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课(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哈佛幸福心理课——幸福生活保养法,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2)

消极作用: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的希望落空。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己月经过期还没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又比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当他们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而且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的时候,就马上会有不好的感觉,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最后跑到医院去看医生。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作用: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做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者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者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同样,我们再来看看上面早起照镜子的另一种心理暗示。有的人早晨起来后同样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他的精神便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地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则有利于身心健康。

在临床中,心理暗示是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最常见的就是心理咨询。咨询师常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语言、手势、表情、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含蓄间接地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引导来访者顺从咨询师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咨询的目的,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使用。

关于心理暗示治疗疾病还有个让人不可思议的例子,是关于一个晚期癌症患者的。

赛蒙顿医生是一位专门治疗晚期癌症病人的专科医生,他提起有一次治疗一位61岁喉癌病人的经过。当时这名病人的体重大幅下降,癌细胞的扩散已经使得他无法进食。

赛蒙顿医生告诉这位患者,自己将会全力救治他,帮助他与病魔做斗争。同时,赛蒙顿医生对病人毫无隐瞒。他让这位病人充分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希望这样能让病人充分了解病情,从而缓解不安的情绪,使其努力与医护人员合作。

结果这位病人的治疗情形非常好,治疗过程也进行得十分顺利。赛蒙顿医生还教这名病人运用想象力,想象自己体内的白细胞大军在与癌细胞对抗,并最后战胜了癌细胞。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星期之后,经过治疗,癌细胞的破坏性真的被抑制住了。这位病人战胜了癌症。对这个杰出的治疗成果,就连赛蒙顿医生也感到十分惊讶。

其实,赛蒙顿医生正是因为运用了心理疗法来治疗这名癌症病人,才获得了如此成功的疗效。他对患者说:“你对自己的生命拥有比你想象的更多的主宰权,即使是像癌症这么难缠的恶疾,也能在你的掌握中。”他还说:“你完全可以运用心灵的力量来决定你的生或死。甚至,如果你选择活下去,你还可以决定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品质。”

是的,生命其实是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就像有幅海报上画的。那幅海报上面分别画着一个蚕茧、一条毛毛虫和一只蝴蝶。底下则是一行文字,写着:“选择——同样是一生,你愿意当哪一种?一条虫?一个茧?还是飞上枝头的蝴蝶?只要你想做,你就能做到。”

“只要你想做,你就能做到。”这好像有点让人难以置信,那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奇迹。

有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但经医生检查,眼睛的结构没有病变,可能是心理性的失明。医生用了许多的方法都没能把这位妇女治好。

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五,当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果真发现自己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上面这个例子中的催眠以及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的方法或技术。心灵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它既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拯救一个人,就看人们是抱着积极的心态还是抱着消极的心态。

免费的无价幸福

关于幸福的说法,在著名的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蕴含着哲理的故事:

有一天,上帝想帮助人们感受到幸福,于是他来到了凡间。上帝走着走着,遇见了一个怀里抱着小孩的中年女人,这个中年女人非常沮丧地向上帝说道:“我去给孩子看病,可是钱包丢了,那些钱是我的全部家当,现在惨了,不但没法给孩子看病,就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听到这里,上帝给了她足够的钱,她很高兴,抱起孩子向医院奔去。此刻,这个中年女人觉得很幸福。

不一会,上帝遇见了一个农民,这个农民看起来非常焦虑,他皱着眉头向上地诉说:“我的水井坏了,如果再不浇灌田地,刚刚种植的禾苗就会死掉的,如果没有收成的话一家人就会饿肚子。”听到这里上帝赐给了他一口新的水井,他很高兴。此刻,这个农民觉得很幸福。

快到傍晚的时候,上帝遇见了一位企业家,这位企业家非常有钱并且英俊潇洒,还有一位貌美如花、温柔贤惠的太太,但他并不快乐。于是,上帝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企业家唉声叹气地对上帝说:“我衣食无忧,什么都有,只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少了一样东西,不知道上帝是否能够赐予我呢?”

“好吧,你说,不管你想要什么东西我都可以给你。”上帝对企业家说道。

企业家非常严肃地对上帝说:“我最想要的是幸福。”

这下子可把上帝难住了。上帝认真思考了片刻之后,对企业家说:“我知道了,我会给你幸福的。”

于是,上帝没收了企业家的全部财产,并且毁去了他的容貌,掠去了他的才干。做完这些之后,上帝就离开了。

许多天之后,上帝想起了那位企业家,于是决定去看看他。现在,这个人已经不再是企业家了,完全失去了以前的风采,只见他衣衫褴褛,蜷缩着身体蹲在墙角,而他那位漂亮的太太并没有因为他的落魄而离开他,而是依偎在他的身边。当这位往日的企业家看见上帝的时候,一边搂住身边的太太,一边向上帝说:“谢谢,太谢谢了,我已经明白什么是幸福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哈佛人,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每一个人懂得,幸福其实就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也不懂得怎样去好好珍惜。心理学研究者说过,人们期望中的幸福,总是随着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升高,而他们却常常把本身所拥有的幸福忽视掉。所以只有把握好生活中平凡质朴的幸福,才是一名智者。

