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嵌入下的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书以社会网络为研究视角,按照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关系—影响路径—交互影响这条逻辑主线展开,研究了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社会网络效应。第一,从社会网络研究入手,梳理和学习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找出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内在机理所在。第二,在现有文献基础上界定社会网络的内涵及结构,将社会网络划分为网络学习、网络互动、网络互惠和网络信任四个维度并形成社会网络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社会网络及四维度指标值。第三,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关系如何,探讨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不同阶段,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趋势变化情况。第四,通过理论分析社会网络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找出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中介变量,利用KHB模型分解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第五,利用SFA模型测算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讨论社会网络和政府推广服务如何交互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探讨社会网络在弥补正式组织(推广服务)缺陷时的重要作用。第六,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研究结论,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促进节水灌溉技术扩散、提高农户技术采用率的思路和政策主张。具体的技术路线见图1-1。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内容

依照研究思路,围绕研究目标,本书主要内容如下:共分为九章内容和一个结语部分,其中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社会网络识别、测算和特征,第四章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现状及问题分析,第五、六、七、八章为本书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围绕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关系、影响路径、交互影响展开,第九章是结论与建议,最后是结语。

第一章,导论。从现实背景出发,提出本书的主要问题,明确本书的目的及意义,在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找出本书视角及立足点,然后具体给出本书的思路、内容及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理论基础。首先界定书中涉及概念,然后学习和梳理农户技术采用相关理论,最后对社会网络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机理做出阐释,为后文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社会网络识别、测算和特征。本章的主要任务是界定社会网络的内涵、划分社会网络的维度、形成社会网络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测算社会网络指标值及社会网络各维度指标,最后通过描述性分析对比技术采用者与未采用者的社会网络状况。

第四章,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现状及问题分析。本章首先利用统计数据描述性分析全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现状,然后对甘肃民勤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找出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影响关系分析。本章主要研究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倒U型关系,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别实证检验社会网络指数及社会网络各维度指标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间的影响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对所得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影响路径分析。本章主要目标是检验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中介效应,应用KHB模型将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测算社会网络是如何通过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各中介变量贡献大小如何。

第七、八章,社会网络与推广服务的交互影响。作为农户技术信息获取的两个主要渠道,社会网络和政府推广在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两者间存在着何种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在上部分中,首先介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概况,然后理论分析推广服务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最后构建政府推广服务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算,为下部分社会网络与推广服务交互影响的实证分析做好铺垫。在下部分中,在测算因变量——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效率的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通过加入社会网络与推广服务交互项的方式分别实证检验社会网络指数及社会网络各维度在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中与政府推广服务的交互影响关系。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本章对前面各章的研究内容做概括性总结,形成本书基本结论,之后针对此结论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结语。本部分总结了本书的不足,并针对本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三)研究方法

本书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以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机理,描述性分析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关系、影响路径,以及社会网络与政府推广服务交互作用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效率的影响。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综合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数据调查法、计量分析法三类研究方法,说明如下。

(1)文献分析法。文献学习和梳理是研究任务开展的基础,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对现有文献的学习与继承,本书也是在整理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选题、研究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在问卷设计上,有关社会网络的指标体系重点参考了Brehm和Rahn(1997), Belliveau和Wade(1996), Putnam(1995, 2001)和Fukuyama(1998)等关于社会网络的定义,以及Grootaert(2002)、边燕杰(2004)、赵雪雁(2012)、刘彬彬(2014)等关于社会网络的测度,同时结合本书特点对有关问题做了修订和补充;在社会网络影响农户技术采用机理分析上,重点学习了国外本领域相关经典文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Rogers(1962), Munshi(2004), Bandiera和Rasul(2006), Genius等(2014)等。

(2)数据调查法。根据本书内容和特点设计调查问卷,选取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作为调研地点,调查内容包括农户的基本信息及家庭基本特征、农业生产及灌溉情况、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采用情况、政府推广服务情况以及社会网络五个部分。采取入户调查、被访问者口述、调查者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考虑调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特点,按照乡(镇)系统抽取样本村和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典型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

(3)计量分析法。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本书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农户样本特征、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现状以及农户社会网络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社会网络指标值及社会网络各维度指标值;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倒U型关系;采用KHB模型分解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间接路径;采用SFA模型测算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效率,并应用Tobit模型分析社会网络与政府推广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效率的交互影响。除此之外,在数据的处理上,本书还采用了标准化方法对指标进行去量纲化处理,采用中心化方法解决加入交互项后原指标与交互项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模型稳健性上,采用了Hansen(1999)的门槛回归模型对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倒U型关系做了稳健性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