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唐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传说(2)

附原文:

乾元中,国家以克服二京,粮饷不给。监察御史康云间,为江淮度支,率诸江淮商旅百姓五分之一,以补时用。洪州,江淮之间一都会也,云间令录事参军李惟燕典其事。有一僧人,请率百万。乃于腋下取一小瓶,大如合拳。问其所实,诡不对。惟燕以所纳给众,难违其言,诈惊曰:“上人安得此物?必货此,当不违价。”有波斯胡人见之,如其价市之而去。胡人至扬州,长史邓景山知其事,以问胡,胡云:“瓶中是紫羯,人得之者,为鬼神所护,入火不烧,涉水不溺,有其物而无其价,非明珠杂货宝所能及也。”又率胡人一万贯,胡乐输其财,而不为恨。瓶中有珠十二颗。

——原文出自唐·戴孚撰《广异记》,由宋·李昉编《太平广记》辑出。

宝骨

位于长安平康坊的菩提寺,由于李林甫的官宅在它的东侧,所以便在西侧建了一座钟楼。寺内收藏有郭子仪的玳瑁鞭,还有其王夫人的七宝帐。菩提寺住持法号元意,他知道许多前朝的事情,曾经说:李林甫每到生日的时候,时常在他家里备办素斋施僧,转请菩提寺的和尚就食。有一名和尚曾在李府诵经,李府便施舍给他一具鞍子。和尚把鞍子卖了,价值七万。又有一名和尚广有声誉,曾诵经多年,当轮到他到李府诵经时,便极口称颂李林甫所做的善事,以求得到大布施。诵唐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传说经结束时,从帘子后面送出一个彩色的小圆竹篮,下面垫着一块丝巾,巾上放着一样东西,像一根朽钉子,有几寸长。和尚大失所望而归,后悔惋惜了好些天,又想大臣应该不会骗人,便带到西市,给胡商看,并要价一千文。胡商看了东西后,大笑道:“不止此价。”和尚敞着口要价,加到五百贯。胡人说:“此宝价值一千万。”就按这个价钱给了和尚。和尚询问此物的名称,胡人说:“这是宝骨。”

附原文:

长安平康坊菩提寺,缘李林甫宅在东,故建钟楼于西。寺内有郭令玳瑁鞭,及郭令王夫人七宝帐。寺主元意,多识故事,云:李相每至生日,常转请此寺僧,就宅设斋。有一僧尝佛,施鞍一具,卖之,价直七万。又僧广有声,口经数年,次当佛,因极祝林甫功德,冀获厚衬。毕,帘下出采篚,香罗帕籍一物,如朽钉,长数寸。僧归,大失所望,惭惋数日。且意大臣不容欺已,遂携至西市,示于胡商,索价一千。胡见之,大笑曰:“未也。”更极意言之,加至五百千。胡人曰:“此宝价值一千万。”遂与之。僧访其名,曰:“此宝骨也。”

——原文出自唐·段成式撰《西阳杂俎》,由宋·李昉编《太平广记》卷四百三辑出。

鬻[2]饼胡

有位书生是个举人,住在京城,他的邻居中有位卖饼子的胡人,没有妻子。几年后,胡人忽然病了,书生经常去看望他,给他送汤送药。过了不长时间,胡人病危,临死前对书生说:“我在本国时很富有,由于战乱,才逃到这里。原本与一位同乡约好在此相聚,所以一直住在这里,不能到别的地方去。这几年常得到您的同情哀怜,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我的左臂中有一颗珠子,珍藏了多唐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传说年,现在我就要死去,没有什么用处了,特此奉送给您。我死后,请您把我埋了。您得到这颗珠子,也没有什么用处,现今的人也没有谁能识别它。只要您得知市场上有西国的胡人到来,就拿去问他,一定可以得到大价钱。”书生一一答应了他。胡人死后,书生割开他的左臂,果然得到一颗珠子,有弹丸大小,不很有光泽。书生将胡人安葬完了后,把珠子拿去出售,并没有人来问。过了三年,忽然听说新近有胡人来到京城,于是就拿珠子去出售。一胡人见到后大惊道:“先生您怎么会得到这颗宝珠?这不是近处所有的东西,请问您是从哪里得来的?”书生便说明了情况。胡人流泪道:“这位死者是我的同乡。我们本来约好一起来寻找此宝,可是我来的时候,在海上遇上了大风,漂泊了好几个国家,所以耽误了五六年。来到这里后正要去寻找他,没想到他已经死了。”胡人向书生要求买这颗珠子,书生见珠子不甚珍贵,只要价五十万。胡人按开价付了款。书生询问珠子的用处,胡人说:“汉人有一种方法,将此珠带到海上,把它放在一石油中,用火熬到二斗,这时珠子便消融于油中。将这种油涂在身上入海,则身不沾水,龙神畏惧而不敢接近,就可以在海中取宝一十六回。”

