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故事结构与思维导图
一些非常勤奋的培训师常会遇到一个误区,就是找到很多不错素材,以及想到许多不错的主意,都想用在自己的培训课堂上,这时候不知道如何使用,或者是本来很好的素材由于是拼凑起来的,使得整个课堂显得杂乱无章。
任何一个建筑,都有框架结构。有了这个框架,多么宏伟的建筑物都能容易地搭建起来。建筑是这样一个过程,思维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一次培训课程就如同一个宏伟而且精巧的建筑物,是以知识结构为框架搭建起来的一个能量场。
什么是知识架构呢?房子有栋梁,房子才能立起来,你在里面放什么,既受到栋梁的限制,也得到栋梁的支撑。知识的架构就是思维的房子,探究事物的方法是栋;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是梁。我们把不同的知识放进这个架构,便建成我们的思维房子。在培训课程中,学员就在这个培训的能量中遨游,如同在世博中国馆里面参观,依次走过一个个展览厅。
在《金字塔原理》中,作者认为,“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Vertically)——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Horizontally)——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使读者了解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先从金字塔的最顶部开始,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作者这样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金字塔结构中的)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将对此问题作出回答。”这样横向的和纵向的关系,以及在最顶端的思想,就组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这是最清晰的和最简单的思维结构,用来指导人们写作、演讲和思维已经很多年了。在这个思维结构指导下,人们进行了无数的商业运作。一次课程,就是多次思维的结果,也是一次集体思维的开始,而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让思想的交流更加容易和高效,更加节省培训能量中的能量。
思维导图是一个建构思维框架和金字塔架构的实用工具,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快速地建立整个培训的框架,而且图像化地显示出来。思维导图的意义就在于将思维的过程画出来,这与故事的情景感有异曲同工之妙。思维导图能将课程像一幅地图那样描绘出来。
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主题是“助动团队学习”描绘出了本书的全貌,也描绘出了整个课程的全貌。
思维导图就像一个神经网络,其核心就是某个神经元。使用思维导图有很多好处:
(1)在课程设计过程能拥有更多的创造力;
(2)节省课程设计的时间,从全貌开始,逐渐走向细节,基本上避免了返工的风险;
(3)很多细节问题的解决往往是通过整个课程完成,思维导图提升了从整体上解决问题最为直观的辅助工具;
(4)围绕主题,集中注意力;
(5)帮助你从整体上对课程进行思想上的梳理,并使它逐渐清晰;
(6)更好地记忆课程中的细节;
(7)更高效、更快速地学习,在利用思维导图建立了课程的框架后,培训师在收集素材时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归类;
(8)在制订培训的讲课进度计划时,思维导图也能帮助培训师切分教学时间;
(9)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与他人沟通,会非常高效。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围绕主题建立课程的框架呢?前人摸索的一些经验总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们称之为“培训故事线建构六步曲”。
第一步,将主题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处。这一步很简单,也最为关键。一旦确定了主题,就不能轻易更换了,因为未来的建构工作完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第二步,以关键词为核心建立1级分支。关键词是主题的第一层展开,展开方式有很多种,完全取决于课程设计的需要。比如是根据场景来切分《沟通技巧》这门课程的话,那么关键词可能会是:与上级沟通、与平级沟通、跨部门沟通、压力情景下的沟通、电梯沟通等。如果是根据流程来切分《销售技巧》这门课程,那么关键词可能是,访前准备、开场白、探询、说服、缔结、访后分析等。
第三步,以知识点为单位建立2级分支。常用的知识点分类方式有“what-why-how”。比如销售技巧中探询这一部分的“what”有需求、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等,“why”有探询不足带来的弊端,“how”有如何组合使用“开放—封闭式提问”。这些知识点应该能够满足学员对关键词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第四步,建立3级分支。这一级的分支是为各个知识点的讲授设计各种教学环节。如需求这个知识点,我们需要设计概念的见解,比如我们使用Elaborate的技巧,首先说明需求是现状和理想的差异,解释什么是现状,什么理想状态。然后,我们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比如问问大家“鸡为什么过马路?”来类比说明需求。最后,我们可以讲述一个成功经验,说明什么是需求。这些教学手段都属于3级分支这一层。一般来说,整个课程框架分为3级已经足够了,更细的内容最好放在FG里面。
第五步,调整和建立关联。当我们完成了3级分支的建立后,整个思维导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课程的整体了,而且是模块化的结构。这些模块在思维导图上可以随意调整,也能任意为各个模块补充素材,或者各个分支的先后顺序和层级,这时候都能进行调整。
第六步,建立故事线,这是最有乐趣的一步。我们拥有了主题和整个模块化的结构后,现在就是考验我们编故事能力的时候了。我们在后面会谈到如何编故事。
思维导图用于建立故事的结构,主题就是故事结构的核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核心。使用过思维导图的人都知道,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大家建立一个框架性的思路。帮助学习者建立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为什么思维导图拥有如此多的忠实粉丝呢?因为思维导图体现了人的结构性思维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