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比较的视角看中国过去的工业化路径
中国在1995年达到了购买力平价人均GDP2000美元的水平,在2011年达到8000美元的水平,是其16年前的4倍。[注2]暂且撇开生活水平惊人的增速不提,在二战后的时期,对于任何一个后工业化经济体来说,生活水平从人均2000美元提升4倍都是一项罕见的丰功伟绩。尽管亚洲一些著名的国家某些时期的经济增长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仍未达到这个标准,这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这就使得中国在2011年进入这个“8000美元俱乐部”显得更具独占性。这为世界和亚洲的工业化及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与中国同样有此特性的经济体作为样本来比照分析其发展动力。
[注2]本文所有二战后的GDP信息以及人均GDP信息都来自2012年1月设立的Conference Board's Total Economy DatabaseTM数据库,http://www.conference-board.org/data/economydatabase/。1950年以前的数据和世界经济总体数据来源于Maddison, Angus,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06AD, March update, 2009, http://www.ggdc.net/maddison/。所有的数据都用1990年国际元计价。
在开始讨论之前,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提升其生活水平4倍的相对速度如何(见图1)。柱形代表每个经济体完成此项任务所需的年数。折线代表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中国是这些样本中最后达到这个收入水平基准的国家,它的增长速度最快,因此完成生活水平提升4倍的任务用时最短。紧随其后的是日本,然后是四个被称作“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后工业化经济体,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是如此。在图像移动到第一代和第二代欧洲工业化国家及其殖民地之前,有两个来自东亚以外的国家——土耳其和墨西哥世界平均水平持平。
图1 人均购买力平价GDP从2000美元提升4倍
表1显示了图1中的国家首次达到人均GDP2000美元的年份,荷兰在1827年即达到了这个水平,同时表1也显示了这些国家完成生活水平提升4倍的时间。
表1 人均购买力平价GDP从2000美元提升4倍
第一代工业化国家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将其人均GDP提升4倍,以1%~1.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第二代工业化国家(这里由法国、德国和美国所代表)平均用了87年完成这项任务,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7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民账户数据的可见性显著增强了。由工业化扩散所支持的现代经济增长也显著增强了。表1所列的16个经济体中有5个其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启动期在20世纪50年代,分别是日本、土耳其、墨西哥、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世界经济整体也属于这一类。Maddison估计全球人均GDP在1950年达到2113美元。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台湾(1965)、韩国(1969)和马来西亚(1969)达到了2000美元的起点,而日本已经完成了8000美元的任务(1968)。泰国在1976年达到起点,这一在二战后成功完成工业化的群体(不包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特例)是我们为中国挑选的可比国家。日本是这一群体中最先完成人均GDP提升4倍任务的国家,它是比较分析的基准。在图2和图3中,日本的每项指标被设定为100分,其他国家则用占日本的比例来表示。例如,当日本的人均GDP在1951年达到2000美元时,它的城市人口份额是53%。当中国的人均GDP在1995年达到2000美元时,它的城市人口份额是31%。因此中国的城市人口份额在图2中用日本的58%表示。
图2 人均购买力平价GDP2000美元水平下的工业化国家特征
图3 人均购买力平价GDP8000美元水平下的工业化国家特征
说明:
1. “Schooling”代表每个成年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网址http://hdrstats.undp.org/en/indicators/103006.html。
2. “IVA share”and“GCF share”分别代表工业产值和总投资占GDP的比重。World Bank Databank,网址 http://databank.worldbank.org/data/views/variableselecti-on/selectvariables.aspx?source=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
3. “Life expectancy”预期寿命从出生开始计算,Ibid。
4. “Infrastructure”是用2010年陆地面积衡量的开放铁路网长度,陆地面积来自CCIA World Factbook,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index.html.铁路长度来自Mitchell(1982, 1975, 1993), Union of International Railways(1991, 2000), the CEIC database and the CIA World Factbook,笔者有改动。
5. “Urban share”指联合国2011年划分为城市人口的比例。http://esa.un.org/unup/。
本文两个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工业产值占总产出的比重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这两点之外,我们选择了人力资本的代表(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基础设施的代表(用陆地面积衡量的铁路线长度)、预期寿命和投资份额几个参数。我们也考虑了出口导向,但是由于测算度量的问题很难将其与前述几种参数混合在一个图表中,因此我们在图4中单独描绘了贸易方向。
图4 人均购买力平价GDP2000美元与8000美元的出口导向
资料来源:World Bank Databank,网址 http://databank.worldbank.org/data/views/variableselection/selectvariables.aspx?source=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
图2中最惊人的发现是中国在起点处有非常高的工业产值和投资份额。它的投资份额远远超过样本里的其他国家,它的工业产值也是如此。高工业产值与投资份额和中国的高能源消耗、高排放是密切相关的。中国成年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与可比国家接近,但它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并在城市化程度上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出口导向比日本、墨西哥、土耳其在2000美元时的水平都要高,比韩国高一点,与泰国相近,但远低于马来西亚(见图4)。
现在来看人均GDP为8000美元的时点(见图3),从表面上看,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似性大于GDP为2000美元时的。主要的例外是基础设施,日本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对中国来说,多数指标的排名与其在2000美元时相似,但投资份额和工业产值占总产出的比重不再那么极端了,并且其城市化落后的程度也减少了。投资份额和工业产值占总产出的比重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不那么极端的原因是其他国家的份额上升了,而中国的份额本身还是很高。城市化程度提升是因为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有更迅速的发展。出口导向方面,中国与样本中的大经济体相比,实质上一直更加依赖出口(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个差距);韩国赶上了中国;两个东盟经济体遥遥领先(见图4)。
此项研究清楚地显示,尽管中国在过去的20年城市化发展迅速,并且二战后其他经济体完成工业化时其投资份额和工业产值占总产出的比重与出口导向都迅速增加,中国经济与一般的同等发展水平的大型经济体相比,同时具有过度工业化、城市化不足以及过度出口导向的特征,不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还是在当今。在2011年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中国不再像1995年达到2000美元时那样与众不同了,但它的经济结构仍然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