附原文:

有举人在京城,邻居有鬻饼胡,无妻。数年,胡忽然病,生存问之,遗以汤药。既而不愈,临死告曰:“某在本国时大富,因乱,遂逃至此。本与一乡人约来相取,故久于此,不能别适。遇君哀念,无以奉答。其左臂中有珠,宝惜多年,今死无用矣,特此奉赠。死后乞为殡瘗。郎君得此,亦无用处,今人亦无别者。但知市肆之间,有西国胡客至者,即以问之,当得大价。”生许之。既死,破其左臂,果得一珠,大如弹丸,不甚光泽。生为营葬讫,将出市,无人问者。已经三岁,忽闻新有胡客到城,因以珠市之。胡见大惊曰:“郎君何得此宝珠?此非近所有,请问得处。”生因说之。胡乃泣曰:“此是某乡人也。本约同问此物,来时海上遇风,流转数国,故五六年。到此方欲追寻,不意已死。”遂求买之。生见珠不甚珍,但索五十万耳。胡依价酬之。生诘其所用之处,胡云:“汉人得法,取珠于海上,以油一石,煎二,其则削,以身入海不濡,龙神所畏,可以取宝,一六度也。”

——原文出自唐·皇甫氏撰《原化记》,由《太平广记》辑出。

严生

严生本是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人,家住在汉水之南。有一次,他去游览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得到一样东西,形状像一颗弹丸,黑颜色,大个头,有光泽,看上去清澈透明,像是一粒冰丸。严生拿给别人看,有人说是珠子,于是严生就叫它做“弹珠”,经常放在箱子里。后来严生到长安游览,在春明门遇见了一位胡人,这位胡人便登门拜访,并说:“您行囊中有奇宝,希望能让我见一见。”严生就把弹珠给他看。胡人捧着珠子,非常高兴地说:“这是天下的奇宝,我愿意用三十万贯购买。”严生问:“此宝有何用处,以致于您要出这么高的价钱?”胡人说:“我是西方国家的人。这是我国的至宝,国人称它为清水珠。如果把它放在浑水中,水能够变得清澈透明。此宝遗失至今已近三年,我国的水井、水泉全部变得浑浊,百姓都生了病,所以我跋山涉水,到中国来寻找它。今天果然在您这儿得到了它。”胡人让在盆里盛了浑水,把珠子投入其中。过了一会儿,盆中的水果然变得清澈透明,连头发都可以照得清清楚楚。严生于是把珠子给了胡人,取了价款而离去。

附原文:

冯翊严生者,家于汉南。尝游岘山,得一物,其状若弹丸,色黑而大,有光,视之洁彻,若轻冰焉。生持以示于人,或曰珠也。生因以弹珠名之,常置于箱中。其后生游长安,乃于春明门逢一胡人,叩焉而言:“衣囊中有奇宝,愿有得一见。”生即以弹珠示之。胡人捧之而喜曰:“此天下之奇货也,愿以三十万为价。”曰:“此宝安所用,而君厚其价如是哉?”胡人曰:“我西国人。此乃吾国之至宝,国人谓之清水珠。若置于浊水,泠然洞彻矣。自亡此宝,且三岁,吾国之井泉尽浊,国人俱病,故此越海逾山,来中夏以求之。今果得于子矣。”胡人即命注浊水于缶,以珠投之,俄而其水澹然清莹,纤毫可辨。生于是以珠与胡,获其价而去。

——原文出自《宣室志》,《太平广记》卷四百二十辑出。

守船者

苏州华亭县有座陆四官庙。元和初年,有几十只盐船停泊在庙前。晚上,一阵雨过后,守船人忽然发现庙前一片光明,如同火光一样,就偷偷地看,只见一个东西有几丈长,像屋梁那样大,在口里玩弄着一团火,有时候还把火吞了进去。守船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便拿了一根竹篙远远地投过去,这个东西受惊钻入草中,而火光却掉在了地上。守船人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一颗直径一寸多的珠子,发出耀目的光辉。守船人得到了这颗宝珠,害怕它被人发现,就用衣裳把它裹了起来,可是光芒还是透了出来。他想,据说宝物怕脏东西,就脱下贴身的内衣把珠子裹上,光亮才不再透出来,后来便没有人知道这回事。到扬州后,他拿到胡人的店里卖了,得到了好几千贯钱。他问胡人:“这是什么珠子?”胡人没有回答,掉头就走了。

附原文:

