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艺市场发展报告(汉英对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古丝绸之路通过贸易连接起亚欧非人类文明。今天,当我们以民心相通为基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之时,离不开文化的传播与文明的对话,文化贸易成为切实有效联通“一带一路”的人文纽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必然是中国开展演艺对外贸易的重要区域。伴随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2013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总值达601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中国演艺“走出去”也实现了从文化交流向演艺贸易的转变——包括演艺在内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对外贸易。中国演艺事业迎来了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机遇。

以演艺为代表的文化服务贸易的比重将随着文化服务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大,中国演艺对外贸易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演艺服务在商业存在、境外消费、跨境交付以及自然人流动等模式上均会有良性发展;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的增长以及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持续增强、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兴趣会陡然提升、对中国演艺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呈现爆发性增长。中国参与演艺贸易的主体将更加多元,中阿文化部长论坛、中国与东盟10+1文化部长会议等政府层面的机制保障助推了国际文化合作机制的完善,也会吸引越来越多国有和民营院团、社会组织、演艺中介机构以及个人等相关主体加入演艺贸易的行列中。目前中国已经在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中国也将作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体在发展演艺贸易中发挥更好的平台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国国内演艺市场的发展升级创造机遇。一方面,中国不断增长的演艺消费需求将逐步外溢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演艺产品与服务必将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通过“需求-供给传导机制”倒逼国内演艺产业供给侧深化改革,演艺市场同步完善,从而催生出高品质的演艺产品与服务。国内演艺市场的日臻完善将通过可交易的演艺产品与服务自信表达中华文化,引导更多国民增强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理解,有效实现中华文化的跨时代沟通。

与此同时,文化投资将为中国演艺贸易注入持久动力。中国对外文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文化投资方式将日益多元,设立海外分公司、跨国并购和签署合作协议等都成为企业对外文化投资的重要方式。对外文化投资主体也将更加多样,不仅局限于文化企业本身,更多实行多角化经营的公司也将文化产业视为其重要的进军领域,制造业、地产、金融等领域的规模企业将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储备更多地参与到对外文化投资当中。目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并在20个沿线国家建设的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已有的投资流量将推动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贸易往来或产业投资的中国跨国企业更加迅速地实现资金的跨产业迁移,融入当地演艺市场,为中国演艺产业走入世界演艺市场搭建桥梁。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演艺产业合作需要建立各方共同建设、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利益共同体,需要借助市场力量,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文化市场才能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注定是一场全球性、高水平、深层次的伟业,在这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上,包括演艺在内的文化贸易必将发挥其独特优势,切实联通“一带一路”人文纽带,“无论相隔多远,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与其他文化产品和服务相比,演艺产品和服务具有受科技现代化的冲击最小、资本现代化程度较低、产业规模空间狭窄等突出的经济特征。同时,它艺术地承载着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核心文化价值,在愉悦的欣赏与体验中,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感知与认同,并接受情感教育、舒缓压力,因此演艺文化贸易是实现文化对外传播的智慧路径。《中国演艺市场发展报告》正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演艺对外贸易带来了新机遇之际,由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专门组织团队编写而成,以中英双语向海内外呈现“十二五”这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内中国演艺市场的发展变迁,并对2016年中国演艺产业和演艺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深入剖析。希望此书能够成为了解中国演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的一扇窗口,在继续服务中国演艺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让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人民发现中国演艺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发掘演艺产业的国际合作空间,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绘演艺贸易蓝图。

编者

2018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