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市情概览

1 六盘水概况

位于贵州西部的中国凉都六盘水,系贵州靓丽的三大城市之一,地处神秘的乌蒙山区,因取六枝、盘县、水城三地的头字而得名。土地面积9965.37平方公里,东邻安顺,南连黔西南州,西接曲靖,北毗毕节。1978年,国务院批准建市,省辖,下设六枝、盘县、水城、钟山4个县级行政区,101个乡、镇(街道办)。全市总人口约320万,有少数民族44个,人口约83.83万,民族乡50个,其中有彝族等世居少数民族7个。现有产业园区12个,规划总面积462.68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钟山区,市中心城区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41%。六盘水正由一座以煤炭采掘工业为基础,冶金、电力、建材、矿山机械工业综合发展的能源型重工业城市,向观光、旅游、投资、工作、生活的中国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转变。

地理资源

六盘水境内有发育典型、类型齐全的岩溶地貌。山峦众多,绵延起伏;沟壑纵横,深幽险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人称“贵州屋脊”的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为六枝毛口的北盘江大峡谷,海拔586米。境内峰众、谷深、景色秀美。六盘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区,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地处长江和珠江水系分水岭,长江水系以乌江上游三岔河为干流,分布于市境北部;珠江水系以北盘江为干流,由西向东横贯市境中部;南盘江支流分布于市境南部边缘。受岩溶地貌影响,河谷深,河床窄,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动植物资源

六盘水境内的动物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野生华南虎现已绝迹)、黑叶猴、白鹳、白冠长尾雉等,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猕猴等,三级保护动物鸢、苍鹰、鹊鹞、西南黑熊等。境内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和秃松,二级保护树种银杏、红豆杉等,三级保护树种西康玉兰等。森林覆盖率达37%左右。

矿产资源

素有“江南煤海”“江南煤都”之称的中国凉都六盘水,是贵州最大的产煤地之一,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基地,远景储量达844亿吨。大大小小的煤矿星罗棋布,“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全市有大、中型煤矿40对,小型煤矿308对,煤炭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撑起了六盘水经济的半壁江山。

除煤炭外,六盘水已发现矿种有铁、铅、锌、铜、锑、镍、铀、黏土等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锌、铀等,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最,煤储量居贵州省之首。

旅游资源

中国凉都六盘水,山奇水秀,气候宜人,民族风情和喀斯特地貌风光融为一体、别具一格。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多个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犹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乌蒙山腹地。有“地海浮山”之誉的麒麟洞公园、明湖湿地公园、凤池园,亚洲最早的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北盘江大峡谷、乌蒙大地缝的奇山异景,万亩竹海风景名胜区,记载人类起源、进化和环境演变的盘县大洞旧石器遗址,以半部藏经闻名的丹霞山,《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岩溶幽景碧云洞,提供古植物演化进程的妥乐千株古银杏、高原草场,红军第二、第六军团过盘县时的会议旧址——九间楼,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野玉海景区、天生桥,水城南开苗族跳花节、玉舍和盘县普古彝族火把节,六枝坝湾布依族六月六节等。市区的人民广场、三线建设博物馆、美术馆、体育中心、凉都大剧院、凤凰山城市综合体等标志性建筑,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为六盘水的旅游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六盘水堪称海内外客商休闲、观光、投资、兴业的好去处。

交通

伴随着株六、六沾铁路复线、水柏铁路、内昆铁路、南编组站的建成,六盘水处于华南、西南铁路大通道交会点,形成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广西入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入东南亚的铁路大“十”字,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方便、快捷的铁路,不仅改变了西南路网结构,增加了路网的灵活性,还增加了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的联系,促进了地区的物资交流、市场繁荣,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未来的五年中,六盘水市将建成毕水兴线、黔桂线、织纳水线、贵金六线、六攀线等一系列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在高速公路方面,镇胜高速、水盘高速、杭瑞高速、俄都发高速公路、水六高速、六威高速等高速公路,搭建出六盘水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航空方面,建设中的月照机场,为4C级国内支线机场,计划2014年夏季通航,主要航线为六盘水至贵阳、成都、昆明、北京、上海等城市。

