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奇书与世相:刘心武细说金瓶梅
刘心武更新时间:2022-05-26 14:47:18
最新章节:第82讲 不该被忽略的书:《金瓶梅》获得的评价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西门庆如何在商场和官场“摸爬滚打”,一步步获得巨额财富和高官地位?潘金莲的身世和情爱之路究竟是怎样的?她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的未来?西门府的仆役丫头,社会上的僧道巫卜、三姑六婆,这些小人物是如何生活的?明朝有哪些至今还在沿用的节日习俗?吃饭买衣、购房置地到底要花多少钱?《金瓶梅》中描写的日常餐饮反映出怎样的世道兴衰?……《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中国古代文学名之一,是研究中国明代中后期社会风貌的重要参考作品,海外影响力甚至超越《红楼梦》。《金瓶梅》可谓巨幅文字版《清明上河图》,从亦商亦官的暴发户之家庭生活,到上自宫廷下至市井的人间百态,都描摹得细致写实、生动传神。本书是刘心武多年研究《金瓶梅》的集大成之作,是面向大众读者的一本《金瓶梅》原替代性普及读本。全书分五大部分,共八十二讲,以人物为线索,梳理出西门庆宅院里上上下下主要成员的人物命运,包括西门庆及其妻妾潘金莲、李瓶儿、吴月娘等,西门家的女仆、男仆以及与西门家有密切往来的官、商、妓女、僧道巫卜、三姑六婆等各种角色的故事,同时对《金瓶梅》的艺术独创、写作风格、文本得失,及其对《红楼梦》的深刻影响进行评述。通过刘心武通俗有趣的讲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金瓶梅》的故事,以及隐藏在明朝故事背后的众生百态、人情世故。
品牌:华夏盛轩
上架时间:2021-08-01 00:00:00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华夏盛轩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奇书与世相:刘心武细说金瓶梅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82讲 不该被忽略的书:《金瓶梅》获得的评价
- 第81讲 酷毒冷峻的叙述:《金瓶梅》的文本特色
- 第80讲 先声独创后继有人:《金瓶梅》影响了《红楼梦》
- 第79讲 一餐一饮见世道兴衰:舌尖上的《金瓶梅》
- 第78讲 阶级矛盾暂息的共享繁华:西门府过节
- 第五辑 深刻影响《红楼梦》
- 第77讲 一言难尽的人物形象:末回的两首诗
- 第76讲 善之信念的幻灭:吴月娘之梦
- 第75讲 魂归何处:普静法师荐拔亡灵
- 第74讲 国破家亡的卑微生存:韩道国一家的结局
刘心武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深港地名文化比较研究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地理的反映,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联合国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港的地名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有华夏主体(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岭南特质;既是多元的,又有独树一帜的改革创新文化,甚至西域文化的熏染。本书全面系统研究深港地名共性特征、地域特色,并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分析深港地名文化景观形成的机制,考察深港地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地名规范化的建议,考论部分深港地名的由来及演文化11.4万字 - 会员
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
本书主要从概念辨识、解构他者、文学地理对话、原始思维、宗教内蕴、变态心理、生命倾诉、文学资源等方面,展开莫言和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叙述风格的文学表征和生命生成意义研究,这是一本对中国作家莫言和马尔克斯创作心理进行的比较研究。文化32.8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4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既是对文学研究空间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拓,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学史创造。本辑集中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理论、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现当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巴渝文化与重庆作家、区域文化视域下的艺术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其中既有宏观论述,也有个案研究。所论皆有理有据,不乏真知灼见。在全球化时代,纵深推进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不仅是个重要的历史和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有关人文化25.5万字 - 会员
文明的心智带宽与致命流量:“两种文化”的三重视域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各自拥有不同的语言、价值、思维方式和社会关怀。科技知识分子与人文知识分子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大多数知识分子囿于一隅,往往导致他们对现实的曲解,对过去的误解以及对未来的无解。造成两种文化严重分裂与冲突的原因很多。科技知识分子需要克服科学主义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人文知识分子则需要克服孤芳自赏与固步自封。在后现代社会与后科学时期,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文化27.2万字 - 会员
共生理论视角下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研究
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而言,苗族先民曾给出过极具智慧的诠释,并将共生观念付诸实践行为,且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基于此,本书以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为主题,在“共生”主调下,从文化共生逻辑、共生实践和共生规范三个维度深入探讨隐藏在民族传统文化深层意义背后的生态消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路径。文化13.2万字 - 会员
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的审视:以陈忠实及其《白鹿原》为例
陈忠实是当代中国文学大家,《白鹿原》是我国当代长篇小说的一座高峰。在对白鹿原上的两个家族百年变迁史的描述过程中,陈忠实以小说的形式从文化传统和家国情怀的视角饱含深情地剖析了民族秘史。本书从历史地理、社会思潮、经济社会背景、关学支撑、文学传统等角度介人,重点分析了典型人物及其经典化历程,尽可能地再现了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化传统和家国、家闶情怀。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方法为主线,以关学文化传统为副线,文化34.5万字 - 会员
韩国古典散文与中国文化之关联研究
本书按照“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的理念、原则,以韩国古典散文作为论述对象,分高丽朝、朝鲜朝初期、朝鲜朝中期、朝鲜朝后期等时段,选取若干代表性作家,借助新材料、采用新视角、提炼新问题,考察韩国古典散文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变异,探究韩国古代文人是如何内化、发挥与改造中国文化、文学经典。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广度、深度,拓展了汉文化圈的散文研究领域,还可以为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有意义文化20.9万字 - 会员
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丛书(第三辑)
本书涉及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类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包括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赶马调。本书首次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各种文化遗产的形成衍变、发展脉络、基本内容、表现形态、基本特征、价值与功能、代表性传承人存续状况,以及传播与影响,并辅以曲谱、照片等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大大增强了全书的资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文化13.9万字 - 会员
王蒙十五讲
本书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王蒙文学创作、文艺思想、文化心理等进行多视角系统性研究,拓展了王蒙研究的学术视域和思维空间。主要创新价值在于:突破了以往王蒙研究方法单一化、视野零散化的局限,注重精神史视野与具体个案相结合,理论阐释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文学外部研究与文学内部研究相融通,揭示一个全面立体的王蒙。本书首次对王蒙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从语言、文体、主题等层面,对王蒙经典小说进行重文化16万字