心理学家也认为:生活中的幸福通常是免费的,但它也是无价的。所以,幸福本身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并不高,心平气和地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享受平安宁静的日子,富也淡然,贫也坦然,再加上与父母和姊妹间浓浓的亲情,所有的一点一滴看似平凡,但幸福就蕴含在其中。

好好地把握身边的幸福吧,这样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也都会拥有更多的幸福。

内心简单快乐,幸福如影随形

我大学毕业后,曾经应聘到一家规模不大的私企工作,在那里上班确实挺烦心的,整天忙得晕头转向,可收入却相当微薄,除去房租、水电费等必要开支外,一个月工资就所剩无几了,这让我觉得养活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些日子连做梦我都想换份工作。

不过,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特殊的人,她是公司的同事,名字叫玛塔儿,哈佛大学毕业,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她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与同事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我那时真的无法理解,这样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怎么就安心在这个小私企工作呢?而且这工资又不高。终于,在一次午餐的时候,我忍不住问起玛塔儿这个问题,而她却若无其事地笑着说:“我的先生工作很忙,孩子还小刚上幼儿园也需要人照顾,所以,我不能去那种非常忙碌的单位工作,虽然那里的收入会很高。”

听其他同事说,玛塔儿和她的先生是高中同学,他们相恋多年。在她临近毕业的那年,身为哈佛大学的高才生,许多大公司都给玛塔儿发出了邀请函,当时,玛塔儿本可以选择一家不错的公司去上班。但她的男朋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读了一所二流大学,也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所以,决定要南下打拼。于是,玛塔儿也跟着她的男朋友一起来到了这里。不久,俩人就领了结婚证。

公司五点下班,作为年轻人,总是喜欢下班后先出去散散心、喝杯茶或者是玩一会儿再回家,但玛塔儿一次也没有参与过这种活动,她总是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她说要去买菜,还要去幼儿园接孩子,然后赶回家给先生和孩子做饭。

因为对业务的不熟悉,我有时晚上会加班,遇到不懂的问题,常会请教玛塔儿,每次打电话过去,她不是在洗衣服就是在打扫卫生,或者在陪孩子完成手工作业,总之,几乎没有一次是在休息。有时候,玛塔儿解答完问题,我表示感谢之后也会顺便问一句:“你先生在做什么呢?”她说:“在上网。”或者说:“在睡觉。”此时,我就会特别气愤,想起她每天下班后匆忙的脚步,都为她觉得委屈,为了先生,她已经放弃了进入大公司工作的机会;为了家庭,她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分钟的假,玛塔儿这么辛苦,而她的先生却一点也不知道分担家务,真是令人气愤。

更何况,玛塔儿的先生现在的收入并不高,也就是只能勉强维持日常开销。很多人都替玛塔儿感到惋惜,而她却在每次提到自己先生的时候笑着说:“他现在的生意虽然很小,但还是很有前途的,而且他很努力,生意也确实是在慢慢变好。所以,其他的事情就不必再叫他分心了。”

有时,玛塔儿会把她先生买给她的一些零食带给大家品尝,这时她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别人看来玛塔儿的先生并不优秀,人们也不看好他们目前的生活。但也许玛塔儿认为,替心爱的人做饭、照看小孩、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也是一种幸福!

后来,我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离开了那家私企。有时我也会想起玛塔儿,心理学家曾经讲过,简单的幸福来自无私的付出,它朴实无华,所以也更容易得到。玛塔儿能如此珍爱自己平凡的先生,正是基于这种简单的幸福感,这也是哈佛人玛塔儿的幸福理念。

其实,幸福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精力或能力把所有的事情做好,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就会化复杂为简单,就会体味到什么是幸福。

我想,我应该感谢哈佛人玛塔儿,是她让我懂得原来简单中饱含着幸福。

容人三分,心不累

上帝向一个人允诺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三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时,你的敌人将得到你所得到的双倍。”于是这个人提出自己的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一大笔财产,第二个愿望还是一大笔财产,第三个愿望却是“请你把我打个半死吧!”。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对夫妻离异,根据法官的判决,丈夫必须将自己财产的一半转让给妻子。为了不让妻子得到这笔财产,丈夫竟然将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车子和房子以十美元的“低价”出售。

人们与生俱来就有这种竞争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每个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对手比自己强。因此,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竞争,即使拼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就是在双方有共同利益时,人们也往往会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作“竞争优势效应”。

要消除“竞争优势效应”的副作用,就要推崇“双赢”理论。合作才能为我们每一个人营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

除了竞争的本性,还有很多的因素也会对竞争的形成产生影响。

战国时,秦昭襄王对范雎说:“天下的贤才武士,以合纵为目标,相聚在赵国,而且要攻击秦国,我们该如何对付。”

范雎说:“大王不必忧愁,让我来破解他们的合纵关系。秦国与天下的贤才武士,并没有什么仇恨呀!他们相聚要来攻打秦国,只是为求自己的富贵。一群狗在一处,卧的卧,立的立,走的走,停的停,不会互相争斗,如果投一块骨头过去,所有狗就会起来抢夺,并且互相撕咬,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块骨头使他们起了争夺之意。”

秦王于是派范雎带了五千金,在武安大摆宴会,散给合纵之士的黄金不到三千金,他们就互相争斗起来,也不再策划如何攻击秦国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因为利益分配得不均匀,以及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人们仍然会选择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