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市场上有哪些成功的斜杠青年案例?
想要拥有未曾拥有的,你就得做未曾做过的,如果我们有志于成为一个跨界多元的斜杠青年,但是一筹莫展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需要找到自己领域的标杆性的学习对象。当我们作为斜杠青年要在两个以上的领域立足,必须先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做到极致起码要在这个领域找到最顶尖的标杆学习对象,学习对方面向什么用户群体,他为客户群体提供什么服务。
曾注册在行成为行家的KOL的收入情况(数据截止2017年8月14日)
曾开过知乎LIVE的KOL的主题及其收入情况(数据截止2017年8月14日)
通过查看上一张在“在行”平台进行过变现的行家们你会发现,部分行家的职位介绍就已经包含了多重职业身份,而在知乎上开过直播的KOL们大多也多有自己的专职职业,至少我们可以理解他们都包含同一个斜杠职业身份,那就是自媒体人。
作者在本书中收集整理的“当红”斜杠青年(数据截止2017年9月7日)
结合前面提到的作者对于斜杠青年的定义,再深入一步,作者更希望读者深入去了解这些人,去了解对方在这个领域提供什么价值主张,他针对哪些品类的受众?有什么愿景和具体的交付能力?洞悉他通过做什么来体现他的价值?盘点他利用了哪些资源?有哪些好的心得体会值得借鉴?这些答案的背后都会帮助我们在斜杠青年养成的这条路上少走弯路。本章会给各位读者盘点一些作者认为成功的斜杠青年的事迹以及他们在这条路上有哪些经验分享。
1.1.1 如何定义他们是“优秀”的斜杠青年?
1.Susan Kuang(最理性的女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7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的一种职场物种?
“Slash”这个说法最早由《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提出,然而她仅仅只是用Slash去描述和概括了自己看到的一种现象,即在纽约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多重身份,在写自己头衔的时候,他们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身份。Marci把这种现象称为斜杠现象(The Slash Effect),并用Slash来指代拥有多重身份的这群人。
Susan认为,“斜杠青年”是一种能够让你的业余生活更充实和更有趣的生活方式,但它更是一种策略——让你在保持现有收入的同时做真正喜欢的事情,以及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斜杠青年,有1-2个技能,存在的形式很多样,这取决于你的职业。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区分——“斜杠青年”和“自由职业”。两者就像两个有交集但不完全重叠的独立数集。“斜杠青年”强调的是“多元化”,这类群体也有固定的组织,只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自由职业”侧重的是“形式自由”,也许这类群体只有一份职业,而非“多元化”。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时间管理:Susan对于时间管理的核心观点是:所谓时间管理,不是要充分利用时间。管理的是你的注意力。这让笔者想到凯文凯利在《失控》里面提到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注意力。有些人把自己每日的时间日程安排的非常满,但有的时候其实是瞎忙。我们需要剔除那些对我们无关紧要的因素,提升自己降噪的能力。把那些消耗你精力的杂事琐事,统统砍掉。你需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对你来说最重要的那些事情上。人在某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重心和规划。
比如Susan坦言这个阶段于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工作和事业。所以以前那些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舞蹈,绘画,网球等)暂时先砍掉了。小编追问她每日的时间安排,她的回答是,每日课程2-3小时,健身30分钟(舞蹈在这个阶段对她而言是奢侈品,因为太费时,所以她选择在家跟着Keep软件做运动),其余时间留给工作和休息。其实,Susan的时间管理理念告诉我们,人要有取舍,把注意力放在核心事物上。
当笔者提问:请问您一般是如何做规划的呢?她说:“我最长的计划不会超过半年,一般都是按月和项目来规划”。也许是工作性质的原因,Susan的计划显得充实、紧凑而高效,却也不受长远的拘束。或者这就是斜杠青年想表达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人脉管理:人脉是不需要管理的。Susan提到自己经历过从一开始的经营人脉,到如今不刻意去管理人脉的过程。2011年刚回国的时候,她是最早做社交的那一批人,当时连微信都没几个人用。但她发现,做人脉管理根本没用。因为当你对别人没有价值的时候,你们双方是没有合作的点产生的,越是成功的人士,时间越是宝贵,他们不会和你浪费时间。但是当你一步步努力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你的人脉自然而然就来了。也不需要花时间管理和维护,因为当你对于对方有价值的时候,随时可以合作共赢。
知识管理:知识分两大类:技能+知识,技能:设计,编程等,学习后直接可以拿来用作工具。知识:由你的实践经验和反思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现规律,并用来做判断的。头脑中有假设。知识最重要的,帮助你做访谈。
底层的知识,基础科学,视角。《大历史》塑造你完整的世界观;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哲学逻辑,逻辑推理;进化思维,你需要知道事物的发展。Susan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进化思维》(作者:[荷]布斯克斯Chris Buskes),另外一本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最佳心理学入门》(作者:[美]桑德拉·切卡莱丽/[美]诺兰·怀特)。
内容管理:Susan认为内容管理的关键在于输出,有意义的,对他人有价值的,又能帮忙打造个人品牌的内容输出,而关于内容的学习基本上就是我上面提及的那些,学习类的平台我经常上国外的教育和学习平台例如Coursera、Lynda等平台,也会偶尔听听得到上的书。
哪些是坑?不要为了做而做。不停地问为什么?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先问三层为什么。比如你为什么想要上大学?为了拿文凭。为什么拿文凭,为了找好的工作。你觉得一份好的工作,这个文凭是第一个决定因素吗?也许你花一年时间去学习编程写代码,能找到一个更不错的就业机会。所以,在决定行动之前,想清楚是为了什么而做。
哪些是必须做的?输出。用户的思维。有解决方案。比如我做一个读书笔记,不仅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还可以分享给其他人,这个东西不只是自己用,还可以对别人有帮助有价值。再比如我发一个跑步的状态分享到朋友圈,好友看到后受到鼓舞和激发,也开始健身,这就是输出,是有影响和价值的。一定要做对大家都有价值的事情,这样还能同时把这些价值变成你的收入。
2.翁天信(最自由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7日
作者通过网络邮件和Dandy取得了联系,对方在获悉我这本书的时候欣然答应了我的访谈请求,并为我们设定的问题进行了心得分享,以下是Dandy斜杠青年的养成和变现心得: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我相信未来会更重视个体的能力,尤其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整合与运用方面。当一个人得以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时,效率可能会比不同专业来分工协作的组织要高得多。这是因为可以完全消灭沟通成本——影响团队效率的最大因素之一;同时由于参与者的减少,亦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成本。
以我20岁时开发的社交网络Vary为例,通常打造和运营一个互联网产品需要下列职位组成的团队:产品经理/市场运营/设计师/开发者(Web/iOS/Android/服务器端)等等,还有至少一位能写出商业计划和市场分析创始人。用这样的团队来开发与Vary的功能和设计水准相当的社交网络至少需要一两百万元的预算。而我开发时,上述的所有斜杠几乎都是由我一人承担的,使开发阶段投入的资金降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三万两千元;同时在我并未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Vary相关的工作中的情况下(开发期间我有近七周时间都在美国旅行,期间自驾横跨美洲大陆两次),项目依然能够在合理的开发周期内高质量地完成。
为何差别这么大?其实道理很简单:消灭了沟通成本。据我所知,互联网团队开发某个新功能的流程通常是:项目经理提出构想、与市场运营部门讨论细节、设计师绘制图稿、交付开发编程实现。这期间每个步骤可能都需要开会讨论,个别步骤或许还需要反复若干次;而当我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这些步骤都是在我自己的大脑内部思考完成的,之后直接动手写代码实现即可,效率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斜杠青年,我除了能以极低的成本实现自己的创业想法之外,当承接他人的设计或编程相关的项目时,我也能够以更高的质量、更短的时间和更合理的价格完成。由此可见,斜杠青年这种职场物种只要能够整合运用自己的技能,在未来竞争更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必定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个体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也会显著增长。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作为一个斜杠青年最重要的一点是始终对世间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兴趣,同时只要有兴趣的事情就要大胆去尝试。如果尝试后发现不再有继续深入学下去的动力,应当果断放弃并寻找下一个兴趣点,切忌刻意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时间精力上的沉没成本;当遇到有兴趣深入了解的事情时,也应当放松心态,避免太强烈的目的性,可设立一些阶段性的小目标或者小项目作为任务,围绕这个任务学习相关的必要知识,并用完成任务得到的成就感作为推动力去进一步挑战下个任务。
我个人并不认同成为斜杠青年必须先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才能去接触其他领域的观点,我自己就是一个在旅行/摄影/设计/编程等多个领域同步学习的过程中成长的。但非常重要的是要学会将自己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跨界”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曾经尝试过的一些结合方式和部分成果:
● Homeschool +旅行 = 18岁足迹遍布中国;
● 旅行 + 摄影 = 千余张世界各地的风光摄影作品;
● 旅行 + 摄影 + 设计 = 精美的个人影集册;
● 旅行 + 摄影 + 设计 + 编程 = 摄影作品展示平台Camarts;
我自小热爱旅行,结合Homeschool的学习方式让我能有自由的时间去旅行,所以在
我18岁时便能将足迹近乎遍布整个中国;旅行与摄影相结合,让我得以拍摄到全世界各地的千余张风光摄影作品;旅行、摄影与平面设计结合,我做出了精美的个人影集和延伸产品;旅行、摄影、产品设计和编程结合后,我开发了个人摄影作品展示平台Camarts(已有网站、App和微信程序等)……等等,包括前面提到的Vary也是这种跨界整合的产物。
