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柳宗元研究(1912—1949)
彭二珂编著更新时间:2025-04-25 18:15:45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稿《柳宗元研究:1912—1949》为论文集,编辑部呙艳妮主编、中文系彭二珂编。本书稿搜集1912—1949年间学者探讨柳宗元生平、思想、创作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这一时期全国大中小学学生的读后札记,共计60余篇,字符数15万,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时期柳宗元传播与接受的总体面貌。文献来源均为民国时期正式出版的各类期刊。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柳宗元研究(1912—1949)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彭二珂编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文化·心理与政治:多维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本著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文学现象进行梳理,内容涉及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也涉及赵树理、杨沫、王安忆、马原等当代小说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从文化社会学、文艺心理学、叙事学等诸方面展开论述,通过现代文学史及当代文学史书写中的重要现象讨论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变迀问题。文学22万字 - 会员
中国当代史诗学关键词研究
本书立足于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的演述、文本及研究文献,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酌取中国当代史诗学最具代表性的六个关键词——史诗、口头诗学、演述、文本、歌手、文化记忆进行科学阐释和理论反思。六个关键词互相渗透和参照,既展示出中国当代史诗学体系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又以其独立的问题域形成对中国当代史诗研究的多维观照。文学17.5万字 - 会员
筱园诗话校注
晚清朱庭珍《筱园诗话》综合古今之长,深化传统命题,集前人诗论之大成,被誉为“云南古代文论之冠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书以云南图书馆光绪六年(1880)年朱庭珍《筱园诗话(筱园先生自订钞本)》为底本,以光绪十年(1884)云南丛书初编本为校本,借鉴郭绍虞、张国庆等前贤之经验,补充现有版本之缺憾,以校、注结合的方式,对筱园诗话所涉人名、地名、文论专有名词、宗教名词等加以阐释。此书的整理出版,对研究文学16.9万字 - 会员
汉魏六朝书信研究
本书以汉魏六朝时期的私人交往书信为考察对象,勾勒这一时期书信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总结每个阶段书信的特点,探讨演变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每个阶段书信的成就与不足,揭示汉魏六朝书信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影响和意义。文学29万字 - 会员
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全二册)
本书首次论证了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双向关系:世界文学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又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本书认为,世界文学不是一个固定概念,而是一个旅行的概念;世界文学不是各国/民族文学的总汇,而是指那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学;世界文学经典的评价应当依循某种普遍的标准;在世界文学史的编写过程中应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应通过不断在世界上发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学;在确定世界文文学63.1万字 - 会员
绿色写作: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生态思想研究
美国著名生态文学批评家麦克库希克教授,娴熟地运用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重新解读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约翰·克莱尔、威廉·布莱克、玛丽·雪莱、爱默生、梭罗、约翰·缪尔和玛丽·奥斯汀的“绿色写作”,探赜索隐他们作品中幽深玄妙的生态思想。认为他们重新概念化、情感化和历史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极其丰富的“绿色思想”,不仅提供了全新的感知自然的范式,而且开创了“绿色写作”传统,传播现代生态思想和生态文明理文学20.8万字 - 会员
不同而和:中国文学的多元共建
在全球体系重新构建、民族国家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国民知晓自己、让世界认识中国,已成为关涉甚广的重要议题。本书立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其与世界各民族的跨文化交往,梳理和总结人类学的中国故事。全书内容包括对西学东渐后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学科性思辨,同时也涉及了与之相关的个案论述。其中既有关于多民族中国的总体论述及夷夏关联的田野调研,也包括了以北美、不列颠及俄罗斯等地为例所做文学38.1万字 - 会员
明代贬谪诗研究
明代贬谪诗的主题取向,或抒发孤闷、思乡、叹老之怀,或表达用世、愤世之心,或书写酬赠、安闲之意,或咏史纪事、记写边地风物;其感伤的创作基调、情真意切的抒情指向、多元的创作风格,表现出延承与发展兼具的特点。明代仕宦文人的贬谪心态,或孤独感伤,或漂泊思乡,或忠心不遇,或恐惧不安,或乐闲崇道,呈现出共性与个性并存、复杂而幽微的特点。研究明代贬谪诗有助于深入了解明代的社会文化与士人的生命形态。文学18.7万字 - 会员
当代西方文论范式转向
当代西方文论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定式,重视边缘话语,彰显诗学正义,拓展了空间理论与文化媒介研究领域,充盈着语境交叠与观念流转的理论旨趣。本书以跨语境眼光审视当代西方文论星罗棋布的话语星丛,重点论述其主要范式转向、理论代表人物、重要学术话语和对话关系,注重理论话语与文学批评实践的结合,凸显了对西方文论范式转向及其中国化问题的反思,有助于激活新的学术思考与话语实践,促进当代语境的文艺理论建设。文学29.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