经济社会

六盘水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明确提出了建设“五个六盘水”、三地同城化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8000亿元等目标。围绕确定的宏伟目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经济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各项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效。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82.11亿元,增长15.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78.3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3.59亿元,分别增长9.88%和19.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0亿元,增长35.9%,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054.93亿元,增长3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9.33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34元,增长14.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54.42亿元、599.88亿元,分别增长11.57%、1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3.4%,提高4个百分点。全省增比进位预排名,从2012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盘县进入西部十强县和全国百强县,填补了贵州全国百强县的空白。

特产美食

六盘水市的特产主要有猕猴桃、杜仲、天麻、核桃、六枝岩脚面、郎岱酱、水城姜茶、水城春茶、盘县白果等,美食主要有水城羊肉粉、烙锅、盘县糯米鸡、六枝落别狗肉等。

2 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

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兑现了“圆满、出彩、精彩”的庄严承诺,让六盘水呈现出“发展提速、投资增加、转型加快、业态创新、民生改善、形象提升、位次前移”的喜人态势,逐步实现了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的华丽转身。六盘水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摆脱路径依赖,走出资源陷阱,防止矿竭城衰;六盘水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旅游助推城市整体转型的路子。放大“旅发大会效应”,全力抓好“后旅发时代”各项工作,打造以特色文化、避暑休闲度假、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为重点的国内优秀旅游目的地。

江南煤都

六盘水因煤立市、因煤兴市,有“江南煤都”之称,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同时也是江南地区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工业基地。煤炭品种全、质量好、易开采,煤层气和浅层天然气的储量在1万亿立方米以上。六盘水是国家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国土资源重点开发的地区,又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南贵昆经济带的重要结点城市。

“三线建设”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把六盘水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能源基地,用十万大军开发建设六盘水,出现了六盘水开发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六盘水已成为贵州省“西电东送”的主战场和“黔煤外运”的主要基地。六盘水50%以上的优质原煤、80%以上的发电量、60%以上的焦炭及钢铁的绝大部分都源源不断地输往贵州省内及西南、华南诸省(区、市)。市内有水矿、六枝工矿、盘江精煤、首钢水城钢铁、野马寨电厂、发耳电厂、响水电厂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成为六盘水的支柱产业。六盘水无论是在“备战备荒”的“三线建设”时期支撑国防工业发展,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支持江南诸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凉都

光绪二年(1876)的《水城厅采访册》记载:“水城地分五里:曰永顺,曰常平,曰崇信,曰时丰,曰岁稔。永顺里附城,常平里在城西北,崇信里在城东北,地势高,多寒。《省志》云:‘山高气寒,雺雾朦胧,四时皆然。’又云五六月无酷暑,箐林树木经冬不凋者是也。每岁立春月余,桃杏始葩;夏多雨,雨即寒,恒衣绵;秋多阴;冬多积雪。田功则二月动犁,三月播种,四月插禾,八九月纳稼。而田无膏腴,土多硗确,故收获恒迟。”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六盘水,7月平均气温为19.7℃,凉爽宜人的气候为众多旅游者和国内外专家学者所称道。2004年,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凉都”品牌,为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优势的“江南煤都”奠定了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空间。2005年7月,“中国凉都·六盘水”课题研究成果报中国气象学会审定,2005年8月12日,经过多轮针对核心问题的质询后,专家委员会认为,“中国凉都·六盘水”课题组从大气、气象、环保、医疗等方面进行的论证,充分阐明了六盘水市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等独具特色的气候特点和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论证缜密、方法得当,论证结论科学可靠。

2005年8月12日,中国气象学会向六盘水颁发证书:经中国气象学会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贵州省六盘水市可称为“中国凉都”。2005年8月18日,六盘水市政府在贵阳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六盘水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2007年5月,贵州省德育指导中心对《中国凉都——六盘水》一文考察初审,在全省专题研讨会上讨论通过后送全国德育教材委讨论,全国德育专家组评审通过,《中国凉都——六盘水》入选德育教材。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六盘水市气候凉爽,常年无夏,春秋相连。专家们通过检索中国730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与全国17个避暑胜地相对比,六盘水市夏天的人体感觉舒适程度占明显优势,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0℃,其中每年6月、7月、8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8.3℃、19.7℃和19.2℃。六盘水市近年获得“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十佳投资环境城市”“十大生态文明”“全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