平心而论,如果我把自己每个斜杠都单独拿出来衡量,我在那个领域的水平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运用时则会有令人意外的效果。因此我认为“跨界整合运用”是斜杠青年们在知识管理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3.洪老爷(最乐观的男性斜杠中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31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关于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我觉得这和“斜杠青年”并无太大关联。这里我想到罗胖所说的“U盘理论”,其实未来组织和个体的合作形式会趋于多样化。在此,我分享了一个自身的案例:“前几天有一家创业型公司,想找一位HR负责人,但想要找到合适的,的确很困难,所以他们找到我,问我能否以顾问和HR的身份加入,但并不完全属于他们公司,比如一个月来几天,帮助他们建立HR的体系和搭建HR的团队。以项目和联盟制度的方式,双方合作两三年。”
其实,未来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用个体的技能换取组织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以雇佣,联盟,顾问等方式。当然也存在员工内部创业的情况,这些都是组织和个体关系的创新形式。关于“斜杠青年”,我首先强调一个观点,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斜杠青年”,这是个伪命题。我认为,“斜杠青年”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我们把那些拥有多重职业、身份或技能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斜杠青年”。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日渐增多,这类群体拥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为人所知。所以,在我看来,“斜杠青年”并非是一个新的或是特殊的存在,这是对人生有趣程度的追求,对实现人生多重诉求的体现。
而“斜杠青年”这个标签,我觉得这不是自己贴给自己的,也并非值得沾沾自喜,我更喜欢用朴实的词汇去定义这群人,比如有着多种爱好的人。的确,大多人都是无意识地成为“斜杠青年”,一开始可能仅凭兴趣点,培养多种能力和爱好,而非刻意养成。就比如我自己,成为自媒体人也纯属偶然。某一天,我突然想搜集和采访一些人,于是写了一两篇文章,没想到分享后流传很广,而这些分享的影响力反作用于现在,导致了现在我开始坚持写作。其实我以前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我的文笔并不好,但我写的东西,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考。我始终相信,对于一篇文章,大家觉得有感动的地方,一定是自己有感触的东西。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时间管理:我觉得自己的时间利用率并不高,一周有效时间不多。其实每个人一定都是有惰性的,靠毅力是靠不住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我发现有两个关键点很有效——利益和压力。第一靠利益,你要想着做这件事情对自身有好处。比如健身,对我精神面貌和外在形体带来的正面效果,反过来会让我坚持下去。第二靠压力,我答应别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是靠外界的驱动。
我们可以尝试用工具管理,比如时间计划表,虽然因突发状况或临时偷懒而导致计划表经常被修改,但至少这件事还存在你的list上,你今天不做明天做,明天不做后天肯定会做,三天内一定会做完。人的内疚感会在心里不停地暗示自己,你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只有把事情做完,把问题解决完,你的内疚感才会消失。另外补充一个小方法,我坚持每天写小日记,比方说,今天浪费了很多时间,就会写一写。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原封不动地写下来,都是很好的反思,有利于你将来的改进。写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总之,关键就是三个步骤——觉察,计划,执行。
人脉管理:我没有很有意识去经营管理我的人脉圈子。但我是个性格积极乐观,开朗幽默的人,会容易交到朋友。不能说是吸引别人,这有点自夸了。但就是这个道理,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我交的朋友都是意气相投的好伙伴,不会带有很多目的。朋友人脉都是自然来的,比如一起爱喝酒。我觉得能帮助到别人,人脉自然而然就有了。就像我出来自己创业这段经历,这其中有很多原先想不到的朋友来帮助你。最早的自媒体上面的文章,都是朋友自发转发分享,我很感激他们。他们不只是转发,还会写很长的发自内心的评论,我想,也许这些都是兴趣相投的结果吧。所以,如果你能带给别人快乐,帮助别人,与人为善,人脉自然就有了。
内容管理:关于内容管理,坦白说我没有很多心得体会,因为我也是误打误撞进入自媒体圈子的,我平时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和粉丝互动得比较多;在知乎和领英上,只是把文章贴上去,多一个分享渠道罢了;在分答上更多的是想锻炼一下自己回答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其实我觉得知识管理无非就是,看书,与人交谈,网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有个习惯,当我阅读时,会用小工具把自己看到的有意思的东西摘抄下来,积累成为素材,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用。
知识管理:关于知识管理,我觉得光是看书,是无法穷尽的,因为书是没办法读完的。这里可以分享一个我最喜欢的作家金克木大师写过的一本书《书读完了》,他说市面上每天诞生新的书籍至少3000本,如果要把所有的书都读完,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又说是有可能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读书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里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知识体系描述成一棵大树,那么有些书籍的养分是在树根那里,还有些是树干,树枝,枝叶和果实。哪些书是树根呢?比如《道德经》、《易经》、《圣经》等,这些是生根发源的书籍,但通常很晦涩难懂,需要花很长时间精力去研究,因为很多知识体系都是从这个上面发源而来的。而哪些又是树干呢?比如《国富论》、《共产主义宣言》、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这些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相对来说,读起来比较容易。树枝又是指哪些呢?就是那些别人咀嚼过以后吐给你的。看起来有一点知识成分,读起来相对来说浅显易懂,但养分已经较少了。果实和枝叶类的书籍,就比如言情,穿越,玄幻等这一些,养分很少,基本上都是拿来消遣的。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要多看一些能够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生根发芽的书籍。
哪些是坑?每个人都有短处和弱点,不要过分纠结于补短板,而是要发挥长处。在某些情况下,当你某个短板已经成为你发展的主要障碍了,那就要花大力气去改进和调整了。
哪些是必须做的?人在某些时候,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斜杠青年”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然而,尝试必然面临着挫折,你要克服这些困难,才能培养出一个东西。因此,人不要随大流,一定要坚持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帮助你探索这个世界。
4.马斓瑜(最灵动的女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15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未来组织与个人基本的雇佣关系不会变,因为公司依然是效率最高最稳定的商业组织形式。而我这样的个体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容易得到企业的短期合作机会。企业会接受在必要时刻通过外部力量来推动自己一把。这种快速介入、快速解决问题、快速离开的方式其实可以给企业更多的新鲜力量。
斜杠青年是一种U盘型的人才,即插即用,他们身上的技能大多是可以迁移的。比如我的运营思维和运营技能,换一家公司我也能很快介入。
斜杠青年是一种追求平衡的物种,他们追求的不是花全部时间挣更多的钱,而是能在保证他们的自由支配时间以外,最大化自己单位时间价值。
另外,他们喜欢尝试新的领域,这对他们来说是福利,是赚到的经历。所以虽然在一个小切口上他们可以越做越资深,赚钱越来越容易,但他们也经常切换赛道。寻找那种既能滋养自己有能赚钱的项目。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2016年上半年,我读了以前3倍的书,走了以前5倍的路,结识了以前10倍的人,半年当成了一年活。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生活。我发现我过去积累的技能能帮我免费获得和业内人交流的机会,免费体验的机会。再到后来,你会发现有人愿意为你的技能付费,你可以以兼职的形式参与其中。
通过这种技能交换,认识业内人,我的圈子和见识拓展很快。通过我自己和身边朋友的案例分析,我发现实现玩着玩着把钱赚了有这样一个路径:
● 发掘兴趣和技能的重合项,就是说你喜欢且擅长的一两项东西。
● 花钱花精力去投资他们,让他们变成你主业之外的优势。
● 尝试价值交换,一开始以互相免费的形式,测测自己是否能通过输出技能获得免费体验的权益,反哺自己的兴趣爱好。
● 混进业内人的圈子。当你的知识输出开始引起业内人的关注,你们就不是卖家和买家的关系,可能是经营者与顾问的关系,经营者与KOL的关系。
● 封装自己的技能为某种产品并为之定价。当需求变得旺盛,你便可以开始讲自己的技能变现。别忘了一开始可以低价甚至免费做几个showcase出来,毕竟相比较专业出身的从业者,你还是需要一些锻炼机会和案例背书。
另外我还想分享更多的是:
第一,会写会拍会表达自己是每个斜杠青年必备的技能。我强烈建议大家学习下写作、拍照、制作短视频。开始运营你的微博、微信公号、知乎等。但要注意精力不要过于分散,重点做1-2个最容易出效果的渠道即可。更新频率也不需要太高,但最好篇篇都有独特的见解。
第二,大部分斜杠青年通过个人微信号直接接触潜在客户,通过微信谈合作。所以强烈建议大家把个人朋友圈当成杂志来运营。一定要精彩,可读性强,关注点赞评论数的起伏。不发一些没有营养、显得很不专业的东西。微信号可以多加一些兴趣群或线下活动认识的人,当你有个5000人的微信号,你会发现非常好用。
第三,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来运营。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产品”和“运营”。这两个都是我这几年在学习现在输出出来帮助给更多人的思维。举个例子,我以前经常搞一些活动,每次主题不一样,每次都需要重新挖掘新用户,挖掘出来之后消费了一次几百块的学费后,就没后续可挖的了。这就不是产品,不是可以稳定生产,批量交付,不断迭代的。后面我做了圈子学习计划,这就是一个类似产品的课程。我的招生工作量降低很多,而这个产品也能被我打磨得越来越好。之后他可能会以书籍、视频的形式满足不在成都的朋友学习。实现我在睡觉时也能有有收入的状态。
要避免的坑就是一头扎进去做自媒体,做演讲,做宣传,流量来了,却没有把技能产品化去承接转化这些流量。那样会让你很浮躁,分散很多精力却没有变现能力。
还有一个坑是,不要勉强自己让每一个爱好每一个斜杠都能赚钱。有的只是让你看起来不一样更有差异化的。比如我是独立运营顾问/旅行体验师/酒店试睡师/田园、文创爱好者。我真正赚钱的身份就是运营独立顾问,其他身份可以让我免费获得很多体验机会,但用来赚钱太不具竞争力。我很满足,因为后面的每个斜杠都在暗示雇主,如果你是一个旅行、田园、文创类的企业,我来做你的运营顾问就太适合啦!