苏州华亭县,有陆四官庙。元和初,有盐船数十只于庙前。守船者夜中雨过,忽见庙前光明如火,乃窥之,见一物长数丈,大如屋梁,口弄一团火,或吞之。船者不知何物,乃以竹篙遥掷之,此物惊入草,光遗在地,前视之,乃一径寸珠,光耀射目。此人得之,恐光明为人所见,以衣裹之,光透出。因思宝物怕秽,乃脱亵衣裹之,光遂不出,后无人知者。至扬州胡店卖之,获数千缗。问胡曰:“此何珠也?”胡人不告而去。

——原文出自唐·李亢撰《独异志》,由宋·李昉编《太平广记》辑出。

李灌

李灌,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其性情孤僻沉静,经常旅居于洪州建昌县,乘一只小船停靠在岸边。岸上有一间小草房,住着一个生病的波斯人。李灌同情他没有几天好活了,便做汤做粥给他吃。几天后,胡人就死去了。临死前,他指着所铺的毛毡说:“这个中间有一颗珠子,直径有一寸多,我就用它来报答您的恩惠。”他死后,毛毡中有微光闪烁,李灌拿来检视,从中找出了珠子。他买来棺材将胡人安葬,又悄悄地把珠子放在了胡人的口中,并在坟前种树以做标志。十年后,李灌再次来到建昌。当时杨凭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有外国来的公文,追查胡人死于建昌旅馆中的事情。凡供应胡人饮食的人,都被拷打审问了一年多。李灌询问这些人的罪名,囚犯们原原本本地讲了前因后果。李灌便把胡人之事告诉了县里的官员,并同他们一起到城外坟上伐树。树已经合抱了。开棺检视死去的胡人,其形貌还如同生前一样。李灌于是从胡人口中摸出一颗珠子交上。当天晚上,他就驾船离开,不知到哪里去了。

附原文:

李灌者,不知何许人也,性孤静,常次洪州建昌县,倚舟于岸。岸有小蓬室,下有一病波斯。灌悯其将尽,以汤粥给之,数日而卒。临绝,指所卧毡曰:“中有一珠,可径寸,将酬其惠。”及死,毡有微光溢耀,灌取视得珠。买棺葬之,密以珠内胡口中,植木誌墓。其后十年,复过旧邑。时杨凭为观察使,有外国符牒,以胡人死于建昌逆旅,其粥食之家,皆被梏讯经年。灌因问其罪,囚具言本末。灌告县寮,偕往郭墦伐树。树已合拱矣。发棺视死胡,貌如生。乃于口中探得一珠还之。其夕棹舟而去,不知所往。

——原文出自唐·戴孚《广异志》,由《太平广记》卷四百二辑出。

李勉

司徒李勉在开元初年的时候做浚仪县(今河南开封)的县尉。任期满后,他沿着汴水东下,准备到扬州游览。船到睢阳县的时候,忽然有一位波斯胡人,又老又病,拄着拐杖来拜见李勉,说:“我是一个外国人,身患重病,危在旦夕,想回到扬州。知道大人您是一位仁厚长者,希望能得到您的庇护照顾。”周围的人都很惊异于他没有任何付出却想得到照顾的行为。李勉可怜他,就让他上了船,还给他供给粥饭。胡人内心非常惭愧,于是说:“我本来是王室贵族,到这里来经商,已经超过了二十年。家里有三个儿子,料想一定会有人来寻找我。”不几天,船停在了泅水之上。胡人病危,于是避开他人而告诉李勉说:“我的国家不久前遗失了传国宝珠,国王召募能寻找到它的人,许以代代为公为相。我被这样的赏赐所诱惑,贪恋名位,因此离开故乡到中国来寻宝。最近,我已寻到了宝物,准备回国,马上就可以得到富贵。但我担心身藏宝物而穿越其乡,会有很大危险,因此把身上的肉割开,藏珠于其中。不幸的是身染疾病,现在马上就要死了。十分感谢大人您的大恩大德,我就把这颗宝珠敬献给您。”说完便抽出刀子,割开腿肉,取出珠子,气绝身亡。李勉便资助了丧葬用品,把他掩埋在了淮水边上。填埋墓穴的时候,李勉暗暗把宝珠含在了死者的口中才离去。到达扬州后,到旗亭(市楼)参观,忽然同一群胡人相遇,前后而行,于是接上了话茬,攀谈起来。旁边有一位胡人青年,气质相貌都很像那位死者。李勉便同他谈话询问情况,果然与死者所说的一些事情相合。李勉进一步追问有关事迹,证实了这位青年就是死者的儿子,便把他父亲的埋葬之地告诉了他。青年放声大哭,后来即掘墓移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