同埃德斯勒爵士关于无目的阅读的乐趣的说法。人类知识的领域越来越广,每个领域里的代表作我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从每本书中都能获得益处。当然,我们不应该局限在那些代表作上,而是从那些代表作开始,让它们引导我们扩及其他。有些书我们必须认真阅读、做标记、学习、消化。但这些书只是例外,对于绝大多数的书,我们最好还是匆匆地浏览,只在某些最精彩、最重要的章节多花些时间。当然,这样做无疑会遗漏很多内容,但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多。我想,我们可以把布鲁厄姆爵士的一句名言应用在教育上。他说,有些书需要通读,而所有的书都要浏览。如此,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读书品味。我们不喜欢的书,读起来也不会有太多收获,这可能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却是一个一般规律。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品味去选择书。品味各不相同,选择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不仅在图书馆“一个小小的房间里珍藏着无尽的保藏”[76],我们也可以坐在家中而心怀天下事。我们可以跟随库克船长、达尔文、金斯利[77]或者罗斯金周游世界,他们向我们所展示的可能比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都要多得多。世界无止境,洪堡[78]和赫塞尔[79]将会把我们带到遥远而神秘的星云,甚至超过太阳和群星。空间无止境,时间亦无限。历史在我们身后延伸,地理学家把我们带回尚无人类诞生的几百万年以前,带到宇宙的物质产生之时。我们的思想也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境界。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同样快乐的精神王国,当然,我们需要某种训练才能够享受到那种快乐。
“带上金钥匙,开启那道紧闭的大门”(马修斯),任何人都可以在他的图书馆里找到慰藉、力量和快乐。图书馆是真正的仙境,快乐的宫殿,远离尘世喧嚣的净土。图书馆对所有人一律平等,不分贫贱,财富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们愿意并很好地去利用它,我们可以把图书馆变成尘世间的天堂,完美的伊甸园。在这里,我们享尽快乐,尤其可以享受那棵令我们人类母亲牺牲所有快乐而欲得到的知识之树上的苹果。在这里,我们可以读到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最刺激的旅行和冒险经历、最有趣的故事和最优美的诗歌。我们会见到那些最伟大的政治领袖、诗人、哲学家,从那些伟大思想家的智慧中受到启迪,从那些天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中获得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