5.刘志斌Rock(最暖心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17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到了这样的观点:“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国家,全球化2.0的主要动力是公司,那么全球化3.0的独特动力就是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
伴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浪潮使得机器代人范畴不断扩大,未来世界范围内将面临就业市场的颠覆性变革。全球化和技术变革让分享经济深入人心,我们见证了这些平台的崛起:You Tube、Airbnb、滴滴、优步、在行、分答……包括众包、兼职和临时工在内的多元化雇佣方式开始呈现繁荣趋势。未来的组织和个体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平台+雇员”的形式,而是“平台+海量个体”的关系,传统的雇佣关系在分享经济时代也遇到了重大的挑战和变革。
在分享经济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资源整合的速度加剧。过去需依赖组织才能完成的商业行为,现在个体完全有可能独立或者通过资源组合完成。共享经济时代即是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不断被放大的时代,个体的创造力和工作价值得到重视和放大。
斜杠青年是分享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人性发展的释放和尊重。斜杠青年一般拥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拥有勇于突破和尝试的心态,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拥有相对更为自主化、多元化的有趣职业生活。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我认为斜杠青年要摆脱传统雇佣关系,突破固定时间和场所限制,需要做全新的职业定位,本来要拥有更加坚定的勇气。同时,要在自己感兴趣有能力的领域里面愉快玩耍,必须要拥有创造客户价值的专业能力。由于角色多元化,斜杠青年要面临时间、注意力及精力管理的挑战,同时也要面临收入不稳定的挑战,所以必须要做更好的时间管理及心态管理。
在人脉方面,需要维持各个领域的人脉关系并且进行互动。斜杠的各项能力应该有机互补,比如我是心理和职业的双重咨询师,常常在职业咨询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心理学的工具和方法,这样的有机互动,能让职业咨询变得更为高效和深刻。我个人在写作及品牌营销方面的能力偏弱,这是未来要去改善的。
一些不错的工具推荐:GTD(滴答清单);思考规划(Xmind、MindManager);收集和整理(知笔记、印象笔记、网易云笔记);求知和探索(知乎、知道、悟空问答、Quora、微信、头条);总结和分享(简书+公众号+头条+新浪微博+豆瓣+微信公众号+知乎)组合使用。
6.李宜璞(最蜕变的女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22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前几天我在社群化应用中分享过,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中国雇主经济已经迈向新的时代,即职场社群时代。由智联招聘联合多家机构,基于连续十几年的最佳雇主评选、走访以及相关研究发现,2016年已经开启了全新的雇佣关系时代。
不谋而合的是,在2014年底我曾在微信朋友圈也分享过,五零六零后、七零八零后、九零零零后完全不同的“人生盈利模式”。五零六零后是包分配,一辈子干一个工作这种单一的方式挣钱养家,作为自己的人生盈利模式;到了七零八零后开始了自主择业与创业,灵活的跳板来选择自己和机构的关系,实现自己人生的盈利和生存方式;而从九零后开始,则不再选择单一的创业或者固定跟随哪个雇主,而用更加自由的方式,工作挣钱。既要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自在,也能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行动高效落地,早已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更趋向于合作与伙伴关系。
而斜杠青年恰恰是这种大环境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多领域的涉足、通过各种角色的随时切换,未来的个体,既可以在工作中享受生活,也能在吃喝玩乐中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斜杠青年就是这样一种不受限于纯粹物质的捆绑,不屈膝于权威,只选择自己价值观一致的圈子与伙伴,共建梦想,共创价值。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斜杠青年忙而不乱,条例清晰,目标精准。时间管理上既可以实现碎片化的充分使用与合理分配,又可以做到时间单元内所处理的事情的高关联性。最终能够使多个斜杠之间彼此互利,相辅相成。
而在人脉、内容、知识的管理上,有朋友曾问我,如何快速高效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捕获最新的信息。我有个主题课程是关于《低成本、高效率》。有一句老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如果这句话应用的好,我相信,人脉、内容、知识乃至时间的管理方面都会越来越游刃有余。
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坑是没有明确自己的着手点,急于求成,把忙而不乱,变成乱而无序。其中的核心关键,在于积累与觉知,而后是选择与复制。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往往遇到很多年轻人问我,如何择业。其实我发现,大多数完全没有到“择”的那步,没有可供“选择”数据库。
一个人如果要做出一个完全正确的选择,前提是,对要选择的路径要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对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要有足够的认知和把控。而往往大多数年轻人,之所以无法做出选择,是因为,对要选择的路径完全没有概念,更不要谈前期的积累与经验,而对自己的能力优势劣势也不够了解,甚至深入分析时,甚至连自己的喜好也是可有可无。那么这个阶段择业的前提就不具备,踏踏实实积累经验,拓宽自己的数据库,经验库,认知库,多锻炼自己了解自己才是应该关心和投入的地方。
每个人在有了足够的“大数据”支撑之下,择业才成为可能,斜杠一斜杠二才能成为现实。
7.陈能杰(最诗性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14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个人即企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工具给个体赋能:人人都是自媒体人,可以把自己的文字,创作内容通过自媒体平台变现;人人都是群主,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和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人人都是明星,通过直播平台展示自己,人人都是商户,通过淘宝,咸鱼,海淘等购物平台进行商品的交易;人人都是司机快递员,通过滴滴,uber送乘客,达达送外卖;人人都是设计师,通过猪八戒等威客网站,将自己的设计和创意变现,还多想在行、厅客等各种技能交易和交换的平台……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个体越来越来强大,出现越来越多的“超级个体”。
另外,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征信数据越来越完整,全社会协同成本的普遍下降,“公司”这种组织方式的内部效率低于外部市场的组织效率。当“公司”变成“低效率”代名词,以“企业”为组织形态的规模会走向小微化,“多人的大企业”最终也将会裂变为“很多的个人企业”。甚至,一个单独个体会进一步碎片化——每个人参与到以任务中心、以流程来驱动的各个不同的“临时性组织”中。他们可能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好比在不同剧组里同时出演不同角色的演员。新的“超级个体”诞生,结合传统公司组织形态消解,个人逐渐替代公司,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主体。
组织的本质是实现人的价值推动群体价值提升,未来的生产关系和组织形态的设计要围绕:人的价值“最大化”来展开。组织发展的趋势则是扁平化,自组织,无边界和去中心化对人的管理从控制变成赋能;组织文化从以前大部分公司都是“老板为尊”到知识经济社群里面用户人才为尊;组织治理层面个体也从为某个企业打工变成平台的合作伙伴或者股东。
个人新价值:新能力产生新职业
基于以上个体和组织的新的生产关系,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体力劳动被全部替代,部分重复、机械和简单的脑力劳动也会被替代。未来,个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个体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它关乎人性人心(艺术、美学、宗教等),需要人的情绪情感,还需要人类的好奇心和多元化探索。跟人工智能机器相比,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创造力依然是人类特有综合性本领。而且在未来的生存和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新时代人才最重要的考量维度。
另外一个是连接力。连接力是指个人作为一个超级个体,与外界连接的能力,这里包括连接的范围、深度和维度。你是否可以或者善于跟不同的平台、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项目协同。未来,连接力是个人在社会的生存情况和竞争力另一个评估指标。在我看来,所谓斜杠青年,就是善于利用自己核心创造力进行多维度连接的人。传统的职场概念消失,未来那些能力变现和交换的平台会变成新的职场。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创造力的源泉和know how,并进行持续的积累和扩张,把自己当做一个IP或者互联网产品来打造,然后寻找好连接路径,尝试变现,因为变现是定价行为,检验你是否有价值。
8.欧阳泽林(最连接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31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很久以前我应某科技媒体网站采访时候的一个趋势展望,当时对方的编辑问我求职与招聘的未来关系。我记得当时我说,现在的求职者自带超强的面试技巧,现在的求职者都具备超厉害的人际关系网络,现在的求职者都拥有超高能的薪资谈判手段,组织与个体的关系,从最初的求职者比较弱势(从命名的字眼就能看出来是吧?)到越来越强势。到今天我们看到:
● 现在的职场人士,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社交网络里都有海量的“职位机会供应商”;
● 现在的职场人士,每一个人都能够使用社交网络“调查”未来直接领导和公司的背景;
● 现在的职场人士,每一个人都能够轻松找了解到改职位的前5任候选人在职时的薪资平均水平;
我想说的是,现在的个体有机会在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而且是从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有越多超级个体组成的进化型组织,也将具备更强的生产力。回到作为一个个体,和很多其他职场人士一样,没有改变的是,我也在思考如何能在上海把房子换到2-3环以内——这样非常现实的问题。讲斜杠青年也好,说个人品牌塑造也罢,抑或强调雇主品牌传播,毕竟大家都还在一个大的社会生态里面,但这是能让少数具体超级个体意识的人先发展起来好时机。
愿意深度思考和刻意练习“斜杠”属性,获得斜杠技能的个体们,都是具备前瞻意识的个体,组织也肯定欢迎能和本职工作带来创新的“斜杠青年”式候选人。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可以这么说,我作为本书作者,整本书我都在分享自己关于时间/人脉/内容/知识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而为什么我用这四个维度去挖掘拆解一个斜杠青年呢?这本身就是我基于连接了很多自居或被称为“斜杠青年”的斜杠青年之后,进行的一个知识提炼,而写这本书,就是在做我的“知识管理”,在写书的过程中,我通过书籍发行称为电子书,更进一步连接读者、出版商、行业教授,相关书籍作者、相关企业高管和第三方组织平台,进行的“人脉管理”。
坦诚告诉各位,为我作序和做封面推荐的各位大咖,我也并不是写本书第一行字就认识了的,相反,其实是在完稿的时候才全部“认识”并且建立了信任,为后一步展开更多合作建立前提条件。
而“内容管理”呢?在写书之前,我先用思维导图工具把目录整理出来;以及后续在各个平台发布成电子书;把书籍草稿导出成为包含目录带水印的PDF文档;再出版成电子书,以及书籍核心内容提炼成为“信息图”;做成宣传视频动画等等行为动作,都是在进行“内容管理”。
所以简而言之,你要彻底实践和掌握时间/人脉/内容/知识管理,就去写一本书吧!
