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最初讲授“Facilitation TTT”课程的时候,我就一直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
为什么同样的课程和学员,不同的培训师进行培训,结果却相去甚远?
为什么同样的会议主题和受众,不同的主持人主导,氛围却大相径庭?
为什么同样的话题和听众,不同的人演讲,效果却截然不同?
课堂具备哪些要素可以使培训师从一般走向优秀乃至卓越?
影响群体学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在会议、培训及演讲中,Facilitation到底起到什么作用?
……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一直贯穿在我多年的讲授、研究和培训实践中。我知道,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浪费很多无谓的付出,让培训变得毫无价值;而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让培训取得更大的成效。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一个富有成效的课堂,培训师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1)故事演绎能力 对于成年人,单纯地讲道理是苍白无力的。一个好的培训师,能够结合自己的丰富阅历,将阐述的内容变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员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进而使整个课堂生动、富有活力和乐趣。
(2)在课堂遵循“FIRST”的原则 少即是多,培训师太多的信息会引起学员的困扰,让学员不知所云,无所适从。“FIRST”分别代表什么呢?
Focused 聚焦:一个好的课堂一定是紧紧围绕主题展开的。凡是与主题无关的,无论故事多么有趣,自己的阅历多么感人,都要毫不犹豫地摒弃。一个课堂,一个主题,才会让群体的学习富有成效。
Impact 有影响力:一个好的培训师,思想卓越,对课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学员有深刻的洞察,这样才会有效感染和影响学员,驱动学员改变。
Reflection 领悟/悟道:一个好的课堂,培训师能够激发和触动学员,给学员以洞察自己和反思的机会,让学员自我参悟、省悟和悟道在固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达到深化乃至升华的境界。
Seeking feedback 积极交流反馈:一个好的培训师,能够主动地寻求反馈,营造相互交流分享的课堂氛围,使个体的分散知识经验汇聚成群体智慧。
Transformation 转变:一个好的培训师,能够在课堂上引发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的改变,而是一种脱胎换骨式的蜕变,是涅槃重生。它由内而外,它自上而下;它触发学员内在的改变意愿,它触动学员的思维模式;它使得学员主动去尝试改变。这种影响内在且恒久。可能课堂仅仅是开始,课堂之后,学员仍然会自发地持续改变,并有可能主动令这种改变影响到其所在团队的其他人。
(3)具有自己独特风格 一个成功的培训师,会把课程内容和他对课程的领悟有机结合,再融合他对课程及对学员的把握,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一个卓有成效的群体学习效果,Facilitation起到关键作用
Facilitation的效果的确关系到每一堂培训课程的成效,每一个学员的学习所得。导致出现学习问题的核心因素就是:没有很好地理解和应用Facilitation技巧,没有理解好培训师、课程和学员的相互定位。无论是对于Facilitation相关概念的理解,还是对于Facilitation相关理论及其规律的认识,都产生了偏差,甚至在很多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错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Facilitation行为的偏差,也就影响了学习的成效。换个角度说,因为培训师自身认识Facilitation的偏差,导致学员无效地学习。
本书的写作赋予我培训实践者和Facilitation TTT教师的双重身份,无论是从培训Facilitation实践的角度,还是Facilitation TTT教学的角度,我和罗氏培训部的同事以及医药行业Facilitation TTT课程中的同仁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Facilitation实践,我将通过本书传递出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从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
●Facilitation就是让培训师明白课堂上什么对群体学习是最重要的;
●Facilitation就是让每一个学员个体充分得到尊重和发挥,成为学习的主体;
●Facilitation就是如何在课堂上把课程和大家汇聚在一起,发挥集体创造力,汇聚每一个人的心智,达成培训目标;
●Facilitation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实践营造一个“1+1>2”的群体学习的课堂;
●群体学习中如何发挥每个人的能量,并把它汇聚成贯穿学习始终的群体氛围和能量;
●课堂中如何通过有效问题引发学员参与和思考并进而深化对于课程的理解;
●如何把学员的固有知识与课程内容有效桥接关联,进而让学员自己融会贯通;
●如何开场才能让学员明白这堂课这节内容是为他专门而设;
●如何处理学员的不同反应;
●如何回应学员,激励和激发他们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
●如何主持控场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以达到群体智慧大于每个个体之和的效果;
●如何归纳总结评估进展;
●如何建构培训教学框架与故事化从而让整个培训浑然一体;
……
这些都是在课堂培训中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很多课堂Facilitation行为的误差,而这些误差就会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在大多数效果不佳的培训中,很多时候我并不认为是学员素质差、不愿意学习,也不认为是企业文化不行、管理层不支持,首先应该检讨的是培训者自身,培训中对Facilitation的认知和行为实践是否正确,只要培训者具有对Facilitation正确的认知和行为,学员的主动性就一定会展示出来,课堂的效果就一定会出来。
我从事培训发展工作十多年,接受、实施和参与过很多课程和课程TTT,我见到了太多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培训课程,甚至专业公司的专业Facilita-tionTTT课程,很多人学完后还是未见提高。很多同仁、同事、领导和下属,甚至许多培训公司的客户都邀请我做了许多关于Facilitation的主题分享,觉得操作性和实战性很强,所以我决定把自己关于Facilitation点点滴滴的体会与感悟梳理一下,从最基本的11项Facilitation技巧入手,来解决问题。
在我的内心里,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个学员都在培训中充分发挥自己作用;每一个培训师都可以让学员积极主动,并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因为培训师有效的Facilitation行为,让课堂成为快乐的群体学习平台,让每个学员、每个培训师的个体价值和潜能得以发挥和释放,进而汇聚成“1+1>2”的群体智慧和创造力。
借助本书,我想把理论和概念用最简单、易用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希望书中所写能够直接应用于培训课堂。我也发现,这些技巧同样可以运用到会议、主持和演讲等场景中。
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其年老时,在庭院外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看到,觉得奇怪,便问道:“禅师,您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您为什么要亲自整理呢?”峨山禅师道:“杂事,年长者不做,那要做什么?”信徒说:“年长者可以修行呀!”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
其实,很多高僧在开田、种菜、采茶、砍柴、担水、牧牛……中修行悟道。一般人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做事与修行分开,这是概念的误区。其实,无论是修行,还是任何其他的事情,如果不能够运用于生活中,不能够运用于日常行为中,那就不是最好的。Facilitation亦然。写作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理解培训和实践培训技能的过程。出类拔萃,就是在基础的地方做得比别人好。
本书的写作就是一个创作团队群策群力、相互激发的群体助动学习过程,感谢创作组全体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对11项关键助动学习技巧的运用和实践。
李嘉骔
2014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