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与企业创新系统发展的关系
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创新系统,使其能够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所言,企业现在的创新需要发展成一个体系,就像《基业长青》一书中的观点那样,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不能做“报时人”,而要做“造钟人”。这里的“造钟”就是指打造一个创新体系。因此,打造企业的创新系统已成为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企业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微观单元,其建设与发展迫在眉睫。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创新的核心已从“技术”“组织”或“制度”拓展至“知识”。因此,近年来关于企业知识创新与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如杨文明和韩文秀(2003)讨论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制;林山等人(2004)研究了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动关系
;孟庆伟和刘铁忠(2004)研究了自主性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演化过程
;孙锐(2009)就中国企业的组织创新气氛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宋良荣和徐福缘(2001)则就知识型组织的管理创新问题开展了研究
。但尚未有学者从协同知识创新的视角研究知识创新与整个企业创新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笔者认为,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与整个企业创新系统存在着复杂的需求关系、直接和间接的带动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提高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的有效性,就必须抓住两者的内涵、过程及特征,深入分析其结构,理清它们之间的互动作用关系。
2.2.1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过程与特征
根据2.1.1节中关于协同知识创新的定义,我们将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过程分为如图2-6所示的5个步骤,即协同知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协同企业的选择、企业协同程度的控制、协同知识创新成果的分配及风险的承担,以及协同知识创新过程的反馈和改进。

图2-6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过程模型
(1)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分析协同知识创新的必要性,即通过分析其协同创新的动机、条件和环境,研究企业协同创新取得的可能性成果和面临的可能性风险,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企业协同知识创新。
(2) 协同企业的选择
对于核心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协同企业是协同知识创新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适当的方法选择、调查协同企业的背景,对比行业内相似企业的条件和环境,进而确定合适的协同单位。
(3) 企业协同程度的控制
所谓协同程度,即企业进行合作知识创新的程度,包括企业层面的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的程度、知识团队层面的合作知识创新的程度,以及知识工作者层面的知识沟通与交流程度等。
(4) 协同知识创新成果的分配及风险的承担
核心企业与协同企业之间的成果分配原则和风险承担原则将直接关系到各方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并影响着协同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程度。一般而言,核心企业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引导者,因而相对于协同企业而言,其享有更大比例的协同创新利益。但有时为了促成与协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创新和知识共享,以及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成果分配原则与风险承担原则也都比较灵活。
(5) 协同知识创新过程的反馈和改进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协同各方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成果的应用,核心企业和协同企业需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讨论与总结来对协同知识创新过程进行审核与修正。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特征包括:①动态复杂环境的适应性;②企业之间的协同性;③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性;④协同链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
2.2.2 企业创新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由于企业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为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对企业的存在方式、经营观念、制度安排、经济行为以及生产要素等进行新的调整与组合的过程和行为,因此它是一种系统、协调的创新过程与行为,可将它视为一个系统(即企业创新系统)。根据文献的观点,企业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文化创新、市场创新、战略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方面。事实上,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各项创新活动之间并没有十分清晰、明显的界限,而是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例如,海尔集团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建立了包括“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机制创新”等在内的创新体系。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按照创新内容的相近性将这些创新活动划分为知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4个子系统,如图2-7所示。

图2-7 企业创新系统的构成
企业创新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知识创新子系统是它的核心部分或核心子系统,而其他3个创新子系统则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知识创新活动的带动与影响。可以认为,企业的一切创新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企业知识创新成果在相应实践中的应用。
组织创新子系统包括组织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组织文化创新等活动。组织战略创新是指随着环境的变化,打破旧的战略模式,使战略要素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新的价值创造模式的战略行为。要使新的战略得以实施,企业就必须从机械化、垂直式的组织向柔性化、开放式的组织方式转变,形成一种适合知识型员工发展的民主性的组织结构;就必须更新成员中原有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形成一种鼓励创新,支持变革的开放型的组织文化,这也是实现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创新的过程。
技术创新子系统包括产品(服务)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活动。它是通过对产品知识、市场知识和顾客知识进行调研,采用新的工艺创造出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或以新的方式提供服务),为企业和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系统。
管理创新子系统则是由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等创新活动构成的。它是指通过更新管理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发挥知识和人的作用,并把新的管理要素(管理制度和方法等)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创新活动。
2.2.3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与企业创新系统发展的关系分析
企业知识创新子系统是企业创新系统中的一个核心子系统,企业协同知识创新通过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来作用于企业创新系统,它与企业创新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直接或间接的需求、带动和互动关系,如图2-8所示。