9.TANGTASTIC唐吉儿(最热情的女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27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首先我觉得未来的就业会从“公司”+“员工”转变为“平台”+“个人”的转型。将来的工作形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和更自由。尤其是对于90,95还有00后。
虽然大部分的人习惯于把人才功能化或是行业化。一旦不能把他们贴标签放到一个个归类的盒子里,斜杠青年也将会成为这个社会变化而带来的越来越受欢迎的人才。尤其是随着机器人取代某些单一职业的工作时代,掌握多于一种职业技能将会大大提高不被替代性。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时间管理上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兴趣爱好太广泛,所以往往会做太多的事情,尤其很多事情之间没有共同性。比如做招聘的社群和喝精酿啤酒的社群。所以这通常非常考验我如何把看似不想管的事物以功能的形式来组合然后有效的某个时间段去完成。如果做不好,很有可能精力会分散,然后每件事情的做不好。所以,设定好每件事情的目标再把它变成一个个行动型的任务,这样就可以更有效的管理时间,而不会觉得精力分散。
对于人脉管理,我倒觉得斜杠青年可能更会在人脉上获利。其实很多人脉虽然在不同领域和行业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在产业链的不同阶段和需求而已。但正是由于这种非关联性可以更好的作为社交货币去进行社交而不带有明显的利益关系。
在知识管理上,我觉得很多斜杠青年都知识很丰富,涉及的领域很广。我个人大部分的知识基本都是碎片化的积累。通过观察,学习和不同的人事物交流来累积知识。另外我会选择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除了读书,我还会看视频或事喜马拉雅等节目。还有就是我比较会经常性的组织社群活动,这样的话也会经常性的邀请资深的商业领导人来做演讲嘉宾,也是通过活动和他们个人之间的交流而达到胜读十年书的知识。
10.王豫强(最坚定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28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会与当下有很大的不同,在之前个体的作用和价值很多时候被组织代表了。但超级个体的出现使得个体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大家提起一家公司时往往首先会提起这家公司有什么样的“牛人”, “牛人”决定着一家公司的天花板和未来的可想象空间。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才被埋没的可能性极大降低,个体的价值和作用不再那么轻易被组织所取代,对个体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超级个体成为一种新的物种,改变着组织的结构,驱动着组织的发展,以往大规模细分工的组织逐渐被小团队所取代,拥有超级个体的小团队比大型组织更具生命力和战斗力,同时具备大组织没有的灵活性,以个体为代表的小型组织会日渐成为主流。
就我个人来说,我了解产品、运营、渠道、技术、和自媒体,于是在自己创业前期许多工作个人就能完成,白天时候我可能去对接商务,然后写产品需求文档,晚上再和技术团队开会沟通。我们没有商务,没有产品和运营团队,但我们的效率极高,迭代速度非常快,五个人的团队工作成果远超几十人的大公司。
斜杠青年了解跨学科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更懂得利用边际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更加多样,同样也能挑选出来更能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执行方案并依靠自身强大的执行力去推动落地执行,他们能在职场中比别人更加快速的做出成绩,他们的晋升之路就会更加顺畅,职业选择更加多样,相应他们的职业回报也远超于其他职能性的岗位。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由于自己一直创业,所以对人脉资源这块更了解一些,在这里简要谈谈自己的人脉的理解。所谓人脉本质上是场价值交换。你认识某个人并不代表这个人是你的人脉,只有你对他有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是彼此对等的话或者你的价值高于他的时候,这才能成为你的人脉。
人脉是吸引来的,不要刻意去认识某个比你高许多段位的“大佬”,就算你通过某种方式和他建立联系了,他也可能只是身处你朋友圈的一个大神,你把他当作人脉,他可能都没注意到你。你的微信好友有200多个,他是占据你好友列表的200分之一,他的微信好友可能有5000人,你只占他好友列表的5000分之一甚至更少。与其花时间去拉人脉,不如静下心让自己成长,人才都是相互吸引的,等到有一天你的价值让他没法忽视的时候,这时候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人脉。
人脉是麻烦出来的,基于具体的事情和别人聊天会让聊天更具有价值,许多人会在遇到具体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找别人帮忙,比如我身边会有一些许多年不联系的同学,突然有一天联系到开口就借钱的,这种情况就是用到才联系,那我很多情况下可能就会不情愿,但如果是一直和我有交流有沟通,我可能就会很乐意去帮助他。平时多和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人沟通交流,等到遇到具体的事情时,再去麻烦别人,就会很容易得到帮助。
对你帮助最大的人往往是哪些你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很多时候当我们想要变得不一样的时候,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人是和我们没有利益冲突的人,所以要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如果一直处于自己的小圈子,周围的朋友所处的环境,接触的资源,眼界都和我们差不多,那面对一个机会时他就可能会觉得自己比你更合适,自然不会对你有太大的帮助。我们一直说熟人多了好办事,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熟人往往是没有利益冲突或者是有共同利益诉求的人。
所以对经营人脉我的建议是:人脉是吸引来的,去通过做事提升自己的价值,以便换取更优质的人脉;不要怕麻烦别人,多和自己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沟通交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扩展自己的社交圈,进入新的圈子,结识新的人。把这些做到了,人脉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11. Sailing Zhang(最阳光的女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14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作为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前人力资源总监,我觉得未来的组织不再会以现有的形式存在了。每家公司仅有几位核心的专职人员或者执行股东,95%的现行公司部门都外包给专业的小团队进行运行。个体根据兴趣爱好,专业水平高低归属于各个专业小平台。有需求的公司在每个专业的平台上发布项目或任务,个体以freelancer的形式在平台上选择自己想要完成的项目与公司进行合作。合作的小团队也不需要每天出现在公司,大家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运用现代科技实现工作任务。
工作不再以工作的时间长度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项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来评定。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都会比现在少很多。简单可复制的工作都被智能机器代替,人类从事的领域集中在科技研发、艺术、文学以及创新性领域。大部分都将成为斜杠青年,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人群中展示着不同的才华。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关于斜杠青年时间管理的一些经验分享:作为公司的CEO,每个工作日早上起床吃早餐的时间和团队开一个10分钟的微信语音会议,了解一下每个部门的大概进展,并且决定哪些项目需要我的直接介入,让助理排进我的时间表。上午时间大部分处理公司内部运营事宜。午餐时间基本专属我的斜杠职业,辅导创业项目团队、帮助企业高管规划下一步人生、帮助企业家梳理人力资源方面的难题。
每天的午餐与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是我的常态。下午的时间大部分用来各种做各种资源对接;项目谈判;创业大赛做评委;给各种论坛、峰会做演讲;或者参加一些高端沙龙及行业会议以结识更多的资源人脉。晚上不忙的时候都用来补充斜杠职业最新信息及知识理念,或者读读书、看看电影。
周末通常是斜杠青年最忙碌的时候、各种论坛、会议、活动大都从周五晚上就开始,往往周末一天需要赶两道三个场子。另外每个月都有4到5天时间要在北京向部里领导汇报工作并讨论下一步工作方案。在忙忙碌碌的斜杠工作之余,每一到两个月都会挤出几天离开都市,去逛逛中国的大好河山。欣赏一下风景、放空一下心情、拍一些美丽的照片、尝一下不同的美食!当然,在各个大长假小长假,中国各景点人头攒动的时候,我更愿意飞到国外某个不知名的小国或海岛,去享受宁静的异域风情。
就这样,不知不觉游历世界上三十几个国家,在中国也基本看遍了大部分的美景。打开我的微信相册,几乎没有工作相关的事,大部分都是旅游中的分享,很多朋友误以为我的专业旅游的,呵呵!
关于人脉管理:我认为人脉管理是斜杠青年与普通青年最大的差别。很多技能,并不是斜杠青年独有的,但因为斜杠青年往往更擅长运用于整个资源,才使她/他成为了斜杠青年。这里分享我的小技巧:沙龙资源拓展。在参加沙龙时,我一般都会精心打扮,不一定浓妆艳抹,但一定要别具一格,让人一眼记住。随身带好多张名片。到达沙龙会场后,我从不蜗居在场地的一角,而是会场里来回的走动,寻求和他人交流的机会。
在沙龙的开始,主持人往往会让大家自我介绍一下,互相认识。这是最佳的展示机会,一定要在这个环节突出自己,展示魅力,用三到四句话把自己的亮点表达清楚(在家练好再出门),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为佳。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家感受到我今天就是来交朋友的,这样沙龙开始后,会有更多的人来找我聊天。
同时在这个环节确定几位一会儿要沟通的目标,主动出击,为自己拓展人脉。在陌生人群中拓展资源的重中之重是,要快速的在和每个人聊天时找到合适的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增加双方交流的时间。我用这个小技巧在一个总统峰会的晚宴上结交了的德国总统,和他畅谈许久,后来他向组委会特别要求会议结束后由我来做他的导游,陪他游览陕西的文化古迹。
12.韩朝宾(最跨界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30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组织提供平台,个体在平台上充分发挥优势,展示自己的价值。斜杠青年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单一雇佣制的劳动模式,让人力资源充分流动起来,也使得现有组织运作方式、组织吸引人才的手段也发生了变化。
我认同公司依然是效率最高最稳定的商业组织形式,未来组织与个人基本的雇佣关系基本不会变,但未来组织中的合作关系将大于雇佣关系。
斜杠青年是时代的自然产物,互联网和新媒体让志趣相投的人快速聚集,也让更多的人有了自我表达和展示的机会。
斜杠青年同时是自我进化的结果,斜杠青年兴趣广泛,追寻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领域,天性得到彻底的释放,也会有多元的生活方式和收入。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斜杠青年要有钉子精神。先做个自我分析,找到自己擅长且热爱的领域,全身心投入,这样容易出成果。在工作中去发现自己的优势,然后结合自身优势,看哪一个方向更容易创造价值。一旦找这个方向,就要像钉子一下牢牢钉下去。
提升信息素养。一个人要成为专家,首先是信息专家。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从海量资讯中找到有价值的资讯显得尤为重要,知道从哪些渠道平台和应用获取优质内容。另外一个是如何创造优质内容,就是我们如何被别人搜索或找到的能力,这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工具创造内容。我把这个能力叫做提升自己的“搜”主意,找到与被找到的能力要有。
跨界整合和知识变现的能力。跨界能帮助我们快速建立个人品牌,因为斜杠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身份一旦链接,个体的识别度就会提高。比如朋友们经常说我是新媒体当中最懂配音的或者培训师中最懂新媒体的,配音圈最懂知识变现的,跨界身份更具人格魅力,更容易建立个体品牌。
知识变现方面,我的经验是在切中的领域,首先进行主题学习,广泛的涉猎,先求量大再考虑质,如饥似渴不计代价的学习,不计报酬的付出,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做好一件事或者做出一个可以交付的产品。
至于坑,我觉得不需要刻意追求斜杠的身份,斜杠是结果。去问问自己内心的渴望,对什么事情充满热情和动力,从兴趣切入,慢慢打磨技能、积累经验。
