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第一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波斯神话、印度史诗(前7—4世纪,波斯、印度)

波斯古教,拜火崇光

中国的西邻伊朗,古称波斯。那里的文明起源,时间跟华夏不相上下。四千年前,生活在伊朗高原上的百姓就有拜火的习俗。公元前7世纪,有个叫琐罗亚斯德(前628—前551)的,改造波斯的原始宗教,创立了新教,就叫琐罗亚斯德教。

琐罗亚斯德教信奉光明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崇尚“善恶二元论”,认为宇宙分为善恶两大阵营;善神阿胡拉的光明阵营跟恶神安哥拉的黑暗阵营斗个不停,据说要斗九千年哩!而整个世界便在斗争之中被创造出来。

与琐罗亚斯德教相关的石雕

善神阿胡拉又是智慧之神和创造之神,他创造了天空、星辰、日月等,还造出“原牛”和“原人”来。恶神安哥拉也能创造,可他造的却是毒蛇、害虫等丑类。恶神也有法力,善神创造的“原牛”“原人”全都死在他手下。

只是“原牛”死而不朽,它的骨髓里生出草木,它的精子生出各种有益的动物。“原人”呢,他的精子藏于地下,长出大黄——那原是一种草药,而大黄中又生出一对相互拥抱的伴侣——玛什耶和玛什耶那,这便是人类的祖先了。这又有点儿像中国神话中的伏羲、女娲,希伯来神话里的亚当、夏娃。

阿胡拉不简单,他七位一体,除了自身,还是天空、大地、水、植物、动物和人类的保护神。琐罗亚斯德的神庙中燃烧着永不熄灭的圣火。信徒们过世后要实行天葬,用遗体喂鹰隼。

在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一度成为国教,以后又盛行于中亚,并于北魏时传到中国,称“祆(xiān)教”或“火祆教”。此教中有一位星辰雨水之神叫蒂斯塔尔,有金牛、骏马、俊小伙儿三种化身。有学者考证,盛行于我国川滇地区的二郎神崇拜,就有着蒂斯塔尔崇拜的影子呢。

二郎神有着战神、雷神、火神、雨神等诸多神格,全都跟蒂斯塔尔相吻合。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神的“生日”,同时又是西南地区的火把节;这也与琐罗亚斯德教“拜火”的习俗相近。在琐罗亚斯德教信仰中,犬的地位很高;这下你该明白,二郎神身边那只连孙悟空都怕它三分的“哮天犬”是从何而来了。

有意思的是,琐罗亚斯德死于公元前551年,那一年,中国的孔子刚好诞生。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

同在亚洲的印度,这会儿产生了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前面说过,印度古老的《吠陀》诗集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这两部史诗的流传比《吠陀》稍晚。

两部史诗篇幅宏大,尤其是《摩诃婆罗多》,足有十万颂。两行为一“颂”,加起来就是二十万行,《荷马史诗》才是它的八分之一!

《摩诃婆罗多》中的辩才天女

“摩诃婆罗多”就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意思。《摩诃婆罗多》说的是婆罗多王族有兄弟两个,一个叫持国,一个叫般度。持国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王位也便由般度继承。不过持国多子多福,有一百个儿子;般度呢,只有五个。

般度死了,王位由双目失明的持国接着坐。持国的大儿子难敌是个野心家,他一心要把般度的五个儿子挤走,好把王位永远霸在自家手里。

有一回节日庆典,难敌把五个堂兄弟请到一座美丽的宫殿里。这宫殿是拿树胶筑成的,沾火就着。到了夜里,难敌派人点着了宫殿。他满以为眼中钉从此“人间蒸发”,哪知五兄弟早已得知消息,连夜从地道逃走了。

后来这五兄弟在盘遮罗国被招为驸马,回来跟持国平分天下。难敌不死心,又骗五兄弟掷骰子。五兄弟输掉金银、车马、仆从、军队、城池,最后干脆连老婆也都输掉啦。结果五人被放逐到大森林里,一去就是十三年。

《摩诃婆罗多》插图

再后来,般度五子带兵跟难敌展开一场恶战。战争打了十八天,持国的一百个儿子全都战死,般度一方也损兵折将,只剩下五个“光杆司令”。最终五兄弟得了天下,并把国家交给儿辈,他们自己则进雪山修行,全都升入天国。在那儿,五兄弟跟持国的一百个儿子“一笑泯恩仇”,大家全做了天神。《摩诃婆罗多》的作者,相传是一位名叫毗耶娑的大仙。不过学者们说,这部大史诗绝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事实上,史诗在印度民间流传了上千年,4世纪才最后完成。

史诗最初只是对印度历史上一场战争的记述,在千年传唱中,不断添枝加叶,融入无数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人们获得的新知识、新思想。在后人眼里,它不单是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古印度文化的百科全书!

《罗摩衍那》,神猴称雄

另一部史诗《罗摩衍那》的文学味儿更浓些。全诗分为七篇,两万多颂,产生在公元前4世纪到2世纪之间。

“罗摩衍那”意为“罗摩传”。罗摩是印度古代十车王的太子,娶了别国公主悉多为妻。后来十车王听信王妃的挑唆,废长立幼,把罗摩放逐到大森林里。罗摩的妻子和另一个弟弟不愿意抛弃他,甘愿跟着他去受苦。——其实新太子婆罗多倒也是个好青年,他追不到哥哥,便拿哥哥的一双靴子放在宝座上,自己算是替哥哥摄政。

森林里的生活可艰苦啦,不但野兽成群,还有妖精出没。十首魔王的妹妹看上了英俊的罗摩,向他求婚;罗摩当然不会答应。女妖就怂恿哥哥把悉多抢了去。

罗摩到猴子国求援,猴王派了神猴哈奴曼去打探消息。哈奴曼摇身现出猴形,一跃跳过大海,在魔王的花园里找到悉多,并向她通了消息。后来猴子国的大军帮助罗摩造桥渡海,跟魔王展开一场大战,终于夺回了悉多。

等流放期满,罗摩回国坐了王位,忽然又心生疑惑,说妻子悉多久困魔国,贞操难保。悉多有口难辩,悲痛万分,纵身跳进了地缝里,只把一缕长发留在罗摩手中……

哈奴曼铜像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他文武双全,道德高尚。在后来的印度教中,他被奉为神明。悉多的形象更动人,她的遭遇大概正反映了古代印度妇女的命运吧。

神猴哈奴曼呢,他可是最让中国读者感兴趣的形象了:你看他变化无穷,法力通天;罗摩最终能战胜魔王,就是靠他从魔婆手里骗来神镖,才结果了魔王的性命。这简直可以编进《西游记》,作为第八十二难啦。

《罗摩衍那》的作者相传是蚁垤(dié)大仙。悉多被遗弃后,蚁垤曾照料并保护她,还把她跟罗摩的事迹编成长诗让人传唱。这部史诗据说就是这么产生的。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对印度后世文学影响极大。有人说,假使把与这两部史诗有关联的作品去掉,印度文学史便成了一片空白啦。——古印度最著名的戏剧《沙恭达罗》,其实就是从《摩诃婆罗多》中取材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