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 老板就要这样当
一、老板是企业的天花板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接受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栏目专访时说道:“我的成长有多快,新东方成长就有多快,这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不成长,新东方一定就停止了。我就是新东方的天花板。”
一个企业能够做多大、走多远,归根到底受老板自身能力和境界的制约,老板的能力和境界为企业的发展封顶,这就是天花板定律。说狠一点,企业最大的瓶颈、最大的绊脚石就是老板自身。经销商老板更是难逃此魔咒,因为比起厂家来,经销商更是经销商团队的顶梁柱,甚至是唯一的顶梁柱。
那么,对于经销商而言,哪几个天花板最要命呢?
一是发展愿景的天花板。老板在走到一定程度后,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走了,找不到方向感和节奏感。核心原因有两个,如表1-1所示。
表1-1 产生发展愿景天花板的原因和对策

二是用人管人的天花板。走团队之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用人管人不到位,企业注定做不大、走不远。对核心团队成员的识别、使用、激励、管控等工作,既涉及老板胸怀的问题,也涉及技术操作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老板正为此困惑,在用人管人方面出现了反反复复、犹犹豫豫、停滞不前的问题,甚至反被外人“绑架”或“釜底抽薪”,弄得自己人去楼空、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这并非危言耸听,血淋淋的现实案例很多。葛大爷说“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这句话不全对,因为最贵的是忠心的人才!
三是惯性思维的天花板。这是绝大部分老板都不愿意承认但又确实存在的天花板。对经销商而言,主要容易产生“过低估计外界威胁、过高估计自身能力”的问题,尤其是前期越成功,后期越自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父,即使许多伟人也是如此。在跨界竞争、模式竞争、资本竞争的快速迭代的商业环境里,尤其需要保持敬畏之心,驱散自满之情。在这方面,万科王石的表现让人拜服。在万科年会上,有记者请王石用一句话概括公司发展的经验,王石说:“不用一句话,只用三个字:没想到。”记者又请他用一句话概括公司未来的发展,王石说:“也不用一句话,还是三个字:不确定。”这就是对成绩的清醒,对未来的敬畏。
要实现企业的真正跃升,必须首先实现老板的段位升级;要实现企业的实质变革,必须首先进行老板的自我突破。很不幸,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很庆幸,因为这才说明,你才是真正的当家人。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充满了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段话源自任正非2001年3月在企业内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此时正是华为发展势头良好的时候。接下来,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泡沫破裂让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冬天”自此超越季节,成为危机的代名词。其实,清醒的企业家每天都认为倒闭是随时有可能存在的,天天在备战。
但是,很多人都是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才想到了改变,然而此时的变革风险和阻力已经很大了,甚至一旦变革不成功,可能连后路也没了。所以优秀的企业家会选择在企业自身形势最好的时候开始变革。因为此时的人心最盛、资源最足、阻力最弱、风险最小、余地最大。同时,最好的时候往往也是衰落的开始,此时变革也正当时。当然,这需要非凡的胆识。
经销商变革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如表1-2所示。
表1-2 经销商变革的内容

越是发展,问题越多,也就越需要改革。是主动出击呢,还是坐以待毙?作为企业家,管控着企业的利益,不可不慎重,但也不可被眼前的成绩和众多利益相关者的短浅目光所束缚,应该看到甚至可以预示到自身裂变或聚变的节点。你,听到改革的种子在土中发芽的声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