13、穆超 Mark(最斜杠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30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首先,我就是一个集体主义里出生的人,近30的时间都是在集体主义中生活。个体,其实就是思想觉醒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在现代生产关系中,剩余价值往往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生产关系的进步,也创造了矛盾。未来,即使是再强大的生产力也依然是服务于生产关系。个体的升级觉醒是必要的,也是时代的产物,就像我们这一代,很少会有人志愿去当纺织工、流水线。
其次,未来的社会关系将会更简单更智能。个体在面对权威和榜样上将更有个人意愿,未来组织管理中,个体的占比将是重心区。但,事物总是相对存在,或许那个时候的矛盾更难以克服,毕竟,人工智能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一向是几个世纪在讨论的议题。
斜杠青年,这种当代的潮流产物是文化上升发展的结果。我们都不止满足于基本的吃穿住行,我们开始讲究高级的吃穿住行,这一切,让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化的释放。也是一种当代人群的生活形态,渴望了解更多自然和自己。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新锐的思维去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致敬,越来越多的人去接触大自然,带回来的不是个体的满足,更多的是对世界的尊重。因为了解,所以尊重。
最后,希望每一个人立足眼前的生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定位,去规划,然后,开始出发。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我并不觉得斜杠青年有多么的厉害,一样是吃五谷杂粮,为爱痴狂。我也不太喜欢强调自己是什么,因为在人生规划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必须扮演的角色。逃避的人是在逃避自己当下该扮演的角色,时间管理中,你没任何可以借鉴的路,你只有自己摸索,才能找到自己的计划,才能杀青。并赶往下一个片场。但有一点,懒,一定是最大的反派角色。他不是你朋友,但却是真实的镜子,没事,拿出来多照照。
人脉,往往是你社会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各种配角带来的社会关系。人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但,社会关系却有千差万别。当你拥有话语权,能独当一面的时候,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十分重要。没有人会在无效社交中交到知己,也没有人会在成功学、励志学中找到社交答案。一句话,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虚心学习。
内容和知识管理方面,我个人一向是每天花2个小时的时间去阅读,什么书都读。我经常在阅读的时候会觉得有巨大的痛苦,但是这种痛苦本身正是阅读的满足感的一部分。为什么人要看悲剧?你明知道悲剧让你难过,那你看来干嘛呢?最经典的讲法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讲法:悲剧是什么?是一种对灵魂的洗涤。见识过人性极恶之处的悲剧后,你对人性的认识更深沉了,你反而会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原来人是可以做得出这样的事情的,人是可以卑贱如此的,人的命运是可以如此的卑微而被摧折的。然后呢?然后我懂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运作的,我反而会有一种被释放的感觉。因为知道世界可以如此让人痛苦,当它给你一些你不能承受的重量的时候,你会觉得我已经早就做好准备了。所以,很多时候,内容的储备和知识的管理恰好是你在扮演社会角色时需要的素材。
多爱自己,世界上没有你的永久避难所。如果你当下正在迷惘,不妨去试试解放自己,或者,来看看我。我有斜杠青年这个舞台,带你过100种人生。
14.吴文忠(最专注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31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在不远的过去,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最常见的体现是公司;在不远的将来,我认为,组织与个体的关系仍然会以公司的形式出现,但很多方面将出现很大不同。比如说,过去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公司+雇员”的模式,而未来很可能更倾向于“平台公司+独立个体”的模式;还比如说,过去公司的管理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垂直化管理架构,而未来很可能更倾向于“数字神经式”的扁平化管理架构。
我们知道,公司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诞生、成熟和发展的产物。随着最近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一体化等,又一次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非常多的维度上重塑了传统产业,也重塑了传统产业中的组织和个体关系。比如说,出现了“平台”、“生态”、“超级个体”和“斜杠青年”等一大批新物种。
一大批“超级个体”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朋友倾向自由就业,甚至认为个体会脱离公司就业。我觉得,这中间可能存在错觉。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有很多个体迅速“膨胀”发展成为“超级个体”,但莫忽视公司“膨胀”发展的速度更为巨大,生长成为“平台”公司。从这一点看,未来个体和组织的关系,不是个体脱离公司,而是,超级公司经营“平台”或“生态”,个体、“超级个体”依附“平台”就业,形成“公司+平台+个体”的格局。
传统公司在“公司+雇员”的模式下,随着公司的壮大,内部管理成本会攀升;而在“公司+平台+个体”的模式下,一方面,公司持续壮大,内部管理成本仍旧得到控制,这代表了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个体从固定公司关系中“解放”出来,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斜杠青年”在这个背景下产生。
在传统意义下,“公司+雇员”模式下,人的职业背景容易被固化,比如说,一提到“吴文忠”,数学老师。事实上,人从来都是具有多面性的,人的职业也是如此。斜杠青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不在单一职业或身份,而拥有多重职业或者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斜杠青年,职场的新物种。我觉得,这种物种的出现,可能因为个人的兴趣,可能源于一份创业热情,或者可能是原先职业的延伸,抑或其它各种可能。斜杠青年,在“公司+平台+个体”这种新型的组织与个体关系下,参与平台,融入平台,甚至创造平台,成为社会分工一个环节,获取合理报酬。
比如说,我是一名数学老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很多同学经过我的帮助,不但数学成绩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同时,我发现一些影响学生提高的因素,以及同学提升了学习的信心,各科都在提升。于是,一些家长介绍他们的朋友找我咨询聊天,于是我斜杠到了“教育咨询”领域,帮助一些家长解决孩子教育过程遇到的难题。在积累了相当地数量的案例和经验后,结合网络平台,开始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这是以原先职业诞生的斜杠青年。
再比如说,很多人印象里,“数学老师作文不好”。事实上,我是数学老师,但写作是我的一项兴趣,在闲暇时,我也很喜欢总结、爬格子,时间一长,就有了一些积累。于是,数学老师斜杠到了“文字工作者”上,我觉得,这是由个人兴趣诞生的斜杆青年。所以,无论如何,作为新物种的斜杠青年会以不同姿态进入未来的职场。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我想谈谈两个坑:“斜杠越多越好”和“着急赚钱”。
第一个“坑”:有些朋友,认为斜杠青年职业越多越好。
“斜杠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干起来的叫职业,干一下子的那叫兼职。个人认为,以斜杠青年的角度审视职场,“专注”仍然是值得被提倡的。虽然表面看起来和斜杆青年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斜杠青年是多种职业或者多重身份的,但职业是需要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专注”使得斜杠青年更高效拥有相关职业或者身份所需要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提倡“专注”,在一个领域做得足够深入,扩展开来,斜杠出去的机会不会少。“专注”和斜杠青年不但并不矛盾,而且,任何领域的开拓,在知识和经验准备上,有1万小时定律,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更多职业的空间,也带来更加剧烈的职场竞争,而“专注”会让斜杠青年增强核心竞争力,斜杠让“专注”者延展市场空间。
另一个“坑”:着急赚钱
赚钱这个事情,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无论是职场人,还是创业人,不赚钱都是无法持续长久的,但是,我觉得,着急赚钱是一个坑,而且,特别容易成为斜杠青年的坑。
若是一个领域,单纯因为要赚钱就斜杠进去,你很容易因为暂时不赚钱而错失一个巨大的人生机会。做喜欢做的事,做计划中的事,以兴趣导向,慢慢打磨,一个不赚钱的开始,斜杠出来的即使不是一份伟业,也会是一份事业。
15.陈海军JAN(最创意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31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我认为未来组织和个体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多元化,个体的影响力将会逐步放大。个体不断学习,在组织内将会成长为创意精英,从而个体在组织将从岗位变成角色,能多线程的承担多方面的项目执行,一个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由于个体到多维度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协作和沟通成本,把项目交付给超级个体执行,组织的效率将会大大的提升。
拿我现在自己在创作一个视频说书栏目为例:你就是超级个体,一个高规格高质量的说书栏目。按理来说这样一个知识脱口秀是应该由脚本设计/拍摄师/剪辑后期/导演/灯光等角色组成,这样一个制作周期是需要比较长时间,然后包括后面传播推广等。而现在我作为一个多技能的个体,这个栏目是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在经营,每一集等制作周期只需常规时间的四分之一。出来更快,内容表达更加不受束缚。从这个来看,当一个个体变成一个创意精英之后,是可以完成一个组织的工作的。而未来,组织应该变成平台,培育一个个超级个体,以合伙形式,让个体在这个平台上发光发亮。
从我理解的斜杠青年,就是兴趣推动的驱动力去学习各类技能,并且各类技能达到一定的职业化,这种职业化能变成一种产品化的服务能力,最终能为自己变现。所以我认为,斜杠青年这个职场新物种,能在将来更加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有更大的竞争力,同时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摆脱组织,在市场中自成一体成为一个独立服务商的自由形态,亦可在组织成为承担多样化角色的职场中坚力量。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我个人认为,斜杠青年最重要的一点是聚焦,很多人会认为,斜杠青年不是多兴趣,多爱好,多放心的吗,其实不然,斜杠青年一定是先有一个最聚焦的点,然后在这个点开始发散,能让新点事物和这个点发生者良性的连接。其次是“舍”,斜杠青年不是越斜杠越好,如果你过于斜杠,你的事业方面将会没有方向感,对于很多选择,要做的首先是学会放弃,清楚这个选择是否能和自己已有的能力是否能对接上来,形成富有创造力的成果,如果不,则对自己来说是个很大的精力成本消耗。
第三,作为一个斜杠青年,有一门自己的学问或者说知识体系是最重要的,你可以以你的智力结构来去判断新的信息,新的事物,作出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评判,斜杠青年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观性,且能以跨界多维度的角度分析事情。最后,斜杠青年一定要懂得把自己的能力最大化整合,从而创造更有价值的成果,就拿我本人来说:
● 设计+想象力=一系列的商业海报
● 知识管理+人脉+演讲=线下收费训练营
● 设计+演讲+视频制作+知识管理=“我就是超级个体”知识脱口秀
● 自媒体+知识管理=造就个人品牌
所以,懂得自己优势在什么地方,并且将其最大化的整合,定会创造更大价值,成就自己。
16、林欣桐(最欢快的女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8月31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组织需要个体,个体依赖组织”,但是随着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这两年新媒体行业的兴起,我认为个体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也就是说越是优秀的个体越希望脱离组织去寻求自己个性化的发展。好的组织:给予我们资源,带给我们光环,教会我们如何循规蹈矩地在现有的职位上发展。然而,由于组织的局限性,我们往往被当做一个螺丝钉在进行重复性或者单一性的工作,这对于一些有特殊天赋的人可能是一种压制。