图2-8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与企业创新系统发展的关系
1.企业创新系统发展对协同知识创新的需求关系
企业创新系统发展对协同知识创新的需求关系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组织创新子系统对协同知识创新的需求
企业要实现战略创新,就必须及时了解顾客、市场、供应商等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整合、再创造,以形成新的可供应用的知识。同时还要调整或变革组织结构,使之适应和支持新战略的发展,并形成支持新战略执行的组织理念和价值观等,即形成创新的组织文化。这些过程都需要将相关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社会化。因此,在组织创新子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新知识的不断创造与应用,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企业之间的协同知识创新过程来促进和深化。
(2) 技术创新子系统对协同知识创新的需求
无论是产品(服务)的更新换代、工艺流程的改善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都需要新的产品(服务)知识、工艺知识和商业模式方面的知识。而研发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本身也是一种知识创新。因而,企业技术创新子系统需要协同知识创新中产生的新技术知识来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
(3) 管理创新子系统的发展对协同知识创新的需求
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方法的改进和管理制度的完善都需要适应企业战略的发展和实施,并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协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与企业技术相匹配,因此也就相应间接地需要新的知识。同时,管理创新子系统本身也需要通过不断地更新知识来持续改进。因而,管理创新子系统也要通过企业协同知识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管理思想和知识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对企业创新系统发展的带动关系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带动企业创新系统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促进企业组织创新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一般要通过组织学习、知识共享与协同创造等机制来实现,其过程将导致企业知识存量和流量的增加,从而有效地带动企业的组织创新,使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变革和文化积累融为一体,并最终决定着企业在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在此过程中,相应地形成了能够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的知识战略,便于知识获取与传播的开放的、柔性的组织结构,即形成一种便于知识共享的、以信任为基础的组织文化。
(2)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技术创新
协同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直接或间接的思想源泉,任何技术创新过程都是在特定知识的指导下完成的,而这些特定知识又都是知识创新的产物。从经济学角度看,知识不同于一般物品,其边际效用是递增的,且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难度的特征,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协同合作来提高其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实现技术的持续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企业通过协同知识创新来影响和带动核心企业和协同企业管理观念、方法和制度的创新,并检验其管理创新的有效性
鉴于知识创新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企业愈加重视对知识资产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人本管理”“能本管理”等创新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促使管理方法也随之不断创新。如海尔创造了“日清日高”管理方法,把“人本管理”理念与系统的综合集成管理方法结合起来,促使其竞争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企业知识创新也带动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如海尔相应地建立了知识运营的保障机制、知识的绩效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企业的持续性学习与创新发展。
3.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与企业创新系统发展的互动关系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与企业创新系统发展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动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促进了协同企业和核心企业组织形态的演进,从而引发了其组织形态的变革,使之朝着学习型组织与知识型组织方向发展,成为以知识战略为导向、组织结构为载体、企业文化为底蕴、组织学习创造为机制的创新型组织。而企业在向学习型组织与知识型组织转变的过程中,学习动力的增加,使其对环境变化趋势的洞察力得到提升,可更及时、准确地提出协同知识创新的需求和方向,从而促进和催生大量新知识的快速协同创造与应用。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向促进和互动关系。
(2)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一方面,企业协同知识创新要满足服务技术创新对新知识的需求,其成果要通过产品(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出企业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一项技术创新成果要想长久获得市场上的独占优势将是很困难的,因此企业必须开展持续的技术创新。这就要求新知识要像“滚雪球”那样不断地拓展和积累。因此,技术创新与协同知识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持续的、强烈的互动关系,并影响和引领着协同知识创新的发展方向。此外,技术创新成果又将使企业的知识存量扩充,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协同知识创新效率的提高。
(3)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互动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需要企业在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制度上予以支持,树立以“创新人”人性假设为基础的能本管理理念,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工作者的协同创新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协同知识创新也将有力地促进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发展,而这些先进管理方法的发展,又将为知识的共享、创造和利用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氛围。此外,鼓励和保护创新知识的制度,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组织学习制度和知识资产激励制度等制度的完善,又将推动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企业创新必然存在风险,而协同知识创新则能通过知识联盟或者战略联盟等形式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巨大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创新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2.2.4 关系分析小结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创新系统的发展提供核心动力,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协同知识创新对企业创新系统发展的驱动作用。协同知识创新对企业创新系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会对宏观层面的企业环境、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方面产生影响,又会引发微观层面的产品、工艺、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变革。而企业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开放型系统,它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影响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组织创新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和管理创新子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将会酝酿出对新知识的需求,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协同知识创新活动,进而形成企业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