以我为例,我是猎头界的Top biller,前英国上市猎头中国区最年轻的Team Manager。当别人还在重复电话搜简历,用传统模式做猎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写文章做自媒体来打响我个人品牌的影响力。然而,当我的个人影响力大于公司品牌的时候,个体和组织之间就出现了矛盾。组织不希望个体过于出挑优秀,个体希望让自己的自我品牌变得更受认可。这也是之所以,我今年会离职出来全职做自媒体的原因:组织已经无法给予我成长空间,并且限制了我横向发展的可能性。
斜杠青年的定义很有意思,我认为它的核心就是“有多种可能性”。在现在这样快速变化,提倡创新的时代,越是能在自己相关领域实现不一样突破的人越有价值。比如猎头一抓一大把,一年billing上百万的没啥了不起,但是能玩转新媒体的猎头只有你一个,所以你红了,你做生意更容易。发现自己的特长,在纵向钻研的同时,一定要在横向加入新的元素,发展扩大,这才是你能脱颖而出的关键点。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时间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
我认为时间管理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的课题。刚刚做自由职业者的第一个月,我每天都在疯狂的见人,不管是新朋友还是老熟人,每天排得很满很满。后来发现一个问题:见得人越多≠人脉越广,因为很多时候的谈话是无效而且是浪费时间的。当你把自己的时间都花费在同样类型的事情上,你无法平衡其他的事情,也无法快速创造新的内容。后来,我开始对我的时间有了调整和分配。比如,我现在给自己几个目标。
● 写作的要求:一周5个工作日有2个工作日是一定不出门的,我需要安静的环境看书,看新闻,找热点,发现灵感,写作,然后反复修改。
● 社交的要求:每周至少见5个人至多不超过8个,一半来自于HR圈子,剩下非HR圈子,减少饭局,以喝茶喝咖啡聊天为主,提高效率。
● 健身的要求:每天至少40-60分钟的瑜伽练习,去上课或者自己在家练习都可以,但是一定要坚持打卡,保持好的状态。
人脉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
● 粉丝管理:我除了经营我的HR专业内容社群,我开始经营粉丝的非专业社群。鉴于我的粉丝80%以上是女性,所以我开设了一个“买买买美美美”的社群,并且组织轮流每周专题分享好物。关于社群,我有2个助理会帮我一起管理。
● 核心圈子管理:有选择性的参与各大中小型活动的出席,曝光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认识行业内或者媒体类的优秀人才,学习提高自我。
内容管理/知识管理的心得体会:
我的内容来自于我的人脉圈和我的社群,我做的更多是为我的HR圈发声的作用。我缺的不是内容,我缺的是新兴的内容表现方式,所以我现在不断地在探索新的呈现方式,比如视频音频等,让更多的受众有更好的内容体验。学习是一个终生课题,特别是对于自媒体人而言,速度,热点,创新都是我们能不能在行业内被认知的根本。
讲到坑我想分享两点,一个是坚持自我。作为一个“奇葩”,会有很多人看不懂你在做什么,也有很多人在质疑你存在的价值。给你提意见的人可能是真朋友,怕你走弯路,但是更多的只是过客和键盘侠,他们不会对你的人生负责。所以,你需要辨别——什么样的话是真心可以帮到你的,什么样的话其实是在故意打压你的,什么样的话就是随便说说毫无价值可言的。说到底,最重要的是,想好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坚持自我,走下去。
另外一点是时间成本,对于自由职业者而言,我们有大把可以自由调控的时间,我们也有大把随时会浪费失去的时间。做计划,设目标,分清主次,同时我建议一定要健身,保持良好身心灵的状态,学会做减法才能更加有效率得工作。
17、邱峰(最智慧的男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9月1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我自己这么觉得,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会有三种模式:第一种依然是组织雇佣个体的关系,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模式应该还是主流;第二种是“个体+平台”的模式,这里的个体是全职的自由职业者,而平台可以是企业,雇佣个体来短期临时地从事项目,也可以是线上线下的平台,个体提供内容产出,平台来提供获客渠道和交易系统;第三种是间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之中的,也就是个体既全职地隶属于一家企业,又兼职采用第二种模式。
并且我认为未来第三种模式将呈现指数级上升的趋势,原因有二:第一,个体崛起的时代,每个个体都希望彰显自己的想象力、学识和个性,实现企业无法给予自己的成就感,但全职自由职业者风险又太大,不是每个人都能跨出这一步;第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间点取代多少人现有的工作,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个体会开始考虑自己的第二选择,而兼职的“个体+平台”的模式也就成了他们合适的试验田。
有许多人觉得斜杠青年给他们的印象是精力特别充沛,每天可以干很多份工,白天在银行做职员,上班时间空下来可以做淘宝或微店卖卖面膜,晚上还可以做滴滴车主开开专车,每天只睡4-5个小时,拥有三份收入。其实我想说这根本不是斜杠青年,首先你上班时间不好好工作卖面膜,对企业不好,对你自己在企业的职业发展也会有负面影响;其次,睡眠少,铁人也会逐渐失去斗志,丧失伪斜杠青年的持久性;最重要的是,这三个职业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你的职业技能无法得到迁移和最高效的利用。
在我看来,斜杠青年反而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非常清晰,对自己的未来有深度思考的一族人类,他们有以下几个特点:
● 对某一个领域具备超乎大多数人的深度思考,这类思考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打磨,这可以让斜杠青年迅速确立个人品牌具备在圈层中的影响力,也就是标签化,以我自己为例,就是科学+艺术的营销方法论教书匠;
● 他需要广览群书,在不同的知识学科中找到内在的联系,并且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维体系,而这种思维体系是他具备独特解读问题视角的基础,也是立足根本;
● 之所以为斜杠青年,也就是将他的专长可以在各种场景下使用,而这样才是我认为最高效的,比如说一位擅长写人物故事的斜杠青年,首先他可以成为杂志记者,访谈真实人物,写成打动人心的人物故事,其次也可以成为小说家,然后是电影电视编剧,抑或是给营销公司写打动人心的人物故事营销文案的达人,还可以在线上开人物故事写作课,而这所有的场景都是变现的渠道。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在时间管理或者说精力管理方面,我今年读了一本村上春树的书《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因此受到启发,事实上对于与某一家组织的固定强关系弱化的斜杠青年来说,个体就像村上春树这类小说家一样,创造力变得极为重要,而这类创造力来源于自律,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自律带给我自由。”村上春树每天的作息是这样的,每天晚上9点半睡觉,第二天5点起床,而每天的写作都在吃完早餐的上午专注地完成,吃过中饭后小睡一觉,然后去跑个步,保持充沛的体力,正因为晚上需要9点半睡觉,他也几乎晚上没有什么应酬。这样的自律作息也许我们很难长期做到,但是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指引的大方向。
人脉管理方面,要从主动式人脉管理变为被动式人脉管理,为何这么说呢?主动式人脉管理也就像一位销售人员,到处在各种线下讲座、论坛、活动等各种场合送名片,告诉别人我是谁,搭建关系,效率低,耗精力,关键是还不受人待见;然而被动式人脉管理就是市场营销,或者说个人品牌管理,当你通过一些互联网媒体的渠道建立了个人品牌和个性化标签时,你会发现人脉会主动来找你,而你就可以做到相关人脉的筛选,你的人脉会管理的更轻松而精准,你还会发现这种被动式人脉管理无论是时间和经济上的成本也都是最低的,而且是挺着腰杆儿子“搞关系”,在营销领域这叫做“pull strategy”,也就是“拉式策略”。
斜杠青年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也就是逐渐将你的工作变成内容产出,变成产品,而且是可以在互联网上被传播的产品。以我自己为例,在线下的咨询和授课,一方面是获得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积累鲜活案例,迭代我的课程产品。而这个课程产品放在网上录播售卖,就是一种边际成本为零的商业模式,所谓“躺着也能赚钱”。
关于坑么,我想说,许多人都认为一个斜杠青年需要什么都懂,成为一个铁打的完人。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斜杠青年恰恰应该是一个最会与人合作的人,但这个团队也许不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一个团队,也许是一个虚拟团队。我有一个1000人的微信社群名叫胡椒粉,已经运营有一年多了,我们是一个中英文双语分享职场技能的社群,起初我们整个团队来自五湖四海,我请英语老师担任分享彩排的评委,我请设计系的学生担任PPT组的负责人,我请在美国数据分析专业的大学生跨时差地数据分析我们社群会员的个人和话题需求调研报告,以及分享课程完后的效果反馈数据分析,我还请在香港读高一的一位女生负责我们的口语训练组。你会发现在前半年我们都没见过一次面,大家都是在“七大洲五大洋”的,但我们却可以保证一周两次的经过精心制作PPT和严格彩排的主题分享。人无完人,需要专长互补,也需要时间和空间差的互补合作。
另一个坑是因为人工智能来了,作为斜杠青年的我们,需要打鸡血地完善自我超越人工智能,这样方可不被取代。我想说这又错了,我认为我们应该考虑与人工智能共存,而不是对抗。记得马云在一次峰会上这样说:“人工智能,错了,应该是机器智能,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不该是取代人类,而是它发展出机器的意志来帮助人类。”所以,基于这点,作为斜杠青年的我们可以冲在前面,更早地去思考如何与人工智能合作,让我们的效率变得更高,也许今后在你的团队,有一个叫小智,还有一个叫小能的,他们都是你的人工智能好伙伴呢。
18、祁薇(最傲娇的女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9月03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这个问题其实很早之前就跟朋友有过思考及讨论,未来组织一定是无限接近扁平化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中,强调杰出个体能力,也就是你必须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我定义未来复合型人才的概念是:必须成为“十字型人才”,也就是区别于我们通常所说的“T型人才”“十字型人才”要求你专业领域足够突出,横向其他技能也均衡发展,而非“T型人才”只强调有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擅长还不够,必须是突出,同时兼顾其他技能。
我认为斜杠青年是职场新物种也必然是一种趋势。这种良性的趋势会催生更多优秀的职场人,他们专业于自己的领域,活跃于各类本职工作外的兴趣爱好点上,将爱好经营的同样优秀,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务指标,更为重要的在我看来是自主自驱动的不断发掘更多未知的可能性,从而创造价值。除此之外,斜杠青年更是积极积极正能量的代名词,因为在经营斜杠身份的同时在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跟眼界,当斜杠能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你会自带小宇宙,影响身边的人和你一样为自己“加杠”这是更深层意义上的良性循环或者用宗教的话来讲叫作:法布施。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第一,作为一个斜杠青年,时间管理一定是首要必须掌握的技能。“杠”要求你多重身份的同时,自然会要求你更多的时间去经营。我目前做企业HR管理者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经营斜杠身份的时间主要是周末跟休假日,一份详细的时间list是你必须要准备的,list中罗列待办事项,紧急程度,逐个完成是我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个人比较喜欢挑灯夜写/夜读所以业余时间的白天基本会安排很多外出联络人脉的事项,但是你要保证自己足够的睡眠,整体健康的状态,如果熬夜,记得准备熬夜的水果,夜行者不是很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不鼓励大家跟我一样。
第二,在人脉管理方面我的心得是:这个需要看你从业时间长短吧,刚毕业的应届生跟职场老司机一定在人脉方面有很大差异。所以,人脉管理的前置动作是人脉积累,这个需要时间,所以学弟学妹们不要着急。一般在职场混迹2年及以上的时候你只要不是特别内向特别宅,基本会积累一些人脉。这时候就涉及到人脉管理的概念了,我的人脉圈多为专业相关的从业者、行业服务供应商、甲方管理者……当然还有很多跟HR没关系的圈外人脉。所以你要先区别分类,专业相关or非专业不一定写出来,但要有概念。区分之后要贴标签:A类人脉/B类人脉/C类人脉,很简单,ABC分别对应着需要重视的程度。贴标签的标准纬度有这几个:
● 结合你目前的状态,哪些人脉你会在近1-2年可能需要?
● 结合你目前的状态,哪些人脉你会在近1-2年可能需要且目前经营关系较好?
● 结合你目前的状态,哪些人脉你会在近1-2年可能需要且目前经营关系较好并且未来合作可能性高于50%?
把你未来1-2年需要的且经营比较好的合作性高的人脉划为A类,其次是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太有交集但也不能放弃的人脉(掌握一定独家资源)划为B类,C类是边缘化的人脉,我个人建议结善缘,也需要花些时间经营,毕竟我们作为社会人具有社会属性加之未来不能预期的东西太多说不准什么时候你认为的C类就能瞬间转化为A类。
第三,把知识及内容管理方面,我个人认为:读书是必要的,实践是必须要的。知识的吸收过程是第一步,实践是第二步,反复思考复盘及改进是第三步。第三步最重要,它可以确保你始终是个思考改进者,不断追求卓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知识管理遵从“十字型人才”概念,专业领域知识一定是你花最多时间去学习的,才能做到大“T”出头,足够突出,横向的其他技能根据你斜杠身份的成绩分别花时间去做知识填充。
这里的坑是很多人容易三分钟热度,今天想学习储备弹吉他的技能,明天就因为手指痛不想拨弦了。我个人有过在经营公众号的过程中想放弃的时候,但是,最终没有,因为爱好,因为其实发心也是为了帮助职场人,看到他们有收获会很开心,这是价值,所以,坚持并且坚持越来越好,一定有结果。
内容管理的基石是知识更新及优化的速度,有独立的最新知识储备,才能在此基础上有独立的思考视野,才能产出耳目一新的内容。有个坑不得不说一下:经营内容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好你的定位,切记不要今天内容A明天内容B,这样会让受众get不到你的点在哪里,比如你是做“花卉养殖”内容的你今天是花卉养殖,明天变成大熊猫的繁殖……这就让受众无法养成习惯阅读接纳,你要长期培养受众习惯,让他们遇到养花问题就想到你,所以你的内容一定是有固定范围的。
19、郑喜月(最文艺的女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9月03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我觉得未来会出现自由职业态,自由职业态是一种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工作状态,而不是指脱离公司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的能力可以在公司的平台上发挥,但是又不依赖于平台,因为他们的能力可以在很多平台上迁移。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不会受太多的限制,跟公司之间是一种相互成就,相互合作的关系。
斜杠青年一般是指拥有本职工作之外的头衔或事业。有的人的斜杠领域与自己的本职没有太大关系,有的人是在本职工作之外做了延伸,我认为前者更多一些。开辟斜杠领域的人有不少是对现在工作薪水,工作环境或工作前景不满意的,有很多人在斜杠领域收入超过本职工作后就选择辞职。斜杠青年在职场上未必是受待见的,因为有很多公司还不太接受员工拥有本职以外的工作。现阶段斜杠青年还没有普及开来,斜杠青年在职场领域还是比较敏感的。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首先是不找加班太严重的公司,因为就算你再会做时间管理,加班到很晚你也没有时间去做工作之外的事。其次是不找那种很忌讳员工在工作之余发展斜杠领域的公司。一旦发现会被认为不务正业,这样的公司呆着会不太开心。不过,如果现实条件有限,没有太多选择,还是以本职工作为主,毕竟普通人把工作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其三斜杠领域跟本职工作最好有相关性,最好能够相互促进。普通人同时做两个完全不相关的领域很难都做得特别突出。像我本职工作是运营,写作能力是基本功,以前是文案,现在将写作作为我的斜杠领域,跟本职工作相关性非常高。百万大号给的选题新颖,要求高,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
最后,不管是斜杠还是本职都要尽可能加入圈子,未来同业圈子比公司重要,圈子的寿命比公司要长,在圈子里面可以接受最新的资讯,比如求职资讯,比如新平台优先入驻机会,这种机会可能让人实现快速跃迁。
20.张丹茹Angie(最能量的女性斜杠青年之一)
以上数据截止完稿前的日期2017年9月7日
1、您怎么看待未来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一种职场物种?
我一直推崇一句话:做自己人生的CEO。
在我看来,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想要拥有无可限量的未来,你需要做的是,无论是在组织中从事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工作,还是用自己的一套自我探索路径来成为自由职业者,你都要明确一个概念:你是你自己人生的主导者。
从这个概念出发,就无所谓组织和个体的概念了,要么有一个标准:做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事;要么有一个标准:从组织岗位职能及自己的兴趣出发,找到两者之间的连接点,把时间更多花在这些杠杆技能的刻意练习上。
何谓杠杆技能,就好比说你掌握了这个技能后,无论是在职场当中,还是业余生活的维度出发,因为这个技能,你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其实这就是我们口中常说到的斜杠青年,因为如果我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往往是在这些方面的探索上也会有一定的成就。
在我看来,拥有斜杠能力的青年,才是职场上最出色的优秀员工。只是斜杠青年本身,也需要根据场景明确自己的职责,上班时,提高效率,把工作做到最后,下班后,通过对兴趣的投入,继续打磨自己的能力。
2、您本人作为斜杠青年,在时间管理/人脉管理/内容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哪些是坑?哪些是必须做的?)
9年前,我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的第一份工作未毕业先失业,在实习期因为不满意公司的安排,年轻气盛地和老板吵了起来,结果丢掉了第一份工作。
我灰溜溜地回到学校,才发现已经完全错过了所有的校园招聘。重新回到深圳,开始了艰难地找工作。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非常普通基础月薪2000元的客服工作,工作量大之余,还有KPI考核,在经历了未毕业先失业的状态后,整个人面对工作的压力大得不行。
9年后的今天我刚刚辞去高薪互联网运营总监的岗位,成为了一枚年入300万的独立创业者,我同时是Angie同名公众号的创始人,【在行】全国排名第一的行家,创办了多个知识特训营,曾接受过央视CCTV2/创友汇等多个平台的采访……正常情况下一个妈妈,怎么能办到如此多的事情?作为一枚四岁半宝宝的妈妈,一个如此普通的人,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难题,实现了人生的弯道超车。究竟是什么样的驱动力,让我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并且大家学了之后也非常受用的自我管理术?
2014年底,上班的同时,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高效地渡过亲子时光。随着宝宝越来越大,我发现啊,育儿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动用到管理学、沟通学、心理学等等学科,并且你还需要拥有自己的时间,才有机会去学习和亲身实践高效的亲子时光。因为宝宝,我想变得更好,有足够的能量成为他的榜样。我开始大量学习,阅读、上培训班、写作,当然,陪伴宝宝的时间一点都不能少,在这种情况下,学会高效自我管理,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2015年,我开始参加深圳趁早举办的线上打卡群,由一开始只是纯粹地想形成规律性的学习,到开始研究主题学习等学习方法,我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为后来开通自己的系列课程,形成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2015年中,在打卡精进学习的同时,突发奇想了一个有趣的学习方法,微梦想清单。我列了30多条有趣的人生尝试,希望在21天打卡的时间里逐条完成,一起打卡的小伙伴们先是被我有趣的微梦想清单吸引,更为神奇的事情时,我清单里的很多微梦想,其中有一条是我要在1000人的场合里做一场分享,其中一个小伙伴看到后,帮我链接了分享的平台。
我开始走上了微课分享之旅。2016年1月份,我开通了人生当中的第四个公众号,前三个都失败了。第一篇文章就立下了誓言:我要至少坚持写这个公众号一年。因为一年的时间目标看起来并不是太难实现,有了做好的信心后,我的行动力变得越来越强。
2016年4月,我发现很多小伙伴发来信息,如何才能跟着Angie像Angie一样提升自己的人生效率?我开始动了念头,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一套方法整理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呢,说做就做,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把课程设计了出来。文案一发出去,半个小时的时间,涌入近200个报名者。
我开始走上了讲课之旅,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好评,同时还收到了出书邀请。一个职场妈妈通过高效管理自己,实现了了人生弯道超车的故事,让很多的人看到普通人也可以实现的逆袭。我开始在公众号、课程里分享更多我的成长秘籍,大家都惊呼:Angie,你的方法太好用了,接地气,听完可以直接用,更为关键的是用完有效果,周围的朋友都觉得我最近进步很大!
而我,因为做了这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个人品牌也越来越有影响力。2016年5月份,我的副业收入开始实现月入五位数,2016年8月,开始突破月入六位数。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一边做着运营总监的工作,一边在业余时间做着自己无比热爱的事情,整个人生实现了无限的可能。
以上是本章开头作者提及的20位“当红”斜杠青年的发展轨迹的缩影。此外,作者也非常荣幸的连接和访谈了一位作者认为是“最严谨的斜杠青年之一”的孙园媛,她有一篇爆款文章叫做“未来,你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全网阅读量超过10W+,她现在是移动学习内容品牌【圈外】创始人兼CEO。经过访谈和调研,她非常谦虚的认为自己作为“斜杠青年”的时间比较短,因此不便作为斜杠青年的人物案例收录到本书中,但是她非常乐意我们引用她关于“斜杠青年”的理解。
孙园媛认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关于斜杠青年这个问题,她最想分享是是关于如何发现自己的擅长领域,她推荐了两种方法,一种是自我总结,另一种是他人反馈。自我总结部分她给一个问题清单供大家参考:
1.过去的工作中,哪些工作内容,让你感觉得心应手,而哪些让你觉得异常困难?
2.你因为什么样的成绩而受到领导/同事的表扬、批评?
3.你在哪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积累比较多?
4.相比同龄人,你的能力优势在哪里?思维方面:思维严谨、逻辑缜密;人际方面:与人交往和沟通;运营方面:制定计划并实施。
除了自我总结之外,对于自己擅长什么,寻求他人的反馈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你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总是存在不少差异的。他人反馈的具体方法是,从网上找到一堆关于能力的形容词(搜索“能力词典”一类的关键词即可),比如:追求完美、创新、善于授权、执行力强等等,然后让了解你的人挑出一定数量的词语(比如规定在30个形容词里面挑选最符合的10个)。挑选结果还可以跟自己的挑选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来发现自己的擅长领域。只是需要注意,在选择评估人的时候,尽量挑选那些对你非常了解的,并且选择多个角度,比如老板、下属、同级、同学,等等。
孙园媛建议大家,在选择职业以及拓展第二职业或者爱好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
1.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多重职业。当你从事多个职业的时候,精力会被分散,而且职业之间的切换也是种成本。所以你需要知道的是,现在工作能满足哪些诉求,想要拓展的第二职业需要满足什么诉求,不要诉求重复、而要互补。
2.别把享受当成兴趣。大多数喜欢旅游的人,无非是喜欢那种不需要工作的享受状态罢了。真正的兴趣,应该是能够让你主动付出努力、而不是被动享受的。
3.仅凭兴趣无法成就事业。爱情让你有冲动走入婚姻,但维持婚姻除了爱情之外,还需要爱的能力。兴趣也是一样,它只是让你有热情进入一份职业,而如果你想要把它作为事业,还需要伴随非常痛苦的努力。
4.职业类型并非一成不变。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职业所处的类型也会变化。比如,写作在之前是很难赚钱的,很多人只能拿它当爱好,但自媒体时代来了,一些优秀的自媒体人已经可以用写字来谋生了。再比如,日本家政女皇藤麻理惠,从小立志当家庭主妇,热爱并擅长整理,现在竟然可以通过整理咨询来赚钱了。所以,我们需要定期看看,这些职业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哪些在发生变化,从而调整你的策略和规划。
5.当面临择业、跳槽等职业选择的时候,用职业诉求论来辅助决策。如果我们只是因为一时不开心,但并不知道为何不开心、自己何种诉求未能被满足,而贸然做出转行的决定,后悔的几率会很大。
孙园媛特别分享了首当其冲的,她认为是每个人都必需要的,是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时间/人脉/内容/知识四大模块的管理。
由于遇到问题的复杂性和个体情况的差异性,我们每个人仍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适用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那么如何有效地实践并通过思维训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孙园媛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经过长期刻意练习来培养的,而不是说简单地听一堂课或者看一篇文章就能够学会的。看文章、听一堂课这些行为,本身类似于看一份“如何开车”的说明书,没有人看完说明书就可以开车上路,而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在实况下做到得心应手。如何通过思维训练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孙园媛认为,第一,保持一颗好奇心——去发现问题;第二,用框架去思考——规避思维定式;第三,经常记录各类框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第四,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进行自我复盘。
还有一位作者认为是是“最优雅的斜杠青年之一”的赵斯亮。她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创办过文化传播公司、在金融机构任过职、在西方古典绘画及古典乐器收藏领域颇有心得、写过艺评剧本、做过策展策划……更多时间在阅读、思考、旅行。她认为作者对于斜杠青年的定义并不适用,“斜杠青年”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综合生活方式而非职业范畴的定义。在被问到“你怎么看待未来组织和个体的关系?斜杠青年是什么样的一种职场物种?”这个问题的时候,她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必须置于“社会”这个词项下考虑,其次才是“组织”与“个人”与其之间的关系,而连接这几个词项的关键字便是“多元化”。
多元化”可以立体的解读社会与组织,组织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多元化流溢在这个三角结构之间。就组织而言,“多元化”象征着未来的组织将趋于有差异的,灵活有效的系统管理之下,组织的“多元化”将体现在各个层面,在管理机制上,灵活的“多元化”将与严谨的“系统化”并行,而在人力资源上,“多元化”则主要体现为人才筛选的多元化及人才管理的多元化。组织和个体之将不断调整以适应整个社会的流变,这个流变在三者之间将不断往复,而最终以新的生产技术及形态出现伴随着新思潮的诞生。总而言之,未来的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将是有机的,既可以是密切的,也可以是松散的;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既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斜杠”的定义将不只属于个体,也属于组织与社会。
赵斯亮认为,从概念上看,斜杠青年将从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抽离出来,疏离固定的集体工作场所,以更多元的形态进行工作。在表相的形态下蕴含着更深的意义是,斜杠青年能更加自由的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斜杠青年可以将工作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个性化”的生活/工作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斜杠青年的职场形态颇有意义,因为他们不再受制于空间与时间,身心自由,用新的生活/工作方式不断的认识自我、开发自我;任何人都具有成为“斜杠青年”的潜质,在多领域进行拓展与开发。斜杠青年的意义将不在仅限于职场,他们将是构成未来社会的主流形态。
赵斯亮坦言到,事实上虽说“斜杠青年”是个时髦的新词儿,但他们的存在自古有之,我更愿意称他们为“文艺复兴式的人”,他们是达芬奇,是Roger Bacon、是爱因斯坦,也是李隆基、苏轼、沈括、李渔……,历史上的斜杠青年们璨若星辰,熠熠生辉。除了他们都是跨领域的奇才之外,我认为他们的共同特点便是对世界无尽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
她说之所以提出这个例子,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是都是属于一种不断用理性在“认识自己”的一群人,另外一方面他们是“斜杠青年”应该追寻的终极榜样。在不断思辨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基础上,我们便会进一步思考我们喜欢和适合做什么,那么“怎么做”这个问题就比较有针对性了。如果非要称之为方法,这个方法叫做“运用逻辑”。若“多元化”是斜杠青年的一个标签的话,那么我所倡导的方法也是相应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的-并无一个普天之下都适用的终极方法,所有的方法都是要在个人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归纳演绎总结出来的。这么说来,我认为最大的“坑”便是急于求成,希冀于用某些“方法”一蹴而就,保持理性的思考、虚怀若谷的心胸、不断求知的好奇心是避免入坑的最佳状态。
1.1.2 优秀的斜杠青年有什么共同的能力特征?
我是谁?谁需要我?我们如何相互靠近?你需要首先树立社会认同——让人们有理由去倾听你的想法,其次要进行内容创作——让人们评估你想法的好坏,最后要经营人际网络——让你的想法得以传播。根据作者对于80多位有“个人品牌”意识的斜杠青年的研究观察发现,以下6点是主流斜杠青年的共同特征:
● 学习能力超强、知识管理技能优秀,能著书立说;
● 懂网络营销,有一定IT知识,会洞察在大规模流量到来之前能提前占据和绑定大平台;
● 面向广泛的职场中人的“学习提升”这一世纪难题(受众基础量大、普遍适用性强);
● 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情怀,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
● 擅长对个人的时间、印象、人脉、知识进行体系化的管理(持续经营个人品牌);
● 社交和自我营销能力(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见面还是不见面的社交)
斜杠青年共同的能力特征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成为斜杠青年,至少要在上面6个特征中占据1个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特征作为共同特征,基于的样本数量还比较小,有一定的局限,也就意味着如果你以上6个特征一个都具备,但是你又想成为迈入斜杠青年这一职场新物种的行列,就请别放弃。
以笔者为例,经过坚持不懈的在对的方向上努力,在斜杠领域欧阳泽林@个人品牌方面我取得的成就:1000+付费招聘官学员、百度文库90000+浏览;研究结果被重庆文理学院博士论文引用、被上海财经大学MBA职业发展课程付费引进、被行业《首席招聘官》杂志独家首发
在斜杠领域欧阳泽林@雇主品牌方面我取得的成就:出版发行30多万字研究成果被众多全球及中国知名企业(通用电气/亿滋/金佰利中国移动/百度/腾讯/网易/携程/京东)以及人力资源乙方公司付费采购;多次和国内相关专业领域KOL同台交付内训和公开课
作者相信,在很多细分领域还有更多出色的斜杠青年有待挖掘,以上几位斜杠青年从年龄和专注领域作者有针对性的做了筛选,考虑到可复制性和参考价值,接下来的文章主要会以这几位位斜杠青年的职场发展轨迹作为原型,来详细阐释斜杠青年如何养成和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